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急诊预检分诊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标准化工作流程的方法和内容,包括建立急诊分诊护士的准入标准,分诊护士服务标准以及制定量化的分诊标准和分诊流程标准,认为急诊预检分诊服务标准化管理可提高急诊分诊的准确率,缩短病人等候时间,降低医疗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对塑造医院窗口形象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梁秋 《现代保健》2012,(30):52-53
目的:观察护士对急腹症患者的预检分诊及护理水平,并评价患者的满意程度。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1年5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急腹症患者500例,按就诊时间将患者分为培训前分诊护理组和培训后分诊护理组,培训前分诊护理组250例,然后对门诊护士进行2个月规范的门诊急腹症的预检分诊及护理,并将培训后接诊的250例患者设为培训后分诊护理组,观察培训前后门诊护士对急腹症患者的预检分诊及护理情况,检验分诊的失误率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培训前的护士分诊及护理失误20例,失误率为8.00%,患者满意度为80.21%;培训后的护士分诊及护理失误10例,失误率为4.00%,患者满意度为99.52%。培训后的护士分诊及护理水平、患者的满意程度均明显优于培训前的护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训后的护士分诊及护理水平明显优于培训前的护士,提高急诊护士的专业理论知识,能有效提高护士的分诊及护理水平,降低急腹症的误诊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基于思维导图的标准化分诊流程在发热门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9月在我院发热门诊就诊的100例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发热门诊就诊的10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发热门诊常规分诊流程,观察组实施基于思维导图的标准化分诊流程。比较两组的候诊时间、确诊时间、分诊准确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就诊满意度评分。结果 观察组候诊时间、确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分诊准确率为98.0%,高于对照组的88.0%(P <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0%,低于对照组的10.0%(P <0.05)。观察组对护理态度、就诊效率、候诊感受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基于思维导图的标准化分诊流程在发热门诊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患者的候诊时间,提高分诊准确率和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新冠疫情背景下运用PDCA循环改善妇幼保健院预检分诊流程的效果。方法:对2020年以来门诊预检分诊情况进行汇总统计,分析问题,找出原因,针对性地制定对策,联合多部门按计划开展各项改进活动,对比实施前后门诊预检分诊管理效果。结果:运用PDCA循环对妇幼医院预检分诊进行干预管理后,门诊分检工作质量大幅提高。结论:在以妇女儿童为中心的易感人群中运用PDCA循环管理,能够切实有效提高门诊预检分诊效率,改善就诊秩序,提高患者就诊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高效的预检分诊导诊工作,可以及时甄别患者是否进入发热门诊流程,保证就诊效率。方法准备阶段,包括物品、环境的准备,分诊导诊护士的培训;实施阶段,使用信息化筛查工具,创建科学预检分诊流程,合理分区,规划路线,引导患者就诊。结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门诊患者就诊流程通畅,门诊医疗工作高效运行,防止交叉传播。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应该加强门诊预检分诊导诊工作的服务措施,确保患者及时高效就诊,避免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门诊预检分诊患者中的效果及满意度。方法:将我院2019年1月~2022年1月200例门诊预检分诊患者,双盲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护理前后不良情绪评分值、护理满意度、预检分诊时间、患者等待时间。结果:实验组不良情绪评分值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预检分诊时间、患者等待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门诊预检分诊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效果确切,可缓解患者不良情绪,缩短分诊时间和等候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开放型建筑结构的医院预检分诊管理。方法: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医院开放型建筑特点,制定预检分诊工作流程,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强化出入口管理,完善分时段预约就诊系统,多措并举严格落实预检分诊管理。结果:2020年1月20日-2020年4月20日预检分诊共筛查出1 339例发热、呼吸系统或消化系统症状或有流行病学史的患者,没有出现可疑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漏诊、误诊现象,全院医护人员及来院就诊病人无院内交叉感染。结论:医院通过多部门联合协作,明确岗位职责,完善工作流程严格通道管理,提高预检分诊工作人员能力,加强流程再造和预检分诊管理,可有效避免交叉感染及疫情传播,给患者创造安全快速的就医环境。  相似文献   

8.
门诊分诊护士的规范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晓俐  谭明英  解蓉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8):3676-3677
门诊是医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门和窗口单位,其服务质量如何,不仅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和反映了医院的综合服务水平,而且也将给患者以最直观和深刻的印象.分诊工作是门诊服务的重要环节.它的好坏直接影响门诊医疗服务质量.随着医疗护理技术的发展,临床分科也越来越精细,门诊设立的科别也越来越多,为了方便患者就医,医院设立了门诊分诊护士.为进一步提高门诊分诊工作质量,对分诊护士进行规范管理和培训,对提高医院的信誉和社会认知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门诊分诊护士的素质要求,是医院护理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患者认知医院最初的一环,与医院知名度的提高和再发展及患者本身利益都息息相关,因此,加强门诊分诊护士的基本素质,也势在必行[1].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门诊预检分诊行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措施对分诊准确率与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6月本门诊预检分诊的患者100例纳为本次参研的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前者行常规护理措施;后者行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措施.护理后对两组分诊准确率与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组门诊预检分诊的准确率高于常规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常规组护理满意度低于研究组,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结论:门诊预检分诊护理中采取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干预措施的效果确切,不仅能提高分诊的准确率,还可使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0.
