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颈部手术提供有关副神经的解剖学资料。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10例(20侧)成人头颈部标本,重点观测上颈部副神经及其毗邻结构。结果①副神经穿出二腹肌后腹后下缘处距乳突尖(24.90±4.05)mm;②副神经进入胸锁乳突肌上部前缘深面时距乳突尖(30.11±4.30)mm,其中75%的枕动脉发出胸锁乳突肌支与之伴行, 穿入点处两者距离为(5.70±0.78)mm;③副神经走行于寰椎横突的前方。结论寰椎横突、二腹肌后腹后下缘及胸锁乳突肌上部前缘是寻找颈部副神经的三个标志,而枕动脉的胸锁乳突肌支对临床帮助不大。  相似文献   

2.
副神经是神经移位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的重要动力神经。本文介绍副神经移位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的历史,及近年来副神经解剖的进展;并重点讨论、比较副神经各种移位方式及其恢复效果,分析副神经移位术式的趋势,认为副神经移位修复肩胛上神经,恢复肩关节外展功能是较好的选择,且在副神经移位时保留斜方肌上部功能,利用副神经的远端终支移位是现在临床应用的趋势;并讨论了影响副神经移位疗效的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斜方肌内的神经支配进行解剖学观察,为寻找副神经移位到肩胛上神经的最佳移位点和移位方式提供解剖依据.方法 选用成人尸体标本10具20侧.观察副神经在斜方肌内的行径及分支.并取不同水平副神经、肩胛上神经横断面制病理切片,计数各神经断面的神经纤维数,进行比较.结果 副神经在锁骨上2~3 cm进入斜方肌内,在肩胛冈中点前上方3~4 cm处,有来自颈丛的交通支加入后形成终末支.副神经的神经纤维计数:入斜方肌处(A点)为(1245±46)条,颈丛的交通支汇入前(B点)为(830±36)条,汇入后(C点)为(1074±38)条.结论 (1)副神经在与颈丛交通支合干后H-G段内的各断点,是副神经的最佳移位点.(2)后进路副神经移位术不影响斜方肌上部神经支配,充分利用了颈丛交通支,且缩短了神经再生距离,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以C4神经前支主干作为动力神经移位修复副神经重建大鼠斜方肌功能的可行性,为临床用于副神经缺损的动力性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36只成年雄性SD大鼠,体重200~250 g;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n=18)。实验组左侧行C4副神经移位重建术,对照组左侧行副神经切除术;两组右侧不做任何处理,作为正常对照。术后1、2、3个月实验组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及肌肉功能检测,计算潜伏期延迟率、最大波幅恢复率及肌张力恢复率;取两组斜方肌行HE染色,计算肌细胞截面积恢复率;取实验组神经吻合口远端神经行甲苯胺蓝染色,计算吻合口远端有髓神经纤维恢复率。并于术后1、3个月取实验组斜方肌及神经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随时间延长,实验组斜方肌CMAP最大波幅逐渐增加,潜伏期缩短,肌张力逐步恢复;神经吻合口远端有髓纤维逐渐增加。至术后3个月肩、背斜方肌CMAP最大波幅恢复率为63.61%±9.29%、73.13%±11.85%,潜伏期延迟率为130.45%±37.27%、112.62%±19.57%,肌张力恢复率为77.27%±13.64%、82.47%±22.94%,有髓纤维通过率为82.55%±5.00%。随神经支配恢复,实验组肌细胞截面积亦逐渐增大,且各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时斜方肌肌节排列紊乱,3个月时逐步趋于整齐。结论 C4副神经移位重建术可有效重建大鼠斜方肌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临床诊治颈神经后内侧支卡压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10具(20侧)成人尸体头颈标本颈脊神经后内侧支易受卡压的部位进行解剖学观测。结果(1)C2颈脊神经后内侧浅支(枕大神经)易受卡压处分别位于该神经走行于头下斜肌与枢椎椎弓板之间段、穿过头半棘肌段和穿上项线骨纤维孔处。(2)C3-5脊神经后内侧浅支(第三枕神经)易受卡压处分别位于该神经穿行头半棘肌和穿头夹肌段。C3颈脊神经后内侧深支即头夹肌支,该神经穿过头半棘肌处。(3)C3-8后内侧支穿颈脊神经后支骨纤维管。