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拱坝是利用拱圈把水压力传递到两坝肩的一种坝型,所以拱坝对坝肩地质条件要求较高。有时由于地形地质条件限制,部分拱坝坝肩座落在断层、软弱夹层和破碎基础等基础上,为保证拱坝的安全,坝肩基础需要进行处理。现主要介绍软弱基础上坝肩的处理措施,为中低型拱坝的坝肩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积石峡水电站坝址区具备修筑混凝土拱坝和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条件,但两种坝型对坝基和坝肩岩体条件(尤其软弱夹层)的要求和适应性有本质差别。积石峡水电站坝型选择起控制作用的地质因素是岩体中软弱夹层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工程特性。对积石峡水电站坝址区岩体中软弱夹层特征进行分析,为最终确定合理可行的坝型提供了坚实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3.
云阳梅峰拱坝址两岸存在软弱夹层及构造裂隙发育的特点,拱坝体型优化后,采用五圆心双曲拱坝,减小拱圈中心角以改善坝肩抗滑稳定条件。本文采用刚体极限平衡法、三维有限元法分析梅峰拱坝坝肩分析成果,根据该稳定分析结果,充分说明梅峰拱坝坝肩稳定安全是有保证的。  相似文献   

4.
坝肩岩体存在裂隙或软弱夹层时,坝肩岩体刚度会发生变化,坝体应力也会重新分配,从而导致坝肩岩体失稳而影响坝体稳定。本文以鲜店拱坝为实例,根据有限元法基本原理,利用ANSYS通用软件平台,建立鲜店拱坝及其地基的三维有限元弹塑性分析模型,分析拱坝右坝肩滑坡体及裂隙位置变化对拱坝稳定及应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索溪工程位于湖南省武陵源名胜区,为一以旅游、防洪和生活供水为主要开发目标.兼有发电、灌溉效益的综合利用工程,索溪拱坝坝址为一U型峡谷,地形条件较为理想,但有相对软弱之夹层倾向下游分布,NNW向断裂和节理发育,下游又有断层横河分布,对坝肩抗滑稳定不利。作者根据坝址的地质特点及试验成果,结合国内部分工程的有关资料,就索溪拱坝坝肩抗滑稳定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建议采用的参数取值。  相似文献   

6.
石门子水库是建在软岩基础上一座碾压混凝土高拱坝,坝址区的地质条件复杂,岩层为侏罗系的砾岩和白垩系的砂岩和泥岩,并有断层和软弱夹层发育,其建坝的工程地质条件差,面临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是:①岩石强度低,单轴饱和抗压强度为25-30Pma,且易于风化:②岩石遇水易于软化,其软化系数0.4-0.6:③岩体内有7层软弱夹层,并有3层泥化夹层,抗剪强度很低,是影响坝肩岩体稳定的关键结构面:④在两坝肩有5条断层,其中有3条断层靠近大坝,断层的抗剪强度也很低,威胁坝肩岩体的稳定性。⑤地震烈度为8度。这些不利的工程地质条件的存在,给大坝的建设带来极大的困难,同时也给水库的运行安全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在工程建设中,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做好坝肩岩体的加固。本以此为议题,介绍和分析了坝址区的工程地质、岩体的稳定性、工程加固措施以及工程运行状况。  相似文献   

7.
汪罗  陈媛  张林  杨宝全  张浩 《人民黄河》2016,(4):101-105
为了分析建在复杂地基上的高拱坝在水库蓄水后坝体工作性态受坝肩断层、裂隙等地质缺陷的影响程度,采用结构模型试验及有限元计算方法,对某高拱坝1 760 m典型高程拱圈开展研究,对比分析拱坝在坝肩软弱结构面加固处理前后的结构特性。结构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在天然坝基条件下,受坝肩软弱结构面较发育以及两岸地形地质条件不对称等因素影响,拱坝的应力与变位值较大,其分布特征存在明显不对称的特点。采用以混凝土置换为主的措施进行加固处理,并对处理前后的拱坝应力、变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有限元计算结果表明:在左岸布置混凝土垫座以及对软弱结构面进行混凝土置换,可有效提高坝肩岩体的承载力和抗变形能力,同时可调整拱坝体型、改善坝体受力状态,使拱圈应力与变位值减小,左右对称性得到明显改善,具有良好的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8.
拱座附近存在软弱夹层的拱坝坝—基联合体的应力、变形及稳定研究,是拱坝地基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以李家峡工程为对象,研究了拱座存在软弱夹层的拱坝坝—基联合体的应力、变形分布规律及稳定性和夹层自身的应力、变形分布规律及抗剪安全度,着重探讨了夹层对坝—基联合体应力、变形分布规律的影响及其力学机理,并进行了夹层力学参数对计算成果影响的敏感性分析,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坝肩岩体稳定是拱坝安全的根本保证,长沙坝水库大坝两岸地质条件较差,左右坝肩地质条件差异较大,在运行中存在绕坝渗漏和左右坝肩不对称变形,对拱坝坝肩稳定非常不利。本文通过介绍设计、施工、运行期间所采取的处理措施,总结了除险加固工程坝肩加固的措施及效果。  相似文献   

