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交通事故致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法医精神病伤残鉴定案例的特点、对伤残等级的影响,为此类案例的鉴定提供有益线索。 方法 收集浙江省嘉兴市康慈医院司法鉴定所2014年1月—2015年6月因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伤残鉴定案例530例,分为研究组(合并DAI的颅脑损伤)72例与对照组(未合并DAI的颅脑损伤)458例,调查2组性别、年龄、职业、受教育年限、受伤至鉴定时间间隔、伤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伤后昏迷时间、鉴定时头颅CT报告、鉴定时脑电图报告、鉴定诊断意见、鉴定伤残等级等资料,使用t检验、χ2检验及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2组在年龄、受教育年限、受伤至鉴定时间、鉴定时CT报告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伤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伤后昏迷时间、鉴定时脑电图报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伤残等级为7.92±1.39,对照组为8.72±1.5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研究组轻度及中度异常脑电图、昏迷时间、GCS评分是影响伤残等级的相关因素,可以解释伤残等级70.6%的变化;对照组中度异常脑电图、昏迷时间、GCS评分是影响伤残等级的相关因素,可以解释伤残等级81.6%的变化。 结论 合并DAI的颅脑损伤案例伤残等级更高,伤残等级与伤后GCS评分、昏迷时间及轻度和中度异常脑电图相关。提高对DAI的认识对此类案例鉴定结论的判定会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道路交通事故活体损伤案例中损伤部位与伤残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 2 0 0 0~ 2 0 0 1年受理的道路交通事故评残案例 6 6例 ,对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伤残程度评定中VII~X级和I~V级伤残评定率分别为 6 9.6 9%和 2 2 .73%。结论 伤残程度以VII~X级最多 ,I~V级伤残较少 ,I级伤残仅见于颅脑损伤和脊髓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道路交通事故颅脑损伤后影响伤残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486道路交通事故颅脑损伤案例资料进行整理录入,先通过单因素分析找出与伤残有关的影响因素,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伤残的相关重要危险因素.结果 颅脑损伤程度、酒后驾驶、年龄和事故类型是影响道路交通事故颅脑损伤后伤残的重大影响因素,酒后驾驶和年龄与伤残等级呈正相关(B>0),颅脑损伤程度和事故类型呈负相关(B<0).结论 加强对道路交通事故颅脑损伤后伤残相关因素的干预将有助于减少伤残的发生,减轻社会负担.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伤者性别、受伤者类别、车辆类型、受伤地点与交通损伤的关系。方法:对武汉市部分城区(市区)1993年和2003年1219份交通事故活体损伤案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受伤者性别比例、事故发生地点的分布上两年份无显著统计学差异;汽车乘客与摩托车手受伤比例增长了一倍,汽车司机、行人受伤比例基本不变,骑自行车者受伤比例由原来的约30%下降到15%;在导致交通损伤的所有车辆中摩托车、乘用车所占比例相对增多,货车所占比例相对下降,客车所占比例基本不变。结论:机动车辆数量的增多导致市民受伤和伤残案例大幅度上升,中国城市道路交通事故损伤发生率正进入高速增长期。  相似文献   

7.
挥鞭样损伤致完全瘫痪在临床损伤中偶见,近年来鲜有报道。本例损伤由于机动车追尾造成,当时症状不明显,造成颈椎脱位致完全瘫痪,在急救医学上,有借鉴作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的效果,探讨降低颅脑损伤后伤残率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20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高压氧配合药物、功能锻炼等综合治疗并进行总结。结果通过临床疗效观察,高压氧疗效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结论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有助于缺血、缺氧病变的功能恢复。降低脑44伤后神经功能障碍及并发症、后遗症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合并大面积脑梗塞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方法.方法对76例患者进行非手术治疗和开颅血肿清除术等治疗.结果76例患者A D LⅠ级42例(占55%);Ⅱ级18例(占23%);Ⅲ级10例(占13%);Ⅳ级4例(占5.2%);植物人2例(2.6%).结论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颅脑外伤后的脑梗塞可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伤残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是我国人身损害伤残评定应用最广泛的标准。分级标准颁布实施后,司法部、最高人民法院、各省市司法鉴定协会、专家学者对争议条款理解和适用进行广泛研讨并达成共识,尽量避免鉴定人对同一条款理解和适用的分歧。但鉴定实践中全国各省市司法鉴定机构对颌骨损伤相关条款的理解与适用仍存在一定争议,尤其5.9.2.22“颌骨骨折,经牵引或者固定治疗后遗留功能障碍”。作者根据《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适用指南、国内外文献、中国法律文书裁判网等对颌骨损伤的残疾评定条款及理解进行总结,以期在颌骨损伤伤残程度法医学鉴定上达成共识,实现“统一标准、统一原则、统一方法、同伤同残”的初衷,保证鉴定质量,维护司法鉴定公信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司法鉴定中头部外伤后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及有关因素.方法 收集74例头部外伤后司法鉴定案例的资料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资料中最多见的精神障碍是人格改变,34例(45.95%);其次是脑外伤后精神障碍,22例(29.73%);外伤性癫痫及认知功能障碍,18例(24.32%).颅脑损伤的类型中,以重型颅脑损伤最为多见,46例(62.16%);其次为中型颅脑损伤,18例(24.32%);轻型颅脑损伤少见,10例(13.52%).鉴定时机以伤后6~12月最多,其次为3~6个月,而大于1 a者和小于3个月者最少.智力缺损以智力边缘状态和轻度智力缺损最为多见,两者合计占74.3%,而极度智力缺损仅占1.4%.结论 在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的伤者进行伤残评定时,结合原发性损伤、精神障碍的类型以及对伤者的认知功能和行为能力的影响程度、智商测定的结果综合进行分析,得出鉴定结论 是较为可行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司法鉴定中颅脑损伤后不同的损伤程度和相对应的伤残级别间的关系,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534例颅脑损伤鉴定案例的鉴定结果.结果 (1)颅脑损伤程度与头颅CT检查结果和脑电图(EEG)检查结果无相关性(P>0.05);(2)伤残鉴定结果和头颅CT检查结果和EEG检查有相关性(P<0.05);(3)伤残鉴定结果与韦氏成人智力测试检查有相关性(P<0.05).结论 颅脑损伤后损伤程度与最终的残疾程度存在不一致的情况.头颅CT检查和EEG检查能对鉴定结果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3.
