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解毒通络保肾汤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diaketic nephropathy, DN)效果及对患者肾功能、胰岛素敏感性、生化指标影响。方法选取DN 120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0例,观察组在对症基础治疗上给予解毒通络保肾汤联合盐酸贝那普利治疗,对照组在对症基础治疗上给予盐酸贝那普利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治疗后临床效果,治疗前后肾功能、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生化指标,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8周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肾功能指标、HOMA-IR及生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肾功能指标、HOMA-IR、血浆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及血清血管新生指标、炎性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血浆脂联素水平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HOMA-IR、血浆FGF-21及血清血管新生指标、炎性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浆脂联素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解毒通络保肾汤联合治疗DN患者能提高临床效果,减轻临床症状,改善肾功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浆FGF-21水平,并还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温补脾肾法辅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7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05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51例和试验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温补脾肾法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24 h尿蛋白、血肌酐、肿瘤坏死因子-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4.44%,高于对照组的70.59%(P0.05);治疗后,试验组血肌酐、24h尿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补脾肾法辅助治疗糖尿病肾病能改善肾功能,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3.
背景:临床观察发现中药解毒通络保肾胶囊对糖尿病肾病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但具体作用途径不甚清楚.目的:探讨解毒通络保肾胶囊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设计:随机对照观察.单位:吉林大学再生医学科学研究所及长春中医学院中医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2-05/2003-01在吉林大学再生医学科学研究所病理研究室完成.选用Wistar大鼠46只.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糖尿病对照组(12只);苯那普利治疗组(阳性对照组,12只)和解毒通络保肾胶囊治疗组(实验组,12只).检测各组第12周的血糖、尿素氮、血肌酐、尿白蛋白排泄率、肾组织的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含量和肾脏肥大指标及肾脏组织学检查,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肾皮质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肾脏纤维连接蛋白和Ⅳ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主要观察指标:①糖尿病和糖尿病肾病相关的生化指标检测.②肾脏组织的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③肾脏纤维连接蛋白、兔抗鼠Ⅳ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④肾皮质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表达.⑤组织学观察.结果:在实验过程中糖尿病对照组死亡5只大鼠,阳性对照组和实验组大鼠分别死亡4只和3只.实验结束时,正常对照组、糖尿病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有10,7,8,9只进入结果分析.①糖尿病和糖尿病肾病相关的生化指标检测:阳性对照组和实验组与糖尿病对照组比较,体质量上升、肾重/体质量和血糖降低(P<0.05,P<0.01),实验组血糖较糖尿病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下降明显(P<0.01).阳性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尿素氮、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和尿白蛋白排泄率指标均较糖尿病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P<0.01).②肾脏组织的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阳性对照组肾组织肾素活性较其余3组明显升高(P<0.01).阳性对照组和实验组肾组织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和血管紧张素Ⅱ含量较糖尿病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其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阳性对照组较实验组下降明显(P<0.05).③肾脏纤维连接蛋白、兔抗鼠Ⅳ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阳性对照组和实验组较糖尿病对照组免疫染色明显减弱(P<0.01),介于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对照组之间.④肾皮质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表达:阳性对照组和实验组的表达水平较糖尿病对照组显著下降,分别为糖尿病对照组的66.28%,64.75%(P<0.05).⑤组织学观察:光镜下阳性对照组和实验组大鼠肾小球系膜增生、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均较轻,且系膜区扩大不明显,肾小球基底膜无明显增厚且厚度均匀,系膜细胞增多不显著,上皮细胞足突均匀分布.结论:解毒通络保肾胶囊对糖尿病肾脏病变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肾组织肾素活性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减少肾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含量,下凋糖尿病大鼠肾皮质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表达,减少细胞外基质的沉积.  相似文献   

4.
