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神经营养素家族蛋白[包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营养素-3(NT-3)]是否参与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ACM)影响神经干细胞(NSC)突触形成的过程.方法 实验分两步,(1)PC12细胞分别经10μg/ Aβ1-4诱导不同时间点(0、4、612、24 h)后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不同时间点PC12细胞凋亡率,另一部分别与星形胶质细胞共育2 d,将收集的ACM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应用ELISA法检测ACM中的BDNF、NGF、NT-3蛋白含量.(2)将另一部分ACM以1:3比例同DMEM/F12培养基混合,分别对胚胎大鼠皮质神经干细胞进行诱导分化,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突触素和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透射电镜观察成熟突触结构数目.结果 在AB1-40作用6 h时间点,PC12细胞凋亡率达高峰(P<0.05);星形胶质细胞与Aβ1-40诱导6 h后的PC12细胞共育2 d后,收集到ACM中的BDNF蛋白总量(A值=1.53±0.25)明显增高(P<0.05),并且收集到的ACM诱导神经干细胞突触素(A值=33.39 4±2.71)、GAP-43(A值=49.18±6.45)表达明显升高、成熟突触结构数目(4.70±0.52个/视野)明显增多,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星形胶质细胞与AB1-40枷诱导凋亡的PCI2细胞共育后,ACM提高了神经干细胞突触形成,ACM中BDNF可能参与了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米诺环素对大鼠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缺氧缺糖(OGD)损伤后细胞存活率及神经突生长的影响。方法分别缺氧缺糖2、4、6h及8h建立PC12细胞OGD损伤模型,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OGD组和不同浓度的(0.1、1.0μM和10.0μM)米诺环素治疗组,在缺氧缺糖/复氧24h后,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免疫荧光法标记MAP‐2并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神经突的生长,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GAP‐4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OGD组比较,米诺环素能显著提OGD后PC12细胞的存活率[(46.1±2.9)%vs.(77.0±2.5)%,P<0.01],促进PC12细胞OGD损伤后神经突的生长,同时上调轴突再生蛋白GAP‐43的表达[(0.34±0.04)vs.(2.11±0.10),P<0.01]。结论米诺环素能减轻OGD损伤所致PC12细胞的死亡,并促进细胞神经突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人神经干细胞微囊泡(human neural stem cell microvesicles, hNSC-MVs)对谷氨酸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谷氨酸处理大鼠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建立兴奋性损伤模型;实验分为3组:对照组,PC12细胞未经任何处理;谷氨酸组,谷氨酸处理PC12细胞24 h;hNSC-MVs+谷氨酸组,200 mg/L hNSC-MVs预处理PC12细胞24 h,再加入谷氨酸处理24 h。MTT法检测各组PC12细胞存活率;免疫印迹实验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l-2表达。结果: PC12细胞能内化hNSC-MVs。谷氨酸对PC12细胞具有毒性作用,其半数抑制浓度为25 mmol/L。与谷氨酸组相比,hNSC-MVs+谷氨酸组PC12细胞存活率明显增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谷氨酸组Bax蛋白表达显著升高,Bcl-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而与谷氨酸组相比,hNSC-MVs+谷氨酸组Bax蛋白表达明显下调,Bcl-2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均<0.01)。结论: hNSC-MVs可能通过抑制谷氨酸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从而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CDK5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体系的建立和分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携带CDK5与绿色荧光蛋白(GFP)的神经干细胞体系并观察CDK5对神经干细胞的作用。方法采用PCR、分子克隆与测序等技术成功构建CDK5-pEGFP表达质粒;并通过基因转染等技术将其转染入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中。结果(1)CDK5-pEGFP表达质粒经酶切、测序鉴定重组成功。(2)转染后神经干细胞分化24h后观察到表达CDK5的GFP荧光细胞已显示清楚的短突起,而对照组细胞的突起不明显;72h后表达CDK5的GFP细胞突起增长尤为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FP阳性细胞体积也增大,突起明显增多、加粗。结论CDK5的表达可促进分化后神经细胞突起的生长和延长,并能加快神经细胞的形态成熟。  相似文献   

5.