踝关节损伤在道路交通事故中较为常见,尤其是关节内骨折,为下肢骨折中最常见的。本文就70例踝关节损伤的伤残评定进行分析,为法医学鉴定提供参考资料,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王健  刘廷刚  马剑 《新疆医学》2006,36(2):30-31
弥漫性轴索损伤是外伤直接引起的脑白质广泛性轴索损伤。在颅脑损伤死亡病人中约占29%~53.5%。其特点为病情危重,昏迷时间长,伤残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笔者经CT确诊28例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治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神经肌电图在法医赔偿学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5例车祸伤者临床诊断与肌电图诊断,结果显示神经肌电图对神经损伤的判断具有客观、准确、灵敏的特点,修正了临床诊断,减少或避免了神经损伤误判的发生,在法医赔偿学中有较大的实用价值。神经肌电图检查手段对神经损伤程度、部位及其再生后功能恢复情况,排除诈伤具有独特的作用。它是形像学、病理组织学等方法所无法替代的,神经电生理检查方法与其它方法合用,可客观、准确解决有关人体损伤的伤残评定与赔偿问题。  相似文献   

16.
215例道路交通事故损伤伤残等级评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我国机动车数量的急剧增加,因交通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达到令人吃惊的地步[1].据相关文献报道,道路交通事故损伤人员致残率高达40%~70% [2~4].由此可见,交通事故损伤已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如何处理受伤人员的医疗、赔偿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因素.现结合我室于2004-2006年受理的215例交通事故损伤的伤残评定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论述交通事故损伤的法医学鉴定的若干问题,探讨交通事故的特征及其发生的原因、损伤特点和伤残程度等问题,旨在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相应的材料,以便针对性地加强道路交通的管理,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司法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公民维权意识的增强,在刑事、民事、行政、保险、民政、劳动等部门涉及伤残和死亡鉴定案件日益增多,特别是随着2004年<宪法>的新修改,"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原则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8.
颅脑损伤死亡率和伤残率极高,尤其是合并胸腹腔脏器损伤时,伤情更为严重,抢救更加困难,死亡率高达50%以上,现将2001年1月-2003年12月我科收治这类病人观察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 研究道路交通事故颌面部损伤伤残评定相关因素,为现行的伤残标准修订完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医学统计学方法对2013年6月至2014年7月昆明地区道路交通事故颌面部损伤154例法医临床伤残评定案例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 本组154例道路交通事故颌面部损伤伤残评定案例中,伤残级别较高的均发生于驾驶员和副驾驶位人员;以伤后3~4月进行伤残评定的例数最多;瘢痕类型在不同伤残等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瘢痕位置在不同伤残等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伤残评定与不同的交通方式、瘢痕类型及瘢痕位置等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膝关节韧带及半月板损伤遗留膝关节不稳的伤残评定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近 5年受理的 15 6例膝关节损伤的伤残评定案例中选取 10例关节韧带损伤及半月板损伤的资料。结果前、后交叉韧带、外侧副韧带损伤 2例 ,前交叉韧带损伤 3例 ,后交叉韧带损伤 3例 ,内侧副韧带、前交叉韧带损伤 1例 ,半月板损伤 1例。结论膝关节组织结构是一个整体 ,其任何组织损伤均可造成功能损害导致整体功能失衡 ,甚至整体功能的丧失 ,同时还可累及踝关节的功能 ;膝关节的功能评价不能单纯以其关节活动度为依据 ,必须注重关节的稳定性、持重及运动能力 ,还要重视、全面评价踝关节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