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构建快速判定食用油氧化程度方法,以菜籽油、大豆油、花生油、棉籽油、亚麻籽油、葵花籽油和玉米油为研究对象,以去离子水提取油脂中的可电离物质,利用电导率仪测定水相电导率(EC)值,并对检测条件进行探讨。以过氧化值和酸价作为食用油氧化程度的评价指标,建立食用油氧化程度与其EC值的关系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在检测条件为室温、振荡时间80 s、水油体积比值5时,所建立模型EC值小于6. 9μS/cm的油样为未氧化油,EC值在6. 9~8. 9μS/cm范围内的油样为疑似氧化油,需要做进一步分析,EC值超过8. 9μS/cm的油样为氧化油。油样验证的总判别率可达91. 2%。研究表明EC法可应用于食用油氧化的快速判别分析。  相似文献   

2.
基于电子鼻的劣质食用油检测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尝试通过电子鼻来鉴别食用植物油的质量.以不同质量的大豆油为样品,进行电子鼻检测,同时进行电导率检测和酸值、过氧化值的测定,并研究电导率和酸值、过氧化值的测定结果与电子鼻检测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电子鼻对不同油样的响应值不一样,可以检测到油质量的变化,而且检测结果与其他两种方法高度一致,因此可尝试用电子鼻技术作为检测食用油质量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3.
电子鼻在食用油鉴伪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子鼻作为一种快速无损的新型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食品检测监测领域,近年来在食用油检测中的应用研究也越来越多.主要从采样方式、检测系统以及模式识别技术等方面总结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为电子鼻在食用油检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利用电子鼻对不同贮藏/货架期内的甜柿挥发性成分进行判别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PCA)、线性判别分析(LDA)模式判别方法进行数据分析,通过负荷加载(Loadings)分析研究主要传感器响应值的变化。结果表明,LDA方法有效区分常温和贮后不同货架期的甜柿,对低温贮藏期间的甜柿区分效果稍差。传感器W2S(乙醇类)、W1W(萜烯类)在甜柿常温货架期和低温贮藏期判别中起主要作用,而传感器W2W(芳香成分和有机硫化物)、W1W(萜烯类)在甜柿贮后货架期的判别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食用油对焙烤燕麦片感官品质的影响,提高产品品质,本文选择添加8种不同食用油,通过QDA评价焙烤燕麦片的感官品质,结合电子鼻分析其挥发性风味物质。QDA结果表明,不加油脂的空白组与加油焙烤组在多个感官特征上差异明显,针对8组添加不同食用油的样品,其2个外观特征、5个香气特征和4个味觉特征均在0.01水平上具有显著性差异,橄榄油和葵花籽油样品的油腻味、油味表现突出,花生油、玉米油、黄油样品的整体香气、甜度、烘焙味、油香味、整体滋味和弹性表现突出,色拉油样品的麦片味、甜(香气)、谷物味表现突出,豆油样品在颜色、粗糙度、脆性和硬度表现明显,色拉油样品与其他组共性最少。电子鼻检测结果表明,8种焙烤样品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区分度较好。QDA结合电子鼻分析能较好地量化食用油对焙烤燕麦片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食用油在加工和储藏过程中容易发生氧化酸败,影响油脂的风味和色泽,降低油脂品质。分析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加工处理方法,能量输入,氧气的浓度和类型,油脂中含有的微量成分如游离脂肪酸、甘油单酯、甘油二酯、金属、磷脂、色素、过氧化物和抗氧化剂等对油脂氧化稳定性的影响;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基于电子鼻的白酒品质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5,(4):160-164
为了改进传统基于人工感官的白酒品质评价,利用z NoseTM电子鼻结合感官评价检测同一企业不同品质等级的白酒样品。分析电子鼻指纹图谱各特征峰,发现指纹图谱中获得的"峰面积总和"参数,与感官评价对白酒质量等级的排序一致,可以成为确定品质级别的参数。分别对指纹图谱采用典型判别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典型判别分析对6种不同等级酒样的区分度更大,准确区分率可达100%。因此,文中提出的基于电子鼻的白酒品质检测方法研究,能快速、准确表达出白酒的品质及风格特点,在白酒生产中通过气味在线检测来改进工艺。  相似文献   

8.
基于近红外透射光谱的食用油氧化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建立食用油氧化的快速鉴别方法,以食用油为材料,根据国家标准对酸价和过氧化值的限量规定将不同氧化程度的样品分为未氧化油和已氧化油两类,通过近红外光谱透射技术结合距离判别分析,建立未氧化油和已氧化油的定性判别模型。结果表明:在波数范围为5450~4650cm-1,采用多元散射校正、一阶求导和Norris导数平滑光谱处理,校正集模型识别率为99%,验证集模型识别率为97.8%,模型预测效果良好,利用近红外透射光谱食用油氧化定性分析可行。  相似文献   

