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通过分析被测量可能值的概率分布给出扩展不确定度包含因子的确定方法,并对有效自由度的非整数值,其所对应的包含因子的取值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采用三次样条插值研究了有效自由度小于5的情况,得到较为准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扩展不确定度中包含因子的确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被测量可能值的概率分布,给出展伸不确定度包含因子的确定方法,并对有效自由度的非整数值所对应的包含因子的取值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采用不同的插值函数研究了有效自由度小于5的情况,得到较为准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ISO《测量不确定度表示指南》给出两种选择包含因子的方法 :韦尔奇 -萨特思韦特公式法和简便方法 .文章据此对扩展不确定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并针对使用简便方法引起的包含因子的误差、不确定度以及扩展不确定度的不确定度进行分析和评定 ,以阐明有效自由度对包含因子和扩展不确定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过程中,有不少实例,在计算得到各不确定度分量后,在未对测量的分布进行判定的情况下,直接就给出各分量的自由度ν和有效自由度Vtff,并按t分布得到七值,这显然是不对的。众所周知,七值的确定不仅与置信概率有关,还与测量的分布状态有关。本文在对判定测量分布的相关理论进行阐述之后,通过实例具体分析测量分布的判定方法及包含因子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5.
依据GB/T 228.1—2021对镁合金进行拉伸试验,并对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定。结果表明:在包含概率为95%的区间内,镁合金的抗拉强度为(343±6) MPa,其中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2.95 N/mm2,自由度为35,包含因子为2.03;镁合金的规定塑性延伸强度为(236±10) MPa,其中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4.53 N/mm2,自由度为28,包含因子为2.05;镁合金的断后伸长率为(6.0±1.0)%,其中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0.510%,自由度为24,包含因子为2.06。  相似文献   

6.
当置信水平为95%时,k=2已成为惯用的包含因子,而且被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在实践中广泛应用。但如果不知道有效自由度是否大于10,而直接取扩展不确定度等于两倍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是存在疑虑的,文章从“测量不确定度表示导则”中建议使用的韦尔奇一萨特思韦特公式出发,针对两类标准不确定度及其自由度分4种不同的情况,对有效自由度是否大于10进行了简要的探讨。并采用最大自由度,最小自由度,两类标准不确定度的比值构造了一个简单易查且具有普适性的参数表,方便了有效自由度的快捷判断。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一等标准铂电阻温度计的在锌凝固点检定的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包括A类标准不确定度及B类标准不确定度的确定,标准不确定度的合成及有效自由度的计算,并按误差传播公式计算出了在各温度点的扩展不确定度及包含因子。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扩展不确定度评定中包含因子的确定存在的问题,探讨根据输入量的分布如何确定输出量的分布,进而给出扩展不确定度评定中包含因子的确定原则,达到一般应用时简化评定的目的,这种确定原则既适合于校准也适合于检测工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相似文献   

9.
9 10校准测量能力如何表述?所谓校准测量能力 ,按《JJF1001—1998》定义为 :通常提供给用户的最高校准水平 ,它用包含因子k=2的扩展不确定度U表示 ,也称为最佳测量能力(bestmeasurementcapability)。表述校准测量能力时 ,一般并没有测量结果而仅给出测量设备的扩展不确定度。其中当然不包含被校准测量仪器的示值重复性。9 11在不确定度报告中 ,同时给出有效自由度νeff有什么好处?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报告 ,无论是用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c(y)还是扩展不确定度Up,如果同时给出了有…  相似文献   

10.
6 扩展不确定度的评定( 1)扩展不确定度分两种a 在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c( y)确定后 ,乘以一个包含因子k ,即按下式计算扩展不确定度U :U =kuc( y) ( 2 3)可以期望在 y -U至y +U的区间包含了测量结果可能值的较大部分。k值一般取 2~ 3,在大多数情况下取k =2 ,当取其他值时 ,应说明其来源。当只给出扩展不确定度U时 ,不必评定各分量及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自由度νi 及νeff。推荐在准确度要求不很高的情况下使用这一种方法。b 将uc( y)乘以给定概率 p的包含因子kp,从而得到扩展不确定度Up。可以期望在 y -Up…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定型隔热制品导热系数(水流量平板法)不确定度的要素构成及各类不确定度分量的计算方法,并计算了各不确定度分量的自由度,得出合成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得到不确定度报告为:导热系数检测结果A=0.197W/(m·K),扩展不确定度U=0.005W/(m·K),包含因子k=2。  相似文献   

12.
陈银亮  胡广春 《计量学报》2004,25(2):188-192
正确分析具有复杂误差结构的物理量的不确定度对科学实验来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中通过对各种误差构成因子的分析,首先列出待测物理量的误差结构式,然后依据对该结构式的方差分析,导出方差方程式。通过解该方差方程式,得出各项误差方差的估计值和待测量的标准不确定度,并采用蒙特卡罗计算法求出其自由度和扩展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13.
The proposed algorithm employs singular crack tip elements in which the stress intensity factor appears as a degree of freedom. The additional degrees of freedom are compensated by constraint conditions which originate from imposing continuity across elements and a contour integration formula. The two benchmark problems indicate the proposed algorithm can accurately predict the stress intensity factor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variables in fracture problems.  相似文献   

14.
基于多种地震动强度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提取地震动强度指标的特征因子,将提取的主因子进行线性组合,构造地震动多元强度主因子。以不同恢复力模型的单自由度以及多自由度体系为研究对象,基于2766条地震动记录,选取9个基本强度指标并采用因子分析提取其特征,同时对构造的地震动多元强度主因子与不同结构损伤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场地类别下各地震动强度指标所属的主因子趋于稳定;通过因子分析提取的两个主因子具备较好的可解释性;场地类别、强度折减系数和恢复力模型对构造的地震动多元强度主因子与结构损伤指标的相关性影响较小;构造的地震动多元强度主因子考虑了更多地震动信息,保持了其与不同结构损伤指标稳定且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首先在应用Morlet小波变换进行模态参数识别的原理基础上,分析小波变换过程中产生边缘效应的原因及对模态参数识别准确性的影响。提出将支持向量机回归方法用于结构模态参数识别的数据预测延拓中。通过对单自由度和三自由度结构的数值仿真,并与对称延拓方法比较,验证该方法在抑制边缘效应方面的有效性及其在模态参数识别方面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It is shown that (quasi) charge of a Josephson tunnel junction can be considered as a macroscopic quantum degree of freedom. In the adiabatic limit we derive the effective action of the tunnel junction in the quasicharge representation and calculate the quantum decay rate of the charge states.  相似文献   

17.
Our previous studies of raspberry-like carbon black/polystyrene (CB/PS) composite particles suggested that their morphologies could be tailored as the coverage degree of CB on PS microspheres. Morphologies of these composite particles were investigat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The CB/PS composites prepared by using raspberry-like CB/PS particles had lower percolation threshold than that of general CB/PS composites. Optical microscopy photographs indicated that hierarchical structure of composite particles enabled CB particles to form more effective networks within the matrix. Raspberry-like structure dispersed CB particles in the interfaces between polycarbonate (PC) and PS when CB/PS particles were introduced into PC as additives. The effects of concentration of PS, coverage degree of CB, and concentration of CB on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CB/PS/PC composite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ercolation threshold of CB/PS/PC composite was improved when PS concentration was at the range of 20–80% and coverage degree of CB was more than 5% simultaneous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