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病历摘要 患者,女,61岁。因“反复胸闷3个月,加重7天”来院就诊。发现高血压2年余,血压最高达160/100mmHg(1mmHg=0.133kPa),平日服药不规律。既往有高脂血症史4年。查体:T37℃,P68次/min,R18次/min,BP144/92mmHg。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哕音。心浊音界临界扩大,心率68次/min,心律规整,心音正常,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周围血管征阴性。实验室检查:肝功能、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心肌损伤标志物均正常。TC 4.8mmol/L,TG 3.61mmol/L,ECG正常。心脏超声检查示主动脉内径29mm,主肺动脉内径20mm,左房内径38mm,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性,52岁。因鼻腔流脓涕20年,加重1周就诊,拟诊“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收治人院。查体:血压120/85mmHg,心脏听诊未闻及病理性杂音,X线心肺未见异常,心脏彩色超声检查结构正常。本人否认有心脏病史。常规心电图(图略)示:心率48~530次/分,余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38岁。因胸部撞击伤2小时入院,查体:P84次/min,Bp15/11kPa(1kPa=7.5mmHg),左胸部4~6肋压痛明显。根据病史、查体及胸部X线检查,诊断为左侧多发性肋骨骨折。治疗2天后患者下床活动,突然出现心慌气急,P160次/min,Bp10/6kPa,腹腔穿刺阴性,应用洋地黄心慌不能改善。心脏超声检查示心包内少量积液,ECG示ST段抬高,心肌酶升高。心包穿刺抽出血性液体约100ml。  相似文献   

4.
庞霞  李平 《临床内科杂志》2004,21(7):492-492
男性患者,42岁,因持续性胸腹疼痛5天,于2003年11月14日入院。有高血压病史6年。入院查体:神志清,血压180/120mmHg,呼吸26次/min,急性痛苦面容,两肺呼吸音清,心率98次/min,律齐,未闻杂音,腹部未见异常,四肢动脉搏动良好。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检查各指标正常。心电图检查为窦性心率、左心室高电压。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48岁,因咯痰、咯血、发热、全身无力来我院就诊。听诊:二尖瓣区、主动脉瓣区闻及杂音。X线检查:未见异常。血、尿常规检查:未见异常。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腹部超声检查:未见异常。 心脏超声检查:左室长轴切面M型超声心动图检查,主动脉内径26mm,左房内径45mm。右室内径15mm,室间隔厚6mm。左室舒张末径45mm,左室收缩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性,40岁。主诉进食时反复感觉心悸、心慌不适。事后12导联心电图检查未见异常(图略)。查体:血压128/75mmHg,心律齐,未闻及杂音,甲状腺不大,心脏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食管吞钡X线检查等各项检查提示患者无器质性食管或心脏性疾病。患者吞咽同时描记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律,房性期前收缩诱发的短阵房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房颤动,有时伴有心室内差异性传导。吞咽后不久自行恢复窦性心律(图略)。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17岁。因发热、头痛、咽痛、心悸、胸闷1w入院。既往体健。查体:心率52次/分,血压、呼吸正常。双侧扁桃体Ⅱ度肿大,双肺呼吸音清,心界无明显扩大。心率51次/分,心律不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入院后胸片检查正常。心脏彩超示:心内结构及心功能未见异常。心肌酶学检查:CK—MB 52u/L,CK 300u/L,LDH 270u/L。查心电图(图1)示:Ⅱa,b系同次非连续纪录5mm=1.0mV。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性,75岁。临床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症。两年前植入VVI型心脏起搏器。因头晕、胸闷2月,加重2天就诊。查体:心率60次/分,呼吸28次/分,血压150/88mmHg。心界不大,心律不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X线胸片及心脏彩超检查未见明显心脏结构异常。心电图(图1)(节选Ⅱ导联同次非连续记录)示:基本节律为右室起搏心律,频率70次/分。  相似文献   

9.
患儿,女,15岁。发现心脏杂音14年,平时活动后即感心悸、气短,心脏彩超检查示动脉导管未闭(PDA),于2005年4月27日入院。患自幼有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史。体格检查:体温36.0℃,脉搏800次/min,呼吸190次/min,血压128/76mmHgg(1mmHg=0.133kPa),体重50kg,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可闻及3级连续性机器样杂音,不伴震颤,胸骨左缘第二肋间第二心音亢进,心尖区未闻及舒张期杂音。X线胸片可见肺充血,肺动脉段突出,心胸比值为0.6。心脏超声显示:动脉导管主动脉侧内径21mm,最窄处内径18.3mm,导管长19.3mm,可见降主动脉通过动脉导管持续流向左肺动脉的高速血流信号,峰值流速280cm/s;主动脉内径29mm,主肺动脉内径32mm,左室舒张末前后径69mm,  相似文献   

10.
女,28岁。因心悸、乏力1周来院检查。查体:血压96/60mmHg,心脏不大,心跳快速、规整,未闻及明显杂音,心脏超声检查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1.
例1 男性,39岁,无诱因活动后气短、憋气2周余,且进行性加重。来我院行心脏超声检查发现右心室占位性病变于2004年10月入院。既往史无异常。查体:体温36.4℃,脉搏88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00/80mmHg(1mmHg=0.133kPa),发育正常,无发绀;颈静脉轻度怒张,双肺呼吸音粗糙,未闻干湿性哕音;心脏各瓣膜区未闻杂音;肝右肋缘下2cm,脊柱四肢未发现异常。入院前2天及入院第2天多普勒心脏超声结果显示右心房左右径分别为46、45mm,右心室前后径分别为26、25mm,右心室流出道前后径分别为35、30mm,主肺动脉直径分别为27、35mm,  相似文献   

