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消瘤汤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对进展期结直肠癌术后机体免疫功能和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104例行手术治疗的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54例,采用腹腔热灌注化疗同时H服消瘤汤;对照组50例,单用腹腔热灌注化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2组生存质量、免疫功能、血清VEGF水平变化、化疗药物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组生存质量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NK细胞活性为(24.6±8.68)%,治疗后提高至(27.8±9.27)%;对照组治疗前NK细胞活性为(23.4±9.28)%,治疗后降为(18.4±8.22)%,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前CD4+/CD8+为(1.32±0.28)%,治疗后提高至(1.58±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VEGF水平明显下降,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性粒细胞减少、腹泻程度、神经毒性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瘤汤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不但能减轻化疗药物毒副反应,而且能改善NK细胞的活性,提高CD4+/CD8+比值,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抑制血清中VEGF的表达,改善病人生存期质量,对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消瘤汤对进展期胃癌术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行手术治疗的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消瘤汤组30例,采用口服消瘤汤进行治疗;消瘤汤+腹腔热灌注化疗方案组32例,采用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口服消瘤汤进行治疗;对照组28例,采用腹腔热灌注化疗进行治疗,观察3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VEGF)变化及VEGF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消瘤汤组、消瘤汤+腹腔热灌注化疗组治疗前后血清VEGF水平明显下降,消瘤汤组、消瘤汤+腹腔热灌注化疗组分别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瘤汤组、消瘤汤+腹腔热灌注化疗组治疗前后血清VEGF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消瘤汤组、消瘤汤+腹腔热灌注化疗组分别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瘤汤对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复发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能改善患者生存期质量,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血清中VEGF的蛋白表达进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消瘤汤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对术后结直肠癌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104例行手术治疗的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4例,采用腹腔热灌注化疗同时口服消瘤汤,对照组50例,单用腹腔热灌注化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生存质量、血清VEGF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生存质量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V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EGF水平均下降(P<0.05),且治疗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结论 消瘤汤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可改善结直癌术后患者生存期质量,其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抑制血清中VEGF表达进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消瘤汤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对胃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行手术治疗的进展期(Ⅱ、Ⅲ期)胃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采用腹腔热灌注化疗同时口服消瘤汤治疗;对照组28例,单用腹腔热灌注化疗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存质量及治疗前后血清VEGF水平及其mRNA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升高23例,稳定6例,降低3例;对照组生活质量升高6例,稳定12例,降低10例.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分别为(193±40)pg/ml和(194±41)pg/ml]及其mRNA蛋白表达量[分别为(18.56±0.70)和(18.69±0.62)]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分别为(93±17)pg/ml和(138±30)pg/ml]及其mRNA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48±0.12)和(0.62±0.08)]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结论 消瘤汤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能改善胃癌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其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抑制血清VEGF蛋白表达,进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腹腔热灌注联合静脉化疗和单纯静脉患者在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临床效果进行比较。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襄阳医院120例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单以静脉化疗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腹腔热灌注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生存期、不良反应以及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71.7%(43/60),对照组有效率为46.7%(28/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三年生存率为83.3%,平均生存时间为(32.98±1.83)个月,都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7%,(28.65±1.9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D3+T细胞、CD4+T细胞水平明显增加,CD8叩细胞水平明显减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后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的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单纯静脉化疗,腹腔热灌注联合静脉化疗术能有效对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有效率高、预后患者生存率高、不良反应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化疗联合顺铂腹腔热灌注治疗中晚期卵巢癌术后的效果。方法选取中晚期卵巢癌患者95例,全部患者均采用肿瘤细胞减灭术治疗,其中A组(30例)采用术前新辅助化疗联合术后TP方案化疗(围术期化疗),B组(32例)采用术后化疗联合顺铂(60 mg)腹腔热灌注治疗,C组(33例)采用围术期化疗联合顺铂腹腔热灌注治疗;比较3组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 C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化疗疗程均明显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PFS和KPS评分明显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腹腔积液量明显低于A、B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B、C组外周血CD3+CD4+、CD3+CD56+、CD3+CD4+/CD3+CD8+呈上升趋势,腹腔热灌注治疗后,B、C组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而A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铂腹腔热灌注通过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以达到术后抗癌效果和改善生活质量,同时利用温热效应有效解除免疫抑制现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健脾消积汤联合化疗对晚期大肠癌患者生活质量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FOLFOX4方案化疗,治疗组加用健脾消积汤治疗。