结论颈神经后内侧支穿行的骨纤维管、项部肌肉、项部肌肉的腱性组织是造成颈脊神经后内侧支卡压的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副神经移位膈神经重建高位颈髓损伤大鼠呼吸功能时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特点.[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1、2、3、4、5、6个月6个时间组.取下颈部正中切口,将双侧副神经在锁骨下水平发出内、外侧支之前切断,移位缝接膈神经干起始部.术后第1、2、3、4、5、6个月各组样本取颈后正中切口,切除C3全椎板充分显露颈髓并于C3、4水平锐性横断.分别于横断C3、4脊髓后10、30 min于颈总动脉处插管抽取动脉血各0.2 ml.利用ABL50型血气分析仪(雷度公司,丹麦产)进行pH值、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及血氧饱和度的监测.此后,每30 min检测1次.同时测定10只正常SD大鼠血气指标作为对照.[结果]C3、4脊髓横断后10 min,第1、2个月组大鼠呼吸停止,血氧饱和度为0及(1.9±0.7)%.3个月组大鼠表现出严重呼吸性酸中毒,pH值为7.19±0.04,PCO2为(73.5±6.17)mmHg(1 mmHg=0.133 kPa),PO2为(32.7±4.26)mmHg,SO2为50.7%±8.93%,(18±5)min后呼吸停止.4个月组大鼠出现轻度CO2潴留,SO2为(88.6±4.02)%,30 min后为(57.1±6.27)%.5、6个月组大鼠血气分析指标正常,正常值维持时间第5个月组为(176.31±22.53)min,第6个月组为(58.70±12.62)h.[结论]从血气分析指标变化来观察,副神经移位膈神经可能是重建高位颈髓损伤后呼吸功能的一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颈7神经根后股与副神经移位吻合重建斜方肌功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一种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radical neck dissection,RND)中采用神经移位吻合改善术后肩功能的方法。方法1999年3月~2001年2月,10例需行RND的患者,行RND时保留远颅端至斜方肌前缘的副神经,长度〉3cm,待RND完成后,解削分离出C7神经,并将其后股切断,长度3~5cm,在无张力下行两神经端端吻合。患者在术前和术后1、6及12个月行临床的斜方肌功能客观评价及肌电检测。结果经c,神经根后股与副神经移位吻合后,各部肌电恢复率1、6及12个月分别为上部9.8%、68.9%、73.5%;中部4.7%、73.6%、69.4%;下部6.2%、70.5%、70.3%;7例患者上臂外展超过90。,上肢平均最大外展角度超过95。,肌萎缩较轻,均为1~2级,肩外展受限2级7例.3级3例。结论RND中采用C7神经根后股与副神经移位吻合能较好地重建斜方肌功能。供、受区位于同一术区内,仅有一个吻合口,减少手术创伤。C7神经根后股的切断对手臂运动及感觉功能无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副神经移位膈神经重建高位颈髓损伤大鼠呼吸功能后膈肌的病理学变化及膈肌运动诱发电位(motion evoked potential,MEP)的特点。[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1~6个月6个时间组。取下颈部正中切口,将双侧副神经在锁骨下水平发出内、外侧支之前切断,移位缝接膈神经干起始部。术后第1~6个月各组样本取颈后正中切口,切除C3全椎板充分显露颈髓并于C3、4水平锐性横断。证实胫前肌MEP完全消失后,于两侧腋前线肋下缘作切口,显露该处膈肌腹腔侧。直视下将同心针电极于腋前线第9肋骨下缘垂直胸壁插入膈肌肋部,监测其MEP的变化。然后完整取出膈肌,于电子天平称重。并于右侧腋前线顺膈肌肌纤维方向切取2 mm宽肌条行HE染色。分析膈肌肌纤维截面积的变化。[结果]神经移位后随着时间延长,大鼠膈肌MEP潜伏期逐渐缩短,波幅逐渐增大。6个月组MEP波幅为(6.35±0.51)mV,潜伏期为(3.41±0.36)m s。同时,膈肌逐渐饱满,肌重逐渐恢复,6个月为正常对照组的(97.23±4.07)%。肌纤维截面积也逐渐增大,6个月组达(1 741±439)μm2为正常对照组(1 809±461)μm2的(98.28±3.65)%。6个月组的各数据与对照组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从电生理及病理学来看副神经可作为运动神经移位膈神经重建高位颈髓损伤后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9.
