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血液透析动静脉瘘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实施动静脉内瘘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动静脉内瘘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对动静脉内瘘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探讨循证护理干预联合穴位贴敷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术的应用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搜集2018年3月—2020年3月期间医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两组均进行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术治疗,对照组术后进行穴位贴敷治疗,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干预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干预。对两组的动静脉内瘘术的手术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护理干预满意度等进行统计对比。结果观察组瘘口内径、血流均高于对照组,内瘘成熟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69%(4/46),低于对照组患者为26.09%(12/46)(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3.47%(43/46),高于对照组患者为76.09%(35/46)(P<0.05)。结论循证护理干预联合穴位贴敷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术的应用效果良好,能够改善患者的瘘口内径和血流量,加快患者的内瘘成熟时间,降低患者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李悦悦 《新中医》2021,53(21):206-209
目的:观察艾灸联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防治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 例行血液透析治疗的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艾灸联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外涂。比较2 组治疗前后内瘘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小板功能,记录2 组血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前,2 组内瘘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内瘘血流量、透析中血流量、内瘘内径较治疗前降低,动脉端压力、静脉端压力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内瘘血流量、透析中血流量、内瘘内径高于对照组,动脉端压力、静脉端压力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 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小板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联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功能障碍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有效保护内瘘功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维持血液透析质量。  相似文献   

4.
郑欢欢  朱苏美  陈军 《新中医》2022,54(24):180-183
目的:观察三黄软膏联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 法:回顾性分析2017 年10 月—2020 年10 月在杭州市西溪医院进行血液透析的90 例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 时间顺序,将2017 年10 月—2018 年12 月治疗的41 例患者设定为常规干预组,将2019 年1 月—2020 年10 月 治疗的49 例患者设定为联合干预组。常规干预组使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进行内瘘维护,联合干预组给予三黄 软膏联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进行内瘘维护。比较2 组内瘘血流量、血管内径、内瘘穿刺点感染率、并发症发生 率及内瘘畅通率。结果:联合干预组内瘘血流量、血管内径均大于常规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首次透析、透析1 个月、透析3 个月,2 组内瘘穿刺部位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8.16%,低于常规干预组24.39% (P<0.05)。联合干预组内瘘畅通率 91.84%,高于常规干预组75.61%(P<0.05)。结论:三黄软膏联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能够改善血液透析患者 动静脉内瘘的血流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内瘘畅通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在临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过程中降低动静脉内瘘感染发生率的应用价值。方法 250例施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干预组130例与对照组1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维持性血液透析护理措施,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动静脉内瘘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动静脉内瘘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动静脉内瘘感染率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对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需维持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则实施整体护理干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精神状况进行调查,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异常情况、穿刺成功率、内瘘闭塞率、住院率和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D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干预后血压异常发生率、内瘘闭塞率、住院率显著下降,而穿刺成功率和满意度明显上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干预用于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0例,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实施动静脉内瘘术。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维持血液透析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针对性动静脉内瘘并发症护理干预措施:血栓形成护理、出血护理和感染护理。记录两组患者血栓形成、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内瘘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早期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内瘘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8.
彭伟  陈乐云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9):149-150
目的:总结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过程中的并发症,探讨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方法:2005年7月~2008年7月动静脉内瘘为血管通路维持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患者105例,血液透析时间1.3年,每周血液透析1~3次,血流量200ml~250ml,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结果:105例中动静脉内瘘1~3年通畅率分别为98.41%、95.5%、92.76%,105例使用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情况:假性动脉瘤14例(5%),血栓形成4例(3.8%),血流量不足4例(3.8%),出血和血肿3例(2.8%),感染1例(1%)。结论:护理干预可以减少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来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12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63例和研究组63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的血液透析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早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76%(3/6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7.46%(11/63),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能有效的减少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蔡明霞 《光明中医》2022,(22):4173-4175
