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以SMAS-颈阔肌为蒂的颏下部肌皮瓣修复唇颊部皮肤及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根据口周皮肤及软组织的缺损面积,设计以SMAS-颈阔肌为蒂的颏下部横行肌皮瓣,经皮下隧道修复缺损.最大皮瓣面积为3.0 cm×5.0 cm,最小蒂宽度为1.0 cm.结果临床应用于8例患者,经3~12个月的随访,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效果较满意.结论应用设计部位较隐蔽的以SMAS-颈阔肌为蒂的颏下部皮瓣,远位修复唇颊部皮肤及软组织缺损,血供良好,皮瓣的颜色、质地与缺损周围的正常组织相匹配,可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应用横行带蒂颈阔肌肌皮瓣修复大面积颅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自2001年3月至2010年3月应用横行后蒂颈阔肌肌皮瓣,共修复6例大面积颅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本组缺损面积范围84~96cm2,平均89cm2.结果 术后6例肌皮瓣均完全成活.随访3~6个月,皮瓣色泽、质地与邻近面部皮肤匹配,修复效果满意.结论 带蒂颈阔肌肌皮瓣具有血运丰富,成活率高,手术切取简便的优点,是修复大面积颅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应用局部皮瓣修复唇、颊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唇、颊部软组织缺损的范围,设计相应的局部皮瓣转移修复缺损.自2008年11月至2010年10月,对36例唇、颊部皮肤软组织病变切除后造成的缺损患者进行修复.结果 术后随访患者3~6个月,皮瓣完全成活,供、受区切口均愈合良好,瘢痕不明显,修复效果满意.结论 局部皮瓣修复唇、颊部软组织缺损是临床上实用有效的方法,且美容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阔肌肌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组织缺损的方法及可行性。方法2003年3月~2004年6月,应用颈阔肌肌皮瓣修复舌、口底、颊、咽侧壁及软腭缺损15例。其中男12例,女3例,年龄41~77岁。颊癌11例,舌癌1例,口底癌2例,咽侧壁及软腭癌1例。均行病变及颈淋巴根治性切除,缺损范围3.0 cm×3.5 cm~7.0 cm×4.0 cm,应用颈阔肌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皮瓣范围7.0 cm×3.5 cm~12.0 cm×4.0 cm。结果术后15例皮瓣均成活,肌皮瓣色泽与皮肤相似,外形无异常,张口不受限。术后10~15 d出现颊部皮瘘8例,术后4周二期断蒂修补后完全愈合。随访6~12个月,无舌运动受限等并发症,肿瘤无复发,患者对术后形态及功能均较满意。结论颈阔肌肌皮瓣血运丰富,抗感染力较强,成活率高,是修复口腔组织缺损行之有效的方法,手术方法简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前臂皮瓣或胸大肌肌皮瓣修复颊部洞穿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伤肿瘤切除等因素造成的颊部洞穿缺损的修复是口腔颌面外科的一个较棘手问题,我们近期收治6例,分别采用前臂游离皮瓣和带蒂胸大肌肌皮瓣折叠修复,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一种适用于前额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自2000年以来应用含颞浅动脉额支的肌蒂肌皮瓣局部转移修复前额病灶切除后创面8例。切除前额病灶后,根据创面的形态及大小,设计相应的肌皮瓣。皮瓣蒂部由一定宽度的额肌肌纤维及其内包含的颞浅动脉额支终末支、眶上动脉和滑车上动脉的血管分支组成。以一侧额肌肌纤维及其内在的供应血管为蒂,形成蒂位于一侧的三角形岛状肌皮瓣,向下方推进转移修复前额创面,供区创缘于皮下充分松解游离后直接拉拢缝合。结果:8例肌皮瓣均完全成活。其中仅1例术后早期出现一定程度的静脉回流障碍,经适当处理后完全成活。随访6~12个月的受术者,皮瓣色泽与周围正常皮肤相同,质地柔软,局部外形满意。结论:额肌蒂岛状肌皮瓣适用于修复小面积的前额皮肤软组织缺损,是一种良好的方法,手术操作简单,可以一期完成,并能获得较好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1978~1991年间,因面颊、下唇部肿瘤或颞颌关节强直共69例,采用颈阔肌肌皮瓣分别以三种术式进行修复。①常规术式:主要用于修复患侧的颊部缺损。②颈阔肌-胸锁乳突肌复合术式:主要用于舌再造及修复口底缺损。③颈阔肌折叠术式:主要用于再造“下颌关节囊”治疗真性颞颌关节强直。