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1 毫秒
1.
����������ȡ�����λ�Ӳ��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地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提出了一种新的混合相位地震子波提取方法。相同振幅谱、不同相位谱的地震子波分别对应不同的最大和最小相位分量。在复赛谱域,遵照一定的规则,子波振幅谱可以分割为两部分,其分别对应于子波的最大和最小相位分量,分割比例的不同决定了子波不同的相位,由此可以得到最大相位子波、最小相位子波、零相位子波和一系列混合相位子波。根据地震记录信噪比谱的情况,设定地震记录的希望输出子波,对地震记录进行确定性子波反褶积。依据反褶积后地震记录方差模大小和分辨率情况,最终从一系列相同振幅谱不同相位谱子谱集合中确定理想的混合相位子波,通过确定性子波反褶积达到提高地震记录分辨率的目标。对理论合成地震记录和实际地震记录进行了子波提取实验,并利用提取的地震子波对地震资料进行了提高分辨率的处理,实验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匹配滤波与子波整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地表条件复杂的地区,采用不同震源和仪器联合进行地震数据采集,激发震源、检波器以及表层岩性的不同造成较大的子波差异,从而使采集到的地震反射资料的振幅(能量)、频率和相位等特征差别较大。鉴于子波整形处理技术存在缺陷,本文采用匹配滤波技术代替子波整形来消除反射时差、整形地震子波。实现过程为:通过反褶积方法求取同一位置的两个记录A和B的匹配滤波算子;再把匹配滤波算子作用于A(或B),使A (或B)经匹配滤波后逼近B(或A)。笔者利用根据匹配滤波原理开发出的交互匹配滤波软件包对滩浅海地区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处理。处理后资料的地震子波得到整形,消除了炮点、检波点的差异及同相轴间的时差, 实现了地震资料的同相叠加,使剖面信噪比提高,在不同震源所采集数据的衔接处地震记录的振幅、频率和相位都能得到较好的匹配,深浅层的地震反射叠加剖面都能较好地拼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可控震源自适应地表一致性反褶积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随着地震勘探资料处理技术的发展,用于地震勘探数据处理的反褶积方法也不断完善。但是,多年来对可控震源地震数据处理主要采用纯相位滤波方法来进行零相位至小相位的子波转换。这种方法对于有Q吸收的实际地震数据存在一定问题,它使可控震源相关波不再是零相位,而是混反褶积方法。该方法能自动提取地表一致Q吸收量,并模拟出地表一致性Q吸收可控震源相关子波,用子波反褶积方法。该方法能自动提取地表一致性Q吸收量,并模拟出  相似文献   

4.
基于模型的地震子波处理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震记录从激发到接收经过多次滤波过程,使地震子波的相位发生了变化。本文认为影响地震子波相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大地的滤波作用,检波器响应和仪器响应。为了克服或减轻上述影响,可通过设计震波子波,并建造以上三种滤波器,从而构造地震子波模型和噪声子波模型;分析反褶积所要求的理想地震子波和实际地震子波的误差,求出相位校正滤波器,对实际地震记录反褶积后的数据进行相位校正,使输出的地震子波为零相位子波,改善了地震  相似文献   

5.
反褶积是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能有效压缩地震子波,提高地震记录的纵向分辨率。传统的反褶积方法大都建立在地震子波最小相位的假设之上,这与实际情况下地震子波更接近混合相位的事实不符。为了使反褶积方法适用于地震子波混合相位的情况,研究提出了一种混合相位子波反褶积的方法。这是一种基于有限数据分解原理的方法,首先将混合相位子波进行分解,然后利用分解后的归一不相关纯相位算子对反褶积结果进行纯相位滤波处理。合成数据试验表明,这种方法能够消除反褶积结果中的剩余子波相位成分,改善反褶积效果。  相似文献   