10.
龙桥拱坝左坝肩岩体存在两个软弱夹层,坝肩岩体有沿夹层面发生滑动的可能.基于弹塑性本构模型和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采用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法,分别利用超载法、强度储备法对左坝肩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判断出坝肩整体安全度很低.采取混凝土网状结构加固后,坝肩整体超载安全度由4提高到8,整体强度储备安全度由1.2提高到2.计算结果表明:加固后,坝肩的整体稳定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锦屏一级高拱坝工程在蓄水运行后,坝肩坝基软岩结构面在应力场、渗流场耦合作用下的弱化效应,以及在考虑这种弱化效应条件下分析高拱坝工程的坝肩稳定问题,首先通过现场采集该工程坝肩软岩和结构面岩样,制备相似试件,在MTS岩石力学测试系统上进行水岩耦合三轴压缩试验,获得了坝肩软岩和结构面强度参数的弱化率,为拱坝坝肩稳定模型试验提供结构面降强幅度的依据。然后,针对拱坝坝肩稳定问题,开展了加固地基条件下高拱坝三维地质力学模型综合法破坏试验,在试验中,根据弱化试验成果确定了结构面的综合降强幅度为30%,并研制了适用于各类软弱结构面强度弱化特性的变温相似材料,用于在模型中模拟结构面的弱化效应。通过试验获得了坝与地基的变形分布特性,坝肩坝基失稳的破坏形态和破坏机理,得出坝肩稳定综合法试验安全系数为5.2~6.0,评价了拱坝工程的稳定安全性。研究成果为工程的设计施工和安全运行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满天星水电站坝址两岸地质条件差异较大,右岸条件较好,而左岸地质条件根本不能满足拱坝对基础的要求。根据工程坝址基岩及坝型特性,坝肩及河床采用不同方法开挖。同时对河床F13断层、左岸坝肩断层带进行合理、安全处理,效果较好,从而提高地基承载能力,满足拱坝对基础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拱坝坝肩的稳定性是整个拱坝整体稳定性的关键,坝肩岩体的复杂性决定了坝肩的稳定分析是比较复杂的。因此,在对拱坝坝肩进行抗滑稳定分析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坝肩地质情况的调查,在全面掌握坝肩地质情况的基础上做好坝肩抗滑稳定性分析。主要阐述了桑浪水库拱坝坝肩抗滑稳定分析。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了右坝肩软弱夹层的分布、厚度、产状及其物理力学性质,与库水位的关系,确定了可能的滑动面和拉裂面,当水库达正常蓄水位时,对右坝肩岩体浅层和深层滑动的各种可能组合进行了稳定验算。  相似文献   

15.
后河水库坝肩稳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晓红  李振连 《人民黄河》2003,25(10):41-42
后河水库工程坝址区地质情况复杂,地形条件苛刻,特别是两岸坝肩岩体存在断层、裂隙、节理、软弱夹层。当坝肩承受拱座传来的推力后,两岸坝肩存在抗滑稳定问题。采用刚体极限平衡法进行了坝肩稳定计算,并确定了控制两岸坝肩稳定最关键的一组底滑面——4号间歇面和缓倾角结构面上加设砼硐塞的长度。  相似文献   

16.
黄家寨水电站坝址区河谷狭窄,岩层层面较发育,特别是右坝肩溶蚀裂隙发育,工程地质条件对坝肩稳定极为不利。为确保拱坝扁安全,本文采用刚体极限平衡法对左、右岸坝肩进行了抗滑稳定计算,为拱坝体形设计及坝肩处理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小型拱坝工程常因各种因素的限制而影响了前期地质勘察的精度。通过对东溪三级水电站拱坝工程地质勘察的论述,探讨了如何采用工作量少,合理,周期短的勘察手段来查明较复杂的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18.
方竹水电站大坝因修建时未按设计要求对两坝肩作防渗处理,经多年运行,两坝肩岸坡及接触带的渗水长期浸泡软化坝肩岩层及层间的软弱夹层,加之右坝肩抗滑岩体较为单薄,大坝坝肩的运行存在安全隐患.在对坝肩及坝体与基岩接触带采取了防渗措施的基础上,结合原设计资料、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及电站建设过程中基础处理措施等,进一步复核坝肩稳定计算参数,分析计算坝肩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对大坝坝肩稳定作出了科学评价.  相似文献   

19.
拱坝大多采用坝顶及坝身泄水孔的形式泄洪,然而由于受到地形地质条件所限,很多拱坝在坝肩开凿岩体形成溢洪道,这样势必会导致坝肩受力不对称,进而影响坝肩稳定。本文基于有限单元法,利用ANSYS软件对拱坝坝肩以外开凿溢洪道对坝体安全影响进行分析研究,为其他的实际工程提供一种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玉滩水库建筑物较多,有主坝、副坝、溢洪道和灌溉引水隧洞等;其地处四川盆地红层地区,砂岩泥岩相间分布,岩质较软,软弱夹层发育,并发育石膏脉,岩石工程性质和水理性质较差,工程地质条件独特。对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勘察和评价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总结,对于同类型工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