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川西拗陷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沉积背景研究基础上,通过岩心、薄片观察和测井、地震资料分析,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研究雷四3亚段高频层序发育特征,对雷四3亚段进行精细层序地层对比,落实层序地层在研究区展布情况,探讨其发育控制因素及与储层发育的关系.雷口坡组可划分出2个Ⅲ级层序,雷四3亚段发育于第2个Ⅲ级旋回sQ2高水位体系域,进一步可识别出2个Ⅳ级层序和7个Ⅴ级层序.在高频层序划分的基础上,建立了雷四3亚段高频层序地层格架,以Ⅴ级层序为单元,对研究区雷四3亚段地层进行精细对比发现,层序地层横向具有较好的对比性,XS1井、DS1井、TS1井缺失顶部地层,分析认为与印支期地层剥蚀有关.川西拗陷雷四3亚段层序发育主要受海平面升降、构造运动及气候影响,Ⅴ级层序以向上变浅的旋回为主,溶蚀作用主要发育在Ⅴ级层序中上部,易形成优质溶蚀型储层.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多参数流动单元在储层评价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通过对表征储层的8项属性参数来判别流动单元的能力及参数之间的相关性,选取粒度中值、渗透率、流动层指数、储能系数、含油饱和度5项参数作为XZ井区流动单元判别参数,建立流动单元判别函数,研究鄂尔多斯盆地XZ井区延长组长6河流相储层各油层组流动单元特征.结果 本区的河流相储层可以划分为为Ⅰ、Ⅱ、Ⅲ、Ⅳ4类流动单元,对应储层分别为好储层、较好储层、中等储层和差储层,分别分布在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决口扇、分流间湾和水下天然堤微相中.结论 不同的流动单元具有不同的渗流能力、储集能力和剩余油分布方式,因此,在油田开发生产中应采取不同的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3.
成岩相研究为重要和有效的储层预测技术方法之一。通过钻井岩心描述、薄片鉴定、样品分析,对川东地区五百梯气田石炭系黄龙组碳酸盐岩储层的岩石学、成岩作用、裂缝和储集空间类型等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划分出5种储层成岩相类型,确定以早-中成岩阶段埋藏白云化-晶间孔成岩相为基础,叠加古表生期大气水溶蚀改造的中等溶蚀-孔洞缝成岩相和强溶蚀-角砾成岩相为有利于储层发育的优势成岩相,储集空间主要为粒间和粒内溶孔、晶间溶孔、铸模孔和各种超大溶孔、溶洞和构造裂缝及溶裂缝,认为沉积环境控制了有利储层分布相带、早成岩阶段埋藏白云化奠定了储层发育基础,古表生期喀斯特作用扩大了储层分布范围和发育规模,而破裂作用是提高储层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在利用岩心资料划分流动单元的基础上,用岩心刻度测井资料建立了流动单元储层参数评价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储层空间流动单元进行划分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根据流动单元的渗流特征、储层质量、渗流能力及沉积微相等方面的特征,可将流动单元划分为7种类型。流动单元空间分布主要受沉积微相控制,剩余油主要分布于流动能力中等的Ⅴ—Ⅶ类流动单元中。在开发过程中,由于不同流动单元的变化程度不同,使不同流动单元之间的渗流能力相差较大。该研究结果揭示了在注水开发过程中高孔、高渗疏松砂岩储层不同流动单元的变化特征以及流动单元对微裂缝的形成、剩余油富集规律的控制作用,为高含水时期油田的控水稳油方案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利用岩石组构法(RFN)、孔隙几何形状法(R35)、流动带指标法(FZI)、水体积法(BVW)和修正的地层洛伦兹图版法(SMLP)对厚层碳酸盐岩油藏MF的流动单元进行定量划分。结果表明:RFN法识别的Ⅰ类流动单元可信度较高; R35法对Ⅰ、Ⅱ、Ⅳ类流动单元的聚类效果明显; FZI法对Ⅲ、Ⅳ类流动单元的分类效果较好; SMLP法适合划分不同类型流动单元边界,同时也可以识别出高速流动区和隔挡层。综合使用上述几种方法,可以有效避免方法自身缺陷和数据异常造成的流动单元划分不准确。  相似文献   

