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叶文峰 《食品科学》2007,28(10):642-645
以杜仲叶、大蒜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的其它辅料,经过筛选配方和优化工艺,研制了杜仲叶大蒜复合饮料,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结果表明:杜仲叶提取液、大蒜汁、白砂糖、柠檬酸的用量等因素对杜仲叶大蒜复合饮料的质量有较大影响。当以10%杜仲叶提取液、8%大蒜汁、15%白砂糖,0.25%柠檬酸为材料,可制得口感优良、风味独特、质量稳定、具有保健功能的杜仲叶大蒜复合饮料。  相似文献   

2.
杜仲茶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杜仲叶及绿茶为原料生产杜仲茶饮料.以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为指标确定杜仲汁的提取工艺,通过正交实验得到杜仲茶饮料的最佳工艺条件.该饮料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丰富了饮料市场.  相似文献   

3.
张颖 《食品工业》2013,(1):43-45
研究桑叶绿茶复合饮料的工艺,并探讨了桑叶总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工艺和桑叶绿茶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方,研究结果表明:粒度为80目时,在70%的乙醇在70℃水浴中进行提取,料液比以1︰60的条件下最好。桑叶绿茶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方:每100 mL中,茶汁20 mL,黄酮提取液20 mL,蔗糖10 g,柠檬酸0.06 g,调制成浅黄透明、澄清、具有桑叶和绿茶特有的香气的桑叶绿茶复合饮料。  相似文献   

4.
杜仲叶复合保健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杜仲叶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新鲜苹果汁及其它辅料,研制出口感优良、风味独特、质量稳定的复合保健饮料。探讨了杜仲叶提取液的脱苦方法,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饮料的最佳配方,即:杜仲叶提取液30%,苹果汁20%,白砂糖8%,柠檬酸0.15%,β-环糊精0.2%,VC0.15%,并对饮料进行了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证明此饮料无毒。  相似文献   

5.
杜仲叶复合保健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杜仲叶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新鲜苹果汁及其它辅料,研制出口感优良、风味独特、质量稳定的复合保健饮料。探讨了杜仲叶提取液的脱苦方法,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饮料的最佳配方,即杜仲叶提取液30%,苹果汁20%,白砂糖8%,柠檬酸0.15%,β-环糊精0.2%,Vc0.15%。  相似文献   

6.
以紫苏和绿茶为原料探讨紫苏叶绿茶复合饮料的工艺优化条件。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紫苏叶花色苷的最佳工艺为低频超声、紫苏叶粉碎粒度60目、料液比1︰20、温度60℃、时间40 min;饮料调配配方为紫苏提取液汁∶茶汁1∶2、白砂糖2%、蜂蜜0.05%、柠檬酸0.05%。  相似文献   

7.
以黄精、山药、枸杞3种药食同源材料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工艺和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提取相应的汁液,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主要原辅材料不同含量对产品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方为黄精提取液25%、山药汁20%、枸杞提取液6%、白砂糖6%、柠檬酸0.08%。该复合饮料色泽棕黄悦目、香气浓郁、酸甜适口,多糖含量为3.29%。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杜仲叶为原料,通过添加复合酶制剂来提取活性成分,运用正交试验找出复合酶制剂的最佳配比。结果表明:杜仲叶粉碎为40~80目是活性成分提取效果和过滤难度间的平衡点;正交试验表明影响提取效果的因素主次为蛋白酶纤维素酶单宁酶果胶酶;添加蛋白酶0.18%、果胶酶0.03%,纤维素酶0.20%、单宁酶0.05%时,杜仲叶绿原酸浸出量为41.28 mg/g,是对照组的1.69倍。复合酶处理后的杜仲叶提取液为黄绿色,有杜仲叶特有的清香味、无青味,口感柔和无涩味,为杜仲叶的深加工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该文研究金银花烘青绿茶复合饮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金银花和烘青绿茶提取液的混合比例、白砂糖添加量、柠檬酸添加量、L-抗坏血酸添加量为试验因子,以复合型饮料感官审评得分为响应面值,应用响应面设计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个试验因素对金银花烘青绿茶复合饮料感官审评得分的影响依次为:金银花和烘青绿茶提取液的混合比例>白砂糖添加量>柠檬酸添加量>L-抗坏血酸添加量。获得金银花烘青绿茶复合饮料最佳工艺参数组合为:金银花和烘青绿茶提取液的混合体积比1∶1、白砂糖添加量10.5 g/100 mL、柠檬酸添加量0.13 g/100 mL、L-抗坏血酸添加量0.10 g/100 mL。复合饮料稳定性研究结果显示,当稳定剂选择为海藻酸钠,且其添加量为0.16%时,复合饮料稳定性最佳。在此条件下生产的金银花烘青绿茶复合饮料,具有较好的风味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以柑橘、绿茶为原料研制柑橘绿茶复合饮料,探讨各因素对酶解及调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柑橘汁的最佳酶解工艺为0.12 mL/L果胶酶、pH 3.5、温度45℃、时间2.0 h;以柑橘清汁为原料,复合饮料最佳调配工艺为柑橘汁8%、绿茶汁30%、白砂糖10%、苹果酸0.05%、蜂蜜0.005%,在此试验条件下,可得到感官、理化性质最佳的柑橘绿茶复合饮料。  相似文献   

