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癌(intraln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1999年山东省立医院、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30例ICC患者病理、临床资料。结果:ICC比肝细胞癌少见且顸后不良,手术切除是目前较理想治疗方式,影响预后的因素是肿瘤边缘、淋巴结转移与组织病理情况。根治切除术后1年生存率53.3%,3年生存率33.3%。结论:根治性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影像表现与临床病理关系。[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18例。18例行CT平扫和多期增强扫描。13例行MRI平扫和多期增强。[结果]肝内胆管不同程度扩张,并含结石影,肝内肿块形态不规则、境界不清,其内部密度(信号)不均且差异大。多期增强扫描显示,动脉期周边轻度强化,延时期扫描肿块不均匀强化,持续时间较长。病理成分不同、比例分布不同是不同影像表现的病理基础。[结论]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临床表现复杂。多期增强扫描是CT、MRI诊断要点。  相似文献   

3.
肝内胆管细胞癌(ICC)当前首选治疗手段仍为手术治疗.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全身化疗方案可推荐为不可切除ICC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近年来新辅助治疗联合肝移植方案的提出为肝移植治疗ICC开拓了新的治疗前景.此外,放疗、介入治疗、射频消融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等也是综合治疗ICC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肝内胆管癌30例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癌 (intra hepaticcholangiocarcinoma ,I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1~ 1999年山东省立医院、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 3 0例ICC患者病理、临床资料。结果 :ICC比肝细胞癌少见且预后不良 ,手术切除是目前较理想治疗方式 ,影响预后的因素是肿瘤边缘、淋巴结转移与组织病理情况。根治切除术后 1年生存率 5 3 3 % ,3年生存率 3 3 3 %。结论 :根治性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胆管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肝胆管结石的刺激及继发感染是胆管癌发生的重要因为之一[1].肝内胆管结石在我国是较为常见的疾病,这可能也是我国肝内肝胆管癌相对发病率较高的因为.我院收治的728例肝内胆管结石中,并发肝胆管癌15例.本文对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期对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非创伤性影像学诊断胆管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胆管癌是一种原发于胆管上皮的恶性肿瘤。根据肿瘤生长的位置,肝外胆管癌可分为上段、中段及下段胆管癌三类。上段胆管癌是指发生在肝总管、肝门左右胆管的裸部及两方汇合处的癌肿,后者亦称肝门部胆管癌(Klatstin瘤)、近端胆管癌、肝胆管癌;中段胆管癌是指位于胆囊管水平以下及十二指肠段胆总管上界以上的肿瘤;下段胆管癌是指十二指肠段胆总管上界以下至Vater乳头的胆总管肿瘤。胆管癌曾被认为是一种少见病,但来自于国内外不同的病例报告提示其发病率目前似呈上升的趋势。由于胆管癌主要诊断手段影像学检查的进步,发病率的上升可能与检出率增加有关。PTC和ERCP等创伤性影像学检查在胆管癌诊断中曾经有较大优势。但由于造影、诊断效果与操作者的技术熟练程度及病变部位有密切关系,更重要的是侵袭性检查易引起出血、胆汁漏、胆道感染、膈下感染等并发症,使部分患者失去一期手术切除机会,因此,凡考虑手术者,应主张避免术前进行侵入性检查,以免诱发严重并发症而使患者错过手术良机。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在肝门部胆管癌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改良的手术标准,选择57例有潜在手术切除可能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术前进行MRCP影像学评估, 并与手术和病理对比。结果 MRCP术前定性准确率为100 %,分型准确性为93 %(53/57);肝管汇合部变异8例,变异率26.7 %,有些变异对手术有利;左、右肝管增长,其中以左肝管尤其明显,这对胆肠吻合口的选择有利;术前MRCP检查显示,胆管癌病变上缘至胆管二级分支之间胆管长度>0.5 cm或存在胆道变异的部分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手术切除率及根治率均明显提高,与其他3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RCP可对肝门部胆管癌进行较准确的术前定性和分型;术前MRCP显示肝内二级胆管支及肝管汇合部变异对制定肝门部胆管癌,尤其是Ⅳ型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手术方案有重要意义,不仅能提高切除率和根治率,而且有利于选择合适的胆肠吻合方式,可避免术中胆道误损伤。  相似文献   

