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分析高级别胶质细胞瘤术后放化疗同时应用丙戊酸(VPA)抗癫痫药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71例原发性高级别胶质细胞瘤患者,分为放化疗组[术后放疗同步尼莫司汀(ACNU)间质化疗、替莫唑胺(TMZ)口服化疗; VPA联合放化疗组(术后放疗同步ACNU与TMZ化疗联合VPA治疗)],VPA治疗少于3个月或无VPA治疗者纳入前组,大于3个月者纳入后组,分析两组癫痫的发生率、总生存期(OS)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放化疗期间接受VPA防治癫痫的有124例(72. 5%),有癫痫发作史的患者92例(53. 8%),其中69例(75. 0%)癫痫得到完全控制。VPA联合放化疗组94例,中位OS为26个月,放化疗组77例,中位OS为20个月(P=0. 023);[风险比(HR):1. 48; 95%置信区间(CI):1. 08~2. 05; P=0. 016]。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肝功能损害,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表现及发生率相近。结论高级别胶质细胞瘤术后放化疗期间规律应用VPA既可防治癫痫又可有效改善患者OS,作用安全,并且VPA和肿瘤病理分级作为独立的预后因素可影响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广谱抗癫痫药物丙戊酸钠(VPA)单药治疗对少女癫痫患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择自2009年9月至2011年10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博爱医院儿科收治的少女癫痫患者46例,应用VPA治疗12月,观察患者用药前和用药后睾酮、雌二醇和卵泡刺激素水平的变化. 结果 与用药前比较,VPA用药3、6、12个月后,患者雌二醇、卵泡刺激素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VPA用药12个月时,患者的睾酮水平[(0.5±0.4)ng/mL]较治疗前[(0.8±0.3)ng/mL]和治疗3个月时[(0.8±0.3)ng/mL]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VPA用药对少女癫痫患者性激素水平影响不大,仍然是现阶段治疗少女癫痫患者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丙戊酸钠(VPA)对男性癫痫患者生殖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32例应用VPA单药治疗≥6个月的男性癫痫患者(VPA组)及30名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的血液性激素水平、精液质量进行检测;采用国际勃起功能指数量表简化版问卷(IIEF-5)评估两组已婚者的性功能评估,并进行比较.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VPA组的生育率显著降低(P<0.05),血液中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水平显著降低,泌乳素水平及生物活性雄激素/黄体生成素显著升高(均P<0.01).两组间睾酮、雌二醇水平、生物活性雄激素/生物活性雌激素及精液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PA组总精子畸形率及头部、体部尾部精子畸形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总精子活动率、A级精子<25%及A+B级精子<50%的比率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 <0.01);IIEF-5总分及问题l、2、3得分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结论 VPA可损害男性癫痫患者的生殖功能.  相似文献   

4.
使用丙戊酸钠(VPA)产生的神经性副作用曾报告如下:头痛12%,共济失调约1%,倦睡2~3%,震颤2~3%,少数病例有锥体外系综合征。当多种药物治疗时这些副作用发生更频,例如倦睡可增至50%,共济失调可达6~15%。本文报告一例单用VPA治疗产生既往未曾认识的副作用——前曲姿势或称躯干前曲症(Camptocormia)。患者为一精神发育迟缓的23岁妇女,6岁开始表现为强直阵挛性癫痫发作,而后主要为肌阵挛起立不能发作(myoclonic astatic seizure)。近年来每天用卡巴咪嗪(CBZ)1200mg,VPA1200mg,并服炔雌烯醇(lynestrenol)5mg治疗停经,癫痫发作控制良好。而后因恶心、呕吐、巩膜黄染,肝转氨酶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VPA)对血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Fol)、维生素B12(VitB12)浓度的影响。