9.
为了比较不同食用油的氧化稳定性,选取紫苏油、亚麻籽油、核桃油、菜籽油和芝麻油5种食用油为原料,以烘箱法为对照,分别采用涂膜法和模拟法以过氧化值和酸值为考察指标对其氧化稳定性进行评价,并对其氧化过程中的脂肪酸组成变化进行探讨。结果表明:5种食用油氧化稳定性从高到低依次为:芝麻油菜籽油核桃油亚麻籽油紫苏油;在氧化初期,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减少,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和饱和脂肪酸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对食用油氧化稳定性具有明显的影响,特别是亚麻酸含量;在评价氧化稳定性的方法中,烘箱法操作简便但无法反映氧化实际情况,涂膜法检测过程高效且实时,模拟法可反映食用油在使用中的实际氧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
陈通  祁兴普  陈斌  程谦伟  刘萍 《肉类研究》2021,35(2):31-32,33,34
为实现猪肉脯品质的快速判别,采用电子鼻技术对12 个品牌3 个批次共108 个猪肉脯样品进行分析检测,同时依据GB/T 31406—2015《肉脯》对样品的蛋白质、水分、氯化物、脂肪及总糖含量进行品质评判,选取电子鼻响应曲线中120~150 s稳定数据段的平均值作为表征变量,结合主成分分析和k最近邻法(k=3)建立猪肉脯品质等级的判别模型。结果表明,所建模型的理论判别准确率可达89.81%,基于电子鼻技术的猪肉脯品质判别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12.
食用植物油的分类和质量鉴别的模式识别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食品真实性的鉴别是食品质量控制和安全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关系到消费者切身利益和身体健康。研究快速的食品质量鉴别和分类技术对食品产品的安全和消费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色泽、水分及挥发物、密度、折光率、酸价、皂化值和过氧化值等理化性质为变量,采用多种模式识别技术对54个食用豆油、合格菜籽油与酸败菜籽油样本进行分类和质量鉴别。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图显示豆油、合格菜籽油、酸败菜籽油被清楚地区分为三组。偏最小二乘法建立的校正模型对未知样品进行预报,显示出较好的预报能力。结果表明:以所选定的理化性质为变量,上述模式识别技术对类似食用植物油的分类和质量鉴定,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高效酒精固态氧化生产食醋新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技术以食用酒精为原料,采用固态酿造新工艺,人工接种醋酸菌8号,生产的食醋固态醋风味、质量稳定,成本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4.
为优化五香调味油加工工艺条件,以五香调味料和大豆油为原料,以电子鼻为检测手段,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探讨油料比值、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和保温时间等因素对五香调味油风味的影响,并对五香调味油的理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选用配方1五香调味油最优工艺条件为油料比值4(m/m)、浸提时间10 min、浸提温度150 ℃、保温时间18 h。五香调味油各项理化指标均符合三级大豆油国家标准,表明基于电子鼻检测五香调味油的加工工艺优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基于FTIR光谱重组技术的食用油过氧化值检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食用油、三苯磷、三苯氧磷和矿物精油为试验材料,基于氢过氧化物与三苯磷(TPP)快速反应生成三苯基氧磷( TPPO)及其在红外光谱542 cm-1处有特征吸收的原理,采用FTIR光谱重组检测(SR-FTIR)技术对食用油的过氧化值进行建模及模型验证分析.结果表明:TPPO浓度(以相应的过氧化值表示)与542 cm-1处吸收强度(相对基线位于530 cm-1)之间高度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9999,标准差为0.067 mmol/kg.对2个验证样品集(0~1.5 mmol/kg和1.5~10 mmol/kg)进行测定并与碘量法比较,SR-FTIR技术的灵敏度和精度均高于碘量法.通过自动分析仪SR-FTIR测定过氧化值的分析速度可达每小时90个样品.  相似文献   

16.
同步荧光光谱法快速鉴别食用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同步荧光光谱法鉴别沙棘果油、沙棘籽油、核桃油、菜籽油、芝麻油、亚麻仁油。结果显示:不同食 用油荧光光谱具有明显的差异,在激发波长250~720 nm范围内,沙棘果油、沙棘籽油、核桃油、亚麻仁油、芝麻 油和菜籽油的最大激发波长范围分别为315~450、520~650、315~490、300~500、300~550、300~490 nm。在 激发光与发射光波长差为90 nm、激发波长250~720 nm的条件下,对6 种不同食用油进行同步荧光扫描,利用主成 分分析得分图可以直观、快速地区分鉴别各种食用油。  相似文献   

17.
徐甜  高成成  汤晓智 《食品工业科技》2018,39(18):323-329,335
壳聚糖包埋植物精油制备的可食性抗菌膜具有原料来源广泛、可食、可降解,抗菌效果强等优势,在食品保鲜领域显示了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综述了壳聚糖和精油各自的结构、性质、壳聚糖/精油复合膜及添加了其它天然高分子如蛋白质、淀粉等的复合可食性抗菌膜的研究进展,同时指出了目前该研究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壳聚糖/植物精油复合可食性抗菌膜研究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利用PEN3型电子鼻系统分析了高温煎炸过程中大豆色拉油挥发性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大豆色拉油于180℃油浴锅控温无料煎炸,每隔6h取样电子鼻检测分析。结果发现,随着煎炸时间的延长,油中芳香苯类、氨氧化物、氨类、烷烃、硫化氢、乙醇等挥发性成分均有一定升高,尤其是氨氧化物、氨类、烷烃、硫化氢、醇类是煎炸油气味变化及品质恶化的主要来源。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PCA)及线性判别分析方法(LDA)对不同煎炸时间的大豆色拉油进行归类区分,发现LDA分析效果优于PCA。采用负荷加载(Loadings)分析可判别不同传感器对于第一、第二主成分的贡献率及相关性,S1、S2、S3、S5、S6、S7、S8、S9等可作为优选传感器应用于分析煎炸油品质变化。因此利用电子鼻系统快速分析辨别煎炸油新鲜程度及品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