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1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11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在C形臂X线透视下行椎体后凸成形术,并对术前、术后的疼痛和椎体高度的恢复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1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疼痛和病椎前缘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可迅速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疼痛,是恢复病椎前缘高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吴寅良  王强  彭俊  李法年  江龙 《广东医学》2016,(11):1669-1671
目的:探讨采用高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患者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可行性,并评价治疗效果。方法收集应用高黏度骨水泥后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38例共计45个椎体,其中伴发胸腰椎侧弯畸形10例11个椎体。比较患者术前、术后3 d、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线高度、椎体后缘高度、后凸Cobb角、ODI脊柱评分。并通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骨水泥注射量、骨水泥充盈情况、骨水泥渗漏发生情况等指标来评估手术安全性和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术前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线高度、椎体后缘高度、后凸Cobb角、VAS疼痛评分、ODI脊柱评分与术后3 d、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伴脊柱侧弯患者,骨水泥注射量、骨水泥充盈情况、骨水泥渗漏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时间延长,术中透视次数增多。结论采用高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伴脊柱侧弯的老年患者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是安全、有效的,掌握正确的手术操作步骤和方法,可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8年3月~2010年5月微创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62例,其中29例(35个椎体)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PVP组),33例(45个椎体)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PKP组).术前及术后3d、12m时进行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和活动能力评分及测量椎体高度和后凸畸形Cobb角的变化,并记录骨水泥渗漏的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3d、12个月时VAS评分与活动能力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同时间点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3d、12个月时椎体高度与脊柱后凸畸形Cobb角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术后3d、12个月时椎体高度比较有差异,PKP组明显优于PVP组(P<0.05);PKP组的脊柱后凸畸形Cobb角的矫正度优于PVP组(P<0.05).PVP组术中骨水泥渗漏5例8个椎体,PKP组2例3个椎体,PKP组骨水泥渗漏率明显低于PVP组(P<0.05).结论 PVP与PKP均能有效地缓解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疼痛,改善生活质量;PKP能更好地恢复椎体高度与矫正后凸畸形Cobb角,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38例(47个椎体)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采用PKP治疗,手术前、后在侧位X线片上测量手术椎体的高度及后凸Cobb角,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观察骨水泥渗漏情况,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评价及随访.结果 38例术后椎体前缘及中线高度较术前恢复明显;术后Cobb角较术前明显变小,后凸畸形得到明显矫正,术后各时间点平均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随访4~24个月,疼痛缓解明显,无复发.结论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具有微创、止痛效果好、无明显并发症及早期下地活动等优点,明显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Sky骨扩张器系统行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以确诊为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27例,俯卧位下经皮Sky骨扩张系统后凸椎体成形术治疗。经3mo~22mo的随访,所有患者经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标准侧位X线片上病变椎体高度和脊柱后凸畸形角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采用Sky骨扩张器系统椎体后凸成形椎体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疼痛明显缓解;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明显增高、Cobb角明显减小。未出现明显的骨水泥渗漏及脊髓、神经根受压现象。结论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早期Sky骨扩张器系统行椎体成形术,既可达到疼痛缓解,又可恢复病变椎体高度和纠正后凸畸形,维持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Sky椎体成型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Sky骨扩张器系统行榷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确诊为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27例,俯卧位下经皮Sky骨扩张系统后凸椎体成形术治疗.经3mo~22mo的随访,所有患者经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标准侧位X线片上病变椎体高度和脊柱后凸畸形角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采用Sky骨扩张器系统椎体后凸成形椎体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疼痛明显缓解;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明显增高、Cobb角明显减小.未出现明显的骨水泥渗漏及脊髓、神经根受压现象.