全部病例均获满意疗效。应用颈阔肌肌皮瓣修复面颊缺损是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联合应用皮瓣移植与扩张皮瓣修复唇颊部全层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唇部全层复合组织缺损的修复治疗方法。方法:根据缺损的部位、层次、大小等,分别采用下颌部面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胸锁乳突肌皮瓣,颞浅动脉额支岛状皮瓣,耳后岛状皮瓣瓦合以扩张皮瓣进行修复。结果:17例唇颊部全层缺损患者分别应用皮瓣移植加扩张皮瓣转移修复治疗,所有皮瓣全部成活,外形及功能满意,经半年至5年随访未见并发症发生,效果良好。结论:唇颊部复合组织缺损手术方法要依病情合理选择,小的缺损可以应用局部组织瓣转移修复,本方法适用于局部组织瓣转移难以修复的较大唇颊部全层组织缺损,修复后唇颊丰满度适中,皮肤色泽纹理接近正常,形态满意。  相似文献   

10.
颈阔肌皮瓣修复颊部畸形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23例应用颈阔肌皮瓣修复颊部畸形的病人进行护理,认为术前做好皮肤的清洁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皮瓣的色泽、温度、毛细血管反应等,预防术区感染,控制疼痛,加强饮食护理,并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是手术取得成功的重要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应用SMAS蒂岛状皮瓣修复面部皮肤缺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以SMAS为蒂的岛状皮瓣修复眼睑及口周皮肤缺损的方法。方法根据皮肤缺损的部位,设计以SMAS为蒂的远位岛状皮瓣修复眼睑及口周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自1998年8月起,临床应用已14例,最大皮瓣面积为5cm×3cm,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效果满意。结论应用设计供区部位较隐蔽的以SMAS为蒂的岛状皮瓣,远位转移修复眼睑及口周皮肤及软组织缺损,血供良好,皮瓣颜色质地与受损区域皮肤协调,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皮下组织蒂的改良菱形皮瓣在面部皮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介绍一种皮下组织蒂的改良菱形皮瓣及其在面部皮肤缺损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于面部各种缺损的附近设计以皮下组织为蒂的改良菱形皮瓣,即在改良菱形皮瓣的尾部作“V”形切口,小范围剥离后行皮瓣无张力转移。皮瓣面积为1.5 cm×2.0 cm~4.0 cm×4.5 cm。结果本组16例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皮瓣全部成活。随访12例患者1.5个月至1.5年,面部形态满意,术区平整,无“猫耳朵”形成,切口瘢痕不明显。结论应用皮下组织蒂的改良菱形皮瓣修复面部皮肤缺损,方法简便易行,术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设计一种新型的指掌侧矩形推进皮瓣修复指端指腹缺损。方法 采用改良的矩形推进皮瓣修复指端指腹皮肤缺损8例,经长期随诊进行临床总结。结果 推进移位皮瓣的质地接近正常指,经1~2年随访,两点辨别觉3mm~5.5mm,外观和功能满意,且皮瓣推进后近端创面均不需植皮,可直接闭合。结论 采用改良指掌侧矩形推进皮瓣,加大了皮瓣推进幅度、保证了指端指腹精细感觉的恢复,同时指骨关节及指背软组织血供不受影响,是一种实用可行的新型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风筝"皮瓣在眼睑前层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探讨“风筝”皮瓣(亦称皮下蒂推进皮瓣)在修复眼睑前层(包括皮肤和眼轮匝肌)缺损的应用。方法于缺损邻接部位沿皮纹方向设计“风筝”皮瓣,按设计线切开皮肤,在眼轮匝肌下剥离形成以眼轮匝肌为皮下蒂的“风筝”皮瓣,推进转移修复皮肤缺损,用70无损伤缝线缝合。自1994年以来已用于14例,年龄15~64岁,缺损最大直径为上睑长度的1/3。结果皮瓣全部成活,切口Ⅰ期愈合,随访时间3个月至1年,眼睑形态满意,切口瘢痕不明显。结论对于眼睑前层范围较大不宜直接缝合,但尚有条件用局部皮瓣修复的中等大的缺损,用“风筝”皮瓣进行修复简单易行,效果可靠。其优点是,皮瓣通过推进转移的方式覆盖创面,没有旋转和变形,转移后局部平整,无“猫耳”等畸形产生,皮瓣蒂部宽广,血运良好,愈合后肤色与四周一致。  相似文献   

15.