背景临床观察发现中药解毒通络保肾胶囊对糖尿病肾病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但具体作用途径不甚清楚.目的探讨解毒通络保肾胶囊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设计随机对照观察.单位吉林大学再生医学科学研究所及长春中医学院中医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2-05/2003-01在吉林大学再生医学科学研究所病理研究室完成.选用Wistar大鼠46只.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糖尿病对照组(12只);苯那普利治疗组(阳性对照组,12只)和解毒通络保肾胶囊治疗组(实验组,12只).检测各组第12周的血糖、尿素氮、血肌酐、尿白蛋白排泄率、肾组织的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含量和肾脏肥大指标及肾脏组织学检查,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肾皮质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肾脏纤维连接蛋白和Ⅳ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主要观察指标①糖尿病和糖尿病肾病相关的生化指标检测.②肾脏组织的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③肾脏纤维连接蛋白、兔抗鼠Ⅳ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④肾皮质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表达.⑤组织学观察.结果在实验过程中糖尿病对照组死亡5只大鼠,阳性对照组和实验组大鼠分别死亡4只和3只.实验结束时,正常对照组、糖尿病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有10,7,8,9只进入结果分析.①糖尿病和糖尿病肾病相关的生化指标检测阳性对照组和实验组与糖尿病对照组比较,体质量上升、肾重/体质量和血糖降低(P<0.05,P<0.01),实验组血糖较糖尿病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下降明显(P<0.01).阳性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尿素氮、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和尿白蛋白排泄率指标均较糖尿病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P<0.01).②肾脏组织的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阳性对照组肾组织肾素活性较其余3组明显升高(P<0.01).阳性对照组和实验组肾组织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和血管紧张素Ⅱ含量较糖尿病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其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阳性对照组较实验组下降明显(P<0.05).③肾脏纤维连接蛋白、兔抗鼠Ⅳ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阳性对照组和实验组较糖尿病对照组免疫染色明显减弱(P<0.01),介于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对照组之间.④肾皮质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表达阳性对照组和实验组的表达水平较糖尿病对照组显著下降,分别为糖尿病对照组的66.28%,64.75%(P<0.05).⑤组织学观察光镜下阳性对照组和实验组大鼠肾小球系膜增生、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均较轻,且系膜区扩大不明显,肾小球基底膜无明显增厚且厚度均匀,系膜细胞增多不显著,上皮细胞足突均匀分布.结论解毒通络保肾胶囊对糖尿病肾脏病变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肾组织肾素活性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减少肾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含量,下凋糖尿病大鼠肾皮质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表达,减少细胞外基质的沉积.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成年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cardiac fibroblasts,CFs)在血管紧张素Ⅱ刺激下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xia protein-1,MCP-1)表达情况,探讨高血压合并心脏损害的可能机制,方法:成年大鼠CFs体外培养,在不同浓度血管紧张素Ⅱ不同作用时间刺激下,应用免疫蛋白印迹法和ELISA法分别测定细胞中和培养上清中MCP-1的含量。结果:①在细胞内和培养上清中均有MCP-1表达。②随着血管紧张素Ⅱ、刺激浓度的增加和刺激时间的延长,细胞内和上清中MCP-1的表达量也逐渐增加。在1&;#215;10^-11,1&;#215;10^-9,1&;#215;10^-8,1&;#215;10^-7,1&;#215;10^-6mol/L的血管紧张素Ⅱ作用下,上清中MCP-1的含量分别为(1.60&;#177;0.21),(3.18&;#177;0.15).(4.70&;#177;0.22),(9.18&;#177;0.52),(8.75&;#177;0.42)μg/L,与对照组(1.13&;#177;0.09)μg/L比较,除1&;#215;10^-11mol/L组外,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26.21-39.67.P均&;lt;0.05)。③在1&;#215;10^-7mol/L的血管紧张素Ⅱ作用下,3,6,12和24h MCP-1的表达量分别为(2.13&;#177;0.31),(3.25&;#177;0.20).