实施门诊医生工作站与优化门诊流程的思考   总被引:31,自引:14,他引:31  
医院门诊拥挤出现“三长一短”现象是每个综合性医院面临的问题。我院以实施计算机门诊医生工作站为契机 ,改革门诊服务流程 ,减少患者等待时间 ,提高门诊服务水平 ,取得了满意的成效。一、门诊诊疗流程改革(一 )挂号流程改革 :门诊医生工作站实施后 ,挂号工作由高年资护士承担 ,实施预检、注册、挂号、分诊一体化服务 ,患者的基本信息由挂号处工作人员直接录入计算机 ,并在病历卡上粘贴已经注册的识别标记———条形码 ,高速热敏打印机打印挂号单 ,患者凭挂号单到指定诊室就诊。对于已注册的患者可以不通过挂号直接找医生就诊 ,挂号费用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开展优质护理在急诊预检分诊中的方法与效果。方法:规范护士礼仪、文明用语,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开通绿色通道优化就医环境等。结果:病人对本科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无投诉事件发生。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可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手术转运护士在手术患者安全转运过程中的科学管理方法及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3年2月在医院手术室进行外科手术的9872例患者为对照组,2013年3月—2013年9月实施转运护士期间手术患者12356例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对手术护理服务满意度、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手术医师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增加转运护士后患者满意度、手术医师的满意度均上升,运送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设置转运护士岗位一方面能够为手术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优质服务,另一方面在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中能够优化工作流程,保障手术患者的转运安全,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对门诊分诊护士实施分诊培训的效果。方法:通过专家授课、专科培训、案例讨论和院外进修对该院门诊分诊护士进行分诊培训,并对培训前后门诊患者退换号率、高危病人转运时间及门诊患者满意率进行前后自身对照研究,经卡方检验和t检验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结果:分诊培训后门诊患者退换号率、高位患者转运时间及门诊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培训前。结论:对门诊分诊护士实施分诊培训有效提高了分诊水平,缩短了病人就诊时间,进一步提升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诊分诊卡联合预警分级管理对急诊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成功率的影响。方法:2022年7月-2022年12月对急诊心肌梗死(AMI)患者实施急诊分诊卡联合质控指标目标值管理,比较实施前(2022年1月至2022年6月)和实施后急诊AMI患者救治成功率、救治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救治成功率高于实施前(P < 0.05),实施后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急诊留观率、入住CCU率低于实施前(P < 0.05)。实施后分诊评估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首份心电图时间、肌钙蛋白T检测时间、抗凝时间、溶栓时间短于实施前(P < 0.05)。实施后患者对急诊预检工作人员态度、就诊顺序处理、挂号就诊流程管理、候诊室环境管理、护理技能水平、预检等待时间、健康宣教等满意率都比实施前高(P < 0.05)。结论:急诊分诊卡联合预警分级管理能有效减少AMI急诊患者的抢救时间,提升抢救成功率及满意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三级综合医院门诊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状态下的全流程管理方案,并分析实施效果。方法:通过入院前分流,院内分流(一级预检分诊:入口分诊;二级预检分诊:护士分诊;三级预检分诊:接诊医生分诊)的全流程干预,完善制度、细化分流策略、提升分诊质量以及应用信息化等对疫情状态下门诊患者进行全流程管理,达到避免门诊患者聚集、有效分流的目的,解决患者有序就医的需求以及疫情防控状态下医院对疫情的精准管控。结果:全流程管理能够及时发现整个流程运行中的疏忽和差错,及时采取应急补救措施,未发生一例外源性感染。结论:全流程管理模式能有效降低疫情状态下门诊交叉感染风险,提高流调筛查效率,为患者安全就医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持续性护理质量改进对急诊预检、分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7—12月接受常规护理的患者668例纳入对照组,另选取2020年1—5月实施持续性护理质量改进的患者668例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分诊准确率、分诊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预检分诊准确率为97.90%,高于对照组的89.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分诊时间、候诊时间、挂号时间、就诊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3.56%,高于对照组的8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预检、分诊护理实行持续性护理质量改进干预,提高了分诊准确率,缩短了候诊时间,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护理预警在妇产科门诊分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年1月1日~6月30日期间在我院妇产科门诊就诊并实施常规分诊的患者400例纳入对照组,将2016年7月1日-12月30日在我院就诊并实施护理预警的患者400例纳入观察组,将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质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预警应用在妇产科门诊分诊中的临床价值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柔性管理在门诊护理管理应用中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门诊护理人员24名作为观察对象,于2018年开始实施柔性管理模式进行门诊护理干预,对比实施前后护理质量评分及不良护理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柔性管理实施后24名护理人员在就诊秩序、护理工作要求、患者健康指导、抢救药械及院内感染等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柔性管理实施后,患者在护理技能、护理态度、就诊秩序及护士仪表等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实施前评分(P0.05)。结论:柔性管理在门诊护理管理应用中具有良好导向,可有效提高整体护理服务质量,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降低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适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9.
目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为全面提升护士的素质探索新的方法和途经,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外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前后1年的17名护士,对其综合素质、护理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施后,护士的临床技能、理论知识明显提高,工作协助性、护患沟通和护士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均增强,各项护理质量指标上升,不良事件下降,患者住院日减少、满意度提高。结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快速提升护士综合素质,从而提升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门诊预检分诊流程的改进方式与改进价值。方法将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实施门诊预检分诊流程期间在上海市天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接受诊治的20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对象;将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在该院实施常规门诊检查方式期间接受诊治的2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象。比较两组患者的就诊满意率、就诊纠纷发生率及患者的平均就诊等待时间。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就诊满意率分别为98%和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中发生就诊纠纷10例,实验组患者中发生就诊纠纷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较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就诊等待时间相对较短。结论基层医院门诊预检分诊流程的改进,能够缩短患者的就诊等待时间,减少就诊纠纷发生率,提升患者的就诊满意率,有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