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轧制复合技术是双金属复合板材的主要制备技术之一,迄今已有上百年研究与应用历史。该技术可分为冷轧复合、热轧复合、爆炸-轧制复合、异步轧制复合等工艺。首先概括介绍了待复合金属表面处理方法,然后综述了各轧制复合工艺的特点、界面结合理论、研究与应用现状,重点评述了热轧复合、异步轧制复合工艺的研究现状,最后展望了该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1概述1.1何谓复合镀技术?复合镀技术是指采用电镀、电刷镀、化学镀等工艺制备复合镀层(材料)的技术。复合镀技术是复合电镀、复合电刷镀、复合化学镀等技术的泛称。复合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向电镀溶液、电刷镀溶液、化学镀溶液中添加不溶性固体颗粒材料,把这种添加的过程叫做“复合”;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国内外激光复合制造技术的研究现状,从激光复合焊接技术、激光复合切割/打孔、激光复合表面改性和激光复合成形等四个方面阐明了激光复合制造技术的优势,明确了激光复合制造的内涵概念,并根据激光复合制造技术目前的研究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指出了激光复合制造技术在协同作用机理、工艺优化、智能化控制及成套设备等方面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随着电子信息行业的快速发展,超薄层状金属基复合丝材的需求不断增加。制备超薄层状金属基复合丝材的复合技术有4种,分别为:电镀技术、固相复合技术、复合铸造和气相沉积技术。通过复合质量和批量化生产条件两方面的比较,简要介绍了半导体封装用内引线-金银复合丝的复合工艺的选择和优化。  相似文献   

5.
纳米颗粒对复合电铸层中基质金属择优取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文峰  李建蓉 《表面技术》2009,38(1):33-34,36
通过直流复合电沉积和脉冲复合电沉积分别制备出纳米复合电铸层,探讨了复合电铸层中纳米颗粒复合量对基质金属晶面取向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颗粒的存在改变了基质金属镍的晶体择优取向.当复合电铸层中纳米颗粒的复合量较少时,基质金属Ni沿(200)晶面结晶取向较强,而当复合电铸层中ZrO2复合量较大时,基质金属Ni的择优取向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镍基复合镀层研究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顾云飞  魏守强  邵忠财 《表面技术》2008,37(4):57-59,72
与许多金属或合金镀层相比较,复合镀层具有耐磨性好、抗高温氧化性能好和电接触好等优点,其中,镍基复合镀层是研究最早、应用最广泛的复合镀层之一.综述了镍基复合镀层的沉积机理以及不同镍基复合镀层研究的最新进展,主要包括耐蚀和防护-装饰复合镀层、耐磨减摩复合镀层、抗高温氧化复合镀层、催化功能复合镀层等,并概述了其在不同工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铝/镍层状复合金属的工艺制备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广泛应用于电池极耳的铝/镍层状复合金属材料,性能要求在保证复合强度的同时,必须控制镍层显微硬度在较低值范围。采用可控气氛热复合工艺,很好地解决了复合强度与镍层硬度控制的矛盾。讨论了可控气氛热复合的机理、退火过程中复合界面的组织变化对复合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可控气氛热复合机理可用表面热激活机制来进行解释;由于可控气氛热复合技术临界轧制复合变形率较低,采用该技术可最终制备出满足性能要求的铝/镍复合金属带材;严格控制退火工艺特别是温度,可优化工艺、避免金属间化合物的有害作用。  相似文献   

8.
贵金属及其合金铆钉型复合电触点除了应考核其冷态复合强度之外,还必需增加在热态下复合强度的考核,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用户在实际运行时对复合触头的复合强度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激光-电弧复合活性焊接法,以提高小功率激光-电弧复合焊接的熔深.在待焊不锈钢表面涂覆一层活性剂,然后进行激光-电弧复合焊接.研究了工艺参数对焊缝成形性的影响,并对焊接接头的组织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涂覆活性剂后可以使复合焊接的熔深增加,并且可以细化复合焊焊缝组织.复合焊接头与复合活性焊接头的显微硬度变化规律一致.复合活性焊接头的抗拉强度较高,达到母材抗拉强度的92%.复合活性焊接头的腐蚀速率低于复合焊接头的腐蚀速率,具有良好的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0.
1.前言一般把金属塑性加工与铸造、焊接和粉末冶金相复合的加工过程称为复合加工。金属塑性加工本身各基本方法的复合称为复合塑性加工。上述两者统称为金属复合加工。本文将叙及以轧制为基础的复合加工枝术(见图1),即轧制与铸造、粉末冶金和焊接以及轧制与拉拔、挤压、锻压、弯曲和剪切的复合加工。发展这些复合加工过程的目的在于节能、节材、高产、优质、多品种和获得特殊用途的材料。一个复合加工过程  相似文献   

11.
用AR模型预测Ni-TiN复合镀层中纳米TiN粒子复合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掌握不同试样Ni-TiN复合镀层中纳米TiN粒子复合量变化趋势,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复合镀层中纳米TiN粒子复合量建立AR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其复合量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分析,并把预测值与实验测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可根据该模型预测Ni-TiN复合镀层中纳米TiN粒子复合量,预测效果较好,平均误差为5.2884%。  相似文献   