6.
陈志卿  张兰 《石油物探》2006,45(2):169-172
在地表条件复杂多变地区的地震勘探中,由于表层结构横向变化大,野外地震资料采集通常采用多种震源的交互施工方式,造成不同震源激发的原始单炮资料品质差异较大。为消除差异,常规处理多采用频率匹配、振幅匹配和反褶积等方法来调整不同震源单炮资料的频率和相位关系,但这种处理方式效率很低,甚至会影响叠前处理的效果。为此,对利用子波一致性校正消除不同震源原始单炮资料品质差异的方法进行了探讨。阐述了子波一致性校正方法的基本原理,即以振幅一致性校正为基础,根据反射系数一致性原理,利用Robinson褶积模型,通过相同位置接收不同震源激发得到的2种原始单炮资料的内在关系,设计匹配子波滤波器。伊朗Kas—han区块勘探程度较低,地表条件复杂多变,野外采集采用了可控震源和炸药震源激发方式。在资料处理中,采用了子波一致性校正方法,较好地解决了炸药震源与可控震源激发单炮资料品质差异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提高地面地震数据分辨率的一种有效方法是从VSP数据中提取反褶积算子并将其应用于地面地震数据,然而,传统的VSP子波反褶积方法通常是在不考虑地震子波时变特性的情况下,提取固定反褶积算子,且由于地震子波是时变的,从VSP中提取一个子波反褶积算子应用于地面地震记录是不准确的,由此提出一种利用VSP数据提取时变子波反褶积算子的方法。该方法将零偏移距VSP数据的下行直达波作为单程VSP地震子波,利用地下介质的衰减函数将单程地震子波的振幅谱转换为双程地震子波的振幅谱,在最小相位的假设下,从时变子波振幅谱中获得时变反褶积算子,然后将算子应用于叠后地面地震数据。理论合成数据和实际地震数据证明了该方法可有效补偿振幅能量并可提高地震记录的分辨率。  相似文献   

8.
一种新的混合相位反褶积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震资料处理中,常用预测反褶积方法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它具有两个基本的假设条件:①地震子波是最小相位;②反射系数序列是随机过程。上述假设条件与实际地震子波的混合相位存在较大差别。为此,笔者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混合相位反褶积方法。其实现过程为:①根据地震记录的自相关和地震子波自相关之间的关系,由最小二乘法拟合出地震子波的振幅谱,进而计算出地震子波的自相关;②利用计算出来的地震子波自相关设计一个最小相位滤波器,然后加一个延迟量于自相关函数的主对角线上,将最小相位反滤波器分解为一个长度很短的滤波器,再与一个长度较长的滤波器进行褶积,可得到一系列的混合相位子波和混合相位滤波器;③将得到的混合相位滤波器和原始地震道进行褶积,选取一定的判别准则,以选出最佳的混合相位滤波器以及相应的混合相位子波。通过模型试算和实际资料处理可知,分时窗反褶积的效果要好于单时窗反褶积,混合相位反褶积效果好于最小相位反褶积。在分时窗求取地震子波时,为了得到更好的反褶积效果,要注意时窗宽度与算子长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辨别和消除虚反射及气泡效应的影响是提高海洋地震资料分辨率和解释精度的重要环节。研究了压制海洋地震资料虚反射和气泡效应的震源子波反褶积方法,根据震源子波处理的原理及反滤波因子的求取过程,给出了实际生产中常用的震源子波处理流程。首先通过确定性子波反褶积消除虚反射、气泡震荡的影响,然后对震源子波进行整形处理,使其满足后续的反褶积处理所需的最小相位假设条件。将上述方法应用于南黄海盆地某工区实际资料处理,使地震剖面上反射波的续至相位得到有效抑制,子波的形态得到了很好的恢复,证明方法是实用的。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基于高阶统计量的混合相位地震子波估计方法,往往假设地层反射系数序列是服从非高斯分布的统计独立的随机过程而不是高斯白噪声分布,因此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本文提出的方法首先运用地震道高阶统计量的三谱相位信息重建地震子波的相位谱,并通过地震道的自相关得到子波的振幅谱,从而提取出混合相位的地震子波;然后通过改进的柯西约束最大后验反褶积方法实现地震道的反褶积。通过仿真试验和对实际地震资料的处理,表明最大后验反褶积可以在不降低地震资料信噪比的前提下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  相似文献   

11.
MX1JB三维连片处理,包含五块不同年代采集的三维资料,涉及到气枪、可控震源、井炮三种震源和水陆两种接收方式。不同区块资料的振幅、频率和相位存在明显差异,一致性处理至关重要。为此,结合GeoEast处理系统的特色技术,建立了针对该区资料的一致性处理技术流程。首先利用水陆检合并技术消除不同接收方式的影响;然后通过球面扩散补偿和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技术分别对地震记录的纵、横向能量进行恢复;再采用地表一致性反褶积和子波整形技术消除由不同震源引起的子波的频率、相位、波形差异。最终得到的地震资料一致性好,成像质量高,为后续构造解释和储层预测提供了高品质资料。  相似文献   

