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为评价人型支原体 (Mh)培养的正确性和Mh对四环素敏感状况。方法 收集 48例经法国梅里厄公司MycoplasmaID支原体鉴定培养基培养判别为Mh阳性的培养物进行Mh套式PCR检测以作分子鉴定 ,并对Mh套式PCR阳性的培养物作四环素耐药决定基因TetM基因PCR检测。结果  48例MycoplasmaID支原体鉴定培养基培养判别为Mh阳性的培养物 45例经Mh套式PCR检测为阳性 ;该 45例TetM基因PCR检测均为阴性。结论 Mh培养至少存在假阳性。四环素类仍是Mh治疗的敏感药物  相似文献   

2.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分离及耐药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当前支原体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应用法国梅里埃公司IST支原体试剂盒进行支原体鉴定及药敏检测,并用统计学方法统计分析。结果 交沙霉素、原始霉素、克拉霉素、强力霉素、阿齐霉素、四环素、红霉素、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对解脲支原体的耐药率分别为:3.1%、4.6%、5.8%、7.9%、8.2%、15%、37%、62.5%、67.3%。结论 环丙沙星、氧氟沙星不能作为治疗解脲支原体的经验用药。  相似文献   

3.
人型支原体套式PCR检测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报告灵敏、特异、快速的人型支原体套式PCR检测技术,12种标本中,Mh特异阳性,其他均阴性。在388例临床标本检测中,盆腔炎症阳性率66%,早产合并肺炎74.4%,输卵管妊娠占57.7%。  相似文献   

4.
支原体感染与孕妇早产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支原体感染与早产的关系。方法分别对138例早产孕妇和117例正常足月分娩孕妇进行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培养及其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早产孕妇解脲支原体阳性率为31.16%,人型支原体阳性率为10.87%。正常孕妇解脲支原体阳性率为15.38%,人型支原体阳性率为6.83%。结论早产孕妇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率高,为预防早产的发生,及时诊断和治疗孕妇支原体感染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5.
儿童呼吸道炎症患者人型支原体感染状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解我国儿童呼吸道炎症患者人型支原体 (Mh)感染状况 ,我们应用套式PCR(nPCR)对无锡地区 139例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和肺炎儿童的咽拭子标本中的Mh特异性核酸进行了检测。139例患儿中检出 10例Mh性者 ,阳性率为 7 2 %。表明我国呼吸道炎症患儿中Mh感染并非罕见。鉴于Mh与其他支原体不同 ,Mh对红霉素、罗红霉素、阿齐霉素天然拮抗 ,仅对交沙霉素敏感。因此 ,对呼吸道炎症患儿进行Mh检测有助于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软皮纲支原体属拥有90余种支原体。支原体是一类无细胞壁的大小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能通过滤菌器、在无生命的人工培养基中可生长繁殖的原核生物,其中能致人类疾病的支原体有解脲支原体(UU)、肺炎支原体(MP)、人型支原体(Mh)、发酵支原体(Mf)、生殖支原...  相似文献   