结论 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早期Sky骨扩张器系统行椎体成形术,既可达到疼痛缓解,又可恢复病变椎体高度和纠正后凸畸形,维持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判应用手法复位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2月至2013年6月愿意采用微创介入治疗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椎体后缘完整的患者42例(58个椎体),采用基础麻醉加局麻下行手法复位,经C行臂透视复位良好后,然后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根据术前和术后侧位X线片测量椎体前缘高度、后凸畸形角度和患者腰背部疼痛VAS评分。结果:4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经3个月~2年的随访。患者术后3 d腰部疼痛均基本缓解,术后骨水泥渗漏进入椎间盘1例,未出现神经损害症状。术后3个月侧位片对比36例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Cobb角无明显增大;3例伤椎压缩加重并伴Cobb角增大。随访期间病椎无明显疼痛,出现上位邻近椎体压缩骨折1例。42例58椎体术前、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凸畸形角度、VAS评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在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前的手法整复可以更好地恢复椎体高度和纠正脊柱后凸畸形,而且手法整复方法切实可行,并未增加骨水泥泄露的发生率,也不影响术后疼痛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编织囊袋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周壁破损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周壁破损的OVCF病人应用编织囊袋扩张椎体成形术进行手术治疗,观察比较术前术后的疼痛VAS评分、Cobb角及椎体前缘及中段高度恢复情况、椎体后凸矫正率、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术后病人疼痛明显缓解,Cobb角、病椎高度恢复及椎体后凸矫正明显,术前、术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仅有2个椎体向上终板轻微渗漏,未引起任何反应。结论:编织囊袋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周壁破损的OVCF可明显缓解疼痛、降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矫正Cobb角、恢复一定的椎体高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经皮椎体骨水泥成形术后继发椎体高度丢失的危险因素.方法 2005年2月至2006年5月应用骨水泥成形术对3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45椎进行治疗.记录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射量、骨密度值、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的VAS疼痛评分、伤椎前中后缘高度、后凸Cobb角;以末次随访和术后早期的后凸Cobb角差值作为后凸角继发增大值;做相关及回归分析.结果 术后后凸角、骨密度值及术后椎体中线高度与术后后凸Cobb角继发增大存在相关.结论 骨质疏松程度重、骨水泥成形术后椎体中线高度恢复欠佳及后凸Cobb角过大是后期后凸Cobb角继发增大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均接受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患者术后胸背部、腰部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术后1d可下床行走,术后3d出院。术后15例患者得到2个月-1年随访,期间无疼痛加重,未出现过敏反应、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无椎体前缘高度的丢失以及Cobb角的显著变化。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可迅速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改善活动的功能,有效恢复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的高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分析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在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中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 PMMA)与GeneX骨水泥的治疗结果差异,为PKP手术椎体填充材料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89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行问卷、X线片及CT检查随访,通过椎体高度恢复率、椎体Cobb角恢复率、计算机软件辅助CT数据分析、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减少情况、Oswestry评分以及并发症评估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 两组间椎体高度恢复率、椎体Cobb角恢复率、椎体体积恢复率在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eneX组的椎体高度、Cobb角、椎体体积丢失多于PMMA组。PMMA组发生骨水泥渗漏者3例,邻近椎体再骨折1例,GeneX-组发生骨水泥渗漏2例,均无神经症状,均无致死性并发症。结论: GeneX-骨水泥对于患者术后疼痛的缓解效果与PMMA相当,作为椎体成形材料近期维持椎体高度良好,可以迅速提高椎体的强度和刚度,且其并发症少,但术后中、远期对椎体高度的维持并不十分满意,故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患者可使用GeneX-骨水泥作为椎体填充材料,而对于术前椎体压缩程度重且伴有严重骨质疏松患者,可使用PMMA骨水泥作为椎体填充材料,并应避免术后早期负重,更佳的生物可替代材料仍然需要进一步寻找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注入骨水泥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0月~2010年5月收治的应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30例患者,按照VAS评分、影像学资料、Oswestry评分标准分别对患者疼痛、椎体高度和Cobb角、日常活动功能进行观察。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有7个椎体发生骨水泥渗漏,均未出现临床症状。术后患者腰痛均明显缓解,随访7~26个月,平均14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由术前的(7.4±1.7)分下降至术后的(1.8±1.1)分,最终随访为(1.6±0.8)分;Oswestry功能评分术前为(40.00±1.16)分,术后为(17.00±2.11)分,末次随访为(15.00±1.41)分;椎体前缘的高度术前平均为(0.8±0.1)cm,术后为(1.2±0.3)cm,末次随访为(1.2±0.3)cm;伤椎后凸角度术前平均为(28.2±5.3)°,术后为(19.2±4.8)°,末次随访为(19.4±5.1)°。各指标术后与术前、最终随访时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与最终随访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球囊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方法,可迅速缓解疼痛,改善脊柱功能,并且远期稳定性较好,适用于年龄较大、合并症较多的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3.