目的:体外诱导骨髓基质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并观察诱导分化前后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以探索骨髓基质细胞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经 Percoll(1.073 g/L)分离获得的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并传代扩增,用二甲亚砜(DMSO),丁羟回醚(BHA)诱导分化,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分化后细胞用神经丝蛋白(NF)抗体,胶质源性纤维酸性蛋白(GFAP)抗体作细胞免疫荧光检测.采用半定量RT-PCR检测分化前和分化后2 h,6 h.12 h,24 h和48 h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因子(BDNF),神经营养因子-3(NT-3)及其相应受体TrkA,TrkB,TrkC和神经营养因子低亲和力受体p75NTR的表达变化.结果:①骨髓基质细胞体外诱导分化后2 h即出现形态学变化.表现为细胞胞体呈球形,突起增多,形态类似神经元.细胞免疫荧光检测显示神经丝蛋白(NF)抗体标记的神经元细胞阳性,GFAP阴性.②在骨髓基质细胞分化前后都有NGF和BDNF持续表达,但分化后NGF表达降低,TrkA,TrkB在分化前细胞中不表达.在诱导分化开始后12 h可以检测到他们的表达,而NT-3,TrkC 在分化前后都不表达.③p75NTR在诱导分化后6 h开始出现表达,12 h后显著降低并很快消失.结论:骨髓基质细胞在体外可以定向诱导为神经细胞,诱导分化前后神经营养因子(NT)及其 Trk 受体和p75受体的表达发生了显著变化,NT与Trk受体及p75受体作用的信号途径可能在骨髓基质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神经营养素4在面神经的转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面神经再生微环境及神经营养素 4(NT- 4)对神经细胞的作用。方法 将新西兰兔一侧面神经干横断后置入硅胶再生室 ,再将 1 3 1 I- NT- 4(10μl/只 ,约 7.4MBq)注入其再生室。另取 1只家兔分别在注药后不同时刻行头部冠状位平面显像 ,其余取面神经干、脑干和对侧面神经干 ,利用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测定 NT- 4在面神经的转运情况。另取 1只置入再生室的兔 ,同时在再生室注入 1m g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和7.4MBq1 3 1 I- NT- 4后 ,不同时刻行头部冠状位平面显像。结果 注药后 4小时就有 5 .0 8%的 1 3 1 I- NT- 4转运到面神经干中 ,8、12小时达高峰 ,分别为 2 0 .5 8%和 2 2 .74% ;8小时有 34 .75 %转运至脑干 ,12小时转运至脑干的量达45 .5 7% ,且 1 3 1 I- NT- 4在面神经的转运受 BDNF的明显抑制。结论  NT- 4在面神经中存在受体介导逆行转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条件,并观察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特点.方法:从孕14 d SD胎鼠前脑组织分离神经干细胞,用DMEM/F12无血清培养液,加入表皮生长因子(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进行体外扩增、培养和传代.传3~4代的神经细胞球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中贴壁诱导分化培养.采用免疫荧光法鉴定神经干细胞和分化的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及少突胶质细胞.结果:从孕14 d SD胎鼠前脑分离的细胞在含有EGF和bFGF的无血清培养液中能形成大量的神经细胞球,这些神经细胞球可在体外增殖及传代培养,经nestin染色鉴定,大部分为阳性细胞.神经细胞球在血清培养液贴壁培养后可分化出神经纤维细丝(NF)、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半乳糖脑苷脂(Gal-C)表达阳性的细胞.结论:从孕14 d SD胎鼠前脑分离的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属于神经干细胞;在含有EGF和bFGF的无血清培养液中,神经干细胞能在体外大量扩增.  相似文献   

8.
目的 体外观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1,HIV-1)膜蛋白gp120 V3环的神经毒性.方法通过小鼠大脑皮质原代神经细胞培养条件下TUNEL检测和培养上清乳酸脱氢酶释放试验,结合抗微管蛋白-2(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2,MAP-2)免疫荧光试验,观察人重组gp120蛋白神经毒性,并通过蛋白印迹法初步探讨其与凋亡调控蛋白bax与bcl-2的关系.结果重组人gp120 V3环多肽可诱导神经元凋亡和抑制神经突起形成,并呈浓度依赖性.gp120 V3环诱导神经细胞凋亡与抑制bcl-2表达有关.结论 HIV-1膜蛋白gp120 V3环具有神经毒性.  相似文献   

9.