7.
育龄妇女下生殖道炎症者人型支原体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我国育龄妇女下生殖道炎症者人型支原体(Mh)感染状况,并探讨淋病患者和非淋病患者Mh感染状况.方法应用套式PCR技术,对154例下生殖道炎症患者的宫颈拭子进行了Mh检测.其中77例患者进行了淋球菌培养和Mh套式PCR配对检测.结果154例育龄妇女患者中51例Mh阳性,阳性率达33.1%;77例配对检测者中,45例淋球菌阳性者Mh检出率高达55.6%,而32例淋球菌阴性者Mh检出率仅为9.4%(P<0.001).相对危险性RR值达12.0.结论Mh已是我国育龄妇女下生殖道炎症的常见病原体.淋球菌感染的妇女更易受到Mh的侵袭.由于育龄妇女Mh感染可致输卵管妊娠、不孕不育,甚至母婴传播导致新生儿疾病,因此,高Mh的感染率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肺炎患儿人型支原体套式PCR检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套式PCR检测了156例新生儿肺炎患儿鼻咽部分泌物中的人型支原体特异性DNA,其结果:患儿阳性数130例,阳性率83.3%,而应用人型支原体培养法及单式PCR阳性率均比应用套式PCR为低,提示了临床必须对人型支原体的感染率及致病性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通过本文研究也提示了临床对于不同的支原体感染可采用不同的抗生素治疗。目前国内对于人型支原体与新生儿肺炎的相关性报道尚未检索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铜绿假单胞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方法对喹诺酮耐药株的gyrA和parC基因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并对其中的高水平耐药株gyrB和parE基因进行测序;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加入碳酰氰基-对-氯苯腙(CCCP)前后环丙沙星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同时用SDS-PAGE对高水平耐药株的外膜蛋白进行电泳分析。结果有72.7%(72/99)的菌株发生gyrA突变,主要为Thr-83-Ile;25.3%(25/99)的菌株发生parC突变,主要为Ser-87-Leu,且均是gyrA和parC双基因突变;gyrB和parE突变较少见。53.3%(53/99)的菌株的MIC可被CCCP逆转,其MIC能明显降低;7%(7/10)的高水平耐药株的外膜蛋白在43~67kDa间条带增多,其蛋白含量有差异。结论抗菌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和外排泵机制是本地区铜绿假单胞菌对喹诺酮类耐药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体外构建喹诺酮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模型并研究其gyrA、parC基因突变与唪诺酮耐药的关系.方法 运用亚抑菌浓度的左旋氧氟沙星与肺炎克雷伯菌在培养基中共培养,并倍比增加诱导药物的浓度,直至肺炎克雷伯菌能够在含高浓度的左旋氧氟沙星培养基上良好生长.收集耐药菌株,用PCR扩增和DNA测序法榆测gyrA、parC基因喹诺酮耐约决定区域(QRDR)的突变情况.结果 体外成功构建喹诺酮高浓度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模型,所有耐药菌株QRDR均发生了变异,绝大部分为gyrA和parC双重突变.gyrA基因以Ser83、Asp87突变为主,Ser83→Ile,Asp87→Arg、Gly,也有菌株86位氨基酸发生了突变,由Tyr86→Ser.几乎所有菌株parC基因80位氨基酸的突变均为Ser80→Ile.结论 长期低浓度用药可以诱导喹诺酮耐药性的产生.QRDR突变与喹诺酮耐药性有关,gyrA及parC的双重突变可以导致高水平耐药,同时町能存在其他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11.
泌尿生殖道感染者支原体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59,自引:0,他引:59  
由于近年来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加之社会上滥用抗生素现象严重 ,产生解脲支原体 (Ureaplasmaurealyticum ,UU)和人型支原体 (Mycoplasmahominis,MH)耐药株越来越多 ,出现了多重耐药现象 ,本文进行了 10种新型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及多重耐药的调查研究。材料与方法标本来自我院性病门诊疑为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炎并支原体培养阳性的病例 142例 ,男性 88例 ,女性 5 4例 ,年龄 19~ 5 7岁。平均年龄 32 .2± 8.39岁。常规消毒后 ,取男性尿道、女性宫颈分泌物送检 ,实验室收标本后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革兰阴性菌质粒介导qmA耐药基因的发生率、分子遗传学背景及其阳性株的耐药谱。方法收集2004年4月-2006年4月对萘啶酸耐药的临床分离无重复株共629株,采用特异引物PCR结合测序进行qnrA阳性株的识别,表型确认试验结合PCR检测识别产ESBL或AmpC酶的qnrA阳性株,Kirby-Bauer法和Etest法进行qnrA阳性株的药敏检测,质粒接合转移及Southem杂交检测进行qmA基因的质粒定位,PCR策略克隆携带qnrA基因整合子基因结构并进行引物步移测序。结果qnrA阳性株的总检出率为1.9%(12/629)。菌种分布为肺炎克雷伯菌2.2%(3/138),阴沟肠杆菌17.1%(6/35),产气肠杆菌9.1%(1/11),枸橼酸杆菌属12.5%(1/8),沙门菌属14.3%(1/7)。qnrA基因定位在80~180kb大小质粒上的su/1型Ⅰ类整合子基因结构中。其中4株菌qnrA基因定位在整合子In37上,另外8株菌qnrA基因定位在一种新型的整合子InX上。所有qnrA阳性株均产ESBL,并具有可转移多重耐药的特征。结论广东地区喹诺酮抗菌药耐药株中存在着质粒介导的耐药机制,但发生率较低;其耐药基因qnrA的水平传播能力有可能导致细菌耐药性的播散。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阴沟肠杆菌DNA促旋酶A亚单位(GyrA)变异与其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相关性。评估PCR RFLP分析在研究阴沟肠杆力GyrA突变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PCR扩增、PCR RFLP分析及DNA测序的方法对阴沟肠杆力GyrA基因突变进行研究 ,并比较PCR RFLP与DNA测序的结果。结果 :1 0株耐氟喹诺酮类阴沟肠杆菌中 ,8株存在GyrA变异 ,同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相关的变异有Ser83(TCC)→Phe(TTC)、Ile(ATC)、Tyr(TAC)和Thr(ACC) ;Asp87(GAC)→Ala(GCC)、Asn(AAC)。GyrAPCR RFLP分析结果与DNA测序结果一致。结论 :耐氟诺酮阴…  相似文献   