盆腔神经丛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寻下尿路手术中避免损伤盆腔神经丛 (盆丛 )的解剖标志。 方法 对 2 0个盆腔器官标本作盆丛大体解剖或组织切片 ,观察盆丛与盆腔脏器的毗邻关系。 结果 盆丛位于直肠的前外侧 ,距肛门口 (9.6± 1.5 )cm ,精囊的后外侧 ,在前列腺基底部与前列腺血管形成神经血管束 ,于尿道膜部外侧和后外侧穿过尿生殖膈。 结论 精囊和神经血管束可作为下尿路术中避免损伤盆丛的解剖标志 ,了解盆丛的解剖分布 ,对减少医源性阳萎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副神经移接肩胛上神经术后肌电恢复规律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副神经移位于肩胛上神经后冈下肌肌电恢复的规律。方法 对 46例副神经移接肩胛上神经者 ,于术后不同时期测定冈下肌复合运动动作电位 (CMAP)的波幅及潜伏期 ,并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KaplanMeier生存率的分析及数据、方程式的拟合。结果  (1)术后冈下肌出现新生电位的平均时间为 3 11.98± 3 5 .87d ;(2 )不同随访时间的复合运动动作电位潜伏期 (L)、波幅 (A)及术后时间 (x)的关系 ,即经验方程式为L =13 .8764 + 2 10 7.3 2 /x(Rsq =0 .3 78) ;A =0 .710 6+ (-0 .0 171)x + (2E-0 6)x 2 + (-1E -7)x 3 (Rsq =0 .64 8)。结论 副神经移位于肩胛上神经术后不同时期复合运动动作电位的波幅及潜伏期的预测可提供经验方程式 ,并为临床早期判断手术疗效提供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副神经移位膈神经恢复膈肌运动功能的可行性。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100只随机分成A、B2组。经颈前路显露两侧膈神经干,于C6水平切断。A组原位缝接;B组游离副神经,在其主干进入斜方肌前切断,并与膈神经干缝接。术前:术后5min及第1、2、4、6、8个月观察膈肌的位移,然后于C3-4水平横断脊髓了解膈肌的位移变化。比较各时间点2组膈肌位移的恢复率。结果:高位颈髓横断伤前2组膈肌位移恢复率无显著性差异,而高位颈髓横断伤后3组膈肌位移恢复率明显优于A组。结论:副神经移位膈神经能有效地恢复高位颈髓横断伤大鼠的膈肌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阐明膈神经、副神经肌电图检查对提高臂丛神经根性损伤诊断符合率的机制和意义。方法对100例术中证实为全臂丛或上中干根性损伤的术前肌电图资料(包括膈神经、副神经和臂丛神经)进行分析,总结C5神经根性损伤中节前、后的发生率,术前诊断符合率及膈神经、副神经的功能。结果100例臂丛神经根性损伤中,C5神经根性损伤的诊断符合率为87%,比过去提高31.9%;节后损伤的诊断符合率为81.9%,提高30.8%。膈神经、副神经完全损伤者C5神经根均为节前损伤。膈神经完全损伤13例,不全损伤7例中5例(71.4%)为节前损伤;副神经完全损伤5例,不全损伤14例中8例(57.1%)为节前损伤。结论对膈神经、副神经进行肌电图检测,可提高C5神经根性损伤的术前诊断符合率;并可判断膈神经、副神经的功能是否适合作神经移位术的动力神经  相似文献   

13.
