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早期性能的改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振平  马建新 《粉煤灰》1999,11(1):10-13
研制和实际应用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是发展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通过试验研究了大掺量粉煤灰替代水泥(替代率高达50%)后对混凝土强度发展的影响规律,认为改善早期性能是开发和使用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的关键。试验结果表明,采取复合掺加活性激发剂AV的措施,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的早期强度。解释了AV对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早期性能的改善机理。  相似文献   

2.
大掺量粉煤灰与混凝土水泥反应产生的凝胶可以改善混凝土粘接性能。为了确定粉煤灰掺量范围,将断裂度作为衡量混凝土断裂性能重要参数,根据混凝土在不稳定状态下的脆性断裂特征,对混凝土路面进行了断裂程度及应力分析,按照大掺量粉煤灰的混凝土界面粘接强度,分析拔出型、断裂型在显微镜下的断裂细微形态。结果表明,粉煤灰掺量为20%时,混凝土路面断裂正应力大于0.8 GPa,剪切应力大于1.5 GPa,混凝土路面抗压强度较大,混凝土路面抗断裂性能最好。随着粉煤灰掺量增加,混凝土路面抗断裂性能逐渐变差。  相似文献   

3.
马海英 《粉煤灰》2010,22(4):9-11
为研究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对采用强度等级52.5硅酸盐水泥配制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不掺粉煤灰混凝土以及强度等级42.5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进行混凝土力学性能、长期性能、耐久性和绝热温升试验,绘制相应的曲线,以验证采用强度等级52.5硅酸盐水泥配制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邓初首 《粉煤灰》2004,16(3):16-17
研究了在配制大流动性混凝土时不使用高效减水剂,而是通过超量内掺优质粉煤灰,来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结果表明:优质粉煤灰既能极大地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又节约了水泥,降低成本,同时提高了混凝土强度。  相似文献   

5.
利用碱式硫酸镁水泥制备了不同外加剂和粉煤灰掺量的碱式硫酸镁水泥(BMSC)混凝土.研究了外加剂和粉煤灰对BMSC混凝土抗压强度以及抗硫酸盐腐蚀性能的影响,并对BMSC混凝土物相组成和微观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掺加外加剂后混凝土的强度有大幅度地提高.当外加剂掺量为水泥质量的0.5%时,混凝土的强度达到最大值;继续增加外加剂掺量,对混凝土的强度影响不大.掺加粉煤灰后,混凝土的强度有所下降.且水灰比一定时,粉煤灰掺量越多,对混凝土的强度越不利.掺加外加剂和粉煤灰后,混凝土的抗硫酸盐腐蚀性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且同等条件下,碱式硫酸镁水泥混凝土抗硫酸盐腐蚀性能优于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  相似文献   

6.
粉煤灰对大流动性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配制大流动性混凝土不使用高效减水剂 ,而采用超量内掺优质粉煤灰 ,以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结果表明 :优质粉煤灰既能大大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 ,又能节约水泥、降低成本 ,还能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相似文献   

7.
陈文娟  董萍 《粉煤灰》2003,15(3):19-20
通过对掺加不同品质粉煤灰的混凝土性能试验,发现与基准混凝土相比,粉煤灰用作混凝土的掺和料不仅可以节约水泥,而且可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粉煤灰对人工砂高性能混凝土和易性和抗压强度的影响。试验表明:掺加一定量优质粉煤灰,能显著改善人工砂高性能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降低泌水;水泥用量相同时,大掺灰量人工砂混凝土28d强度较高;胶凝材料用量相同,大掺灰量混凝土用水量少、水胶比低,其强度与水泥用量大、掺灰少的混凝土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9.
粉煤灰和矿粉加入混凝土中可以有效消耗工业固体废弃物,保护环境.基于此,利用室内试验方法采用粉煤灰和矿粉取代部分水泥,制备了不同粉煤灰以及矿粉掺量的混凝土材料,测试了这些材料的抗压强度、抗氯离子侵蚀性能、抗冻性能以及抗碳化性能.结果表明:双掺粉煤灰和矿粉条件下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冻性能均要优于单掺粉煤灰或矿粉;当粉煤灰或矿粉单掺量为24%时,混凝土的电通量最小,其抗氯离子侵蚀能力最强;双掺粉煤灰和矿粉混凝土的28 d碳化深度比素混凝土小39.4%~53.5%.  相似文献   

10.
粉煤灰和矿粉加入混凝土中可以有效消耗工业固体废弃物,保护环境.基于此,利用室内试验方法采用粉煤灰和矿粉取代部分水泥,制备了不同粉煤灰以及矿粉掺量的混凝土材料,测试了这些材料的抗压强度、抗氯离子侵蚀性能、抗冻性能以及抗碳化性能.结果表明:双掺粉煤灰和矿粉条件下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冻性能均要优于单掺粉煤灰或矿粉;当粉煤灰或矿粉单掺量为24%时,混凝土的电通量最小,其抗氯离子侵蚀能力最强;双掺粉煤灰和矿粉混凝土的28 d碳化深度比素混凝土小39.4%~53.5%.  相似文献   