6.
储层流动单元被应用于油气田开发储层描述以来 ,对研究油气田开发过程中储层内油气水运动规律及剩余油气分布规律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不同层次的储层流动单元研究 ,有助于指导油气开发不同阶段开发方案的制订、实施和完善。作者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方法 ,以双河油田为例 ,重点分析解剖储层流动单元的层次性 ,探讨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与储层流动单元层次性的关系 ,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综合利用钻井、测井、地震和产能等资料,通过对松南气田营城组火山岩的岩性、岩相、储层物性和火山机构相带分布等特征的深入分析,建立了研究区营城组火山岩储层综合评价方法。依据影响火山岩储层质量的因素,首先选取了储层评价的7个关键参数,然后根据专家经验对参数赋值计算,最后进行了单井储层定量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营城组旋回三火山岩主要发育Ⅰ类和Ⅱ类储层。结合松南气田营城组旋回三火山岩相和火山机构平面分布特征,对研究区不同类型火山岩储层的分布进行了预测,明确了研究区下一步勘探与开发的重点区块。  相似文献   

8.
摘要:如何预测碳酸盐岩裂缝储层一直是裂缝型油气藏勘探开发关注的重点。针对裂缝储层,目前常用地震反射倾角、相干和最大曲率属性进行裂缝识别。地震反射倾角、相干属性通常用于检测大的断裂,最大曲率属性用于描述微断裂体系。单一地震属性分析具有多解性,裂缝地震相分析技术将三者融合,通过聚类分析计算, 提取出与断裂、裂缝相关的特征,对断裂–裂缝进行识别,并在地质尺度上进行分级,预测裂缝分布规律和发育程度。钻井、成像及动态资料验证分析表明,该方法能识别出中东某油田目的层段 80% 的裂缝带,有效地解决了该油田裂缝型储层预测难题。  相似文献   

9.
川西深层须家河组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十分复杂,气藏具有超深、超低孔渗、超高压、超致密等特征.有效储层预测、裂缝预测、含气性检测成为须家河组地震勘探面临的三大主要难题.近年来,以宽方位、大偏移、三分量三维地震资料为主,多学科协同,深入研究多波属性含气地震响应特征等,通过P波叠前纵、横波联合反演、PP波和PS波叠后联合反演、P波方位各向异性检测、横波分裂裂缝检测等方法技术的应用,较好解决了须家河组超致密裂缝性储层预测和裂缝检测等问题,充分利用地震资料信息,取得了一系列油气勘探开发的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10.
以大牛地气田山一段地层为例 ,从岩心、测井等资料入手 ,通过各种相标志的识别 ,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 ,认为该区主要发育一套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沉积 ,其中辫状河河道、分流河道、废弃充填河道 (河道边缘 )、沼泽、泛滥平原 5种微相较为发育 .在此基础上 ,通过横向对比 ,勾绘了不同小层的沉积微相平面分布图 ,从而在宏观上勾勒出该区沉积微相的展布及其演化特征 ,为气藏的勘探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分析明确火山岩储层孔隙结构发育特征,为气田有效开发提供参考.利用63块岩心观察和薄片资料以及206块样品分析测试资料对松辽盆地徐东地区营城组一段火山岩储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和聚类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目的层属中低孔低渗储层,不同火山岩性孔隙结构差异大、非均质性强.孔隙度、渗透率和孔喉半径中值这3个参数为孔隙结构聚类评价的最佳指标,孔隙结构可以划分为Ⅰ,Ⅱ,Ⅲ和Ⅳ4类,以Ⅲ和Ⅳ类为主.孔喉分布不均,不同区域和不同层位差异较大,整体上喉道连通性较差.平面上主力层YC1I1小层中,Ⅰ类和Ⅱ类孔隙结构主要发育在研究区中部偏西部以及中部偏东北部的区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有效提高产能和注水开发效果的措施进行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通过沉积微相、储层综合定量分析、产层生产动态资料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本次划分,选取了有效厚度、孔隙度、渗透率、突进系数、流动带指数等参数,以元城油田元54区长1油层组为例,将储层划分为E、G、M、P 4类流动单元。结论各类流动单元与储层沉积微相、岩性、物性和油层初始产能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特低渗砂岩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的地质特点。  相似文献   

13.
随着南方海相页岩气开发取得突破,华北地区海陆过渡相~陆相页岩气也逐渐受到重视。通过实验测试分析,以大城地区山西组页岩气储层为例,分析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储层的特殊性。研究认为大城地区山西组沉积环境为下三角洲平原分流间湾;储层黏土矿物平均含量为56.24%,石英等脆性矿物平均含量为42.13%;TOC平均为1.85%,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Ⅲ型干酪根为主,成熟度平均为1.09%;泥页岩发育两类不同类型的孔隙。对比海相焦石坝龙溪组和陆相鄂尔多斯延长组7段储层特征,表明海陆过渡相山西组泥页岩厚度小、层数多为特征,有机地化和矿物组成等均与海相与陆相页岩气储层存在显著差异。山西组页岩气储层发育基础、有机地化和物质组成条件均较为良好,页岩气保存条件较好。山西组页岩气、煤层气与致密砂岩气叠置成藏,具有丰富的资源潜力,具有联合开采的资源基础。  相似文献   

