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肖昌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7):1496-1499
随着大庆长垣内部高渗油田的开发,综合含水逐年上升;稳产的难度增大,加快外围海拉尔低渗透低产油田的开发,对大庆油田的产量接替和稳产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海塔盆地地质条件复杂,储层保护的难度大,严重制约了勘探开发进程.为了适应海拉尔油田勘探的快节奏,针对海塔探区的地质特点,开展了海拉尔油田储层损害机理、保护储层钻井液体系等方面的研究,并优选了有效防止水敏损害和防止水锁损害的处理剂;优化后的钻井液体系现场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川西致密砂岩气藏储量丰富,但存在井筒积液现象,储层损害严重,从而影响开发效率。深入认识井筒积液储层损害机理是从根本上解决积液储层伤害的前提和基础。针对气井井筒积液储层损害问题,开展井筒积液储层损害定量化评价实验,分析其损伤机理。结果表明,储层含水敏性矿物,易与液体产生反应;且中小孔隙多,造成毛管压力高,导致井筒积液损害严重。井筒压力每增加1 MPa,储层损害程度增加约6%;泡排剂对储层的损害程度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泡排剂与凝析油作用后对地层造成的损害更大,泡排剂浓度大于0.5%时,对储层的损害程度可达90%以上。研究结果为揭示川西致密砂岩气藏井筒积液储层损害机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唐海  刘超 《科技资讯》2014,(28):54-54
该文就对五里湾油田的潜在储层伤害因素及其主要伤害类型进行简要分析,并分析生产开发过程中的措施及工艺过程对储层可能造成的伤害因素和程度,确定相应的储层保护配套技术和工艺程序。  相似文献   

4.
5.
低渗透储层水锁伤害机理核磁共振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客观准确地评价低渗透储层的水锁伤害是入井流体优选、增产改造措施和水锁防治解除措施合理运用的基础.对孔隙介质中水的赋存状态、储层伤害原因、黏土吸水伤害和水锁伤害微观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利用低磁场核磁共振T2谱技术,结合常规流动实验手段,对同一性质岩心开展了黏土吸水伤害和水锁伤害实验,提出了水锁伤害核磁共振实验评价方法.通过实验,准确给出了水锁伤害程度;建立了束缚水增加量与黏土吸水伤害程度、可动水相滞留量与水锁伤害程度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对引起水锁伤害的原因做出更精确的判断,实现了对水锁伤害的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6.
裂缝性致密储层裂缝发育,易发生工作液漏失,严重损害储层。为探究不同工作液漏失损害机理,形成高效
防治方法,以川西北九龙山构造须家河组、珍珠冲组裂缝性致密储层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钻井完井液储层损害实验及
工作液顺序接触损害实验。结果表明:钻井完井液滤液、体系和固相对基块岩样的损害程度介于中偏强强,且逐个
减弱;裂缝岩样渗透率动态损害程度为强;工作液顺序接触后损害程度加剧。分析认为,水相圈闭、固相堵塞是裂缝性
致密储层工作液漏失损害储层的主要机理。不同工作液漏失引起储层损害程度叠加、损害范围扩大。根据分析结果,
构建了工作液漏失损害模式,并提出相应损害防治方法。使用改性屏蔽暂堵钻井完井液提高封堵能力,改变岩石表面
润湿性,可有效预防工作液漏失损害;利用工作液漏失数据,确定漏失损害带范围,可为酸化作业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吉林油田大26井区储层潜在伤害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对吉林油田大26井区储层岩石矿物组成、储层岩石孔隙结构特点及粘土矿物的种类、含量、分布状态和地层流体性质研究的基础上,对大26井区储层潜在损害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并利用“油气田开发智能信息综合集成系统”中的储层保护软件对大26井区储层潜在损害因素作了进一步分析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大26井区储层潜在损害因素由大到小的顺序为:速敏损害>水敏损害>酸敏损害>HCl敏感>水锁损害>有机垢损害>无机垢损害>酸渣损害>高分子聚合物损害>。  相似文献   

8.
针对安塞油田高52井区长10储层黏土含量高、水敏和碱敏性强,现用钻井液体系pH高、滤失量大、对储层伤害较严重的问题,从钻井液材料的选择及钻井液配方优化等方面入手,研制出了针对安塞油田长10储层的低固相"双保型"钻井液体系.室内评价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当膨润土的质量分数为3%,FT-342的质量分数为0.3%,ZNJ-1的质量分数为0.3%,GK-0901的质量分数为2.0%,pH为8.5时,所得钻井液体系API滤失量在7 mL以下,马氏漏斗黏度在45~60 s,塑性黏度在10~20 mPa.s,动切力在5~10 Pa,岩心渗透率恢复率在78%~94%,平均恢复率为85.86%,可有效降低钻井液对储层的损害.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了储层损害多源信息的特征后,构造了基于决策层融合与证据理论、针对储层损害诊断识别的信息融合数学模型,给出了决策层融合的实现算法.通过对储层水敏损害程度的诊断识别,融合模型从多方面将反映储层损害类型的多源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决策融合处理,系统地对储层损害类型进行了识别和特征判断,有效地提高了储层损害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吉林油田大26井区储层潜在伤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吉林油田大 2 6井区储层岩石矿物组成、储层岩石孔隙结构特点及粘土矿物的种类、含量、分布状态和地层流体性质研究的基础上 ,对大 2 6井区储层潜在损害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 ,并利用“油气田开发智能信息综合集成系统”中的储层保护软件对大 2 6井区储层潜在损害因素作了进一步分析和评价 .研究结果表明 ,大 2 6井区储层潜在损害因素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速敏损害>水敏损害 >酸敏损害 >HCl敏感 >水锁损害 >有机垢损害 >无机垢损害 >酸渣损害 >高分子聚合物损害  相似文献   

