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应用经食道心房调搏方法观察心律平对房室旁道的电生理作用。结果显示:(1)心律平可明显延长房室旁道前向传导的有效不应期(ERP)。(2)对心房和房室传导系统ERP亦有延长作用。(3)可降低经旁道1:1下传心室率,并可延长经旁道道传时间和心动过速周期长度。(4)9/12例病人持续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这终止发作,并且证实均止于旁道的逆传途径。以上资料表明心律平延长房室旁道ERP的作用,是其治疗预激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2.
<正> 异搏定的主要作用是阻止窦房结、房室结等慢反应细胞的Ca~(2+)内流.降低自律性.延长房室结不应期,有利于消除经房室结折返导致的室上性心动过速.但在预激症候群伴房扑、房颤患者,异搏定可引起心室率加快.其机理为:①异搏定可直接缩短预激旁道(心房与心室间的异常传导途径)的不应期.加速冲动经旁道由心房至心室的前向传导.②抑制房室结的逆向传导.使经由旁道逆向通过房室结的冲动次数减少,间接增加旁道的前向传导.③异  相似文献   

3.
杨海涛  王山岭  王顺宝  吴金涛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6):170+173-170,173
目的:总结具有快频率依赖性房室旁道心动过速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方法技巧。方法:12例患者中,男7例,女5例,年龄23~78岁,均有阵发性心悸史,且发作时心电图均显示为窄QRS波心动过速,采用右室心尖部S1S1和S1S2起搏,分析室房传导情况、心动过速特点、旁道位置确定及射频消融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证实存在快频率依赖性旁道的室房逆传,并诱发了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旁道位于左前游离壁4例(33.3%),左侧壁2例(16.7%),左后壁旁道1例(8.3%),右侧10点左右3例(25%),7点左右2例(16.7%)。7例(58.3%)患者旁道当S1S1(250~360ms)刺激周长逐渐缩短至一定周期时具有1∶1室房传导功能,5(41.7%)患者有间隙性旁道逆传阻滞,均呈2∶1室房逆传阻滞,左侧旁道患者在S1S2刺激递减到一定程度时可见偏心传导现象。在右室快频率S1S1或在偏心传导的S1S2起搏下标测靶点,所有患者均消融成功。结论:旁道的快频率依赖性传导为一种少见电生理现象,电生理检查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室房逆传阻滞以及S1S2刺激递减到一定程度时的偏心传导现象。于快频率或偏心传导时的S1S2心室刺激下标测消融靶点,消融均可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左侧慢旁道参与的心动过速的电生理特点及射频消融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对3例左侧慢旁道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结果 3例患者的室上速均为窄QRS波群,RP间期〉PR间期。电生理特点为:心动过速的最短RP间期〉140ms;旁道的逆传具有递减性传导的性质。结论 RFCA治疗慢旁道参与的心动过速有与快纤维房室旁道不同的电生理特点,射频消融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对顺传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大部分在射频消融前通过心室分级增频刺激及心室早搏刺激可以证实旁道的存在并能诱发相应的心动过速,但少部分旁路患者可表现不同方式的室房逆传而使心动过速的电生理诊断复杂化。本文报道1例呈罕见旁道逆传特征的右侧隐匿旁道所致的房室折返性  相似文献   

6.
程军  刘少忠  徐晓东  朱永新  方洁  魏婕  王丽华  张芸 《安徽医药》2010,14(10):1203-1203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dal supraventricu lartachycardia,PSVT)简称室上速,是常见心律失常之一,心电图大多表现为QRS波群形态正常、RR间期规则的快速心律。室上速多由折返引起,折返可发生于窦房结、房室结与心房等处[1,2]。大多数患者能证实存在房室结双径路,即利用隐匿性房室旁道逆行传导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常无器质性心脏病表现,不同性别与年龄均可发生[3,4]。  相似文献   

7.
旁道电生理检查 1.旁道前向传导性质,心房调搏基本不延长旁道前向传导时间。最大前向传导能力取决于旁道有效不应期。通常200次心房起搏(300ms)保持1∶1房室传导能力,房室传导时间0.08~0.16秒。知心房肌不应期短于旁道不应  相似文献   

8.
4例较为特殊的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例。1例为经快径跳跃慢径后诱发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 )伴异丙肾上腺素诱发迷走反射;1例经右股静脉放置冠状窦电极(4极)并在诱发心动过速时出现神志障碍;1例常规右室起搏不能显示左侧旁道逆传;1例预激,前传位置与逆传位置相距较远。经妥善处理后,手术顺利进行,均获成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王晓峰  汪贵元 《贵州医药》1998,22(2):109-111
对26例经食道调搏诱发出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予静脉注射慢心律转复,并在用药前后测定心脏传导的电生理参数,以了解慢心律治疗PSVT的电生理效应。结果乃冽PSVT患者静注慢心律200mg之后,其中23例在4.5±3分钟之内转为窦性心律,转复率达88.4%。用药前后,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校正窦房结恢复时间(CSNBT),房室顺传文氏点,房室结有效不应期(ERPAVN),房室结双径路快径路功能不应期(FRPFP)及有效不应期(ERPFP),慢径路功能不应期(FRPSP)及有效不应期(ERPSP)均无明显改变(P>0.05)。但用药后,窦房结传导时间(SNCT延长(P<0.05),慢径路传导时间(TSP)缩短(P<0.05)。提示慢心律静注治疗PSVT安全有效,用药后缩短TSP为其终止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的主要机制。由于静注慢心律对窦房结功能的抑制作用,老年人、窦房结功能低下者需慎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预激综合征(WPW)患者旁道的电生理特性以及消融旁道后计算P波离散度,探讨阵发性房颤(PAF)发生机制。方法WPW合并旁道介导的阵发性心动过速患者127例。消融前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电生理检查测定旁道的前传和逆传不应期。消融成功术后24h描记12导联心电图测量P波最大时限、P波最小时限,计算P波离散度。根据既往有无PAF发作分为2组分析。结果有PAF发作组23例,无PAF发作组104例。2组在年龄、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射频消融术中旁道存在逆传者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别。消融前有PAF发作组旁道前传和逆传不应期较无发作组短。消融术后心电图P波最大时限和P波离散度有PAF发作组显著长于无发作组。P波离散度的增加提示窦性激动在心房传导的非均质和不连续性。结论旁道有效不应期缩短和窦性激动在心房内的非均质传导在WPW患者房颤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房室慢旁道的电生理特点及导管射频消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房室慢旁道逆传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心脏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患者电生理检查显示慢旁道只有逆传功能,呈递减性质并伴有文氏现象,心动过速时RP’>P’R,准确标测慢旁道宜在心动过速时进行,成功靶点应记录最早的逆向A波,但VA不融合,其间存在等电位线。首次消融术后只有1例复发,再次消融成功后随访无复发,所有病例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房室慢旁道具有特殊的电生理特性,射频消融是安全有效的根治方法。  相似文献   