11.
杜仲叶复合保健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杜仲叶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新鲜苹果汁及其它辅料,研制出口感优良、风味独特、质量稳定的复合保健饮料。探讨了杜仲叶提取液的脱苦方法,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饮料的最佳配方。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杜仲叶复合保健饮料的生产工艺。应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案和模糊数学评判确定出该饮料的最佳配方。还应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案确定出复配稳定剂的配方。结果表明,杜仲叶复合保健饮料的最佳配方为A2B2C3D1,即澄清的混合汁用量35%、蔗糖2.2%、蜂蜜2.2%、柠檬酸钾0.3%、水60.3%。复配稳定剂的配方为A2B2C2,即0.20% 甲羧基纤维素钠+0.03% 黄原胶+0.15% 果胶。  相似文献   

13.
以杜仲叶为主要材料,探索冠突散囊菌发酵杜仲茶的最佳工艺条件。以发酵天数、接种量、含水量、渥堆温度、渥堆时间为单因素进行试验,并选取主要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并以孢子数、绿原酸含量及发花情况为评价指标,确定冠突散囊菌发酵杜仲茶的最佳工艺。研究表明:其最佳工艺条件为接种量20%、含水量35%、渥堆温度45 ℃、渥堆时间3 h、发酵时间为8 d,在此条件下,所制得的冠突散囊菌发酵杜仲茶金花茂盛,颗粒饱满,孢子数为1.13×106 CFU/g干茶,绿原酸含量为0.478 mg/g,有金花独特香气且气味浓郁。  相似文献   

14.
杜仲叶含有多种生理活性成分。研究了纤维素酶辅助水解杜仲叶醋的主要发酵条件。结果表明,杜仲叶粉加水得到杜仲叶浆(1:5料液比),再添加0.8%的纤维素酶在45℃下振荡酶解4h后,得到的杜仲叶浆中总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可达36.93g/L;对水解后的杜仲叶浆进行补糖(204g/L)、接种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可得到酒精含量为10%~11%(V/V)的杜仲叶浆;再用蒸馏水调整杜仲叶浆中的酒精含量至4%(V/V),然后接种醋酸菌进行醋酸发酵,最后得到总酸(以乙酸计)为40~45g/L、酒精≤0.5%的杜仲叶醋。感官评价结果表杜仲叶醋中加入0.05%柠檬酸,0.015%苹果酸,4.5%葡萄糖配成的杜仲醋饮品风味更好。  相似文献   

15.
杜仲苹果醋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苹果为原料经过榨汁等处理后接入酵母菌、醋酸杆菌发酵制成果醋,再与杜仲叶浸提液、蔗糖等混合制成复合饮料。通过正交试验方法获得最佳配方为杜仲醇提液20%、苹果醋20%、白砂糖9%,并经调配、灭菌等工艺,开发出具有一定营养保健功能的新型饮料。  相似文献   

16.
张强  苏印泉  李秀红 《食品科学》2011,32(15):126-129
研究陕西、四川和新疆产杜仲叶水提取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羟自由基清除活性、抗脂质过氧化活性、金属离子络合力和还原力、杜仲叶萃取物中的总酚含量,以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VE和VC为阳性对照。结果表明:四川和陕西产杜仲叶水提取物自由基清除力、羟自由基清除力、金属离子络合力和还原力以及总酚含量均高于新疆产杜仲叶,但是抗脂质过氧化活性略低于后者。陕西与四川产杜仲叶水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样品特点相似,活性相近,新疆产杜仲叶与前两者特点不同。  相似文献   

17.
以杜仲叶为原料,利用纳米细化和复合生物酶解技术开发杜仲全叶系列产品,将杜仲叶中的粗纤维加工成细小的微晶纤维素,解决了食用时渣状口感,同时这些细小的微晶纤维素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能充分吸附杜仲叶中的活性成分并保护其不被破坏,全面利用杜仲全叶有效成分。处理后的杜仲叶通过配料、杀菌、灌装、造粒干燥和压片等技术处理,进一步加工成杜仲全叶汁、杜仲全叶冲剂和杜仲全叶咀嚼片等系列产品,符合天然、健康、营养的食品发展趋势,为杜仲叶的有效利用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李佳 《食品工业科技》2019,40(7):346-350
杜仲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杜仲皮和杜仲胶都已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开发,而资源更为丰富的杜仲叶却常被作为动物饲料直接饲喂给家禽家畜或废弃处理,未加以有效合理利用,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杜仲叶中黄酮含量高,提取方法多样,并且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是一种很好的天然植物黄酮来源。因此,将杜仲叶黄酮提取利用后,再把树叶残渣做成动物饲料等产品加以二次利用,对于杜仲资源的深度综合开发和天然黄酮的广泛应用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近年来杜仲叶黄酮的提取方法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以期为杜仲资源的深度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