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观生  鄢东方  毛志兴 《浙江电力》2010,29(5):59-60,64
软土地基上的工业建构筑物往往存在原因较复杂的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如何防治或减少地基不均匀沉降是工程质量的关键,也是保证工业生产安全的基础。针对软土地基上的变电所建筑产生不均匀沉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今后在软土地基特别是沿海地区设计变电所建筑物时对不均匀沉降的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应用组合处理技术治理软土地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建军  李斌宇 《电力学报》2006,21(3):327-330
为了解决软土地基上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详细分析了产生不均匀沉降的原因,并针对不同的原因采用了基础围箍、压力注浆、树根桩托换等组合地基处理技术,不仅有效的抑制了不均匀沉降,还明显的提高了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陈庆伟  杨臻  谢丹  张学凯  赵勇 《广东电力》2022,35(3):124-131
软土地基承载力较低,容易引起变电站产生过大的累积沉降和不均匀沉降,威胁站内设备的安全运行.以某滨海软土地区220 kV变电站工程为背景,对经水泥土深层搅拌法处理过的变电站建筑地基的沉降进行实地监测.监测结果表明:经地基处理后的配电装置楼随上部结构的施工仍存在一定程度的累积沉降,且沉降量随时间增长逐渐增大,但增长率逐渐降...  相似文献   

4.
华东电力设计院在其设计的建在软土地基上的大型燃煤电厂建筑物采用了一系列地基处理技术。这些技术适用于软土加固,提高地基承载力,控制地基变形,消除砂土的地震液化,治理边坡稳定等,涉及的方法有强夯,排水固结,碎石桩,水泥土搅拌桩,高压旋喷和静压注浆,加筋土等。被加固的土层有典型的上海软土,松散的粉土和粉砂,还有杂填土和冲砂造陆的砂土,经过处理90年代该院设计的电厂没有发生过任何地基沉降造成的建筑物裂缝等  相似文献   

5.
疏桩基础在软弱地基电厂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疏桩基础为在浅层地基承载力基本满足建筑物荷载要求、而深层地基土为高压缩性软土的地基上建造电厂提供了一种新的控制沉降设计方法。该方法可以充分利用桩和桩间土的承载力,仅用少量的桩便可实现对沉降的控制,经济合理,缩短工期。  相似文献   

6.
介绍软土地基处理中的软土地基双重处理方法,具体介绍了预压固处理、地基沉降量计算等方法。  相似文献   

7.
《电力勘测设计》2017,(Z2):253-256
本文通过当地具体工程实例,分别在地基承载力、地基沉降量和处理地基的造价论述珠三角沿海软土地区地基处理方法的选择,并提出了沉降率限值,对电缆的长期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冯洋  陆强 《浙江电力》2012,31(4):81-84
针对日益突出的变电站地基沉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激光照射技术的变电站地基沉降简易观测系统,通过差值的差值算法量化不均匀沉降信息,从而实现对变电站地基不均匀沉降差的监测.系统具有操作方便、成本低廉的特点,可根据需要随时进行测量,大大缩短地基沉降的发现时间,避免因地基不均匀沉降而造成计划外停电事故.  相似文献   