张成玉  张凡 《吉林医学》2012,(5):899-901
目的:探讨应用经皮穿刺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5月~2011年9月采用PKP治疗OVCF患者18例20个椎体。术前均有剧烈背痛,无神经症状。结合体检、X线与MRI检查确定靶椎体,经皮穿刺椎弓根途径进入病椎体内,置入可扩张球囊,扩张球囊复位塌陷的病椎,并形成骨水泥充填空腔,注入团状期骨水泥强化稳定病椎。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观察手术前、后疼痛及功能变化情况,观察手术前、后椎体高度和后凸角度的恢复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18例20个椎体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2 d内疼痛均缓解,VAS评分由术前(8.7±1.3)分降为术后2 d、3、6、12个月时的(2.3±0.5)、(2.4±0.3)、(2.5±0.6)、(2.7±0.2)分(P<0.01);ODI评分由术前的(75.6±6.7)分降到术后2 d、3、6、12个月时的(25.6±2.8)、(26.7±2.1)、(27.5±2.2)、(29.2±2.4)分(P<0.01)。术后椎体高度和Cobb角矫正较术前明显恢复(P<0.05)。术后无脊髓神经根受损表现,未发现骨水泥栓塞等并发症,共有4例4个椎体(20%)出现骨水泥渗漏,但术后即刻随访中均无明显的临床症状。结论:应用PKP治疗OVCF,具有确切的缓解疼痛与改善功能的效果,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对病椎高度的恢复和后凸畸形的矫正也具有良好的效果,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单侧与双侧穿刺的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将收治的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根据住院号单双号进行随机分组.双侧穿刺组共41例46个椎体,男性4例,女性37例;年龄53-82岁,平均70.8岁.单侧穿刺组共50例69个椎体,男性6例,女性44例;年龄55-87岁,平均73.1岁.全部患者都在“C”型臂透视机引导下,经皮单侧或者双侧穿刺完成手术.术后经过随访观察,随访期间定时摄脊柱正侧位X线片,测量病变椎体前、中、后缘高度和椎体后凸角度变化,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腰背痛的缓解情况,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判断生活质量.结果:全部患者顺利完成穿刺,单侧穿刺组平均每个椎体手术时间(40±22)min,双侧手术组平均每个椎体手术时间(54±25)min,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手术组每个椎体平均骨水泥注入量(2.9±1.8)ml,双侧手术组每椎体平均骨水泥注入量(5.4±2.2)m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透视次数,单侧手术组(11.9±2.2),双侧手术组(19.5±2.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36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s scale,VAS)评分,单侧手术组术前平均为:7.9±2.1,术后2.1±1.8,末次随访2.4士2.2,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手术组术前平均为:7.7±2.2,术后2.2±1.8,末次随访2.5±2.3,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后凸角矫正,单侧手术组Cobb's恢复率平均为(52.8±6.6)°,双侧手术组平均矫正(55.1±6.0)°,各组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上述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例中发生骨水泥渗漏8例,均无神经症状.结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经单侧与双侧穿刺的疗效相当,但单侧穿刺组具有手术操作短、透视次数少、骨水泥注入量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2例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的99个椎体进行PKP手术。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d、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y日常活动功能障碍指数(ODI)以及Cobb角、椎体前缘、中部高度的改善情况。结果术前VAS评分、ODI指数、Cobb角、椎体前缘、中部高度,与术后1d、1个月、6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术后1d、1个月、6个月的VAS评分、ODI指数、Cobb角、椎体前缘、中部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能够有效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引起的疼痛,对维持椎体稳定性、恢复椎体的部分高度、提高生存质量有一定的作用,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应用PKP治疗11例OVCF。测定手术前后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伤椎前缘高度及Cobb角,并作统计分析。结果: 11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患者较术前视觉模拟评分减小、伤椎高度增加及Cobb角恢复(P<0.01)。