14.
在系统分析、总结前人对靖边气田陕200井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运用岩心观察、薄片分析、常规物性测试和高压压汞等方法进行系统分析,研究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陕200井区奥陶系马五14储层特征及其储层储集性能的影响因素。马五14储层为低孔、低渗、低丰度的薄气层,以云坪和膏云坪沉积微相为主,储集空间以各类溶孔和膏模孔等次生孔隙为主,且储层裂缝发育,缝-洞-孔为最有利的孔隙组合。储层在构造运动和沉积-成岩作用控制下,天然气分布呈现一定的规律性:西南部为天然气富集区,中东部次之,西北部和东南部最差。  相似文献   

15.
以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某区块致密砂岩储层为例, 探讨多期河道叠加的致密砂岩储层流动单元研究方法。通过优选参数, 选定孔隙度、渗透率、储层品质系数、流动层带指数作为参数因子, 用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方法进行致密砂岩储层流动单元分类和评价, 认为用聚类分析法划分致密砂岩储层流动单元是合理可行的, 对同类储层开发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物性、铸体薄片、X衍射、扫描电镜等基础测试资料将神木气田山西组及太原组划分为5种成岩相类型,结合自然伽马、声波时差、中子、密度、电阻率测井资料,建立了测井响应与成岩相之间的对应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双34井进行单井成岩相划分,并通过铸体薄片资料对其准确性进行验证。根据成岩相测井识别结果,对本区其余开发井进行解释划分并绘制成岩相平面分布图。  相似文献   

17.
杨滔  李瑞  杨孛 《科技资讯》2009,(1):240-242
介绍了一种基于最优化测井解释结论的定量曲线重构技术。常规曲线重构通过定性结合电测曲线与放射性曲线,突出了储层差异,但传统的曲线重构算法,往往与定量的反映地下地质信息形成矛盾。本文利用最优化测井解释各矿物体积含量,从地层组分含量的角度重构测井曲线,既突出了储层差异,同时保证了所反映地质信息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玛湖凹陷M1井区上乌尔禾组砂砾岩储层非均质性强,孔隙结构和试油产能差异大,主控因素不明.利用岩心、薄片、测录井及试油等资料,对M1井区上乌尔禾组的沉积相、成岩相、裂缝相以及储层综合分类展开研究.结果表明,扇三角洲砂砾岩储层主要为重力流及牵引流2种成因类型,对应扇面河道、水下分支河道、泥石流3种沉积微相.可识别出弱成岩作...  相似文献   

19.
流动单元的随机模拟是预测剩余油分布的有效手段.以文留油田文135断块油藏沙二下储层为例,提出了针对复杂断块油气田流动单元的研究思路和步骤.选取孔隙度、渗透率、有效厚度、地层系数、有效储集系数及流动指数等6个参数,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将储层划分为E、G、P 3类流动单元,并采用序贯高斯随机模拟方法建立了流动单元三维定量模型.认为:E类流动单元动用较好,其剩余油分布主要因断层遮挡所致;G类流动单元由于层间或平面非均质性的影响,动用程度较低,剩余油富集;P类流动单元由于渗流能力差,且储量丰度低,动用难度大.  相似文献   

20.
李港  张占松  郭建宏  陈涛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30):12900-12910
束缚水饱和度是储层流体性质识别和油气藏储层评价的关键参数。利用地球物理测井资料进行储层束缚水饱和度评价是目前广泛使用的方法,其中核磁共振测井一般通过确定横向弛豫时间截止值来计算储层束缚水饱和度,而在中东H油田M层组核磁共振实验研究中发现,部分实验样品出现了“扩散耦合”现象,导致通过T2截止值难以准确求取储层束缚水饱和度。通过提取核磁共振T2谱中反映孔隙结构与流体赋存状态信息的特征参数,并结合铸体薄片等资料探讨这些参数与束缚水饱和度之间的相关关系,规避T2截止值从而避免“扩散耦合”现象对模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束缚水饱和度与核磁孔隙度、区间孔隙分量及T2几何均值之间具有相关性,并基于上述参数建立了束缚水饱和度预测模型,在中东H油田M层组中对预测模型进行实际井验证,取得良好应用效果,为后续判别储层流体性质与水淹层识别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