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该研究通过理论分析负压波在分支管网中的传播特性,探讨负压波方法在供热管道泄漏定位的可行性,并通过实验研究对负压波定位方法以及小波分析信号处理方法的可行性进行验证。当管道出现严重泄漏时,泄漏点的压力瞬间出现明显的压力下降,形成负压水击波在管道中传播。负压水击波在管道中的速度是固定的,因此,在管网中设置一定的高频压力传感器,捕捉到负压波传到各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动态,再利用小波分析信号处理方法对检测到的负压波信号进行分析,可以得到负压波传播到各压力传感器的具体时间。再根据各检测点得到的时间进行计算,即可找到泄漏点的准确位置。为证实该方法的可行性,该研究利用现有管网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若以压力变化延迟时间为指标,此定位方法能够对泄漏点有效定位,该研究中提出的压力信号处理方法可以将泄漏点的位置锁定在1 km范围内,显著提高漏点排查效率。  相似文献   

2.
管道泄漏检测与定位技术在供水管道安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文章主要依据负压波法,应用相关分析理论对供水管道进行泄漏检测和定位.对于所提取的泄漏信号中含有的大量噪声,可以通过滑动平均滤波、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去噪处理.实验结果表明: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去噪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基于相关分析法的供水管道泄漏柃测与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3.
当管道无法产生足够的瞬态扰动时,将无法利用管道内部流动进行管道状态诊断,而基于扰动信号压力响应的管道泄漏检测方法可以克服这一缺陷。向有泄漏孔的管道引入扰动信号,通过分布式传感器采集动态压力,识别分析待测管道泄漏孔处对扰动信号的反射,实现泄漏检测与定位。同时,基于动网格技术模拟阀门启闭,建立了二维仿真模型,分析反射信号特征,得到了十分理想的检测效果。结果表明:扰动信号反射波的识别精度达7.659%;边界末端反射波的识别精度为0.121%;泄漏点定位误差为4.447%;而模拟结果可以实现精确定位。此外针对不同因素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扰动信号瞬态特征越强,泄漏孔尺寸越大,反射信号越明显,而管道运行压力对检测效果的影响十分有限。该方法与传统的泄漏检测方法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对于提高输油管道完整性管理水平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提出双树复小波变换(DT CWT)及递归图(RP)平均灰度的输油管道泄漏检测定位方法。DT CWT能够克服传统离散小波变换的缺点,完整提取信号特征。RP平均法能够对泄漏前、中、后期对角线附近的相邻区域给出明显分界线,与传统小波模极大方法比较,能更加准确地定位泄漏点。对监测点采集到的压力信号进行双树复小波变换提取特征信号;然后,对特征信号进行递归图分析,变化区域明显的分界点即为发生泄漏的特征时刻;最后根据负压波定位原理确定泄漏点具体位置。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杨宝春 《硅谷》2012,(7):115-117
负压波法是输油管道泄漏检测的主要方法,但由于输油泵的调节以及输油管网中压力的相互影响,误报较多。为排除虚警,利用双压力传感器,根据压力波的传播方向排除假象。针对原始信号互相关函数的峰值易受高频信号干扰产生偏差的问题,利用经验模式分解对双传感器的压力信号进行滤波,对重构后的信号再进行相关分析。实验表明新算法能正确判别压力波的传播方向,可以有效排除误报。  相似文献   

6.
供水管道泄漏声信号及其传播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炜  文玉梅 《声学技术》2007,26(5):871-876
相关仪利用供水管道泄漏时产生的泄漏声波对漏点定位。泄漏信号验证为高斯分布,泄漏声波主要是在管道里的水中传播,与管壁发生流固耦合作用,引起管壁振动。用FIR滤波器对管道系统建模,采用最小均方误差(LMS)自适应系统辨识方法得到管道的冲激响应函数,与线性相位FIR滤波器的冲激响应相比较,表明泄漏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存在频散。泄漏声信号受各种噪声干扰,根据互谱相位谱信息估计泄漏信号的频带范围,对信号滤波后作时延估计,结果表明,提高了泄漏定位的置信度。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管道泄漏检测的准确度、降低漏报率,提出一种基于负压波多压力传感器管道泄漏检测的新方法.该方法依据泵站前后端的所有压力传感器接收减压波的先后顺序,综合判断减压波是由管道泄漏引起还是由泵站工况波动调整引起;并且根据不同状况下各个压力传感器测试点检测到压力变化各不相同,从而确定故障性质和故障点.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不仅能降低系统漏报和误报率,而且能够提高系统泄漏点的定位准确度.  相似文献   

