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亚爱  邱欢  周京华  刘明远 《电池》2020,(2):157-161
分析铅酸电池充电时遵循的马斯三定律,提出基于马斯曲线的铅酸电池快速充电控制策略及参数计算方法。依据铅酸电池参数,结合马斯理论计算充电参数,从理论上论证该充电控制策略可实现快速充电。采用该充电控制策略对放电率为75%的24 V/12 Ah铅酸电池进行充电,可在4 h之内将电池充满电,在充电后期,电池表面温度维持在约30℃,未造成电池过热。  相似文献   

2.
锂电池充电是一个复杂的电化学反应过程,充电过程中存在极化效应,极化效应会增加电池温升和析气,影响充电效果。根据充电过程中电池特性变化将马斯充电曲线划分为预处理、恒流充电、曲线跟踪充电、脉冲充电四个阶段,提出一种锂电池四阶段智能充电方法。针对锂电池的不同充电阶段采取相应的充电策略,动态调整充电电流,在缓解电池极化效应的同时控制电池温升,有助于提高锂电池充电效率和电池使用寿命。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实现锂电池的充电过程,满足充电需求。  相似文献   

3.
电动汽车在低温下充电需要更长的充电时间,原因是:低温会影响电池内部的电化学反应,而BMS系统会限制充电速度,以避免对电池造成不可逆的损害。而有些电芯在设计之初综合考虑成本、安全等各种因素,0℃以下不允许充电。这样就更限制了用户的日常使用。为提高用户体验,我们根据电芯不同温度的充电特性,设计出一种加热策略,使其在低温下也能拥有常温一样的充电体验。  相似文献   

4.
设计一款铅蓄电池快速充电系统。传统充电技术有着效率低、高功耗、高损害等致命缺点,铅酸蓄电池在应用工程中,对充电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用MSP430作为主控制器,采用马斯三定律及马斯的脉冲充放电思想设计,通过外围检测电路对蓄电池实时监测,进而实时调整充电状态以实现充电智能化,弥补了传统充电器不足,大大提高充电效率。与传统铅蓄电池充电器相比较,具有充电速度快、效率高、对电池损害低、可视化、可人机交互、高可控及兼具远程在线管理控制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大规模的电动汽车充电负荷具有大功率、波动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将给电网带来峰值增高、电压波动等不利影响。为了降低电动汽车充电负荷对电网的不利影响,建立了电动汽车充换电站换电池的充电优化模型。通过对换电池在充电过程中充电时间、充电功率和电池电量的实测数据进行拟合,得到了电动汽车换电池的充电特性。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电动汽车充换电站的换电池有序充电模型,该模型在满足充电机数量、电动汽车对换电池的需求、充换电站容量和变电站容量约束的前提下,最小化所属变电站负荷曲线的离差平方和,并应用遗传算法实现了有序充电模型的快速求解。以山东省某电动汽车充换电站为算例,证明了该模型的快速性、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镉镍电池充电装置,镉镍电池充电工艺要求,说明了该装置的功能及特性。其主电路是晶闸管组成的三相全控桥。控制电路由单片机8098为核心,并配以适当的输入/输出扩展芯片。在充分发挥单片机软硬件功能的基础上,实现了数据采集、运算、输出的全数字化。对其软硬件组成及功能都作了较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7.
对于阳光公司Dryfit胶体电解质阀控式电池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采用不同浮充电压充电时的耐久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测量了不同正极板结构电池各种浮充电压时的正、负极板的极化电位,对于确定不同结构阀控式电池的浮充电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由此可以看出,阀控式胶体电池浮充使用时必须有至少120mV的极化电位,否则电池的耐久性将大幅度缩短。揭示了管式正极板胶体阀控式电池运行寿命较长的又一内在原卧──负极板的高极化电位。  相似文献   

8.
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掌握锂离子电池快充技术,促进其实际应用,具有广阔的商业前景。在国内外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基于锂离子电池本身,详细介绍了快充型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技术,并结合目前的实际应用,讨论了锂离子超级电容器,最后对锂离子电池快速充电技术的发展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本文重点围绕阀控式蓄电池化成工艺,探讨了不同化成槽水域温度、不同充电量及化成结束后电池内部不同电解液密度对电池初期性能和循环寿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化成温度的控制对电池初期性能起关键作用,充电量及电解液密度的控制有利于延长电池循环寿命。  相似文献   

10.
可再充锌空气电池的发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张文保 《电源技术》2002,26(6):448-451
简述了锌空气电池的优缺点。评述了可再充锌空气电池的各种充电方法。认为采用第三电极的充电法或双功能氧电极的锌空气电池 ,须解决充放循环过程中锌电极的变形和锌枝晶问题。讨论了锌空气电池电解液的吸湿与干涸的原因和电池放电时的发热与温升问题。阐述了可再充锌空气电池目前达到的水平。认为将该电池应用于电动车辆 ,还须在空气湿度的控制和电池放电时的热管理方面作进一步的工作。在工作电压不太高的场合 ,采用机械再充式锌空气电池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关于铅蓄电池充电电流接受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蓓  王映林  陈志彬 《电池工业》2008,13(3):176-179
电流接受率反映了电池的充电性能,在马斯理想充电曲线上的电流接受率在实际充电中是很难达到的。实际的电流接受率总是与理想值存在差距,在某阶段会高于理想值,在某阶段又会低于理想值。在“恒流-恒压”充电过程中,电池的端电压U1=E+I1(R1+R2)。由于充电初期极化微弱,在忽略R1与R2的影响后,把电池的端电压近似为电极电势。当极化并不显著时,可以用电压的上升速度来衡量电流的接受率。得到“电压上升越快,电流衰减越快,电流接受率越好”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一GEL电池循环试验结果1欠充电循环性能比较对于一般的VRLA电池来说,以2.25Vpc恒压充电(0.10C10A限流)10h是不能将电池充足电的,即使以2.35Vpc恒压充电(0.15C10A限流)10h还是不够的。用这种欠充电的方式对GEL电池和AGM电池在部分荷电态条件下进行循环试验。图12为GEL12V100和AGM12V100电池欠充电循环性能比较。该试验是在电池充电不足的情况下,进行充放电循环,当电池容量低于额定容量的50%时  相似文献   