(5.28&;#177;0.50)和(9.18&;#177;0.52)μg/L,与空白对照组(1.13&;#177;0.09)μg/L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6.93~34.11,P均&;lt;0.05)。结论:成年大鼠CFs的MCP-1的表达对血管紧张素Ⅱ的刺激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CFs的MCP-1的表达可能参与高血压时心肌内的炎性反应和心肌纤维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与老年糖尿病肾病(DN)患者肾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辽阳市中心医院新城医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62例,根据患者24 h尿蛋白排泄率(UAER)将患者分为正常蛋白尿组(n=45)、微量白蛋白尿组(n=67)及高蛋白尿组(n=50),另选取正常老年体检者52例为对照组。记录各组血糖、血脂及肾功能指标,同时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各组血清IGF-1、VEGF、MCP-1水平,应用Pearson单因素分析法分析血清IGF-1、VEGF、MCP-1水平与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UAER的关系,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DN患者肾微血管病变的影响因素。结果老年糖尿病患者尿酸(UA)、尿酸氮(BUN)、肌酐(Cr)、血清IGF-1、VEGF、MCP-1水平随尿蛋白增高而增高(P 0. 05)。经Pearson单因素分析可知,血清IGF-1、VEGF、MCP-1水平与UAER、UA、BUN、Cr、Hb Alc水平呈正相关(P 0. 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Hb Alc、IGF-1、VEGF、MCP-1是老年DN患者肾微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清IGF-1、VEGF、MCP-1水平与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微血管病变有密切的关系,临床检测血清IGF-1、VEGF、MCP-1对预防老年糖尿病患者肾脏微血管病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mRNA表达和蛋白合成的影响,并讨论其机制。方法试验分组:10%小牛血清MEM(含糖5.6 mmol/L,未加其他刺激因素)为对照组(C组);A1组、A2组和A3组分别在培养液中加不同浓度AngⅡ(10-9mol/L、10-7mol/L和10-5mol/L)。培养48 h后收集各组细胞和细胞上清液,RT-PCR检测肾小球系膜细胞MCP-1mRNA表达,采用ELISA检测培养细胞上清中MCP-1蛋白的浓度。结果①肾小球系膜细胞可表达及合成MCP-1;②与C组比较,A1组、A2组和A3组肾小球系膜细胞MCP-1mRNA表达增强(P〈0.01);③与C组比较,A1组、A2组和A3组细胞培养上清液MCP-1浓度明显增高(P〈0.01);④与A1组比较,A2和A3组系膜细胞MCP-1mRNA明显增强,上清液MCP-1浓度显著升高(P〈0.01),其中以A2组最明显。结论 AngⅡ可刺激肾小球系膜细胞MCP-1mRNA表达和蛋白合成增加,并具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能否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炎症病变、减少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蛋白尿排泄。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对糖尿病肾病(Ⅲ、Ⅳ期)患者60例,按照1:1分为治疗组(螺内酯)和对照组(安慰剂),予ACEI类或AT1RA类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螺内酯片(20mg/d)或安慰剂,共治疗12周。检测治疗前后24h尿微量白蛋白、尿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肾功能等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肌酐清除率均较治疗前升高,但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59.4±13.4,61.2±13.5,P=0.000)。两组治疗前后的24h尿微量白蛋白及尿MCP-1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但治疗组治疗前后24h尿微量白蛋白及尿MCP-1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1450.13±1369.84,779.33±656.57,P=0.001;39.69±9.71,32.79±6.74,P=0.000)。治疗前后二者定量呈明显正相关。结论: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能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炎症病变,明显减少蛋白尿排泄,延缓了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厄贝沙坦联合普罗布考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并配合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糖尿病肾病组(DN)、厄贝沙坦组(DI),厄贝沙坦+普罗布考组(DP),检测各组大鼠体重、随机血糖、24h尿量、24h尿蛋白定量(24hUTP)、SCR、BUN,行HE染色观察大鼠肾脏一般结构;免疫组化观察MCP-1的表达;RT-PCR观察MCP-1mRNA的表达。结果与NC组比较,各组大鼠肾脏病理损伤加重,24h尿量、24hUTP、随机血糖、SCR、BUN、肾脏MCP-1mRNA及蛋白均明显增加,体重减轻(P<0.05);与DN组比较,DI组、DP组大鼠肾脏病理损伤减轻,24h尿量、24hUTP、肾脏MCP-1mRNA及蛋白下降,体重增加(P<0.05);与DI组比较,DP组大鼠肾脏病理损伤减轻,24h尿量、24hUTP、肾脏MCP-1mRNA及蛋白水平下降(P<0.05);其余指标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 MCP-1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厄贝沙坦及普罗布考能够降低糖尿病肾病MCP-1的表达,缓解肾脏病理损伤,联合后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