12.
模型子波处理技术在消除地震相位差异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由于受不同时期野外施工因素差异的影响,经反褶积后的地震子波存在一定的相位差,影响地震资料的拼接效果,而模型子波处理技术是一种估算和减少相位差异的新技术。该技术通过模型试算和实际地震资料的处理,可以消除不同震源、接收仪器引起的地震相位差异,提高地震资料品质与精度。通过对五号桩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和桩海大连片地震资料处理的实际应用,消除了不同类型检波器和不同震源导致的地震资料拼接处的相位差异,证明该处理技术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13.
地震子波零相位化改造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地震资料准确标定是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工作的基础。从声波时差、密度资料的环境校正入手,利用合成地震记录求取准确的时间〖CD1.8mm〗深度关系,获得与井旁地震资料最佳匹配的非零相位实际地震子波;利用子波反褶积完成地震子波的零相位化改造,消除地震子波非零相位化引起的干涉假象和相邻地震工区间的闭合差,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清晰的地震反射结构突出了特定的地质现象,为地震资料的准确标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针对子波相位提取不准确影响反褶积后地震剖面分辨率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纯相位滤波器的子波相位校正方法来校正子波残余相位,以提高反褶积后地震剖面的分辨率。该方法采用自回归滑动平均(Autoregressive moving average,ARMA)模型和单位化振幅谱的方式构造纯相位滤波器,以描述任意特性的子波残余相位;在最大方差模准则约束下,采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对子波残余相位进行寻优,最终实现反褶积结果中子波残余相位的校正。正演模拟数据和实际地震资料处理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谱模拟反褶积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反褶积方法——谱模拟反褶积方法。此法基本上克服了统计性反槽积方法中反射系数序列在计算子波自相关过程中带来的影响。在地震子波具有光滑报幅谱的假设条件下,首先对地震数据振幅谱进行模拟,得到比较精确的自相关估计值;然后在不改变常规统计性反褶积方法对地震子波相位假设的条件下,得到更好的子波估计值;再通过对反射系数有色成分的模拟,得到与反射系数有色成分有关的算子;最后通过对地震数据进行褶积运算,就能获得比常规反褶积方法好得多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反Q滤波和时频(S)域反褶积都可以提高衰减地震记录的分辨率。通常指数增益导致反Q过程不稳定;而时频域反褶积虽然可以很好地适应地震记录的非平稳性,但只能去除子波振幅谱的影响,无法准确提取子波相位谱,从而影响反褶积结果。为此,引入反Q滤波的相位校正方法,使衰减地震记录零相位化,优化反褶积的基础条件;再通过改进的广义S变换在S域实现反褶积,达到高分辨处理的目的。模型数据测试和辽西实际数据应用的结果均表明,相位校正S域反褶积能得到更准确的结果,是识别薄互层和刻画地层尖灭点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蔡连芳  田学民 《石油物探》2012,51(1):30-36,111,112
从地震褶积与反褶积过程的等效总系统出发,使脉冲响应满足单位脉冲序列形式,导出方差约束下反褶积输出的峭度最大化准则,作为地震盲反褶积的目标函数;针对目标函数关于反褶积算子的优化问题,采用粒子群算法进行全局寻优操作,实现地震信号的反褶积。数值模拟和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但适用于最小相位子波的反褶积,而且适用于混合相位子波的反褶积。与梯度法优化峭度准则的反褶积结果相比,能够更好地从地震记录中估计反射系数,拓宽地震资料的频谱,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  相似文献   

18.
一种基于自然梯度的地震盲反褶积方法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常规反褶积方法在地震子波和反射系数未知的情况下,需要做统计性假设,这样往往会降低地震数据处理的分辨率和可靠性。基于自然梯度的盲反褶积算法无需任何假设,利用自然梯度法估算地震子波,得到更接近于实际情况的混合相位子波,用于反褶积,使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得到了提高。首先介绍了源数据体可分离的数学依据;然后阐述了基于自然梯度盲反褶积算法的数学原理,并引入补偿函数,推导出适合地震盲反褶积的迭代公式;最后分别利用合成地震记录和实际地震数据对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基于自然梯度的盲反褶积算法能较好地适用于混合相位子波,最大可能地估算原始反射系数。  相似文献   

19.
子波反褶积在塔河油田联片三维地震资料解释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张剑 《石油物探》2001,40(2):98-101
在塔河油田联片地震资料解释过程中,地震子波非零相位化造成的“伴随相位”假象很容易被当成有效反射加以解释。在对测井声波、密度资料进行环境校正的基础上,提取了较准确的波阻抗反射系数。通过合成地震记录与井旁地震道的对比,从地震道中提取了非零相位的实际地震子波,并据此对原地震数据体进行子波反褶积处理。修饰性处理后的地震数据体基本上消除了地震子波非零相位化引起的假象,地质反射特征清晰,分辨率明显提高,剖面品质也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0.
海上浅层高分辨率地震勘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设计的海上浅层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系统包括震源、等浮电缆接收系统、记录系统及资料处理四个部分。电火花震源激发产生具有较宽频谱的子波,可以作为一种比较理想的高分辨率勘探震源。等浮电缆要设计成短排列、短道间距和较小偏移距形式。记录系统要保证较高的采样率。在资料处理中首先要将电火花震源激发的子波进行最小相位化,然后正确地运用反褶积技术。我们利用这种系统,可以获得大于1.2秒的地震记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