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3 毫秒
1.
回顾性分析16例小儿原发性胃肠道非何杰金淋巴瘤,占同期非何杰金淋巴瘤住院病人的12.6%。发病年龄3-12岁,男女之经4.3:1。发病至确诊时间2周至4月。临床主要表现阵发性腹痛,腹块,反复肠套叠,消瘦及呕吐,便血等。所有病例均经病理学检查证实,原发肿瘤位于胃1例,小肠8例,大肠7例。16例均施行外科手术,肿瘤完全切除12例,姑息性手术4例。  相似文献   

2.
徐锋  徐作军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6,5(2):119-121,T0002
通过报道一例原发于气管的非何杰金淋巴瘤病例并复习文献,探讨该病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以提高对其的认识。气管非何杰金淋巴瘤患者常表现有呼吸困难、喘息、咳嗽,常被误诊为哮喘;多数除有气道受累外还伴发胸内其他病变;原发性气管非何杰金淋巴瘤以低分化组织细胞学更常见,很多患者显示出黏膜相关的淋巴组织学特点,可采用手术、化疗、放疗单独或联合治疗。局限发生在气管和支气管的非何杰金淋巴瘤很罕见,在气道阻塞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中应考虑到非何杰金淋巴瘤,气管镜是诊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探讨非何杰金淋巴瘤中P16基因缺失情况及其与组织亚型和治疗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银染技术(PCR-SSCP)检测29例非何杰金淋巴瘤患者P16基因的变化。结果29例非何杰金淋巴瘤中12例中存在P16基因缺失,总缺失率41.3%;12例缺失中有6例在两个疗程化疗后缺失消失;高度恶性淋巴瘤缺失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脾脏原发性非何杰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免疫表型分型。方法 复习4例脾原发性非何杰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并用SP法行L26、CD45RO、CD79a、CD43、Kappa免疫表型检测。结果 4例均为B细胞性淋巴瘤。按最新版WHO分类,1例为大B细胞性,3例为小B细胞性。免疫组化:126弥漫阳性,CD79a弥漫阳性,CK45RO灶性阳性,CD43灶性阳性,Kappa弥漫阳性。结论 脾原发性非何杰金淋巴瘤少见,其诊断应从严;预后较继发性脾淋巴瘤为好。  相似文献   

5.
儿童腹腔的非何杰金淋巴瘤徐伟珏,等。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96;17(3):141为了解儿童原发于腹腔的非何杰金淋巴瘤早期诊断及正确治疗,分析5例不同阶段的儿童原发于腹腔的非何杰金淋巴瘤。1例为急腹症,早期行剖腹探查并作肿块完全切除,加化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6.
小儿皮肤非何杰金淋巴瘤4例报告郭承吉姜凝(第一临床学院儿科,沈阳110001)关键词非何杰金淋巴瘤;诊断;治疗小儿皮肤非何杰金淋巴瘤非常少见,我院从1989年~1995年遇到4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例1男,6岁。面部及四肢皮肤出现瘀斑样皮疹10个月...  相似文献   

7.
大肠非何杰金淋巴瘤14例报道南京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吴文溪电子部第14研究所医院陈世萍关键词恶性淋巴瘤;大肠;诊断;治疗非何杰金淋巴瘤或称恶性淋巴瘤发生于淋巴结以外较少见,而原发结肠恶淋相当罕见。本文贱1983年以来收治的原发性结肠恶淋14例,均经组织...  相似文献   