12.
唐咏  杜云蕙 《心电学杂志》2007,26(4):222-223
患者男性,51岁,19个月前于体力劳动时突发心悸(心率约160次/min),持续1天后自行缓解。近期又类似发作3次,最长一次持续3天。体检:一般情况良好。BP120/80mmHg,HR60次/min。实验室检查血、电解质无异常。心、肺、腹无异常体征。超声心动描记术检查未发现心脏结构异常。  相似文献   

13.
硝酸甘油致心律失常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红 《山东医药》2010,50(11):18-18
患者男,76岁。因冠心病心绞痛发作7d,于2009年8月9日就诊。查体:T36℃,R24次/min,BP120/52.5mmHg。心界向右下移位,心率齐,心脏各瓣膜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电图检查示V5S—T段下移,T波低平。予5%葡萄糖250ml,硝酸甘油10ml,10—15滴/min,持续静滴3d。血压持续在120/52.5mmHg,心绞痛无明显缓解,心电图出现偶发室性期前收缩,第4天继续静脉输液同前,约1h心绞痛发作,心脏听诊可闻及频发期前收缩,血压112.5/45mmHg,含服速效救心丸无缓解,急查心电图,表现为心律不齐,  相似文献   

14.
史景云  肖和平  陈岗 《中国防痨杂志》2010,32(3):179-180,I0001
1病例资料 1.1病史及检查患者,男,43岁。无吸烟史,干咳乏力1个月。查体:神清,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肺内听诊无摩擦音及干湿啰音。心脏及腹部未见异常。双下肢无浮肿。神经系统检查阴性。腹部B超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生化检查均正常。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39岁,农民。主因恶心、呕吐5d,意识不清16h于2005年4月第一次入院。入院体检:T38.6℃,P92次/min,R32次/min,BP110/60mmHg(1mmHg=0.133kPa)。浅昏迷,消瘦。瞳孔正大等圆,对光反射减弱,颈部稍抵抗。右肺可闻及湿性哕音,心脏及腹部检查未见异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2003年曾遭遇车祸,被诊为“轻度脑震荡”。实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正常,血钠98mmol/L,  相似文献   

16.
孟欣颖  杨宏丽 《山东医药》2003,43(34):69-69
患者男,45岁。因进行性双下肢僵硬、乏力、行走困难3个月人院。有慢性乙肝病史20年,5年前诊断为肝硬化。无肝性脑病史。查体:T36.8℃、P70次/min、R16次/min,BP110/80mmHg(1mmHg≈0.133kPa),神志清,痉挛性步态,皮肤黏膜无黄染,肝掌、蜘蛛痣阳性;头、颈、心、肺检查未见异常;腹软,无腹壁静脉曲张,肝肋下未及,脾肋下3cm、质韧,无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17岁。因头晕、心悸5d就诊。既往体健。查体:BP110/70mmHg,心界不大,心率75次/min,律不整,无杂音。实验室检查:抗“O”、血沉、心肌酶均正常。超声心动图检查:心脏结构及血流未见异常。心电图Ⅱ导联连续记录(图1)示:R7~R10P-QRS-T顺序出现、形态正常,P-R间期0.14s,R-R不齐0.80~0.96s,频率75~62次/min,R2~R4 QRS波宽大畸形,间期0.12s,形态略有不同,其前后均无  相似文献   

18.
患婴女性,日龄3天。因出生后呼吸困难1天半就诊。体检:R34次/min,P74次/min,全身发绀。心尖搏动在胸骨左缘第4肋间,心界向右扩大,心率74次/min,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X线胸片检查发现左胸腔有多个液平面,心脏右移(心尖指向左下),疑胃肠疝进入胸腔,后经胃管注气见胸腔有消化道影像。  相似文献   

19.
正常心率为60~100次/min(成人),比较规则。在心脏搏动之前,先有冲动的产生与传导,心脏内的激动起源或者激动传导不正常,引起整个或部分心脏的活动变得过快、过慢或不规则,或者各部分的激动顺序发生紊乱,引起心脏跳动的速率或节律发生改变,就称心律失常。临床表现是一种突然发生的规律或不规律的心悸、胸痛、眩晕、心前区不适感、憋闷、气急、手足发凉和晕厥,甚至神志不清。有少部分心律失常病人可无症状,仅有心电图改变。  相似文献   

20.
何宝兰 《山东医药》2008,48(39):29-29
患者男,40岁。因中上腹疼痛伴恶心、呕吐2h于2008年1月2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h饮酒后突然出现中上腹持续性撕裂样疼痛,伴恶心、呕吐、烦躁、出冷汗。既往无高血压病史。查体:T36.8℃,P100次/min,R22次/min,BP9/7kPa。神志清,痛苦病容。心、肺、腹检查无阳性发现。心电图示左室肥厚劳损。拟诊为急性胰腺炎。给予补液、升压、抗感染、止痛等治疗,血压升至正常而腹痛不见减轻。急查血尿淀粉酶正常。再次体检发现腹中线脐上3cm处触及3cm×4cm搏动性肿块,闻及血管杂音。心脏超声检查,确诊为Ⅲ型主动脉夹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