8.
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起源于胆管二级分支以远肝内胆管上皮细胞,是原发性肝癌少见的病理类型,在原发性肝癌中所占比例≤5%.好发年龄为30~50岁,其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由于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具有发病隐匿、恶性程度高、发展迅速等特点,就诊时往往已处于疾病晚期.同时,当前规范和指南中推荐的治疗方案疗效有限,以上因素大大影响了晚期ICC的疗效和预后.对于晚期ICC疗效和生存的突破,期待新药和新的治疗模式的加入以及多学科综合治疗的参与.现将我院近期收治的l例ICC患者的诊治过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影像学检查在肝门部胆管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门部胆管癌又称Klatskin瘤,该病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随着影像学检查技术的提高和普及,其发病率似呈上升趋势。影像学检查分侵入性检查和非侵入性检查。侵入性检查如PTC、ERCP等有较大优势,但并发症也多,其临床应用减少;非侵入性检查,特别是螺旋CT、MRCP及PET/CT问世以后,同样可以显示较完整清晰的胆管系统,肿瘤部位和累及胆管范围、血管受侵,肿瘤的代射及转移,并减少检查风险,对胆管癌的诊断具有明显优势。本文就肝门部胆管癌的影像学诊断进展情况作一综述,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胆管支架置入结合三维适形放疗(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治疗不能手术的肝门区胆管癌(Klatskin tumor)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了23例不能手术切除的肝门区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综合治疗组(胆管支架置入结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15例,对照组(单胆管支架置入)8例.用Kaplan-Meier法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生存率和支架开通率.结果两组患者支架置入术后总胆红素均逐渐下降.综合治疗组获得了60.0%(9/15)的肿瘤局部缓解率.综合治疗组和对照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53.3%(8/15)、13.3%(2/15)和25%(2/8)、0;1,2年支架开通率分别为40.0%(6/15)、13.3%(2/15)和12.5%(1/8)、0.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3.4和7.5个月(P=0.04);支架中位开通时间分别为12.0和5.1个月(P=0.00).结论3DCRT对肝门区胆管癌有较好的局部治疗效果,结合胆管支架置入明显提高了不能手术的肝门区胆管癌患者的生存率及支架开通率.  相似文献   

11.
放射治疗结合胆管引流治疗胆管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建飞  张可领 《肿瘤》1997,17(4):230-231
放射治疗结合胆管引流治疗胆管癌方建飞1张可领2肖作平2关键词胆管肿瘤放射治疗引流胆管胆管癌发病率低,但近几年有增加的趋势,大多数病例在确诊时已属晚期,预后极差,故已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晚期胆管癌手术、切除率很低,仅为10%~20%,化疗效果亦不理想,...  相似文献   