11.
对曲堤油田岩石成分及流体性质进行了详细分析 ,通过储层敏感性流动试验对该区储层各种潜在敏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该区储层具有较强的水敏性、盐敏性和碱敏性 ,并具有弱酸敏性和无速敏—中等速敏性 ,各层段的潜在敏感性有明显的差别。分析了各种敏感性的成因机制 ,采取降低钻井液密度、使用矿化度与原始地层水一致的完井液及 1.2 %的P - 2 16防膨剂等措施可以抑制储层敏感性 ,取得了较好的油田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李臣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2):2991-2994
随着秦家屯油田大面积开发,油水井套损的趋势逐渐加重,根据研究区15口套损井的情况,从区块分布、岩性、射孔、固井质量、腐蚀情况、注水开发等不同方面进行统计,找出相应的规律,结合秦家屯油田油藏开发概况,得出泥岩吸水膨胀、蠕变及滑动造成套管损坏是秦家屯油田套管损坏的主要原因;其它因素加剧了套管损坏的程度。套损原因的明确,为后期预防与治理套损井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识别储层敏感性伤害机理对于避免油气井产能损失具有重大意义。为强化该领域室内研究,并克服目前有损测试方法的局限性,将核磁共振手段引入该领域。利用核磁共振T2谱测试,结合岩心流动实验,对我国KT油田两口生产井的盐敏和碱敏潜在伤害程度和伤害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KT油田储层的盐敏伤害程度可达39.5%,核磁T2谱显示伤害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小孔隙增多、大孔隙减少的现象,据此推断盐敏伤害机理为黏土膨胀;KT油田储层碱敏伤害程度可高达77.8%,但T2谱并未显示伤害过程中存在孔隙类型及大小的变化;增大驱替倍数后出口端出现浑浊,且T2谱显示岩心中大小孔隙均增多,进而推断碱敏伤害机理为黏土分散运移。  相似文献   

14.
为准确认识江汉油田硬石膏胶结的低渗透砂岩油藏压裂过程中水敏性伤害的原因,结合储层地质资料,并通过原位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薄片分析等方法对目标油藏进行储层伤害微观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储层中作为胶结物的硬石膏导致的水化膨胀和溶解再沉淀,砂粒脱落是引起压裂过程中水敏伤害的主要原因.因此可以在压裂液中加入合适的阻垢剂,防治石...  相似文献   

15.
 系统总结了国内外全过程欠平衡钻井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常规欠平衡钻井过程中,因起下钻、测井、完井等存在的压井作业,使井底储层处于间断过平衡状态,在固相侵入、水相圈闭和水敏等作用下,造成严重的储层损害;论述了全过程欠平衡钻井技术,从钻开储层到交井投产的全过程欠平衡保护储层的机制,并以邛西3井、4井为例说明了全过程欠平衡钻井在储层保护、减少井漏等井下复杂事故、提高产量,以及快速、真实、准确地发现储层、评价储层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煤岩体的损伤断裂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析煤岩的微结构特征和煤岩体的裂纹系统出发,根据损伤力学和断裂力学理论,初步探讨了煤岩体的损伤断裂机理,提出了煤岩体的损伤断裂准则,为煤炭开采中合理进行煤岩破碎和改进煤炭生产工艺及煤炭品质等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开采时间的延长,注水开发油田地下矛盾进一步突出,产水量不断上升,产量逐年递减。克拉玛依油田 自投入开发以来实施污水回注,由于回注污水水质不达标等因素,造成地层堵塞严重,注入压力高,注入量少。通过分 析注水井动态资料和堵塞物情况,剖析了注水井的堵塞机理,针对不同堵塞机理,研制了相应的解堵剂,并对解堵液溶 蚀岩样、降解聚合物、清除FeS 垢进行了室内评价实验。结果表明,该解堵液溶蚀能力强,可大幅降低聚合物溶液的黏 度、可氧化分解聚合物凝胶,能有效清除FeS 垢。对水敏性储层砂岩酸化所存在的问题,采用FP 1 防膨剂酸化增注 工艺。现场实施后,措施效果显著,这对于其他油田类似现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