窄蒂侧颌颈部皮瓣修复面部组织缺损   总被引:23,自引:7,他引:16  
目的 介绍一种因多种原因导致的面部皮肤及深层组织缺损与畸形的修复方法。方法 设计以耳前狭窄皮肤筋膜为蒂的侧颌颈部皮瓣移转修复缺损。皮瓣最大 10cm× 11cm ,最小5cm× 6cm。蒂部宽 1 0~ 1 5cm ,长 2~ 5cm。结果 应用窄蒂侧颌颈部皮瓣治疗 2 1例 ,除 1例皮瓣远端皮肤坏死外 ,其余全部成活。结论 本皮瓣不带知名血管 ,打破带蒂随意皮瓣的长宽比例规定 ,是一种新的皮瓣设计 ,窄蒂移转方便 ,修复后外形满意 ,是修复面部较大面积组织缺损的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6.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足部创伤性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足部创伤性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以同侧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24例,分析其可行性与优点。结果 3例皮瓣远端1/3发绀并坏死经换药二期愈合外,其余皮瓣均一期成活。随访1~2年,皮瓣臃肿4例,其余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 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部创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具有较强的抗感染能力,尽早闭合创面,促进早期功能锻练,质地好,可一期修复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风筝”皮下蒂皮瓣在面部皮肤缺损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应用“风筝”皮下蒂皮瓣修复面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00年6月以来,应用“风筝”皮下蒂皮瓣修复因面部病变组织切除术后的皮肤缺损患者36例。按病变组织的形状将其行圆形或椭圆形切除.于缺损的一侧设计、形成以皮瓣基底部皮下组织为蒂或以皮瓣两侧皮下组织为蒂的皮瓣,皮瓣最大宽度小于或等于缺损直径.长度约为缺损直径的1.5~2.0倍,推进覆盖缺损部位。结果 36例患者的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个月至1年.瘢痕不明显,皮瓣颜色与周围正常皮肤相近,形态较好。结论 此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皮瓣的血运可靠及转动灵活、愈后切口瘢痕不明显等优点,对于因直接缝合张力大或可能引起面部器官移位的面部皮肤缺损的修复,是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我们应用岛状皮瓣修复面部软组织缺损共45例,效果满意。优点是:①蒂长移转灵活;②皮瓣血运良好;③肤色和质地均佳;④Ⅰ期手术完成。对岛状皮瓣的特点、适应证及手术要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Summary A 21-year-old man sustained an extensive high voltage electrical injury to his lower face, lower lip, chin, mandibular symphysis and floor of mouth. He lost all soft tissue as well as the outer cortex of the mandibular symphysis and lower teeth at the entry site. This soft tissue and skin loss was replaced by a left segmental pectoralis major myocutaneous flap [3] for lining of floor of the mouth and a right segmental pectoralis major myocutaneous flap augmentation of the chin and lower lip. The function of muscles and modiolus and orbicularis oris was reasonably regained by using bilateral temporalis muscle functional support [7]. The soft tissue on the left lower face was replaced by expanding the skin and soft tissue on the left submandibular are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