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0 毫秒
1.
5G广播支持手机移动接收,手机用户在无SIM卡的情况下也可以收看广播电视节目。同时,5G广播可以充分利用现有大塔高功率广播电视发射资源为用户提供移动广播服务,实现移动终端的广域覆盖。介绍传统地面数字电视广播技术的发展历史、5G广播演进过程及其技术特点,比较5G广播技术和第二代地面数字电视标准ATSC 3.0和DVB-T2等标准的参数性能,分析5G广播技术的优缺点,探讨下一代地面广播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未来广播电视的趋势之一在于为电视用户提供交互性服务,而实现地面数字电视交互服务需要占用新的频谱资源建立专用上行网络。面对日益激烈的频谱之争,利用下行广播网络所存在的白频谱设计地面数字电视上行系统,可以实现广播电视频谱更充分的利用和更好的管理。本文提出了一种可行的广播上行网络架构,并通过计算链路衰落情况,分析广播频段中蕴含的白频谱资源分布情况。然后结合UGC着色算法,对上行系统小区频谱进行规划,并根据划分的结果分析上行网络对下行广播的同频干扰情况和上行同频小区之间的干扰和可以达到的网络容量。最后,本文以上海地区的实际白频谱分布情况为例,验证上基于白频谱的地面数字电视专用上行网络的方案可行性,为地面数字电视上行网络的设计和数字电视白频谱的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地面数字电视发射系统主要包括地面数字电视广播激励器、地面数字电视广播发射机、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直放站以及发射天线.本文主要介绍上述几种发射设备的具体构造以及相关技术指标的测试方法,为今后实施建设任务提供了一定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4.
数字电视节目是用卫星传播、地面传播和有线传播这三种方法进行的。现在使用最普及的主要还是地面传播和有线传播。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网络可以通过电视台制高点的天线发射无线电波覆盖电视用户,客户端通过接收天线和电视机收视节目。地面广播也是数字电视广播最基本的传输网络形式。  相似文献   

5.
随着电视信号数字化的不断深入发展,逐渐衍生出数字电视,具体的可以分为地面无线传输数字电视、卫星传输数字电视以及有线传输数字电视.在传统的电视广播中,最主要的手段是地面无线传输,移动接收和接收的能力较为简单,基本能够满足人们的信息化社会需求.在传输和使用数字电视地面广播的时候,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周围环境的严重影响,有效的解决频谱资源紧张问题,因此加强推广数字电视地面广播,实现其产业化发展是十分必要的,能够有效的促进经济增长.本文主要针对地面数字电视广播单频网组网关键技术和测试方法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为后期的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下一代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系统关键技术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较全面地介绍了下一代中国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系统的关键技术,其中包括改进的帧结构、发射分集、先进的信道编码和调制、多业务支持、广播回传信道和时频域定位等。仿真结果表明这些技术的应用使系统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7.
当前,数字是广播电视频谱的使用效率较高,在同一个频宽上可以传送更多的节目。更重要的是,数字电视广播能够提供数据广播所衍生的各种服务。因而,有必要对于数字电视地面广播系统发射机的设计加以关注。在这种背景下,本文系统的分析了数字电视地面广播系统发射机设计所遵循的DVB标准与DvB—T系统传输标准。  相似文献   

8.
从固定接收是主流业务、关闭模拟电视、"复用"的指派和使用、下一代广播的含义以及对"数字分红"的讨论等方面,介绍欧洲地面数字电视与某些国家地面数字电视的进展,以便对我国地面国标的推进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9.
第二代欧洲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传输标准DVB-T2相比DVB-T大幅度提升了技术性能,拥有更加丰富的组网参数选择以适应各种不同的信道环境,使用DVB-T2标准构建地面覆盖网络存在更为复杂的技术难度,笔者团队从组网模式、信道模型、仿真方法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DVB-T2组网规划的研究建议,本项研究的成果也为我国下一代地面数字电视标准的组网应用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 数字电视发展到今天,形成了多种发展模式和格局。在众多的模式中,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系统已成为无线电视广播最具生命力的发展方向。随着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业务已经从试验进入到推广应用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充分利用频谱资源,保证数字电视广播信号和模拟电视广播信号共存且互不影响,并确保模拟电视广播全面向数字电视广播转变的平稳过渡,是构建当今数字电视广播网络建设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To facilitate the demand for a higher spectrum and power efficiency arising from the next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the introduction of relay-aided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into the existing cellular infrastructure is considered as the most practical improvement under high rate and coverage. In comparison with the legacy cellular network, relay-aided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network enjoys relative advantages over coverage efficiency, operation cost and transmission capacity. Transmission in relay-aided cooperative system falls into three types: the three-terminal transmission model, two-hop multi-relay parallel transmission model, and multi-hop multi-relay transmission model. For the extensive perspective of relay-aided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in application, a profound research has been carried out in communication standards such as 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 (WiMAX) and Wireless World Initiative New Radio (WINNER).  相似文献   