二甲苯对原代培养神经细胞毒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二甲苯对原代培养的大鼠神经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 :取新生SD大鼠的海马神经细胞进行原代培养 ,培养 2周后 ,用二甲苯染毒 ,染毒浓度分别为 3、6和 9mmol/L ,染毒时间为 4、12和 2 4h ,并设阴性对照组和神经节苷酯组 ,染毒后 ,观察神经细胞的存活率、LDH活性以及一氧化氮浓度的变化。结果 :染毒后神经细胞的存活率与对照组相比 ,有显著下降 (P <0 .0 5 ) ,并有浓度 -效应关系。LDH的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高 (P <0 .0 5 )。结论 :二甲苯母体对神经细胞具有直接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硒对体外神经细胞生长发育的直接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体外新生大鼠皮层神经细胞培养法观察微量元素硒对神经细胞生长发育及其相关蛋白NSE、IGFR表达的影响 .结果 :中、低浓度的硒 (0 0 6 2 5~ 0 5 0mg·L 1)在培养 3d开始能增加体外培养的神经细胞最长突起长度和细胞平均直径 (培养 3,5 ,7d对照组最长突起长度分别为 4 9,6 4 ,6 4 μm ,加硒各组最小值分别为 5 9,78,76 μm ,对照组平均直径分别为 19,19,2 1μm ,加硒各组平均值分别为2 6 ,2 5 ,2 6 μm ,P <0 0 5 ) ,也能促进体外培养的神经细胞表达NSE蛋白 (对照组平均秩次为 14 1,实验各组最低为 2 1 4 ,P <0 0 5 ) ,也能促进体外培养的神经细胞IGFR蛋白的表达(对照组平均秩次为 16 6 ,实验各组最低为 2 1 9,P <0 0 5 ) ;高浓度的硒 (0 75~ 1 0mg·L 1)对培养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毒性作用 ,可致细胞死亡 .结论 :硒可能是通过促进、增强NSE ,IGFR蛋白的表达 ,进而直接作用于体外培养的神经细胞 ,促进神经细胞的生长发育与分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调控TLR4表达对神经细胞氧糖剥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PC12神经细胞,复制氧糖剥夺细胞模型,以低(0. 1μmol/L)、中(1. 0μmol/L)和高剂量(10. 0μmol/L)右美托咪定作用24 h后,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Western blot检测Bcl-2相关X蛋白(Bax)、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和Toll样受体4(TLR4)蛋白的表达,RT-PCR法检测TLR4 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在复制氧糖剥夺细胞模型中,以TLR4抑制剂TAK-242抑制TLR4表达后,给予右美托咪定作用,观察细胞存活率、Bax蛋白、Bcl-2蛋白、TLR4蛋白、TNF-α含量和IL-6含量的变化。结果低、中和高剂量右美托咪定作用后,PC12细胞存活率升高,Bax和TLR4蛋白表达、TLR4 mRNA表达以及TNF-α和IL-6含量降低,而Bcl-2蛋白表达升高(P0. 05),且表现出浓度依赖性。TAK-242处理后,TLR4表达降低,PC12细胞存活率升高,Bax蛋白表达以及TNF-α和IL-6含量降低,而Bcl-2蛋白表达升高(P0. 05);给予右美托咪定作用后,TAK-242的上述作用明显增强(P0. 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通过抑制TLR4表达保护神经细胞氧糖剥夺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星形胶质细胞(AS)与Aβ1-40诱导凋亡的PC12细胞共育,观察其共育条件培养液诱导骨髓基质细胞(B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影响,探讨神经营养素家族蛋白[包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营养素3(NT-3)]是否参与了此过程.方法 PC12细胞分别经10 μg/mL Aβ1-40诱导不同时间点(0h、4h、6h、12h、24 h)后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不同时间点PC12细胞凋亡率;另一部分与星形胶质细胞共育2d,收集各组条件培养液;各组条件培养液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应用ELASA法检测各组细胞条件培养液中的BDNF、NGF、NT-3蛋白含量;将另一部分各组细胞条件培养液对BMSCs进行诱导分化,免疫荧光检测BMSCs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巢蛋白(nestin)蛋白表达和计数神经元样细胞分化比例.