11.
采用石灰石粉和Ⅲ级粉煤灰作为混合材制备复合水泥,通过粉煤灰和石灰石粉的复合比例和掺量来优化水泥性能,并用所制备的水泥配制混凝土,研究其对混凝土强度和抗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石灰石粉掺量的增加,复合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明显下降,饱和掺量点提前,对外加剂的适应性表现良好;粉煤灰和石灰石粉的复合比例在7:3~6:4,混合材掺量为20%~40%时,可以配制出42.5和32.5的复合硅酸盐水泥;自制复合水泥所配制混凝土的工作性和强度与重庆涪陵腾辉生产的水泥差别不大,裂缝数目和面积减少,抗裂性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2.
高掺量低品质粉煤灰混凝土碳化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掺加不同品质和掺量粉煤灰、复掺矿渣粉的粉煤灰混凝土的快速碳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低品质粉煤灰掺量越多,越不利于混凝土抗碳化性能;20%以下掺量时,混凝土碳化深度不会显著增加;48%掺量时,混凝土抗碳化性能明显降低;在混凝土中复掺矿渣粉可以大大改善粉煤灰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提出了复掺矿渣粉的高掺量低品质粉煤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不仅对提高粉煤灰混凝土抗压强度有利,并且可大大改善其抗碳化性能。  相似文献   

13.
陈磊 《中国水泥》2004,(4):56-58
中热硅酸盐水泥和低热矿渣水泥在大体积混凝土中应用较为普遍,在大体积混凝土中通常还掺加引气剂,减水剂和粉煤灰,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粉煤灰掺量对中热硅酸盐水泥混凝土和低热矿渣水泥混凝土有较大的影响。掺有粉煤灰的中热硅酸盐水泥混凝土和低热矿渣水泥混凝土在抗压强度,极限拉伸性能,抗冻性能,抗渗性能等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高性能混凝土专用辅料的基本性质与工程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永逵  王健 《粉煤灰》1999,11(1):23-27
1辅料研制问题的提出当前,国内外配制高性能混凝土的主要方法是掺用硅粉和磨细工业废渣,并采用大掺量高效减水剂,充分发挥工业废渣的潜在火山灰效应和微集料作用,以节约水泥、降低水化热、减少水泥工业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改善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和耐久性,走节能型、环...  相似文献   

15.
粉煤灰可以改善混凝土的一些性能,特别适用于水下钻孔桩混凝土;粉煤灰可取代部分水泥,当掺量达到水泥用量40%以上时,混凝土的抗渗性、耐久性等性能进一步提高,成为具有抗腐蚀性的海工混凝土,并用于海上水下钻孔桩.  相似文献   

16.
试验研究了不同粉煤灰掺量混凝土的早期抗压强度和抗渗性能,结果表明,不同粉煤灰掺量的混凝土,其早期强度随粉煤灰掺量的增加降低越显著,28d时粉煤灰的掺量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作用逐渐减弱;不同粉煤灰掺量混凝土的早期抗渗性能随粉煤灰掺量的增加降低也越明显,7d以后粉煤灰对混凝土抗渗性能的改善随粉煤灰掺量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17.
针对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的特点.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使用减水荆、复合早强剂和粉煤灰配制道路水泥混凝土的方法,分析了粉煤灰掺入量对道路水泥混凝土路用性能的影响.在技术上证明了利用大掺量粉煤灰配制道路水泥混凝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李辉  刘海燕  周茜 《硅酸盐通报》2018,37(2):607-612
将粉煤灰作为矿物掺合料分别掺人到铝酸盐水泥和硅酸盐水泥中,通过耐热性能测试、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粉煤灰对水泥石在750℃条件下的耐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粉煤灰在铝酸盐水泥中没有发生反应,对铝酸盐水泥的耐热性能没有改善作用;粉煤灰对硅酸盐水泥的耐热性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在掺量40%以下,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加,水泥石煅烧后的残余强度增加;综合比较,粉煤灰-硅酸盐水泥体系的耐热性能优于粉煤灰-铝酸盐水泥体系.  相似文献   

19.
孙志敏 《中国化工贸易》2013,(12):257-257,434
本文对Ⅰ级、Ⅱ级粉煤灰按不同掺量替代水泥进行了胶砂强度试验,及混凝土工作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掺灰量为15~25%范围内,相同掺量下掺I粉煤灰水泥各龄期胶砂强度均高于掺Ⅱ级灰水泥;相对纯水泥混凝土,掺量为20%的两种粉煤灰混凝土初始坍落度均会增大,坍落度保持能力也有所提高,且掺活化湿排灰的混凝土工作性保持能力更优;在混凝土力学性能方面,掺Ⅰ级粉煤灰的混凝土各龄期强度均大于掺Ⅱ级灰的混凝土各龄期强度,其中3天和7天分别超出33.6%和25.5%。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建筑模网混凝土工作原理的研究,将大掺量粉煤灰应用于建筑模网混凝土中,改善了材料的性能,经过大量试验及工程应用检测结果分析,可以确定大掺量粉煤灰建筑模网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工作性,力学性能和耐久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