血管紧张素Ⅱ对单核细胞组织因子表达的影响及调控机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对人单核细胞组织因子 (TF)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的分离采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及Percoll。细胞促凝活性 (PCA)的检测采用一期凝固法。细胞TF抗原测定采用ELISA法 ;TFmRNA检测采用RT PCR的方法 ;IκBα水平分析采用Westernblot方法 ;NF κB的变化分析用凝胶电泳迁移率实验。结果 AngⅡ (10 - 9~ 10 - 7mol L)可剂量依赖性诱导单核细胞PCA、TF抗原及mRNA的增加 ,并有明显的时效关系。洛沙坦 (losartan)浓度在 10 - 6 ~10 - 5mol L可不同程度地阻断AngⅡ的作用。Staurosporine(2 .5× 10 - 7mol L)以及金雀异黄素 (4× 10 - 5mol L)可显著抑制AngⅡ (10 - 7mol L)诱导的单核细胞PCA、TF抗原增加及TFmRNA的表达 ;AngⅡ(10 - 7mol L)作用 15min可引起单核细胞IκBα水平下降 (P <0 .0 5 ) ,6 0min时IκBα水平降至最低水平 ,180min时恢复至正常水平 ;凝胶电泳迁移率显示AngⅡ (10 - 7mol L)诱导单核细胞NF κB的作用在 15min起效 ,6 0min时核内NF κB的水平最高 ,180min恢复正常 ;洛沙坦 (10 - 5mol L)或PDTC(10 - 4mol L)均可抑制NF κB的活化。结论 AngⅡ可诱导单核细胞TF的表达 ,该作用是通过AngⅡ 1型受体实现的。胞内PKC发挥较强的作用。NF κB的  相似文献   

11.
蒋伟  刘丽秋  马瑞霞 《中国康复》2011,26(3):163-166
目的:观察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TP)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肾小管-间质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及保护作用。方法: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C组)、模型组(DM组)和观察组(TP组)。DM及TP组大鼠均采用高脂高糖联合小剂量STZ建立T2DM模型。模型成功后,TP组大鼠给予TP 200μg.kg-1.d-1灌胃。结果:治疗8周后,与NC组比较,DM组及TP组大鼠肾重/体重(KW/BW)、空腹血糖(FBG)、尿白蛋白(UAL)及CTGF、TGF-β1mRNA蛋白的表达、ED-1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增多(P〈0.05,0.01),TP组低于DM组(P〈0.05,0.01);肾组织BMP-7mRNA及蛋白表达下调(P〈0.01),TP组高于DM组(P〈0.05)。相关分析表明,尿蛋白与BMP-7 mRNA存在负相关,与CTGF、TGF-β1mRNA存在正相关;肾小管-间质内ED-1阳性细胞数与TGF-β1的表达明显相关;TGF-β1与CTGF的表达呈正相关,而与BMP-7存在负相关(均P〈0.01);萎缩肾小管比例及间质纤维化均与TGF-β1、CTGF表达明显正相关,与BMP-7负相关(均P〈0.05)。结论:TP对T2DM大鼠肾小管-间质损害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CTGF、TGF-β1及部分恢复BMP-7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38丝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P38MAPK)与糖尿病肾病(DN)肾小管间质病变的关系,及氯沙坦对其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后者经STZ诱导糖尿病模型成功后再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和氯沙坦干预组。8周后检测各组大鼠24 h尿蛋白、血肌酐;留取肾组织行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肾间质胶原面积;免疫组化检测肾小管间质磷酸化P38MAPK以及TGFβ1表达,并做半定量分析。【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模型组大鼠尿蛋白排泄量、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和肾间质胶原面积明显增加(P〈0.01);②糖尿病组大鼠肾小管间质磷酸化P38MAPK、TGFβ1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③氯沙坦组尿蛋白排泄量、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较糖尿病组减轻,肾小管间质磷酸化P38MAPK、TGFβ1表达较糖尿病组显著下调(P〈0.01)。【结论】糖尿病肾病小管间质病变的病理过程中存在P38MAPK的活化;氯沙坦可阻抑糖尿病大鼠肾小管间质P38MAPK活化,下调TGFβ1表达而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宁建平  刘伦志  刘纪实  杨椹  刘俊 《医学临床研究》2006,23(10):1555-1558,1561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TEMT)及氯沙坦干预对其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模型组;后者经STZ诱导糖尿病模型成功后再随机分为糖尿病组和氯沙坦干预组[氯沙坦20mg/(kg·d)]。分别于第8周和第16周时每组各处死5只大鼠。