结果 在Aβ1-40作用6h时间点,PC12细胞凋亡率达高峰(P<0.05);与各组比较,与A31-40诱导6h后的PC12细胞共育2d后的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中(即C3组)的BDNF蛋白总量明显增高(A=1.87±0.43),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其诱导的BMSCs NSE(A=38.63±2.72)、nestin(A=43.53±5.63)表达和神经元样细胞分化比例(A=44.62±3.22)明显升高,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星形胶质细胞与Aβ1-40诱导凋亡的PC12细胞共育后,星形胶质细胞共育条件培养液促进B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BDNF可能参与了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甲基苯丙胺(METH)对PC12细胞的毒性损伤作用,为进一步研究METH神经毒性作用机制提供基础。方法采用已分化PC12细胞为体外神经元模型,分别用浓度0、0.5、1.0、1.5、2.0、2.5 mmol/L的METH处理PC12细胞24 h,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改变;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率;硝酸还原酶法检测细胞培养液NO含量。结果以0 mmol/L为对照组,经0.5~2.5 mmol/L METH处理的PC12细胞,24h倒置显微镜下可见PC12细胞胞体变圆,神经突起变短、断裂至消失,神经网络逐渐消失,细胞边缘不清,可呈毛刺样;MTT法检测PC12细胞活力随METH浓度的升高而逐渐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细胞凋亡率在0.5~1.5 mmol/L浓度范围内逐渐升高,至2.0 mmol/L时凋亡率较前下降,但与对照组相比均升高,且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0);细胞培养液NO含量随METH浓度增加逐渐升高。结论一定浓度的METH能导致PC12细胞毒性损伤,使细胞活力下降,细胞凋亡率增加,细胞NO生成增加,细胞凋亡及NO过量参与了METH对PC12细胞的毒性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蜕皮甾酮(ecdysterone,ECR)对H2O2作用不同时间诱导PC12毒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MTT(3-4,5-d im ethylth iazolyl-2,5-d iphenyltetrazolium brom ide,MTT)法检测H2O2对PC12的毒性及ECR的保护作用。PC12细胞的形态学改变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acrid ine orange/eth id ium brom ide染色,AO/EB),完整无损的PC12细胞呈绿色,受损或死亡细胞呈橘黄色和红色。结果1、25、50和100μmol.L-1ECR与PC12细胞分别作用6h,12hand 24h时,PC12细胞的MTT吸光值无明显改变;50、100、200μmol.L-1H2O2分别与PC12作用6h,12h,24h时,PC12细胞的MTT吸光值明显降低(P<0.05,P<0.01 andP<0.01);如果用不同浓度的ECR(1、25、50 and100μmol.L-1)预处理PC12细胞0.5 h后,再加入H2O2(100μmol.L-1)并分别作用6h,12h,24h,则PC12细胞的MTT吸光值相对增加(P<0.05 at 50μmol.L-1,P<0.01 at 100μmol.L-1)。AO/EB染色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ECR对H2O2引起的PC12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结论ECR能够相对增加PC12细胞的存活率,对H2O2的PC12细胞毒性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神经,为周围神经缺损修复提供新的有效方法。方法:施万细胞与丝素蛋白神经移植物生物反应器中培养7d后,于丝素蛋白神经移植物两端各植入胚胎SD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继续培养2w,3w和4w,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丝素蛋白神经移植物中神经细胞的生长状态。结果:施万细胞、DRG与丝素蛋白神经移植物共培养2w后,施万细胞和DRG发出的神经突起沿着丝素纤维,呈条带状纵向平行生长;3w后透射电镜观察到髓鞘形成;4w后扫描电镜显示梭形的施万细胞与DRG发出的神经突起呈纵向平行生长,并有类似基质样结构形成。结论:施万细胞、DRG与丝素蛋白神经移植物共同培养成功进行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神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胞浆接头蛋白Dok6对PC12细胞突起生长的影响.方法 将Dok6的不同功能模体片段构建至TrkC/Y516F突变体中形成融合克隆.利用Western blot法验证各个融合克隆在细胞内是否稳定表达.利用瞬时转染的方法将融合克隆导入PC12细胞进行过表达,之后用NT-3刺激PC12细胞突起生长,检测不同Dok6片段的效应.结果 各个融合克隆均能在细胞内稳定表达.