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江陵地区在唐代农业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唐中后期其经济区位优势进一步突显,各方面都取得了许多新的成就,文章将对唐代江陵地区农业发展的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对该区粮食生产状况、农业经营模式等进行全面地探究,以更好了解唐代江陵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状况及特征,获得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唐代安徽地区农业经济在以前的基础上有了更为迅速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农业劳动人口的增加,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粮食生产的发展和经济作物等农副业生产的发展几个方面,使安徽地区在全国农业经济中的地位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3.
唐代中叶至北宋末年,庐州地区人口快速增长,除了与稳定的社会环境有关外,地方官员的积极治理、外来人口的迁入、大量隐漏及浮逃户的存在也是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人口增长的推动下,庐州土地得到垦辟、水利工程不断修筑,为农业生产发展提供了保障。粮食生产的发展、茶叶、蚕桑等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与渔业和畜牧业的初步发展,大大提高了庐州地区的商品化程度和水平。  相似文献   

4.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里的一个兴盛的朝代。在这一时期,我国人民对祖国的经济文化发展作出了巨大貢献。唐代前期经济的繁荣表现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全面性的发展;而工商业在唐朝三百年左右的长时期間一直向上发展着。本文試图談談唐代的均田制与租庸調制以及两税法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历来有植树爱林的优良传统。唐代是我国历史上的繁荣昌盛时代。随着唐代经济、文化的日益繁荣,在植树造林方面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唐代劳动人民在平原地区广泛种植了各种树木,对桑蚕事业的发展、对环境的绿化,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然而,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人们对山林的保护却注意不够。今天,在广泛开展的植树造林的事业中,了解唐代劳动人民在植树造林方面的贡献,以及唐代在植树护林方面的经验教训,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西周民族史诗是我们民族的宝贵遗产,其深远的文化认识价值主要表现在对农业生产进步的反映以及手工业生产和建筑业的发展创新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农业旅游对农业结构调整、新农村建设等已表现出较强的正外部性.但由于休闲农业经营主体众多、经营者实力薄弱等因素,使得农业旅游的发展对生产者、消费者以及代际发展产生了较明显的负外部性.在分析我国农业旅游负外部性形成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从政府引导及企业自主创新等方面入手,通过集约化生产将农业旅游发展的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  相似文献   

8.
地中海东岸以及小亚、中亚地区是最早种植葡萄和酿造葡萄酒的地区。中国种植葡萄和用葡萄酿酒最早是在新疆,传入内地是在西汉。唐代以前,中原地区葡萄种植业和葡萄酿酒业发展缓慢,直到唐代,才有了较大发展。  相似文献   

9.
运用资源禀赋优势指数法和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西藏2005--2007年的主要农产品比较优势进行了分析,测算结果表明:西藏农产品生产中,小麦、豆类、薯类等生产具有效率比较优势;小麦、油菜籽等的种植具有规模比较优势。总体来看,西藏在小麦、油菜籽等的种植生产上具有综合比较优势。而畜牧产品方面,西藏的牛、羊在生产效率、规模优势和综合优势方面都具有比较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及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为保持昆明烤烟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通过对昆明地区2009~2013年烤烟种植情况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近5 a当地烤烟种植区域、种烟收益及烟叶等级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结合当前烤烟生产发展形势,提出烤烟生产应加快向质量效益型和现代烟草农业转变的思路,并从基本烟田建设、特色品种种植、生产方式转变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从经济史的角度分析唐代农贷体系的演变,观察唐代社会经济的运行。通过研究借贷关系的转变,即由关系型借贷向契约型借贷转变,由被动借贷向主动借贷转变,由重义轻利向利益性的转变,可以发现唐代农贷体系以关系型信用为主,借贷契约制度发展迅速,后者成为传统社会农村借贷由关系型信用向契约型信用演进的标识。这种演变,促进了农村金融的流转,代表了商品经济更深层次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在唐代处于世界经济的前列,其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达程度并不逊色于中世纪的欧洲,却没能像当时的欧洲一样催生出资本主义萌芽,这说明当时的上层建筑严重阻滞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种对经济的阻滞集中体现在唐代商人的法律地位低下对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抑制作用上。研究唐代商人法律地位,可以找出中国封建社会商品经济长期停滞不前、资本主义萌芽很晚才得以产生的原因,也可为今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立法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唐朝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商品性农业生产迅速崛起,其中茶业成为这一新兴产业中发展最快、最具代表性的产业之一。在唐代,从事茶业生产的主要是各种类型的茶园。这些茶园按照资产占有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官属茶园、私人地主茶园、寺院茶园和小农茶园几种类型。本文对唐代江南茶园的基本情况进行考察,分析茶叶生产者的生产情况及其与市场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安史之乱后刘晏为挽救财政危机而推行的改革,不仅反映了其杰出的经济思想,更折射出当时社会商品经济已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而刘晏在改革过程中所运用的一些措施及改革所产生的经验和教训在今天依然具有很强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唐代江西地区活动着一批以胡商为代表的胡人,这成为当时较突出的社会现象。这一现象的形成,既与唐朝文明开放而中国境内胡人活跃相关,又与江西社会稳定、交通地理优越、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较为繁盛等因素相关。胡人在江西的生产、生活,在相当程度上促进了江西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6.
蠲免政策是中央政府制定发布的蠲免政令和关于蠲免管理的一系列法令法规,是政府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高祖至玄宗时期,蠲免政策抓住了当时最突出的社会问题,以解决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为核心,恢复生产和发展经济为目标,对政权巩固和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德宗至唐亡,蠲免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弊病丛生,无法承担调节赋役负担的任务,赋役不均现象加剧,各种社会矛盾积聚,唐王朝已经呈现出衰落的诸种特征。  相似文献   

17.
唐朝政府在西域实行了屯田戍边一系列措施,这是古代西域农业经济发展史上的一项重要举措,对西城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卢华语等著《唐代西南经济研究》,突破地方行政区划的局限,以区域史架构,全面、系统地论述唐代整个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全貌、揭示该地经济发展的多样性、差异性及兼容并包的地域特色,并对比了西南与江南二地在唐时的经济发展,在研究方法上采用宏观与微观、定性与定量、文史互证等多种方法,资料翔实。进一步拓展、挖掘了经济史研究的空间和深度。  相似文献   

19.
宋代处于中国封建社会重要的变革与转型时期。随着私有商品经济的深入发展、财产流转关系的复杂化和社会成员之间经济利益的多元化,宋代法律的复杂化、理性化与形式化与汉唐相较则大为增加。因应民众对法律的广泛需求,宋代民间出现了教习词讼知识和诉讼技巧的讼学。与此同时,为当事人撰写词状、指点诉讼、收取诉讼费用、以法律为生的职业讼师群体亦纷纷登上宋代的司法舞台。在讼学和讼师直接影响下,宋代民间兴起了好讼风尚。讼学与讼师既是宋代民众对法律知识的客观需求与法律意识增强的重要体现,又是宋代法律制度近世化转型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0.
唐代设节度使职,实乃军国要政之创举。节度使的设置及其权势的发展演变,与唐王朝的治乱兴衰有着重要关系,且以唐后期尤甚。唐后期中央制衡地方的主要特征是"以乱治乱",这决定了节度使职存在的必要性;而地方节度使自身对其藩镇政治、经济的治理和改良则昭示其存在的重要性。由此看来,唐后期节度使在削弱中央集权的同时,也在客观上维持着摇摇欲坠的王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