8.
报告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24例。原发肿瘤部位为4例,小肠6例,回盲部9例,大肠5例。其中何杰金氏淋巴瘤1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23例,对此病的诊断,分期,治疗及影响预后的有关因素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 :提高对原发性胃肠道非何杰金淋巴瘤的认识和诊治水平 ,减少误诊。方法 :对我院 1 979~ 1 999年收治的经外科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原发性胃肠道非何杰金淋巴瘤 7例误诊病例 ,结合文献复习 ,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全部病例均经手术、放疗或化疗联合治疗 ,随访 1~ 2 0年 ,其中因肿瘤复发死亡 5例 ,缓解 1例 ,治愈 1例。结论 :如能认真分析误诊原因 ,总结经验教训 ,则能减少误诊误治 ,多数病例靠术后病理检查诊断。手术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 ,辅以放疗或化疗 ,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0.
恶性淋巴瘤在病理上可分为何杰金氏病和非何杰金氏病两大类。传统X线检查对其无诊断价值。淋巴管造影因诊断准确率不高,放已逐渐被淘汰。自80年代以来,由于高分辨率CT机的广泛使用,对腹部淋巴结的解剖有了新的认识,对淋巴瘤的正确诊断有了很大提高。笔者收集我院自1993年2月~1995年12月经病理证实的腹部恶性淋巴瘤共15例,现作一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15例中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21~65岁。其中何杰金氏病4例;非何杰金氏病11例。均经病理证实。其中牌切除2例,肾切除1例,剖腹探查4例,淋巴结活检8例。2检查方法患…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非何杰金淋巴瘤的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85年1月到2005年12月间收治的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淋巴瘤病例;门诊随诊和随访出院病人生存情况.结果 存本组资料中病理分期:ⅠE期11例,ⅡE 期4例,ⅢE期4例,ⅣE期3例.术前误诊率45.5%,手术切除率73.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5%,住院期间死亡率4.5%.手术加化疗5年生存率:低度恶性胃淋巴瘤79.6%,高度恶性胃淋巴瘤49.5%.高度恶性胃淋巴瘤单纯化疗5年生存率仅为11.5%.结论 术前影像学和病理检杏有助于决定手术和化疗方案;早期诊断、切除胃的原发病灶加术后联合化疗是提高原发性胃淋巴瘤生存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郭峰 《现代实用医学》2004,16(5):276-276
目的:探讨睾丸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表现和治疗效果。方法:总结1988~1999年8例睾丸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表现和术后随访结果。结果:临床多表现为无痛性睾丸弥漫性肿大,病理报告均为非何杰金淋巴瘤,治疗采用病灶侧根治性睾丸切除和术后化疗、放疗。6例2年内死亡(75%),2例存活5年以上。结论:对睾丸恶性淋巴瘤应予积极的综合治疗,以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肠系膜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51例均手术治疗;其中,单纯瘤体切除11例,肿瘤加肠段切除21例,肿瘤部分切除15例,活检4例。结果:全组手术病例均无手术死亡;51例原发性肠系膜肿瘤病理分型主要为恶性淋巴瘤,总手术切除率64.3%。结论:对原发性肠系膜肿瘤主张以外科治疗为主,根据其病理类型辅助相应的放疗、化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结果16例患者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术前明确诊断2例。16例均实施手术切除,根治性切除13例,姑息性切除3例。结论熟悉胃恶性淋巴瘤临床特点,通过胸片、内窥镜等检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降低误诊率。采用以手术为主,化疗为辅的综合治疗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分析经术后病理组织检查证实的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36例,组织学检查均为非何杰金淋巴瘤,术前确诊率仅为27.8%,临床Ⅰ期6例,Ⅱ期11例,Ⅲ期19例,术后5年生存1例,3年2例,2年2例,分析了误诊原因及影响该病预后的因素,强调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报告6例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发病率占同期乳腺恶性肿瘤的0.51%,长期随访达23年,5年生存率为16。7%,并结合文献对该病的诊断,治疗与预后做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我们回顾1981~1993年本院外科13例原发性肠系膜肿瘤(PMT)。13例均经手术探查,其中10例(76.9%)切除肿瘤。PMT十分少见,且术前确诊困难,常需手术探明诊断。PMT临床表现为腹块和腹部疼痛。13例中累及小肠系膜者7例,结肠系膜者5例,累及大、小肠系膜者1例。良恶性之比为1:1.6。本组实性肿瘤中80%为恶性,且切除率不高(62.5%)。切除病例90%需合并肠襻或其它脏器切除。预后与原发肿瘤性质有关。纤维瘤易复发,恶性淋巴瘤预后最差。  相似文献   

18.
鼻咽喉恶性淋巴瘤23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庆瑜  郑亿庆 《广东医学》1996,17(6):367-369
通过报告23例原发性鼻咽喉恶性淋巴瘤,其中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何杰金氏病1例,结合临床体会和文献资料重点讨论了NHL原发于鼻咽喉的临床特点,病理类型,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提出了进一步认识结外淋巴瘤对于耳鼻咽喉科医生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谢芳  康苏娅 《苏州医学院学报》1999,19(6):630-630,660
分析8例少见了的脾原发性非何杰金淋巴瘤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资料和临床表现特点,7例为B淋巴细胞性1例为组织细胞性。并对其诊断标准、鉴别诊断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88年12月~2003年12月收治的32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PGML)患者临床资料。结果上腹部不适或黑便为PGML主要临床表现。术前胃镜下明确诊断15例(46.88%)。误诊17例(53.13%),其中误诊为胃癌12例(37.50%)、误诊为胃巨大溃疡5例(15.63%)。28例患者进行了胃癌根治术,手术切除率87.50%(28/32)。余4例患者行姑息性手术。均为原发性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免疫组化分型为B淋巴细胞性淋巴瘤29例,T淋巴细胞性淋巴瘤2例,浆样细胞淋巴瘤1例。30例术后进行了1~8次辅助性CHOP化疗,总有效率90.2%。24例获得随访,随访率75.00%。5年生存率为43.75%。结论PGML易于误诊,无特征性临床表现。胃镜特别是超声胃镜下活检最有诊断价值。手术方式以彻底切除病变胃壁的胃大部切除术为佳,病理类型是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术前术后化放疗及抗幽门螺杆菌是重要的辅助性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