目的 探讨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的应用价值。方法 确定入选标准,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新入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透析中心的患者7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8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38例经护士规范化培训及宣教,观察1年时间动静脉内瘘穿刺后皮下血肿发生率情况。结果 患者的护理干预评分对照组(4.99±1.26)分,观察组(7.35±0.95)分,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1年时间皮下血肿发生率为26.32%(10/38),观察组发生率为7.89%(3/38),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中医综合护理干预手段能够有效预防尿毒症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前臂动静脉内瘘穿刺后皮下血肿,易取得患者信任,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方式。方法:对22例使用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的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结果:19例动静脉内瘘使用良好,时间20-50个月,平均37个月。2例因不同原因造成动静脉内瘘闭塞,1例因病情较重死亡。结论:把握动静脉内瘘启用时机、掌握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观察透析过程、正确按压血管及病人的自我护理是保护动静脉内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高位动静脉内瘘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观察应用效果。方法对25例建立高位动静脉内瘘的患者,观察内瘘的使用情况及效果。结果 25例患者高位动静脉内瘘手术均一次成功,成功率100%。内瘘在术后4~6周成熟后开始应用,血流量均可达(250~300)mL/min。结论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正确选择穿刺方法、压迫止血方式及做好卫生宣教等有效的健康护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营养指导联合优质护理对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负面情绪及依从性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3年2月淄博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0例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实施营养指导联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变化、治疗依从性情况、干预前后转铁蛋白(TRF)、前白蛋白(PAB)、血清白蛋白(Alb)和血红蛋白(Hb)表达水平以及内瘘功能障碍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SDS评分、S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SDS评分、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Alb、TR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PAB、Hb水平均升高,观察组PAB、Hb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功能障碍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自我护理的特点及方法并进行持续干预,以提高内瘘自我护理的质量.方法:对86例血液透析患者的动静脉内瘘自我护理进行持续干预,包括术前干预、术后干预、内瘘强化护理.结果:86例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血管充盈良好,搏动有力,穿刺成功率98%、血流量200~300ml\min,透析效果满意;未出现内瘘阻塞等并发症.结论:通过医护人员对内瘘自我护理的持续干预,使内瘘得到良好的保护,能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洪宝膏对动静脉内瘘血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血液透析并出现动静脉内瘘血肿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洪宝膏外敷,对照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硫酸镁热敷,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5.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洪宝膏外敷治疗动静脉内瘘血肿,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摘 要〕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疑难动静脉内瘘血管的穿刺技术。方法:选择龙岩市第一医院 2018 年 12 月至 2021 年 8 月收治的 130 例需要接受动脉内瘘血管穿刺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65 例。 观察组患者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的动静脉内瘘血管穿刺,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穿刺,评估不同穿刺方法的临床 应用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穿刺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 察组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 学意义(P < 0.05)。结论: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疑难动静脉内瘘血管穿刺技术具有可行性,与传统穿刺技术相 比,具有更高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并且能够降低患者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满足临床护理干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柴爱娟  桂欧乐  郑云仙  张志忠 《新中医》2022,54(11):218-222
目的:观察采用中药湿热敷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功能、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慢性肾脏病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2组均行自体动静脉造瘘术,对照组给予常规AVF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给予常规AVF围手术期护理加用中药湿热敷,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内瘘血流量、瘘口内径、生活质量[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Spiegel量表评分]的变化,观察2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为6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内瘘血流量及瘘口内径均较治疗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内瘘血流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瘘口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AVF狭窄、皮肤硬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瘤样扩张、皮肤瘀斑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清远市清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是否有自体静脉内瘘失功的情况出现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未发生自体静脉内瘘失功)患者25例,观察组(发生自体静脉内瘘失功)患者23例。统计上述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年龄≥ 60岁占比、有低血压存在占比、有高凝倾向占比、前臂动静脉内径2 mm占比、存在血肿占比以及压迫止血时间≥30 min占比均明显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60岁、低血压发生、前臂动静脉内镜 2 mm、高凝倾向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危险因素。结论:患者的年龄和是否有低血压、前臂动脉内径大小、是否有高凝倾向等为导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的主要危险因素,临床医务人员应当于早期结合相关危险因素开展积极有效的干预,以减少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束臂操联合Teach-back健康教育模式在血液透析患者促进自体动静脉内瘘(AVF)成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在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进行血液透析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观察组实施束臂操联合Teach-back健康教育模式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后KABP认知各项评分(知识、信念、态度、行为)及总分、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内瘘成熟度及内瘘成熟时间。结果 经干预,观察组KABP认知各项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功能锻炼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内瘘成熟度高于对照组,内瘘成熟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干预比较,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束臂操联合Teachback健康教育模式干预更有利于提高患者功能锻炼知信行的认知水平及锻炼依从性,促进内瘘成熟,缩短内瘘成熟时间,推进康复进程,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特定电磁波治疗器照射加喜疗妥软膏外涂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应用。方法:对34例长期血液透析且内瘘条件差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例,观察组患者于血液透析24 h后应用特定电磁波治疗器照射加喜疗妥软膏外涂治疗;对照组患者于血液透析24 h后单纯使用热敷,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5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定电磁波治疗器照射加喜疗妥软膏外涂,可消除肿胀、改善血管弹性、使动静脉内瘘得到良好的保护,使患者得到充分血液透析,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