14.
置宫内节育器与支原体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置宫内节育器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培养法对 36 0例置宫内节育器 (IUD)的妇女 (观察组 )进行了解脲支原体 (UU)、人型支原体 (MH)的检测 ,并以 6 2例未置IUD妇女作为对照。结果 :(1)观察组UU、UU MH及支原体总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5 ,P <0 .0 0 5 ,P <0 .0 1) ;(2 )置IUD半年~ 3年组与 <半年组比较 ,除UU MH检出率无差异外 (P <0 .0 5 ) ,UU、MH单项检出率及支原体总检出率均有差异 (P <0 .0 1,P <0 .0 5 ,P <0 .0 0 1) ;置IUD半年~ 3年组与 >3年组比较 ,各项检出率均无差异 (P >0 .0 5 ) ;(3)置有尾丝IUD组与置无尾丝IUD组比较 ,UU、UU MH检出率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1,P <0 .0 1) ,支原体总检出率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0 1)。结论 :置IUD与支原体感染有关 ,IUD的使用并未对支原体感染起到保护作用 ;置IUD超过半年后支原体感染的危险性增加 ;置有尾丝IUD比置无尾丝IUD者更易感染支原体  相似文献   

15.
肺炎支原体已成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首要致病菌,每3~7年在世界范围内暴发流行一次,其引起的临床症状多样化。自2000年开始,肺炎支原体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现象快速增长,席卷全球多个国家,在某些地区其耐药率甚至高达100%,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本文将对肺炎支原体的全球耐药状况和耐药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人型支原体和解脲脲原体与不良妊娠结局国内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型支原体(Mycooplasma hominis,Mh)、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是最早从人体分离到的2种支原体.Mh、Uu不仅可致男女性上、下生殖道的炎症和并发症(不孕不育),并可致妇女流产、早产和新生儿肺部疾患等不良妊娠结局.本文就Mh、Uu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国内研究现状作扼要评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测定氟喹诺酮类药物(FQNs)对肺炎克雷伯杆菌的防耐药突变浓度(MPC),比较其防耐药突变能力,了解细菌对FQNs的耐药性。方法:肉汤法富集1010CFU.ml-1的菌液接种于不同浓度环丙沙星及加替沙星琼脂平皿上,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环丙沙星、加替沙星对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杆菌、ATCC700603及耐药突变体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防耐药突变浓度(MPC)。结果:环丙沙星、加替沙星对肺炎克雷伯杆菌ATCC700603的MPC分别为8与1.6mg/mL,细菌耐药选择指数(MPC/MIC)分别为16与4mg/mL。2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第一步耐药突变体对筛选药物的MIC较ATCC700603提高4~24倍,第二步突变体又较第一步突变体高2~6倍。结论:加替沙星限制肺炎克雷伯杆菌耐药突变株选择的能力强于环丙沙星,肺炎克雷伯杆菌对FQNs耐药是累积性的。  相似文献   

18.
阴沟肠杆菌喹诺酮类耐药qnr基因的发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主要是药物作用靶位的变异、细菌细胞膜通透性改变和/或主动外排系统过度表达导致药物在细菌体内浓度降低,这两种耐药机制由染色体介导引起,不具有水平传播性。最近Martine-Martinez L等发现了一个可编码喹诺酮耐药的多重耐药基因咿,qnr,qnr基因是由可接合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作用机制是其编码的蛋白质对喹诺酮类药物靶位点的保护,从而导致药物治疗失败。本文对2003年9月—2005年6月解放军98医院分离的44株阴沟肠杆菌中qnr基因进行筛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检测胎龄23~32周早产儿脐带血中解脲脲原体、人型支原体的感染率和脐带血IL-6阳性率,并判断其与胎膜早破以及早产儿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1月于新乡市中心医院出生的187例早产儿和53例足月儿及其母亲入选本实验,利用PCR技术测定脐带血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利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脐带血IL-6;搜集并记录患儿母亲相关医学信息;对入选早产儿进行预后追踪.结果 自发早产儿与非自发早产儿脐带血IL-6阳性率以及解脲脲原体和/或人型支原体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P=0.009);胎膜早破与解脲脲原体和/或人型支原体感染相关(P=0.006).解脲脲原体和/或人型支原体感染与早产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发生相关(P=0.017,P=0.031);而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无关(P=0.116).结论 解脲脲原体和/或人型支原体感染是自发早产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并影响早产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养殖业动物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情况,阐明耐药机制,为控制畜牧养殖业滥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从7省市9家养殖场采集鸡和猪的肛门拭子样本,分离并鉴定其中的大肠埃希菌,PCR扩增筛选其中的质粒上的喹诺酮耐药基因qnrA、qnrB、qnrS、qnrC、qnrD和aac(6')-I 6-cr,并进行测序和药敏试验,通过接合试验以确定耐药基因的可转移性以及在喹诺酮耐药中的作用.结果 在818株大肠埃希菌中检出38株qnr阳性菌株和75株aac阳性菌株,其中gyrA突变的有15株,parC突变的有13株.结论 养殖业动物分离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的耐药性较为普遍,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作为一个重要的机制参与其中,提示应加强食源性细菌耐药性的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