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改善密封锌镍蓄电池在多次充放电循环后锌负极的变形及脱粉问题,提高锌镍蓄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对其锌负极的黏结剂进行了研究。介绍了CMC+PTFE、CMC+SBR、HPMC+SBR3种不同组分的黏结剂对锌负极的制备工艺和锌镍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锌负极制备过程中采用适量HPMC+SBR黏结剂可明显提高锌负极浆料的分散性,促进负极中活性物质的均匀分布,减少锌负极浆料在制浆和涂浆过程中的结团现象,增加锌负极在干燥后的柔软性及弹性,极大地减少了多次充放电循环后锌负极的变形及脱粉,提高了电池高温存储性能,延长了电池循环寿命。  相似文献   

2.
李景威  杨占红  谷鹏 《电池工业》2008,13(4):246-249
介绍了采用导电碳黑、石墨、石墨水悬浊液、T255镍粉对密封锌镍(Zn—Ni)蓄电池锌负极进行的表面改性处理,比较了上述材料对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导电碳黑表面处理对提高电池的充放电效率和循环性能、降低内阻效果最明显;而用石墨和石墨水悬浊液对锌负极进行表面处理.效果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钙添加剂的使用效率,以共沉淀法合成了完整晶形的锌酸钙晶体,并用XRD和SEM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在锌负极中以氢氧化钙和锌酸钙两种不同材料掺杂,电池在循环寿命、高温存放自放电以及存放后容量恢复等性能上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方式不同钙掺杂物质对电池循环寿命影响不大,但掺杂氢氧化钙后电池高温贮存性能与贮存后容量恢复性能要明显优于负极掺杂锌酸钙的电池。因此,在锌负极中掺杂氢氧化钙是一种更有效、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且不造成环境污染的钙掺杂方法。  相似文献   

4.
采用恒电位极化曲线法研究了以各种金属单质和铜锌合金(黄铜)为集流体的锌电极的性能,发现黄铜集流体在自身腐蚀电位、析氢过电位、腐蚀电流密度、Tafel斜率ba、致钝电位φp和维钝电流密度等性质上都与银相近,是一种各项性能均衡,综合性能较好的锌电极集流体。采用泡沫塑料化学镀铜,再合金电镀铜的方法成功制备出泡沫黄铜,该集流体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产生锌酸盐溶液过饱和现象,改善锌电极的充放电性能,抑制锌枝晶生长和提高充放电循环寿命。  相似文献   

5.
密封锌镍蓄电池负极制作和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用于密封锌镍蓄电池负极的粘结式锌电板的制作工艺;对采用不同几何尺寸和粘结剂用量、不同纤维化程度的锌电极进行了性能测试;采用循环伏安技术对锌电极在所使用的电解液(被ZnO饱和的KOH-KF-K2CO3溶液)中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本实验制作的锌电极与烧结式镍电极组成模拟AA型蓄电池的比能量高达250W·h/L。  相似文献   

6.
采用隔膜式电解槽,以含Ca(OH)2的KOH溶液为电解液、金属锌为阳极、泡沫镍为阴极,经直流电电解制备出纯度在93%~97%、可用于二次锌负极的锌酸钙。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能量散射光谱(EDS)、差热-热重分析(TG-DSC)、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粉未微电极CV特性、锌/镍实验电池充放电等方法对所制锌酸钙进行了表征与测试。结果表明电解法所制锌酸钙的化学组成为Ca[Zn(OH)3]2·2 H2O,晶体形貌为菱形,还原电位和氧化电位分别为-1.42和-1.33 V(vs.Hg/Hg O),实际放电比容量可达243.2 m Ah/g,循环35周后的容量保持率可达95%。  相似文献   

7.
锌酸钙的共沉淀制备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绍山  李升宪 《电池》2004,34(2):114-115
以不同原材料,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锌酸钙.XRD分析显示:合成的锌酸钙与标准样品的结构一致,化学组成为Ca[Zn(OH)3]2·2H2O.对电池进行100周充放电后,电极材料的晶体结构并未发生变化,但晶体尺寸变大.实验表明以硝酸锌和硝酸钙为原料制得的样品具有较小的粒径而显示出较好的充放电性能.  相似文献   

8.
锌镍电池负极X射线衍射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唐有根  唐赞谦  桑商斌 《电源技术》2004,28(11):691-692,699
用化学方法合成了化学组成为Ca(OH)2·2Zn(OH)2·2H2O的锌酸钙,并用X射线衍射进行了证实。用机械的方法制备了氧化锌和氢氧化钡的混合物,并将锌酸钙和锌钡混合物作为锌负极活性物质,组装成模拟锌镍电池,采用X射线衍射研究了负极活性物质放电产物的物质形态变化和放电产物中各物相量的变化趋势。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锌负极活性物质为锌酸钙时,锌负极放电产物氧化锌部分地与氢氧化钙复合成锌酸钙。锌负极活性物质为氧化锌和氢氧化钡混合物时,氢氧化钡与溶于电解液中的二氧化碳复合成碳酸钡,氧化锌不能与氢氧化钡复合,很快溶于碱性电解液中。  相似文献   