方法分别检测VPA单药治疗癫痫患者的血Hcy、Fol、VitB12浓度,并与未服用抗癫痫药的癫痫患者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VPA组患者血Hcy浓度明显高于癫痫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Fol浓度低于癫痫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VitB12浓度在VPA组有升高趋势。结论 VPA可引起癫痫患者血Hcy水平升高和Fol水平降低,长期服用VPA的癫痫患者应监测血Hcy、Fol、VitB12浓度,及时补充B族维生素、Fol有利于减少血栓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P450 2C19(CYP2C19)基因对丙戊酸(VPA)血药浓度,以及VPA和苯妥英(PHT)联合应用时对其VPA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应用变性高效液相(DHPLC)技术对CYP2C19两个常见的等位基因突变进行了分析;应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测定口服抗癫痫药物患者的血药浓度.结果81例癫痫患者中CYP2C19外显子4(*3)和外显子5(*2)位点均为野生型(*1/*1)的发生率为37.0%,CYP2C19*2和CYP2C19*3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1.5%和3.7%.单一应用VPA时,弱代谢患者较正常代谢患者的VPA血药浓度有所升高(P<0.05).联合应用PHT和VPA可使VPA血药浓度显著降低(P<0.01),CYP2C19正常代谢患者VPA血药浓度降低尤为明显(P<0.01);在VPA与PHT联合用药过程中,约半数CYP2C19正常代谢患者VPA血药浓度不能达到治疗血药浓度.结论CYP2C19基因多态性影响VPA的血药浓度变化,在联合应用PHT时对VPA血药浓度的影响尤为明显,从而影响抗癫痫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牙龈增生(GH)是苯妥因(PHT)治疗癫痫病人最常见副作用,其发生率约占用PHT治疗癫痫病人的33%.在公共机构和口腔卫生差的病人中发生率更高.曾报道用丙戊酸(VPA)治疗仅有1例15个月的小儿有牙龈增生的罕见病例.作者报道1例在用VPA治疗中引起GH的病例.患者12岁出现肌阵挛性癫痫,常在清晨发作,  相似文献   

8.
丙戊酸钠影响癫痫大鼠脑细胞凋亡的剂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抗痫药丙戊酸钠 (VPA)在不同剂量范围对癫痫发作及脑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  建立马桑内酯 (CL)急性致痫大鼠模型 ,实验动物分为单纯CL组和 5个VPA预处理组 ,VPA剂量分别为 10 ,15 ,2 0 ,30 ,35mg/kg。均于痫性发作 2 4h后断头取脑 ,用TUNEL法检测CA1区 ,CA2区 ,CA3区 ,门区 ,齿状回 ,丘脑 ,丘脑下部 ,杏仁核 ,额叶皮质 ,小脑的神经细胞凋亡现象。 结果  预注射VPA 10~ 30mg/kg组与单纯CL组相比 ,痫性发作程度及各脑区TUNEL阳性细胞密度随着VPA给药浓度的增加而递减。但预注射VPA 35mg /kg组的痫性发作反而较剧烈 ,凋亡脑细胞密度与单纯CL组大鼠相近。结论 VPA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能显著有效地减少痫性发作 ,这种发作强度的减轻与多个脑区凋亡神经细胞密度明显减少相对应 ;但当VPA给药剂量超过一定范围则没有同样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新型和传统抗癫痫药(AEDs)单药治疗新诊断癫痫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收集143例新诊断癫痫患者,分为卡马西平(CBZ)、丙戊酸钠(VPA)、托吡酯(TPM)和拉莫三嗪(LTG)治疗组,其中CBZ用于癫痫部分性发作,VPA用于癫痫全面性发作,而TPM和LTG用于各种类型癫痫发作,至少观察1年。采用生存分析Kaplan-Meier法比较治疗后癫痫初次发作时间、治疗失败时间,同时比较各组患者达"6月、1年无发作"比例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4组AEDs单药治疗后至癫痫初次发作时间、治疗失败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BZ、VPA、TPM和LTG组"6月无发作"率分别为80%、78%、87.9%、63.3%(均P0.05);"1年无发作"率分别为70%、66%、66.7%、50%(均P0.05)。TPM组不良反应率为63.3%,高于CBZ组(20%)、VPA组(24%)(均P0.01),而LTG组不良反应率为16.7%,与CBZ、VPA组相当(均P0.05)。结论从疗效和安全性综合考虑,新型AEDs治疗癫痫并不优于传统AEDs,其中TPM轻、中度不良反应还明显高于传统AEDs。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老年癫痫患者合并使用阿司匹林(ASA)对丙戊酸钠(VPA)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门诊随访的单用VPA治疗的癫痫患者,65岁以上者为观察组,65岁以下者为对照组,测定VPA的血药浓度.对观察组,再根据有无使用ASA,比较血药浓度及肝肾功能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VPA血药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服用ASA与未服ASA者的血药浓度及肝肾功能无明显区别.