12.
预激综合征是心房的激动沿正常传导系统下传尚未到心室肌之前附加房室传导,旁路预先地激动心室肌的一种综合征。预激综合征患者约11%~39%可并发心房颤动。其附加通道没有生理性延迟传导的保护作用,其不应期不随心率增快而变化,使心室率达180~300次/min,R—R〈180ms,易诱发房颤。同时,心室激动经房室旁道逆传入心房,恰逢心房肌的易损期,而引起房颤或折返性心动过速,演变为房颤。预激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心率失常,预激综合征并发房颤更为心血管病急症。预激综合征并发房颤的诊断主要靠心电图,治疗要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相似文献   

13.
普罗帕酮逆转维拉帕米加速房室旁道前传1例张蕾,诸宁(上海胸科医院心内科,上海200030)关键词普罗帕酮;维拉帕米;心房纤颤;室上性心动过速;希氏束;异位交界性心动过速病人,男性,41a。有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及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史20a,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合并左侧显性旁道时体表及心腔内心电图(ECG)的特征.方法 5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术前窦性心律时ECG均诊断为右侧显性旁道,射频消融(RFCA)术中在送入冠状窦(CS)电极后,发现局部心房、心室波(A、V)融合,即存在左侧显性旁道.诱发PSVT后发现均为左侧旁道参与逆传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结果 经主动脉逆行法RFCA左侧旁道后,V1导联R波改变不明显,S波明显加深,术后4例体表ECG上PR间期恢复正常但δ波不消失,另1例PR间期变化不明显,RFCA手术结果及腔内电生理证明是左侧显性旁道合并CLBBB.结论 CLBBB会抵消、掩盖左侧显性旁道,部分CLBBB合并左侧显性旁道者有时会被体表ECG误诊为右侧旁道.  相似文献   

15.
对1份QRS波增宽心动过速的心电图有下列可能:①窦性、房性、房室交界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伴有室内差异性传导。②原来就有束支传导阻滞(或室内传导阻滞),发生了窦性、房性、房室交界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③患者有显性旁道,于窦性、房性、房室交界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时,激动从旁道下传。④心房颤动-扑动伴有室内差传,或者原有束支传导阻滞,或者从旁道下传。⑤室性心动过速。正确的鉴别诊断具有现实意义,直接关系到治疗方针的选择与对预后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特性及射频消融治疗。方法 :分析 18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特征及射频消融方法。结果 :18例患者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消融成功 ,复发 1例。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特性 :显性旁路标测心室最早激动点 ;隐匿性旁路在心室刺激诱发室上性心动过速时标测逆传 A波顺序及最早心房激动处 ;房室结双径路在三尖瓣环下进行标测记录小 A大 V波 ,其间无希氏电位的部位放电消融 ,出现房室交界区心律。结论 :射频消融术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报道12例快速心房纤颤患者经起源消融术阻断旁道,希氏束或改良室结,使房颤得到纠治或房颤的心室率得到控制,提示某些房颤的发生与旁道有关,阻断旁道可消除房颤,而改良房室结可使房室结前传文氏和2:1阻滞点前移,有效不应期延长,而达到控制心室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正> 预激征易合并两种类型快速心律失常。常见的一种是房室反复性心动过速(AVRT),另一种是房颤。近年来对预激征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有了明显的进展。现将有关资料综述如下。一、预激征合并AVRT的分类及诊断预激征存在有房室结通道以外的旁道。两者具有不同的电生理特性。旁道的特点是:传导速度快而不应期长;其传导为“全或无”,即随着心率的加快冲动或下传或受阻;其不应期和心房、心室肌相似,随着心率加快而缩短。房室结通道的特点为:传导速度慢而不应期短;随着心率加快而不应期延长。这就意味着旁道与房室结通道不同,  相似文献   

19.
应用食道心房调搏对26例预激综合征旁道传导进行了检查,3例可疑预激获得诊断。5例显示有多发性旁道(19.2%);1例为双副房室束;4例为副房室束合并James氏束。检查证明经食道心房调搏为有用的无创伤的多发性旁道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0.
预激综合征患者约有11.5~39%并发房颤,机理是心房的激动通过正常的房室传导系统下传至心室,又经异常的房室通道逆回心房,此时恰逢心房肌处于易损期,因而发生房颤。由于激动通过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