9.
简述了发展密封锌镍蓄电池的必要性和其优缺点,介绍了密封锌镍蓄电池发生自放电的两种可能的机理。综述了影响密封锌镍电池自放电性能的各种因素,包括电池中的镍正板、锌负极、电解液、负极集流体和组装工艺等;同时还讨论了对这些因素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0.
唐有根  唐赞谦  桑商斌 《电池》2004,34(2):109-110
采用粉末微电极研究了锌镍电池负极活性物质ZnO、Zn4SO4(OH)6和CaZnO2在1.8 mol/L K2CO3、1.8 mol/L KF和3 mol/L的KOH电解液中的循环伏安行为.研究了峰值电流电势与扫描速度的关系,推导出了锌镍电池负极活性物质循环伏安的可逆性区间,比较了活性物质的可逆性,发现氧化锌表现出更好的可逆性.计算了3种活性物质制备的锌负极在可逆性区间内的平衡电极电位.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Zn-Ni电池的电化学性能,通过物理混合的方法在锌负极活性物质中掺入氧化镁,并以恒电流充放电测试对比研究了不同MgO添加量对Zn-Ni电池充放电特性、内阻、放电容量和循环寿命的影响。实验表明:Zn-Ni电池锌负极中添加适量MgO可减少充放电极化、减少循环后期的内阻、提高负板活性物质利用率、延长电池循环寿命。添加1.0%wt的MgO添加量不宜过大。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Zn-Ni蓄电池的电化学性能通过物理混合的方法在锌负极活性物质中掺入Na2HPO4,并以恒电流充放电测试和循环伏安测试对比研究了不同Na2HPO4添加量对Zn—Ni电池充放电特性、内阻、放电容量、循环寿命和循环伏安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Zn—Ni电池锌负极中添加适量Na2HPO4可明显减少充放电极化和内阻,提高负极活性物质利用率,延长电池循环寿命、有利于锌负极上还原反应的进行。以在锌负极中添加1.0%wt-1.5%wtNa2HPO4的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3.
PTMA[聚(2,2,6,6-四甲基哌啶-4-甲基丙烯酸酯-1-氮氧自由基)]的循环伏安曲线(扫描速度:10 mV/s)表明PTMA具有良好的氧化还原反应可逆性和循环稳定性.PTMA的最大放电比容量为78.4 mAh/g[以0.3 mA(0.2 C)充放电],是它理论比容量(111 mAh/g)的70.6%,充放电曲线分别在3.65 V(vs.Li/Li )和3.56 V(vs.Li/Li )处有一个很平稳的平台,经过100次循环后电池的放电比容量相对于最大放电比容量只衰减了2%,以10C的充电速度6 min能充满电池容量的85.5%,表明锂/PTMA扣式电池具有优良的循环性能和快速充放电性能.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锂离子电池新型负材料Sn-Ni合金的研究,报导了采用不同的电镀液和不同的电沉积工艺制备的Sn-Ni合金。分析和测试结果表明:采用电沉积法制备的Sn-Ni合金可与Li发生可逆反应,氧化峰出现的电压低,可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用氟化物镀液及在低电流密度下制得的Sn-Ni合金电化学性能较好。但用Sn-Ni合金作为锂离子负极材料其循环性能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5.
吴宇平  R.ELKE  H.RUDOLF 《电源技术》2003,27(Z1):260-265
随着锂蓄电池技术的不断发展,更多的方法已应用于锂蓄电池电极材料及相关辅助材料的制备,复合技术是其中提高材料的性能和(或)降低成本的效方法之一。综述了最近几年来复合技术在制备锂蓄电池辅助材料方面的进展。这些辅助材料包括聚合物电解质、无机电解质、隔膜材料和正温度系数端子。其中聚合物电解质的复合包括加入无机填料和将无机基体与有机基体形成复合物,无机电解质的复合包括合成晶体电解质、玻璃态电解质、熔融盐电解质和聚合物盐中电解质。所得复合材料的性能均较单一材料的性能有明显提高,特别是晶体电解质,室温电导率可达2.17×10-3S/cm,可与非水液体电解质相媲美,而且具有良好的电化学和化学稳定性,可用于高压锂蓄电池。随着复合技术的不断发展,真正意义上的固态锂蓄电池的诞生为期不会太远,而且安全性能将会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纳米碳纤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明  王金才  吴连波  李洪锡 《电池》2004,34(5):384-385
将2 200℃石墨化处理的纳米碳纤维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对其充放电性能做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纳米碳纤维的循环性能良好,首次不可逆容量很大,这与纳米碳纤维的比表面积大及所用材料石墨化程度低有关.  相似文献   

17.
锂离子蓄电池负极材料Co3O4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蔡振平 《电源技术》2003,27(4):370-372
采用机械球磨制备了不同粒径的锂离子蓄电池负极材料Co3O4。经过长时间的机械球磨后材料混合均匀,颗粒尺寸被粉化至2.08μm。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随着球磨时间的不同,颗粒尺寸的细化,材料的首次嵌锂容量从945mAh/g提高到1018mAh/g,脱锂容量也由406mAh/g提高到632mAh/g。减小Co3O4粒度不仅可以提高Co3O4的可逆容量,而且改善了Co3O4的循环稳定性。过渡金属氧化物Co3O4作为锂离子蓄电池负极材料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孟荣爱  周长剑 《电池工业》2012,17(3):150-153
介绍了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蓄电池检测系统设计,讨论了系统作为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终端节点的应用特点。对系统的软硬件设计给出了详细的介绍。系统性能稳定且鲁棒性能高,能够准确检测出蓄电池的性能状态,可实现多组蓄电池同时检测,提高了系统的检测效率,有效降低了系统的功耗,满足蓄电池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