9.
建筑技术     
某桩基工程由于种种原因产生大量不均匀沉降,造成上部结构严重倾斜,必须实施纠倾和加固才能正常使用。针对建筑物实际情况,施工时采用了高压射水法进行建筑物纠倾,同时采用综合法加固地基,经过一年多的倾斜和沉降监测结果表明:高压射水法进行纠倾能有效改变不均匀沉降且经济合理,综合法加固能稳定房屋的沉降,控制新的不均匀沉降,加固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0.
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随处可见,既影响美观,又形成不安全隐患。本文通过某厂住宅楼的地基加固,提出无论是条形基础或片筏基础出现沉降,高压旋喷桩都不失为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以太原某二层砖混结构商住楼纠偏工程为例,分析了该建筑物倾斜的原因,并针对该建筑物地基不均匀沉降以及处于湿陷性黄土地区的特点,设计了挖孔取土释放地基应力、注水沉降及托换加固综合纠偏的施工方法对建筑物进行纠偏处理。沉降稳定后倾斜观测结果表明建筑物倾斜量均符合国家规范标准要求,可以作为同类工程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某山区110kV变电所因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建筑物墙体开裂和结构破损的调查、检测以及加固方案选择的介绍,为今后类似变电所的设计、施工、加固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宋文新 《浙江电力》2000,19(4):63-64
城网建设中软土地基建造建筑物 ,常选预制桩做筑物基础 ,然而预制桩在施工过程产生的挤土现象 ,破坏了周边建筑物的地基危及建筑物安全 ;此受到周围居民、单位抗议使工程停工、被迫修改基础设计的例子比比皆是。本文介绍的砂井排水法很好地解决了天然孔比较大、含水量较高的软土地基预制桩施工程过中的挤土现象 ,具有施工简单、节约工程投资等优点。1桩基造型1.1地质、地理条件在城市中心软土地基建造建筑物 ,桩基础设计是一件棘手的工作。建筑物周围往往是密集的居民区或商业区。因此要求使用噪音小、污染小 ,对周围建(构)筑物影响小…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复合地基上不同尺寸承压板载荷试验成果的对比,提出了用变形比准则确定承载力时,应根据承压板的大小和多层地基的性状来选取合适的变形比值;又对建在复合地基上建筑物实测沉降资料的分析,得出了建筑物实际沉降值与载荷试验时同一压力条件下的变形值之比(m)是的函数,通过对建筑物实测沉降值与载荷试验成果关系的研究,建议设计工程师要充分认识到复合地基的特点,综合考虑建筑物对地基强度与变形的要求,应合理使用复合地基的承载力。  相似文献   

15.
浙江南方沿海某电厂四期工程是在拆除一期工程(2×135 MW)厂址上建设的火力发电机组(2×660 MW),厂区为沿海软土地基,地质条件差,一、二、三期工程厂房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沉降,四期工程厂区地下又存在大量的一期工程老机组的桩基,所以,在四期工程地基处理方案选择时,除应考虑控制厂区建筑物沉降量满足规范要求外,同时,应考虑沉桩过程中原一期老桩的影响,宜优化沉桩工艺,这给四期工程地基处理方案的选择带了很大的困难,采用静钻根植桩施工工艺使地下老桩对沉桩的影响减到最小。  相似文献   

16.
高填方工程填方高度高、填方量大,较易产生不均匀沉降,对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对高填方地基的工后沉降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高填方地基的工后沉降计算,本文在考虑时间效应的UH模型的有限元计算方法和与分层总和法相配合的一维简化蠕变沉降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提出高填方地基蠕变沉降实用算法。本文还给出了高填方地基蠕变沉降实用算法参数确定方法。之后,用承德机场的监测数据验证了该计算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有限监测数据下较好地预报工程中所关心施工期内的工后沉降,为工程的后期施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黄帆 《贵州电力技术》2007,10(9):30-31,66
建筑事故的发生,不少与地基问题有关。而地基工程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勘察、设计、施工不当或使用情况改变而引起的,其最终反映是产生过量的变形或不均匀变形,从而使上部结构出现裂缝、倾斜,削弱和破坏了结构的整体性、耐久性,并影响到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严重者,造成地基失稳,导致建筑物倒塌。  相似文献   

18.
国华印尼穆印电厂属BOO项目,工程场地由第三系凝灰质细粒土组成,具有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和高塑性等工程特性。地基处理选择中,通过调整总平面布置、垫层试验研究和全面论证,采用厚度达7m的砂砾石垫层换填,放弃了在印尼当地技术难以实现、质量控制难度大、施工工期长和综合造价高的钻孔灌注桩方案。建筑物沉降观测表明,沉降量和沉降差在容许范围内,方案是经济合理和成功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目前在电力工程建设中遇到的湿陷性黄土地基较多,常出现建、构筑物地基因湿陷而引起不均匀沉降,对施工造成很大威胁。文章对湿陷性黄土土质进行了分析,针对土质特性,从地基处理、防水、结构等方面提出了有效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20.
工程实践中发现软土地基沟埋式涵管常出现裂缝问题,主要是不均匀沉降和受力不均匀所致。本文以广东省某涵闸为研究背景,结合现场调查、原位试验和有限元模拟等手段,对涵管受力及裂缝产生原因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发现,地基处理方式不同,作用于涵管上的荷载是不同的,当地基处理较刚时,与地基土形成较大沉降差时,作用于涵管上的荷载将较大于土柱荷重,若考虑不充分将会使涵管受力超出结构承载力,从而造成开裂,同时,对于刚性桩复合地基的应用,应增加褥垫层协调应力,结果对软土地基上涵管设计具有参考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为同类工程避免裂缝产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