观察其近期疗效、体质量、生活质量及免疫功能变化。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0%vs36.7%,P〉0.05)。治疗组治疗后体质量和Karnofsky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体质量和Karnofsky评分无显著性变化(P〉0.05)。治疗组生活质量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治疗组白细胞分化抗原3阳性(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3 positive,CD3+)细胞、白细胞分化抗原4阳性(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4 positive,CD4+)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1);对照组治疗后CD3+、CD4+细胞较治疗前虽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腹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消积汤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大肠癌可改善免疫功能,减轻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消瘤汤对进展期胃癌术后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行手术治疗的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消瘤汤组30例,采用口服消瘤汤进行治疗;消瘤汤+腹腔热灌注化疗方案组32例,采用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口服消瘤汤进行治疗;对照组28例,采用腹腔热灌注化疗进行治疗,观察3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变化及其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消瘤汤组、消瘤汤+腹腔热灌注化疗组治疗前后血清VEGF水平明显下降,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瘤汤组、消瘤汤+腹腔热灌注化疗组治疗前后血清VEGF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瘤汤对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复发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能改善患者生存期质量,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血清中VEGF的蛋白表达进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卵巢癌致恶性腹腔积液患者应用腹腔热灌注化疗的疗效及对血清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2.5 (CA125)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2例晚期卵巢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接受单纯腹腔灌注化疗,观察组接受腹腔热灌注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症状改善指标。结果两组腹腔灌注化疗耐受程度佳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61.2.9%,高于对照组的3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卡氏行为状态(KPS)评分(81.2.8±7.82)分,高于对照组的(71.03±8.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CEA、CA125、CD4~+、CD8~+水平与CD4~+/CD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EA、CA125水平低于对照组,CD8~+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CD4~+与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出现肝功能减退、恶心呕吐、骨髓移植等不良反应发生率41.94%,与对照组的45.1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1,P=0.646)。两组患者随访1年,观察组的生存率90.32%,与对照组的87.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1,P=0.688)。结论腹腔热灌注化疗可改善卵巢癌致恶性腹腔积液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腹腔内灌注治疗恶性腹腔积液患者的疗效。方法48例恶性腹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7例,采用复方苦参注射液加顺铂灌注化疗;对照组21例,采用顺铂灌注化疗。每周1次,连用4次后,观察临床疗效、患者生存质量及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①治疗组有效率为62.96%,对照组有效率为38.10%,治疗组腹腔积液控制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组治疗后CD3+、CD4+、CD8+水平及CD4+/CD8+均明显升高(P〈0.05),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③治疗组患者P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用于恶性腹腔积液治疗时,可以控制腹腔积液,减轻毒副作用,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存在腹膜微转移的胃癌患者行术中腹腔内温热灌注化疗(IHIC)联合术后静脉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5例术中腹腔冲洗液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20(CK-20)均表达阳性的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72例,行静脉化疗6个周期;治疗组73例,术中行IHIC联合术后静脉化疗6个周期;2组静脉化疗均采用FOLFOX4方案,并均于术后4周开始进行。结果治疗前后平均Karnofsky评分对照组分别为(67.8±6.8)分、(73.9±9.3)分,治疗组分别为(67.9±7.8)分、(78.1±11.0)分,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5年总复发和转移率分别为63.9%、3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1.4%、25.0%和8.3%,治疗组分别为71.2%、47.9%和41.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位生存期为36.0个月,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8.0个月(P<0.05)。结论对存在腹膜微转移的胃癌患者行术中IHIC联合术后静脉化疗安全有效,可降低胃癌术后复发和转移率,改善患者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提高术后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化疗前后免疫功能变化及和功能状态评分间的关系。方法60例初治肺癌患者化疗前、化疗两个周期后分别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分型并与20例正常体检者作对照,同时对肺癌患者进行功能状态评分。结果肺癌患者化疗前CD3^+、CD4^+、NK细胞比例分别为(46.19±8.72)%、(20.57±5.80)%、(17.67±6.53)%,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分别是(59.76±6.92)%、(35.89±6.97)%、(21.51±4.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细胞比例为(28.51±8.21)%,高于正常对照组[(20.93±4.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9+细胞比例为(7.54±4.29)%,与正常组[(9.52±4.0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线两药含铂方案化疗两个周期后,肺癌患者外周血CD3^+、CD4^+、NK细胞比例分别为(57.96±8.33)%、(33.29±6.90)%、(21.48±5.78)%,较化疗前有增多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8^+细胞比例为(21.64±5.10)%,较化疗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患者功能状态评分化疗前平均为1.48±0.60,化疗后平均为1.45±0.