12.
对 2 3例经手术证实的胆管癌病例进行CT影像学回顾性分析、研究 ,发现该组病例均表现为肝内胆管扩张 ,肝门区胆管狭窄、壁厚 ,向轮廓线外突出 ,或呈软组织密度肿块 ;小肿块明显均匀强化 ,大肿块内可见无强化的低密度坏死区。研究提示在胆管癌的病例中 ,以肝总管区发病率最高 ,其次左支高于汇合区及右支 ,CT检查对术前定位及估计手术切除的可能性有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的生物学特征及手术方式等因素对手术切除效果的影响。方法 总结1987年至1997年收治手术切除17例肝内胆管癌的临床资料和经验。结果 左半肝切除6例,左半肝扩大切除3例,右半肝切除3例,右半肝扩大切除1例,肝Ⅳb,Ⅴ,Ⅵ段横行切除2例,术后1年,3年,5年生存率为64.7%,35.3%,11.8%。结论 肝内胆管癌的浸润,转移方式及与之相适应的手术方式是影响手术效果的重要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胆管支架和(或)引流术治疗恶性胆管梗阻30d内死亡原因及手术有关的近期并发症,探讨更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手术适应证。方法 107例恶性胆管梗阻者实行经皮经肝穿刺担管支架和(或)引流术,术后30d内共死亡12例,其中原发性肝癌4例,肝门淋巴结转移瘤3例,胆管癌5例,死亡率为11.2%。结果 12例恶性胆管梗阻者,9例放置胆管支架,其中5例同时置引流管;3例仅置胆管引流管。手术后10例胆管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癌(ICC)和肝外胆管癌(ECC)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北京协和医院1998年至2008年190例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ICC 61例,ECC 129例,并以38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统计所有参与者的肝脏疾病、家族病史、糖尿病、吸烟、饮酒等资料.结果 ICC患者的HBsAg(+)和anti-HBc(+)、HBsAg(-)和anti-HBc(+)、胆管结石的发生率分别为27.9%、50.8%和14.8%,ECC患者的糖尿病患病率、胆囊结石发生率、胆管结石发生率和胆囊切除率分别为18.6%、15.5%、18.6%和13.2%,均高于对照组(P<0.05).ICC与ECC相比,ICC患者有较高的肝硬化患病率(P<0.05).结论 胆管结石、肝硬化和HBV感染是ICC发生的危险因素,而糖尿病、胆囊结石、胆管结石和胆囊切除史为ECC发生的危险因素,胆管结石是ICC和ECC发生的共同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李园 《临床肿瘤学杂志》2004,9(6):666-668,671
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HCC)是由肝内胆管被覆上皮发生的一种原发性肝癌,定位于远离左右肝管汇合部的肝内,起源于肝段胆管一直到赫令氏管的胆管上皮,也称为外周型胆管癌、胆管癌之肝内型。在日本肝内胆管癌被确定为源于Ⅱ级以远的肝内胆管病变。本病症状隐匿,早期难以发现,根治切除机会较少,发展迅速,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与胆管癌(Cholangiocarcinoma,CC)的关系,并明确其与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和肝外胆管癌(Ex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ECC)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巢式PCR对52例CC(21例肝内胆管癌和31例肝外胆管癌)石蜡包埋组织进行HBV相关蛋白及基因的检测。结果 21例ICC组织中HBsAg阳性表达率为23.8%(5/21),HBcAg阳性表达率为19.0%(4/21),HBV X 基因检出率为33.3%(7/21)。在31例ECC组织中均未检出HBsAg、HBcAg及HBV X基因。结论 HBV感染与ICC发生关系密切,但可能非ECC发生的危险因素。HBV X基因的整合可能参与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癌变过程。  相似文献   

18.
胆道肿瘤(biliary tract cancer,BTC)系一组起源于胆囊和胆管上皮的恶性肿瘤,包括胆囊癌、胆管癌(肝内、肝外胆管)和壶腹部癌,90%以上为腺癌。最新数据显示,目前肝内胆管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而肝外胆管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已经  相似文献   

19.
35例晚期胆管癌介入治疗联合立体定向适形放疗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皮胆管引流内支架植入术联合立体定向适形放疗治疗晚期胆管癌的疗效。[方法]对35例晚期胆管癌患者行经皮胆管引流内支架植入术,术后采用立体定向适形放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经皮胆管引流内支架植入联合立体定向放疗后生存时间平均为12.6个月,肿瘤局部控制率(有效率)为80.0%,支架置入后半年再梗阻率为8.6%;6个月、1年存活例数为29例及19例。[结论]经皮胆管引流内支架植入术联合立体定向适形放疗是晚期胆管癌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胆管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间西安市第五医院收治的100例胆管癌患者,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及病理学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肝内病变38例,肝外病变62例。38例肝内病变患者中,胆管细胞癌22例,肝细胞癌10例,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炎4例,肝脓肿2例,肝内胆管癌超声诊断准确率为57. 9%(22/38); 62例肝外病变患者中,肝外胆管癌54例,胰腺癌4例,胆固醇结石2例,漏诊2例,肝外胆管癌超声诊断准确率为87. 1%(54/62)。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胆管癌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均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