12.
对Zr-8Al合金进行化学复合镀Ni-P-ZrO_2处理,并研究OP-10和LAS分散剂单独以及复合添加对复合镀层的沉积效率、显微形貌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OP-10添加量为10 mL/L时,复合镀层沉积速率最高,OP-10和LAS复合添加制备的复合镀层沉积速率最低。OP-10和LAS复合添加制备的复合镀层胞状结构均匀细小,表面质量最好。与Zr-8Al合金基体相比,OP-10和LAS复合添加制备的复合镀层在3.5%NaCl(质量分数)溶液中的自腐蚀电位正移,自腐蚀电流最小,耐腐蚀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3.
电磁半连续复合铸造轧辊的思路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了实现复合轧辊的顺序凝固,研制了电磁半连续复合铸造试验装置,利用该装置进行了一系列电磁半连续复合铸造试验,探索出了一套合理的电磁复合铸造工艺,制造了高铬铸铁/45#钢复合轧辊,并进行了装机试验。结果表明:电磁半连续复合铸造轧辊思路正确,装置简单合理,既实现了轧辊在复合过程中的顺序凝固,减少了铸造缺陷,又使复合界面达到良好结合,提高了轧辊质量和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AISI 304不锈钢的高温抗氧化性及耐磨性,利用转移等离子弧熔敷技术在AISI 304基材表面制备了TiC-MoSi_2复合相增强复合涂层。对比分析了氧化前后复合涂层的显微组织,测试了复合涂层的显微硬度分布,测试并拟合了复合涂层的氧化动力学曲线,探讨了复合涂层的氧化机理。结果表明:复合涂层典型显微组织由TiC-MoSi_2复合相、初生TiC枝晶和γ-(Ni,Fe)/NiSi_2共晶构成,TiC-MoSi_2复合相和初生TiC枝晶作为复合涂层的增强相均匀分布在γ-(Ni,Fe)/NiSi_2共晶基体上。由于TiC-MoSi_2复合相的增强作用以及超细γ-(Ni,Fe)/NiSi_2共晶基体的粘结和支撑作用,复合涂层具有高且均匀的硬度分布、良好的强度和韧性。得益于独特的显微组织,复合涂层表现出良好的高温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15.
随着制造业的持续发展,对机械零件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单一的热处理工艺已不适用于高性能要求的零件,需采用复合热处理工艺,即由两种或多种热处理工艺,热处理与相关工艺按功能继承和优质经济的原则组合的工艺。目前应用的复合热处理工艺有:①多种热处理方法复合;②涂(镀)覆与热处理复合;③形变热处理;④整体或表面强化与表面形变强化复合。简述了下列复合热工艺的应用实例:节能降耗的复合热处理,渗氮或氮碳共渗后淬火,化学热处理与淬火回火复合,渗氮或氮碳共渗与氧化处理复合,表面改性与热处理复合,以及强韧化处理的复合,等。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压痕-压平复合变形方法,分析了复合变形基本特征及作用,定义了复合变形程度表征参数,即复合变形压下量、波形间距和复合变形系数。将计算机模拟软件及元胞自动机方法相结合,对AZ31镁合金压痕-压平复合变形过程中的动态再结晶组织演变规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压痕-压平复合变形方法可以有效细化AZ31镁合金的晶粒尺寸,改善组织性能。AZ31镁合金复合变形过程中,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复合变形系数的增加以及复合变形压下量的增大,晶粒尺寸显著降低。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相吻合,相对误差小于13. 8%。  相似文献   

17.
焦彬  顾海  孙健华  王贵成 《机床与液压》2016,44(11):156-159
复合机床作为一种新型机械制造装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复合加工的机床的概念进行了定义,对复合加工机床的开发历程进行了概述,并基于复合原理对复合机床进行了分类。指出了复合加工机床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在阐述了复合增材制造技术的含义及关键技术特征的基础上,对基于机加工的复合增材制造、基于激光辅助的复合增材制造、基于喷丸的复合增材制造、基于轧制的复合增材制造四种复合增材制造技术的特点与优势进行了总结,并介绍了一种全新的激光锻造复合增材制造技术,其可与多种增材制造复合并能有效细化晶粒、消除缺陷和重构应力分布,最后指出了复合增材制造技术在耦合机理、参数优化及装备研制方面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固-固相复合法制备铜/钢双金属复合材料具有生产规模大、投资成本低的优势。目前常见用于铜/钢双金属复合材料的固-固相复合法包括爆炸复合、轧制复合、扩散焊接复合及粉末冶金复合法。通过对比和分析上述几种制备方法的工艺原理及研究现状,提出目前对于固-固相复合法研究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固-固相复合法制备铜/钢双金属复合材料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将实验用钢板分别在空气下电弧焊及氩气下等离子焊焊合成复合坯,加热至奥氏体化温度,保温0.5 h后分别进行3组热轧复合轧制工艺研究。用WAW-1000C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测试复合板试样复合界面的结合强度,用ZEISS金相显微镜、XL30TMP扫描电子显微镜及EDAX能谱仪观察复合界面的金相组织。结果表明,氩气下等离子焊接轧制复合钢板性能优于空气下焊接轧制的,界面杂质少、氧化程度小。单道次压下率为15%时,复合钢板界面存在明显的间隙,随着道次压下率的增加,晶粒逐渐细化。对于氩气下等离子焊接复合坯的复合轧制,当压下率达到30%时,钢板的复合界面消失,而空气下电弧焊接复合坯的复合轧制,累积压下率达到60%时,钢板的复合界面痕迹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