结论老年人在临床应用VPA时,应减少剂量.老年患者使用ASA不会对VPA血药浓度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癫痫患者体内丙戊酸钠(VPA)血药浓度与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60例癫痫患者,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患者服用丙戊酸钠后的血药浓度,观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VPA血药浓度50~100g/mL的患者中,总有效率90.32%,明显高于血药浓度50g/mL和100g/mL患者的22.22%和4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段组VPA血药浓度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PA血药浓度大多数控制在50~100g/mL;VPA血药浓度100g/mL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45%,明显高于血药浓度50g/mL和50~100g/mL患者的5.56%和3.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钠血药浓度50~100g/mL范围内疗效较好,血药浓度监测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对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褪黑素与丙戊酸(VPA)预防偏头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偏头痛患者192例,随机分为3组:安慰剂组(n=64)、VPA组(n=64)和褪黑素组(n=64)。安慰剂口服安慰剂600mg·d~(-1);VPA组口服VPA 600mg·d~(-1);褪黑素组每晚睡前服用3mg·d~(-1)褪黑素,3组持续治疗2个月。比较3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和治疗后2个月头痛发作频率、头痛发作持续时间、头痛程度评分(VAS)、镇痛剂使用、偏头痛残疾程度(MIDAS评分)、不良反应。结果治疗期间失访34例(17.7%)。158例患者中安慰剂组54例、VPA组52例、褪黑素组52例。治疗后,VPA组和褪黑素组头痛发作频率、头痛持续时间、VAS评分、镇痛剂使用次数及MIDA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安慰剂组(P0.05)。治疗期间,安慰剂组1例(1.9%)、VPA组11例(21.2%)、褪黑素组3例(5.8%)出现不良反应。VAP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安慰剂组和褪黑素组(χ~2=12.738,P=0.002)。结论褪黑素辅助治疗优于安慰剂,与VPA临床疗效相当,且不良反应少。褪黑激素能够作为VPA替代品用于预防偏头痛。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使用酸枣仁汤联合丙戊酸钠(Sodium valproate,VPA)治疗外伤性癫痫(Post-traumatic epilepsy,PTE)患者,观察其抗癫痫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昆山市中医医院癫痫专科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PTE患者30例,年龄31~75岁,平均(42.5±13.5)岁。男性16例,女性1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酸枣仁汤+VPA,n=15)和对照组(VPA,n=15),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影像学资料和脑电图资料。定期随访9个月,分析并比较治疗效果。结果酸枣仁汤联合VPA抗癫痫治疗9个月后,患者的PTE发病率明显较VPA单药治疗显著降低,患者一般情况、影像学和脑电图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口服酸枣仁汤联合VPA对PTE患者的抗癫痫9个月有治疗效果,且酸枣仁汤联合VPA组有效率为93.3%,高于VAP组80%,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癫痫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中枢神经系统紊乱性疾病,药物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方法,约60%~70%的癫痫患者可通过药物控制发作。丙戊酸(valproic acid,VPA)是一种广谱抗癫痫药物,可有效控制多种类型的癫痫发作,特别是全面强直-阵挛发作、强直性发作和失神发作~[1]。此外,VPA还可作为情绪稳定剂应用于双向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和人格障碍等的治疗~[2]。VPA的副反应除胃肠道反应、肝功异常、体重增加、震颤和嗜睡等外~[3],研究发现VPA可影响女性癫痫患者的  相似文献   

15.