林帆  郭晓山 《中国骨伤》2003,16(9):541-541
落枕是中医学名词,指急性单纯性颈项强痛且运动受限的病症,多因睡眠姿势不良及局部受冷刺激后引起.我们1999-2001年采用副神经封闭结合手法治疗此病92例,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此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肘部尺神经血供的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观察肘部尺神经的血液供应 ,为尺神经前移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40侧防腐成人上肢标本观察测量肘部尺神经血供来源和血管外径及血管长度的相关数据 ,10个新鲜肘关节标本模拟临床尺神经前移术。结果 肘部尺神经血供有 3个来源 :尺侧上副动脉、尺侧下副动脉和尺侧返动脉后支 ,三条动脉从起始处至肱骨内上髁的距离分别是 (14.5± 2 .3)cm、(4.8± 1.2 )cm和 (5 .9± 0 .7)cm ,其伴随尺神经行走的距离分别是 (15 .4± 2 .1)cm、(5 .1± 1.1)cm和 (6 .6± 1.3)cm。结论 将肘部尺神经从肘管内移位到肘前部治疗肘管综合征时 ,保护其血供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15.
锁骨下水平副神经切断移位修复肩胛上神经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 观察在锁骨下水平切断副神经、移位修复肩胛上神经,恢复臂丛损伤患者肩外展功能的临床效果及对斜方肌功能的影响。方法 在锁骨下副神经内外侧分支入肌处切断副神经,移位到肩胛上神经49例,术后2~4年随访肩外展功能,其中20例来院随访的患者又进行了术后斜方肌肌力及电生理检查。结果 副神经移位修复肩胛上神经,恢复臂丛损伤患者肩外展功能,其肩外展角度平均61^0,副神经移位后对斜方肌下部功能影响明显,对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阐明膈神经、副神经肌电图检查对提高臂丛神经根性损伤诊断符合率的机制和意义。方法 对100例术中证实为全臂丛或上中干根性损伤的术前肌电图资料(包括膈神经、副神经和臂丛神经)进行分析,总结C5神经根性损伤中节前、后的发生率,术前诊断符合率及膈神经、副神经的功能。结果 100例臂丛神经根性损伤中,C5神经根性损伤的诊断符合率为87%,比过去提高31.9%;节后损伤的诊断符合率为81.9%,提高30  相似文献   

17.
上斜方肌、肩胛冈骨肌皮瓣的解剖研究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进一步探讨以颈横血管为蒂的上斜方肌肌皮瓣及肩胛冈骨肌皮瓣的应用解剖学基础,及其在口腔颌面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解剖观测32例上斜方肌、肩胛冈的形态和血供,并应用5例该组织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结果:①上斜方肌近似于梯形,平均高度上、下、内、外四缘分别为174.63、157.18、86.98和80.95mm,面积126.78cm^2;肩钾冈全长131.21mm。②颈横动脉干、颈浅动脉干及其升支、肩胛冈支长度分别为42.50、27.80、43.12和28.75mm。升支发出0.5mm以上肌皮穿支3-6支;回流静脉与相应动脉伴行。③临床应用5例,均获成功。结论:以颈横血管为蒂的上斜方肌肌皮瓣及肩胛冈骨肌皮瓣血管蒂长、手术易操作,且可带肩胛冈修复,适合于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  相似文献   

18.
单纯颈丛阻滞或肌间沟神经阻滞用于颈肩部手术可能麻醉效果不满意,须复合局麻或全麻才能完成手术。本院近4年来采用颈浅丛神经阻滞复合肌间沟神经阻滞应用于颈肩部手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罗比卡因用于颈丛阻滞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两种浓度罗比卡因用于颈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一、乳腺的发育[1~3] 乳腺的腺体来源于外胚层,是表皮局部增厚而产生。在胚胎第6周时乳腺始基在躯干两侧从腋下到腹股沟部呈现2条带状乳线,在第9周时,除胸部的一对外,其余均退化。在第12周时胸部的一对乳腺始基向深处间质生长,发展成乳腺管,过后乳腺管继续增殖,其末端发展成腺小叶,到青春期这些小叶才形成末端乳管和腺泡。在胚胎发育中可出现异常:①一侧或双侧乳腺缺如。②副乳系未退化的乳房始基在乳线上生长发育,发生率为1~5%,女多于男(5:1),有遗传性。副乳多发育不全,多乳房和多乳头常见(图1)。少数副乳(0.1%)可发生癌变,应予切除。③先天性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