测定24h尿蛋白排泄量、血肌酐;留取肾组织作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肾间质胶原面积;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波形蛋白(Vimentin)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并作半定量分析。【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模型组大鼠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和肾间质胶原面积明显增加(P<0.01);②糖尿病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α-SMA、Vimentin和TGF-β1阳性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α-SMA表达和TGF-β1表达呈正相关(rs=0.810,P<0.01)。③氯沙坦组尿蛋白排泄量、肾小管间质损伤和间质纤维化程度较糖尿病组减轻,肾小管上皮细胞α-SMA、Vimentin与TGF-β1表达强度较糖尿病组显著下调(P<0.01)。【结论】①糖尿病大鼠肾脏病理进程中存在TEMT;②氯沙坦可下调糖尿病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TGF-β1、Vimentin、α-SMA表达,阻抑糖尿病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TEMT而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雷米普利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病理学变化及肾组织中Megsin、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肾保护机制。方法取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其中12只作为正常对照组(A组),余均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血糖≥16.7 mmol/L),将建模成功的24只随机均分为雷米普利干预组[C组,雷米普利1 mg/(kg·d)灌胃]和糖尿病组(B组,等量注射用水灌胃)。12周后,收集各组大鼠血、尿及肾组织标本,比较各组体重、24 h尿量、血糖、肾重与体重比、尿蛋白定量和肌酐清除率,观察各组肾组织病理学变化,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法测定各组大鼠肾组织Megsin、PAI-1及IGF-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A组比较,B、C组体重减轻,24 h尿量、血糖明显增加,肾重与体重比、24 h尿蛋白定量、肌酐清除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24 h尿蛋白定量、肌酐清除率较B组显著降低(P0.05)。A组肾脏无明显病理改变;B组肾脏病理改变明显,系膜区增宽、PAS染色阳性物质增多,肾组织Megsin、PAI-1、IGF-1蛋白表达明显高于A组(P0.05);C组肾脏病理变化较B组轻,肾组织Megsin、PAI-1及IGF-1蛋白表达较B组下降但仍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米普利能减轻糖尿病大鼠肾脏病理学变化,并下调Megsin、PAI-1、IGF-1在肾小球中的表达,具有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代谢紊乱和肾小管上皮细胞E-钙黏蛋白、β-连环素表达的影响及其防治糖尿病肾病的可能机制。【方法】雄性8周龄清洁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A组,糖尿病B组,罗格列酮C组,B组给予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C组给予罗格列酮连续灌胃12周,实验期间各组大鼠均喂标准饮食,于实验结束时比较各组大鼠体重、血糖和血脂水平。HE染色评价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RT-PCR检测各组大鼠E-钙黏蛋白、β-连环素mRNA水平。【结果】与B组比较罗格列酮治疗能明显降低大鼠血糖水平(P<0.01),大鼠体重增加、血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虽较B组为低,但差异无显著性。组织学显示,糖尿病组大鼠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明显增高(P<0.01);罗格列酮治疗后显著改善肾脏病理改变(P<0.05)。RT-PCR显示,糖尿病组E-钙黏蛋白、β-连环素mRNA表达下调(P<0.01),罗格列酮治疗后表达上升(P<0.05)。【结论】罗格列酮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减轻肾脏组织学异常,上调β-连环素mRNA的表达,从而避免或减轻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这可能是罗格列酮肾脏保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自噬的变化及灯盏生脉胶囊干预的影响。方法 Sprague-Dawley大鼠50只分为假手术组、3-甲基腺嘌呤(3-MA)组、3-MA对照组、灯盏生脉胶囊(DZSM)组和DZSM对照组,每组10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他大鼠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阻塞1 h再灌注模型。3-MA组和3-MA对照组造模前1 h立体定位侧脑室内注射3-MA或生理盐水,DZSM组和DZSM对照组从造模后4 h起每天予DZSM 20 mg/kg或生理盐水灌胃,共3 d。再灌注3 d后,各组采用Longa评分检测,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脑组织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Beclin1表达,化学荧光法检测DZSM组和DZSM对照组活性氧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脑缺血再灌注后LC3、Beclin1表达显著增加(P0.001),尤其在梗死灶周边的皮层和纹状体区。3-MA组LC3、Beclin1阳性细胞计数均显著少于3-MA对照组(均P0.001),Longa评分显著低于3-MA对照组(P0.001)。