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免疫功能较正常人普遍降低,化疗在短期内有可能使肺癌患者免疫水平得到一定程度恢复,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分型可作为疗效评估和全身功能状态评分的补充。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加味五参四苓汤联合逐饮散敷贴配合顺铂胸腔化疗对癌性胸水的影响。方法65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分为实验组35例,对照组30例。实验组在胸腔抽液后向胸腔内注入顺铂注射液30mg,并予以中药加味五参四苓汤煎服和逐饮散外敷;对照组在抽取胸腔积液后仅向胸腔内注入顺铂注射液30mg;两组均每周两次。比较两组胸水控制疗效,检测胸水肿瘤标志物CEA、CA125、CA153、CYFRA21-1、NSE下降程度和外周血免疫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变化情况以及观察对生活质量(KPS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结果实验组控制胸腔积液总有效率85.71%,对照组控制胸腔积液总有效率63.33%(P〈0.05);实验组CEA、CA125、CA153、CYFRA21-1和NSE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意义不明显,P〉0.05);实验组CD3^+、CD4^+和CD4^+/CD8^+比值较本组治疗前明显增高而CD才下降(P〈0.05),并且CD3^+、CD4^+和CD4^+/CD8^+比值较对照组也明显增高而CD8^+下降(P〈0.05);治疗后实验组KPS评分上升例数多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是80.00%和53.33%(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实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加味五参四苓汤联合逐饮散敷贴配合顺铂化疗能有效控制患者胸腔积液,能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比单用顺铂治疗癌性胸水患者疗效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指标、癌胚抗原(CEA)与铁蛋白(SF)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CD3+T、CD4+T、CD8+T及CD4+/CD8+、NK细胞、B细胞、CEA和SF变化的关系。结果:①CEA(+)组中,CD4+T、CD4+/CD8+及NK细胞明显降低(P〈0.01),CD8+T及SF明显增高(P〈0.01)。CEA与CD4+T、CD8+T、CD4+/CD8+及NK细胞水平密切相关(P〈0.01)。②SF(+)组中,CD4+T、CD4+/CD8+及NK细胞明显降低(P〈0.01),CD8+T明显增高(P〈0.01),CD3+T明显增高(P〈0.05)。SF与CD4+T、CD8+T、CD4+/CD8+及NI(细胞水平密切相关(P〈0.01),与CD3+T水平密切相关(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细胞免疫状态紊乱,且与CEA、SF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Exosomes致敏的树突状细胞对中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105例中晚期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免疫联合化疗组(n=65)和单纯化疗组(n=50),观察两组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有效率、1年生存率、中位生存时间及毒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免疫联合化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CD3^+、CD4^+及CD8^+明显增高(P〈0.05),且优于单纯化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与单纯化疗组有效率分别为56.9%和38.0%(P〈0.05),1年生存率分别为66.7%和52.1%(P〈0.05),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5.6个月和12.3个月(P〈0.05),两组毒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xosomes致敏的树突状细胞回输联合化疗对中晚期大肠癌有较好的疗效,可提高免疫功能,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术前同期放化疗对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老年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35例60~75岁之间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老年患者,采用术前口服化疗药物卡培他滨(Capecitabine,Xeloda)单药方案,每日1000mg/m^2,连用2两周,休息1周,共两个疗程;放疗选择在口服化疗药物2d后进行,采用常规分割放疗,照射次数10次,三野照射总计量30Gy.治疗结束3周后手术.分别于入院当天、手术前1天,手术后7d,术后1月抽取患者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ometry,FCM)检测T细胞亚群百分率(CD3^+、CD4^+、CD8^+、CD4^+/CD8^+)及NK细胞含量变化.结果术前放化疗前后,患者外周血CD3^+、CD4^+、CD8^+、CD4^+/CD8^+及NK细胞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后7d、CD3^+、CD4^+、CD4^+/CD8^+及NK细胞水平较入院当天明显降低,CD8^+升高(P〈0.05),术后1月CD3^+、CD4^+、CD4^+/CD8^+及NK细胞含量较术后第7天均升高,CD8^+明显降低(P〈0.05),与术前相比细胞免疫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术前同期放化疗对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老年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无明显影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热灌注联合全身静脉化疗在胃癌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8例胃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化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4例,治疗组采用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全身静脉化疗进行治疗,对照组仅采用静脉化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个月-5年内的生存率、复发率、转移率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年内治疗组患者的生存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年、5年治疗组的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的总复发率及转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腹腔热灌注联合全身静脉化疗用于胃癌术后可显著提高生存率,明显降低术后复发率和转移率,毒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对肿瘤化疗免疫功能的影响,为合理应用低分子肝素提供参考。方法将8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化疗方法,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与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经过化疗后,两组均无CR病例,治疗组的RR为30.0%,对照组为10.0%,治疗组的近期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CD3^+、CD4^+、CD4^+/CD8^+和NK细胞数量于化疗后1h与24h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化疗后两个时间点的上述指标值下降均较对照组多(P〈0.05)。结论胃癌化疗中应用低分子肝素能够有效提高近期疗效,降低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数量,从而改善免疫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华蟾素辅助治疗晚期肿瘤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华蟾素联合姑息化疗治疗晚期肿瘤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晚期肿瘤患者96例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46例。治疗组化疗同时加用华蟾素注射液,对照组仅采用与治疗组相同的化疗方案。分别观察比较两组近期疗效、生活质量、不良反应、NK细胞和T淋巴细胞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68.0%和37.0%,两组疗效比较,P〈0.05。生活质量治疗组提高32.0%,对照组提高15.2%,两组比较,P〈0.05。治疗组发生化疗毒副反应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NK细胞活性及CD4^+/CD8^+比值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结论:华蟾素联合姑息化疗治疗晚期癌症,具有增效减毒、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