术中出现1例骨水泥渗漏,但未出现肺栓塞和脊髓、神经受压。术后2个月出现1例相邻椎体骨折,无肋骨骨折、感染并发症发生。结论: PKP治疗OVCF能够迅速减轻骨折引起的疼痛,并能恢复伤椎高度,矫正脊柱后凸畸形,且手术创伤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PKP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3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应用PKP治疗并进行临床疗效和影像学分析。术后随访2个月。结果术后腰背部疼痛消失35例,疼痛明显减轻3例,无骨水泥渗漏。术后行影像学检查未见椎管内占位,后凸畸形明显改善。术后伤椎前柱平均高度明显提高(P<0.05),Cobb角恢复至正常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术创伤小、安全、临床疗效好,能迅速缓解疼痛,有效恢复伤椎高度,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理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Sun G  Jin P  Hao RS  Liu XW  Xie ZY  Li FD  Yi YH  Zhang XP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3):149-152
目的 评价双球囊与单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 51例疼痛性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患者,累及椎体69个.在X线监测下,经双侧椎弓根穿刺伤椎,完成球囊扩张,骨水泥填充.双球囊组患者29例(38个椎体),应用双球囊在椎体内双侧同时协调扩张;单球囊组患者22例(31个椎体),应用单球囊双侧入路在椎体内先后交替扩张.比较术前与术后椎体高度与Cobb角的差异,并分别计算两组的术后椎体高度平均恢复率和与Cobb角平均矫正度,比较两组之间差异,并随访6-12个月.结果 51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第96小时内疼痛均明显缓解,无临床并发症.患者10分制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评分由术前平均7.7分降至术后2.6分(P<0.01);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由术前平均73%降至术后26%(P<0.01).双球囊组伤椎椎体前缘和中部平均丢失高度由术前14.7 mm和10.5 mm改善至术后10.1 mm和5.5 mm,Cobb角由术前平均22.4°,矫正至术后12.3°,手术前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单球囊组伤椎椎体前缘和中部平均丢失高度由术前14.7 mm和10.6 mm,改善至术后10.4 mm和6.5 mm,Cobb角由术前平均21.2°,矫正至术后11.6°,手术前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双球囊组与单球囊组术后椎体平均高度恢复率分别为72.8%、70.1%,Cobb角平均矫正度分别为10.1°和9.5°,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无疼痛加重病例出现.结论 双球囊与单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效果,探讨其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择采用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12例,比较手术前后疼痛情况和活动能力,观察手术并发症,评估其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明显疼痛减轻,活动能力均改善。随访时间3~11个月,平均6个月。近期效果满意。1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8.3%。结论:采用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创伤小,操作简便,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疗效,值得推广。严格术前准备和提高手术操作水平是可以预防和避免并发症发生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单球囊双侧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件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07年采用单球囊双侧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OVCF 33例37椎,测量术前术后椎体高度和Cobb角,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忠者术前本后的疼痛变化.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VAS评分术后2d(2.8±1.2)较术前(8.3±1.3)明显改善(P<0.01):术前骨折椎体的前缘、中线相当于原椎体高度的54.28%±13.37%和60.27%±16.57%,术后恢复到82.1%±26.54%和87.92%±21.18%(p<0.05);Cobb角由术前18.37降至术后9.77.结论:单球囊双侧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OVCF可以有效、迅速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改善后凸畸形,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