DZSM组LC3-Ⅱ、Beclin1蛋白表达显著低于DZSM对照组(均P0.001),活性氧水平、Longa评分也显著低于DZSM对照组(P0.001)。结论抑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自噬反应可保护神经功能。DZSM胶囊的作用机制包括抑制自噬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糖尿病心肌病大鼠模型来观察替米沙坦对糖尿病心肌病心脏功能的保护作用,探讨其与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SD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55 mg/kg诱发糖尿病心肌病模型.替米沙坦20 mg/(kg·d)干预8周后,测定大鼠心功能、左心室重量指数,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心肌NF-κB表达量.[结果]糖尿病心肌病组大鼠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和室内压上升达最大速率所需时间(t-dp/d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左室收缩压(LVSP)、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替米沙坦显著下调心肌NF-κB表达.[结论]替米沙坦能改善糖尿病大鼠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减轻心肌肥厚,对糖尿病大鼠心肌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之一可能与抑制NF-κB 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钙拮抗剂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肾损害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友兵  刘勇  刘伟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0):1845-1846
【目的】探讨钙拮抗剂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肾损害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4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SAP组(B组)和钙拮抗剂治疗组(C组),观察各组动物肾功能、炎性细胞因子IL-1、IL-6、TNF-α和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SAP时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IL-1、IL-6、TNF-α升高,肾功能下降,肾组织损害严重。钙拮抗剂治疗组炎性因子水平降低,肾组织损害减轻,肾功能明显改善。【结论】钙拮抗剂可抑制SAP某些细胞因子的产生和释放,对肾损害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银杏叶提取物对糖尿病大鼠体内氧化应激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糖尿病(DM)大鼠体内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利用Wistar大鼠建立糖尿病模型,将糖尿病大鼠分为糖尿病组(DM)和银杏叶治疗组(GBE),另设正常组动物为对照。DM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每日通过腹腔注射给予生理盐水0.83ml.kg-1,GBE组大鼠每日通过腹腔注射给予GBE0.83ml.kg-1,连续注射30天后取血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阴离子(O2-)水平,然后取出胰腺、肾脏测定MDA含量并采用免疫组化S-P法(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一过氧化物酶)检测肾脏蛋白激酶C(PKC)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M组和GBE组大鼠血清、肾脏和胰腺中MDA的含量及血清中超氧阴离子(O2-)的水平显著升高(P0.05);GBE组大鼠血清、肾脏和胰腺中MDA的含量及超氧阴离子(O2-)的水平显著低于DM组(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DM组PKC表达显著强于GBE组。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可减轻糖尿病大鼠体内的氧化应激水平,具有抗氧化作用,对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20.
郭峰  汪清  倪泽称  张宇  王胜军  马力克  胡岚亭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0):1827-1829,1833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在肾癌原发灶及转移病灶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临床诊断为肾癌患者的全身18F-FDG PET-CT及病理结果,比较PET-CT与增强CT两者对肾癌及转移病灶的诊断价值.[结果]35例中,经原发灶手术病理证实为肾癌30例.其余5例因18F-FDG PET-CT显像发现远处转移未行原发灶手术治疗,仅取转移部位病检确诊,分别行DSA肿瘤栓塞术、免疫治疗及靶向药物治疗.18F-FDG PET-CT检查阳性29例,敏感度82.9% ,CT平扫加增强检查阳性33例,敏感度94.3%,转移病灶共16处, 腹膜后淋巴结转移3处,肺转移3处,肾静脉癌栓形成1处,骨转移2处,肝转移1处,肾上腺、右侧锁骨上淋巴结、纵隔淋巴结、双肺门淋巴结转移1处,右侧胸壁转移1处,软组织转移1处,而CT平扫加增强仅发现1处下腔静脉癌栓形成,1处肝转移.[结论]18F-FDG PET-CT对诊断原发性肾癌的敏感性不如CT,但对远处转移的诊断优于CT,对肾癌的分期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