8.
泄漏声振动传播信道辨识及其在泄漏点定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基于声振动信号处理的传统泄漏定位方法中,已知振动信号在被测管道中的传播速度是该类方法的应用前提,但在实际检测中发现,该声速很难准确获知。采用盲系统辨识方法估计泄漏信号传播信道响应函数,并从中提取源信号从漏点传播到采集点的时间信息,从而不依赖泄漏信号传播速度定位漏点。盲辨识中,采用O verlap-Save和相关函数配准原理构建代价函数,解决高阶信道估计和信道间的病态问题;采用遗传算法对多目标函数进行全局最优化,避免梯度算法收敛陷入局部最小点。应用表明,通过泄漏声振动传播信道辨识,在声速未知情况下,泄漏定位平均误差在1 m以内。  相似文献   

9.
基于压电传感器的管道泄漏信号可靠性识别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志受  林伟国 《计量学报》2006,27(4):343-346
管道泄漏检测的可靠性主要取决于泄漏信号的信噪比,泄漏信号信噪比的提高主要由传感器和对信号的处理方法决定。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基于压电传感器的管道泄漏检测方法具有比基于压力传感器的负压波法更高的泄漏信号信噪比。通过信号分析,论证了平滑滤波对于提高泄漏信号信噪比的必要性,提出了用区间信号能量来突出泄漏信号的方法。分析比较了实际检测信号幅值、区间信号能量和区间信号平均能量的平方3种方法下泄漏信号的信噪比,提出了用基于区间信号平均能量平方的顺序能量比率法进行管道泄漏信号识别的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极大地提高泄漏信号信噪比和泄漏检测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随着管网的不断增多,由于燃气泄露而引发的事故也大量增加。本文通过分析常用的检测燃气管道压力及管道泄露情况的方法,构建了一个燃气管道的泄漏检测和漏点定位的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11.
《Sealing Technology》2021,2021(8):10-11
  相似文献   

12.
氦质谱检漏仪背压检漏标准剖析及非标漏率计算程序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叙述了对密封器件进行氦质谱检漏仪背压检漏的步骤.在此基础上,从真空技术的基本原理出发,分析给出了测量漏率R与等效标准漏率L的关系式,指出无法得到L的解析表达式以及为避免由R求L时出现双值,L不应超过其极大值点,用数值计算和曲线拟合的方法给出了L极大值点的拟合公式;介绍了GB/T 2423.23规定的查表法和诺模图计算法,指出了其表5中的个别数据错误,给出了不同有效容积V下去除压力后到检测漏率之间的停留时间t2对R的衰减因子曲线簇,提出据此灵活确定最大t2的优点;介绍了GJB128A,GJB360A,GJB548A规定的固定法和灵活法,给出了与固定法所规定的R的拒收极限相对应的L和严酷等级,指出固定法不适合需要高气密等级的场合及不应混淆R与L的界线,给出了与灵活法所规定的L的拒收规范值相对应的严酷等级,指出对于不同V值严酷等级从几十到上千,显得很不规范;介绍了R-L关系曲线法,该方法在V、加压压力PE、加压时间t1以及t2不变的情况下,预先给出R-L关系曲线,检漏操作人员可用此曲线由R反查出L;提出由R求L完全可以由计算机采用优选法快速、可靠搜索出来.  相似文献   

13.
正压漏孔校准装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压漏孔校准装置是校准气体漏率的计量标准,可采用定容法和定量气体动态比较法对正压漏孔进行校准,校准范围为1×10  相似文献   

14.
15.
以国内外正压漏孔校准装置及技术的发展现状为基础,研究了定容变压法、恒压变容法、动态比较法等正压漏孔校准方法,分析了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装置构成和漏率测量范围,同时将它们的关键技术、实现的难易程度、优缺点等进行了比较和评价,并对我国正压漏孔校准技术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R. Lyon  A. Holt  B. Wilson 《Strain》2000,36(1):25-28
A large number of power stations worldwide contain steam pipework where welded joints can be susceptible to circumferential cracking close to or in the heat affected zone between the weld metal and the parent material. On occasions, cracks have grown significantly around the circumference of the welds and have penetrated through the pipework wall to produce small leaks. Although these leaks were detected before significant damage could occur, there is concern that violent failures could occur from undetected cracks.
At present the problem is contained by conducting rigorous but selective NDT at each shutdown on a representative sample of the critical welds. However, numbers of steam leaks have been successfully reduced, but it has not proved possible to eliminate them completely. Consequently, there remains a need to detect, and respond to those leaks which do occur as quickly as possible.
A programme of work was commissioned to investigate leak detection systems with the aim of devising a suitable system for power station use.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家用电器安全防护分类、人体的安全指标,论述了泄露电流产生的本质及其测试原理和测试要点.  相似文献   

18.
19.
泄漏检测技术在航天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国内航天器应用的泄漏检测技术及国外先进的航天器泄漏检测技术和泄漏检测标准。分析了航天器泄漏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作者对正压漏孔校准方法作了研究,为了对不同示漏气体的正压漏孔进行精确校准,建立了一套改进型的PΔV/t漏孔校准装置,并对该装置进行了不确定度的分析.该装置校准范围1×10-4 Pa m3/s~1×10-7 Pa m3/s,在漏率2×10-6 Pa m3/s时系统总误差小于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