融合了Dok6 PTB结构域+C末端以及单纯C末端的融合克隆均可以挽救由于TrkC受体516位酪氨酸突变导致的PC12细胞突起生长减少,而融合单纯的Dok6 PTB结构域则无此效应.结论 Dok6可以促进NT-3诱导的过表达TrkC的PC12细胞突起生长,并且此效应与其C末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花青素(PC)对β-淀粉样肽(Aβ25-35)诱导凋亡PC12细胞par-4和bcl-2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比色法分析细胞存活率,Hoechst33258-PI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RT-PCR方法检测PC12细胞par-4和bcl-2基因mRNA的表达,Westernblotting检测PC12细胞Par-4和Bcl-2蛋白表达。结果不同剂量(5、10、20、30mg/L)PC预处理PC12细胞1h可剂量依赖性对抗Aβ25-35引起的细胞凋亡,提高PC12细胞的存活率,减少Aβ25-35引起的PC12细胞核固缩、凝聚和碎裂,降低par-4基因mRNA表达及蛋白表达,增加bcl-2基因mRNA表达及蛋白表达。结论PC可剂量依赖性对抗Aβ25-35对PC12细胞的毒性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凋亡基因par-4和上调抗凋亡基因bcl-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人胚大脑皮层神经元细胞体外培养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人胚大脑皮层神经元的培养体系,研究神经元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方法 取妊娠30余周合法流产死亡4h以内的胎儿之大脑皮层额部组织,用胰蛋白酶消化为单细胞悬液。以2×10~6/ml密度接种于96孔培养板,24h后加入DNA抑制剂阿糖胞苷,培养1~12d,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神经元生长情况。并以尼氏体染色鉴定神经元,以台盼蓝拒染法细胞计数估算细胞的存活率。结果 神经细胞生长良好,胞体折光性强,神经突起明显,细胞形态清晰。第5天形成较稠密的网络联系;细胞存活率逐步下降,第3至第5天显著下降。由92.3%降至76.9%,以后趋于稳定。第7天为74.26%。尼氏小体染色第7天阳性率为88.25%。结论 体外培养3~5d的神经细胞属发育期;第5天细胞稳定生长;第6天神经细胞基本发育成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氯通道阻断剂DIDS抗PC12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PC12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用400 nmol/L H2O2诱导细胞凋亡)和DIDS组(H2O2+DIDS),培养12 h后,用MTT法测定各组细胞的存活率,Western blot法观察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和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400 nmol/L H2O2可以明显诱导PC12细胞损伤,细胞存活率为(35.07±1.23)%;DIDS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高于模型组,且具有一定浓度依赖性(F=640.420,P<0.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凋亡率和Caspase-3蛋白表达增加,Bcl-2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DIDS组Caspase-3表达降低,Bcl-2蛋白表达增加,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结论:DIDS可能通过抑制Caspase-3依赖性凋亡信号通路发挥抗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20.
β-淀粉样蛋白25-35片段诱导PC12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 β -淀粉样蛋白 2 5 - 35片段 (Aβ2 5-3 5)对体外培养的PC12细胞的毒性作用机制。方法 用四甲基偶氮唑蓝 (MTT)代谢率检测 ,光镜吖啶橙荧光染色术 ,透射电镜以及流式细胞仪技术研究Aβ2 5-3 5损伤PC12细胞的途径。结果 用Aβ2 5-3 5处理PC12细胞 2 4h ,Aβ2 5-3 5剂量依赖性地引起PC12细胞的MTT代谢率减少 ,荧光染色及电镜观察发现经Aβ2 5-3 5处理的PC12细胞表现出凋亡细胞的特征 ,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 ,对照组 2 0 μmol/L及 5 0 μmol/L的Aβ2 5-3 5组PC12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 0 .0 8%± 0 .0 1% ,14 .8%± 1.13% ,2 5 .9%± 2 .34%。结论 Aβ对PC12细胞的损伤主要通过细胞凋亡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