<正>【商品名称】开浦兰'(Keppra')【通用名称】左乙拉西坦片/口服溶液【适应症】片剂:用于成人及4岁以上儿童癫痫患者部分性发作的加用治疗。口服液:用于成人、儿童及一个月以上婴幼儿癫痫患者部分性发作的加用治疗。【用法用量】片剂成人(18岁)和青少年(12-17岁)体重≥50kg:起始治疗剂量为每次500mg,每日2次。根据临床效果及耐受性,剂量可以增加至1500mg,每日两次。剂量的变化应每2~4周增加或减少500mg/次,每日2次。4~11岁的儿童和青少年(12~17岁)体重≤50kg:起始治疗剂量是10mg/kg,每日两次。根据临床效果及耐受性,剂量可以增加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致昏迷的诱因、临床特征及意义.方法 对13例OSAHS致昏迷的发病诱因、临床特征及辅助检查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 13例昏迷患者,均为确诊的OSAHS,均排除其他原因(如高血压脑病、脑梗死、脑出血、休克、代谢紊乱等)引起的昏迷;5例睡前服用镇静催眠药,4例睡前饮酒,13例均为肥胖患者(体重指数BMI>28kg/m2);临床表现:球结膜水肿12例,双瞳孔直径缩小、光反射迟钝11例,口唇、四肢末端紫绀8例,四肢肌张力低、双侧Babinski征阳性7例,单侧Babinski征阳性5例,间断性抽搐2例;入院时血气分析:pH 6.8~7.24,平均7.15;PaCO2 45~102mmHg,平均68mmHg,PaO232~75mmHg,平均59mmHg;5例头颅CT示弥漫性脑水肿,3例示腔隙性脑梗死,2例示脑萎缩;13例均被及时诊断、积极治疗,症状迅速好转,无明显后遗症. 结论 OSAHS患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出现严重神经系统症状-昏迷,及时诊断、合理治疗可以改善预后,提高对该病认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1974年Sutor等注意到在服用丙戊酸钠(VPA)的病人中有凝血障碍.迄今的个案报导有自发性血肿、紫斑或出血18例,出血时间延长4例,血小板减少伴出血但无临床不良后果者23例,血小板功能障碍11例,凝血因子异常13例,纤维旦白元浓度降低5例.有几组系统调查服VPA的病人共1,220名,结果相当矛盾:有3组共233例未见血液学障碍;另一组23例的凝血弹性描记均异常.作者在讨论中提出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使用VPA引起的血液学变化主要是血小板功能障碍或血小板减少.②根据使用VPA前后的血液学参数测定,肯定VPA要对血小板减少及血小板功能障碍负责.③血液学改变可在用药后早期发生,也可在几年后出现,后者常在偶然的机会如手术或感染情况下出现临床症状,并多为儿童患者使用大剂量VFA所引起.合理的剂量不超过每日40mg/kg.④VPA引起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托吡酯及丙戊酸钠对癫痫患儿血清六种常微量元素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癫痫患儿,40例予托吡酯(TPM)单药治疗,40例予丙戊酸钠(VPA)单药治疗,选取40例健康儿童作正常对照。所有儿童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行锌、铁、铜、钙、镁及铅检测。结果癫痫患儿治疗前血清钙、铁及锌分别为(1.45±0.40)mmol/L、(7.25±2.16)mmol/L、(69.88±10.99)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66±0.45)mmol/L、(8.26±2.65)mmol/L、(78.24±12.44)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铜、镁及铅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PA组与TPM组治疗前铜、锌、镁、钙、铁及铅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各种元素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癫痫患儿治疗前后各种元素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癫痫患儿血清锌、钙及铁含量降低。VPA及TPM治疗对癫痫患儿血清锌、铁、铜、钙、镁、铅含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丙戊酸(VPA)是用于治疗儿童和成人难治性癫痫的有效药物.由于惧怕其毒性及对其疗效和药物动力学不完全了解,该药在新生儿的应用受到限制.本文作者用VPA治疗了6例在治疗浓度的其他抗惊厥药无效的新生儿难治性癫痫,并对其中5例进行了药物动力学检查.  相似文献   

20.
应用丙戊酸钠(VPA)引起肝脏损害时,导致面部及肢体的水肿较少报道.本文报道7例长期运用 VPA治疗,无肝脏损害,而伴发水肿的病例.作者对在一年内到纽约某癫痫中心就诊并经VPA治疗的病例进行了前瞻性观察.记录了每一病例的发作类型,开始发作的年龄,脑电图,VPA服用剂量,血药浓度水平,其它用药情况及肝肾功能改变以及临床中毒表现等资料.水肿分为轻到中度.此组患者的年龄为6~43岁.所有患者均有长期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