12.
多网协同及TD-SCDMA的产业化机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多网协同是4G的基本特征和思想精髓,与多网融合的差异在于注重网络演进的多样性。多网协同追求的目标是系统论所述的“涌现”效果——产生网络独立存在时不具有的能力。多网协同具有多种形态,涉及多项核心技术。TD—SCDMA是ITU接纳的3个3G方案之一,如果沿袭WCDMA或CDMA2000的演进路线,它将逐步丧失自身的系统特点并在性能上处于劣势,因此把它与手机电视系统、有线电视系统等进行协同设计,构造出和现有系统兼容的多网协同TD—SCDMA系统——TD—SCDMA_Co系统。此系统使用相对成熟的技术,有产业链支撑,建网成本低,可以经济地提供业务;另外,TD—SCDMA_Co系统便于实现室内室外的良好覆盖,可以进入移动通信、地面电视广播、家庭IPTV、移动IPTV等多个市场。  相似文献   

13.
随着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研发进度不断向前,中国的移动通信标准TD-SCDMA系统越来越成为一个关注的焦点。网络运营商迫切需要优化无线网络以提高网络的投资效益、网络的运行质量和服务水平。本文对TD-SCDMA移动通信网络的优化流程和故障分析进行了研究,从覆盖优化、容量优化、干扰优化多方面提出了优化调整措施和参数配置建议,从而改善TD-SCDMA移动通信网络环境,最后总结了TD-SCDMA网络优化原则,并结合TD-SCDMA的发展及面临的实际问题提出了下一阶段网络优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无线异构网络的关键安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构网络的融合及协同工作在下一代公众移动网络中将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无线异构网络融合技术作为改善公众移动网络的覆盖和容量以及提供无处不在的通信能力、接入Internet的能力和无处不在的移动计算能力的有效手段,已引起广泛的关注,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构建无线异构网络的安全防护体系,研究新型的安全模型、关键安全技术和方法,是无线异构网络发展过程中所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无线异构网络中的关键安全技术包括安全路由协议、接入认证技术、入侵检测技术、节点间协作通信等。  相似文献   

15.
秦超杰 《电子科技》2013,26(11):167-169
TD-LTE通信技术采用了国际上先进的LTE通信技术体制,以TDD双工方式为特征,是我国自主创新的TD-SCDMA的演进技术,是下一代移动通信与宽带无线接入融合的典范,也是未来宽带移动通信的主流标准之一。结合水利通信业务的发展,文中分析了TD-LTE的关键技术及特点,并给出了基于TD-LTE技术的网络架构,同时重点介绍了其在水利防汛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中继辅助协同通信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对频谱有效性和功率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现有的蜂窝网结构中引入中继的协作式通信被认为是高速率高覆盖要求下最可行的改进。中继辅助协同通信网与传统蜂窝网相比在覆盖效率、运营成本以及传输容量3方面具有优势。中继辅助通信网络主要有3种典型的传输模型:三终端传输模型、两跳多中继并行传输模型、多跳多中继网络传输模型。中继辅助通信技术已在WiMAX、WINNER和3GPP等通信标准中得到深入研究,具有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李万臣  王忠新 《信息技术》2008,32(2):85-87,90
TD-SCDMA是由我国提出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标准,采用一系列先进技术,具有较高的系统性能和频谱利用率,其中提出了一种新的切换技术-接力切换技术.文章通过功能强大的网络建模仿真工具OPNET对接力切换的算法进行动态仿真,研究在典型的车载环境下接力切换在多任务条件下如何提高TD-SCDMA系统切换质量.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网络扁平化的趋势,下一代的无线接入网逐渐向分布式方向发展,基以协作的方式进行无线资源优化配置来提高空口的频谱效率。无线接入网通过基带资源聚合等手段,可以极大地提升基站设备的利用效率同时更有效地利用机房空间,满足低成本建设与维护网络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路由是通信网络中重要的研究课题,但对于高度动态网络环境,现有的许多路由方法仍存在一些局限性。本文将多Agent(主体)迁移合作系统应用于解决动态网络路由问题,提出了基于模糊知识的多Agent合作模型和用于计算路由的基础合作算法,并讨论了影响系统的几个关键因素。通过对动态网络仿真的试验研究,分析了系统的性能开销特性和合作策略。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理论模型和算法适合于解决动态网络的路由问题,并且能提高路由系统的响应性能。  相似文献   

20.
Content sharing via device‐to‐device (D2D) communications has become a promising method to increase system throughput and reduce traffic load. Due to the characteristic of spectrum sharing in D2D network, confidentiality is becoming a key issue in content transmission. Secure communication in D2D networks is generally guaranteed by a physical‐layer security mechanism. However, this method sacrifices the system transmission rate while ensuring security. Since mobile devices are carried by humans, we can leverage their trust relations to enhance the security of communications. As much, considering the psychology structure and social attributes of mobile users, we build a multidimensional trust evaluation mechanism to evaluate the trust relationship between users, and we pick out the trusted users based on the decision‐theoretic rough sets. By sharing content only between trust users, we can enhance the security of content transmissions without relying on physical‐layer security measures. Meanwhile, content caching is now widely used to improve accessing efficiency and reduce traffic load on cellular networks. However, caching content for other users incurs additional cost, which results in selfish and noncooperative behavior in users. Considering such selfishness, we introduce a cooperative caching game based on multidimensional trust relations to motivate users to cache contents for other devices. In this game, the trust relations and physical distance between two users are considered to formulate the cost function. Furthermore, we introduce an incentive caching algorithm based on social trust to minimize the total cost in the D2D networ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