13.
铅酸蓄电池充电过程具有多变量、非线性、时变性、滞后性的特点,现有充电技术的不足,严重影响了充电效率和电池寿命。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RBF神经网络PID控制的间歇正负脉冲的充电控制策略。利用具有较强逻辑推理能力的模糊PID与RBF神经网络相结合,实现充电参数的动态调整和充电电流的在线控制。通过实验和仿真测试结果表明,本充电控制方法有效缩短了充电时间,充电电流曲线能更好地逼近马斯充电曲线,达到了提高充电效率和延长蓄电池使用寿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电动汽车逐渐进入家庭,做为智能电网一部分的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站的研究倍受青睐.在原来研究电力电池的基础上,依据马斯三定律提出了正负脉冲式快速充电技术.给出了快速充电站的主电路和控制方法.电路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工作可靠等特点.通过试验验证了该方法在加快充电速度节省充电时间及提高充入容量方面有明显的改...  相似文献   

15.
为了满足电动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快速高效充电的要求,根据马斯三定律提出了一种大电流带负脉冲充电方法作为电池的快速充电方式。通过大量实验,证实了带负脉冲形式的大电流脉冲充电是一种能明显减小极化效应、缩短充电时间、快速高效的充电方式,并且通过实验确定了放电负脉冲的幅值和宽度最佳值。结合放电负脉冲参数值对10Ah/3.2 V锂离子动力电池进行充电实验,在充电量不低于90%的前提下,比常规大电流恒流充电速度提高了32.85%,达到了快速高效充电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铅蓄电池充电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禹唐  王希业 《电源技术》2001,25(5):375-377
阐述铅蓄电池的恒流或恒压正常充电方法及欠充、过充、快速充电问题 ,VRLA贫液阀控电池在充电时防止产生热失控的方法 ,及VRLA贫液设计时解决热失控的方法与参数。  相似文献   

17.
对于服务于电动公交车的充换电站,单位时间内可供更换的动力电池越多,整站服务能力就越强。运用动态规划的充电控制策略和动力电池的状态评价体系,借助共享配电数据,关注站内负荷变化,调节充电功率消耗,达到站内自动有序充电的控制目标,实现可供更换动力电池数量最大化。同时,根据工位需求情况、可换电池组数等信息,通过充电机与其电气连接的充电架,设计对放置于电池架的动力电池自动充电功能,制定合适的自动有序充电计划。最后,跟踪电池全寿命周期信息,结合一段时间换电效率判断充电监控设计效果,提高整站自动化水平和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8.
小型VRLA电池分段恒流充电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静瑾 《蓄电池》2004,41(2):74-76
通过对电动自行车用小型阀控铅酸蓄电池(后称VRLA电池)特性的分析,研究了一种新的充电方式———分段恒流充电方式。通过对首段充电电流及充电电流段数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首段0 5C电流充电,四段或五段恒流充电,可使充电时间缩短到小于150min,同时电池的循环寿命达到大于250次,与"恒流—恒压—浮充"及"恒流—恒流—恒压"充电方式比较,分段恒流充电方式不仅充电时间短、循环寿命长、而且电池温升低、失水少。对电池性能衰减机理的研究表明:采用分段恒流充电能抑制VRLA电池正极板活性物质的软化和负极板活性物质的硫酸盐化。  相似文献   

19.
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兼顾电力系统电源与负荷的双重属性,因而,充分挖掘其柔性、灵活的供需电特性,对其做出合理的充换电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传统的充放电控制策略以连续的充电电量为决策变量,然而,受电池荷电状态与数量限制,此类模型的最优解往往难以与现实对应。由此,基于日前分时电价,本文提出双向能量交换下以电池充放台数为决策变量的充换电站充放电二阶段优化控制方法,方法第一阶段以充换电站运行的最小支出费用为目标,在其基础上,第二阶段以站内满充电池数量最大为目标寻求最优充换电策略。以实际山东焦庄充换电站为例,比较了无序充电与本文有序充放电的充电负荷及费用支出,分析了本文提出的以电池充放台数为决策变量和传统方法以连续充电电量为决策变量的优化结果的区别,验证了本文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长寿命电动自行车用VRLA电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比较了不同设计电动自行车用VRLA电池的循环放电与充电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容量值适当的蓄电池具有较长的循环寿命,充放比的合适范围是104%-106%.循环试验后期.过充电引起的失水非常严重.电动自行车用VRLA电池长期运行在部分充电状态下,负极板的不可逆硫酸盐化是影响电池寿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