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观察在经典小梁切除术中运用可调节缝线联合羊膜移植(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1月-2011年1月93例(128眼)确诊为闭角型青光眼,房角关闭1/2~3/4象限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64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照组45例(64眼),仅行经典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至少12个月,观察眼压、滤过泡形态、视力及并发症。结果眼压:观察组完全成功58眼,条件成功5眼,失败1眼,总有效率为98.4%;对照组完全成功42眼,条件成功6眼,失败16眼,总有效率为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89,P<0.05)。滤过泡:观察组48眼Ⅰ型,9眼Ⅱ型,6眼Ⅲ型,1眼Ⅳ型,功能性滤过泡89.1%;对照组29眼Ⅰ型,10眼Ⅱ型,19眼Ⅲ型,6眼Ⅳ型,功能性滤过泡60.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07,P<0.05),观察组术后视力0级部分(56.3%)同对照组(34.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8,P<0.05);观察组中并发症少。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以有效提高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成功率,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板层巩膜切除联合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将诊断为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板层巩膜切除联合穿透性小梁切除术;对照组采用深层巩膜咬切术。观察二组之间在术后浅前房、脉络膜脱离发生率、术后复发率等方面,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二组间在术后浅前房、脉络膜脱离发生率,术后复发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结论:板层巩膜切除联合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赵艳  旷琳  杨蕾蕾  廖琳 《广东医学》2012,33(12):1800-1801
目的 评价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与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需行手术治疗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120例124眼的临床资料,其中传统小梁切除术49例50眼(对照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71例74眼(观察组).比较两组术后眼压、视力、视野恢复情况以及浅前房发生率、滤过泡形成情况.结果 术后早期观察组眼压略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观察组视力恢复优良率、视野恢复优良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浅前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中,其术后早期恢复眼压、前房的形成及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优于传统小梁切除术.  相似文献   

4.
邹才林 《中外医疗》2012,31(13):94-95
目的探讨高眼压下闭角型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96例96只眼。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平均分为3组-A组、B组与C组,各32例32只眼,A组患者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B组患者采用小梁切除手术,C组患者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结果 C组的眼压下降幅度明显高于A组与B组(P〈0.05),A组与B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C组的视力好转情况明显好于A组与B组(P〈0.05)。C组前房深度术前为(1.6±0.4)mm,术后为(3.6±0.5)mm,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治疗高眼压下闭角型青光眼能够显著加深前房,有效地降低眼压,提高视力,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1996年以来我们应用小梁切除加玻璃体穿刺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持续高眼压状态 6 4例、6 4眼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 6 4例、6 4眼 ,系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后经常规抗青光眼药物治疗 ,仍呈持续高眼压状态者 ,男18例 ,女 46例 ,右 36眼 ,左 2 8眼 ,45~ 76岁 ,持续高眼压时间1~ 10d ,平均 3 8d。术前眼压 4 0 5~ 12 5 7kPa ,平均 6 44kPa,术前视力无光感 6眼 ,光感 12眼 ,手动 18眼 ,指数 16眼 ,0 0 2~ 0 112眼 ,视力在指数以下者占 81 3%。1 2 手术方法  (1)常规麻醉 ,以缝线开睑 …  相似文献   

6.
左俊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9):2506-2507
目的观察原发闭角型青光眼(PACG)高眼压状态下进行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23例(24眼)PACG患者持续高眼压下行小梁切除术。结果 24眼均手术顺利,未出现严重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3个月~6个月,其中有20眼术后眼压达标,3眼加用降眼压药物眼压控制正常,1眼再行手术,24眼最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青光眼发作期在采取各种措施眼压仍不能控制的情况下,积极进行手术治疗是可行和相对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子峰 《广东医学》2001,22(7):633-633
目的 评价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效果 ,探讨其并发症及预防。方法 对 12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术后随访 3~ 2 4个月。结果 眼压由术前 3 34~ 8.5 ( 5 .47± 1 32 )kPa下降至 0 40~ 3 .5 6 ( 2 .33± 1 0 5 )kPa ,手术成功率为 75 % ( 9/12 ) ,术后视力提高或保持不变 83 % ( 10 /12 )。并发症包括前房出血、浅前房、脉络膜脱离。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和单纯小梁切除术在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1例(31只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伴有白内障患者,其中17例(17只眼)接受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治疗,14例(14只眼)接受小梁切除术治疗。在术后随访过程中分别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眼压、滤过泡和并发症等状况。结果术后随访10个月,发现超声乳化小梁切除术组和小梁切除术组在眼内压降低值[(20.59±7.94)mmHgV8(24.85±14.39)mmHg,P=0.614)]、治愈率(88.24%VS71.43%,尸卸.370)、功能性小泡形成率[76.47%(13/17)vs78.57%(11/14),P=0.094]和并发症发生率【(47.06%(8/17)VS.50.00%(7/14),P=0.380)】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中大多数患者不能用降低眼内压的药物。在小梁切除术组需要额外的手术干预,包括对眼前房的改善和超声乳化白内障法。结论即使在小梁切除术后的白内障和并发症患者中,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额外的手术干预,但在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和白内障并发性患者时,超声乳化小梁切除术和小梁切除术显示出类似的眼内压降低值、成功率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10.
谷莉英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133-133,135
目的探讨可松解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146例患者152眼分为观察组(76例80眼)和对照组(70例72眼),观察组采用可松解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术后6个月进行回访,观察患者视力和眼压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术后6个月74眼眼压低于21mmHg,治愈率为92.50%;对照组50眼眼压低于21mmHg,治愈率为69.44%,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并发症30眼次,对照组为80眼次,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可松解缝线小梁切除术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眼内压,挽救抢救患者的视力,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 PACG)是我国青光眼的主要类型,也是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定军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2):142-143
目的 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将2007年10月~2009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60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根据手术方式随机分为两组:A组实验组(复合小梁切除术)30眼和B组对照组(常规小梁切除术)30眼,观察两组病例手术后眼压、前房形成、滤过泡形态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两组病例术后早期1个月内,两组眼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3~12个月两组对比,观察组眼压较对照组明显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的功能性滤过泡比例均较B组高(P12mmHg以上,前房正常,滤过泡平,可以按摩,使眼压降至8mmHg左右,滤过泡更隆起些,暂不拆线。但如果眼压不易按摩下来,术后第一天就可拆线。根据眼压水平、滤过泡功能形态、前房情况,控制性拆除外置缝线,同时配合滤过泡旁按摩;若眼压、滤过泡、前房深浅一直比较理想,可在术后4周再拆线。两组术后均使用局部抗生素、激素及非甾体类抗炎药。  相似文献   

13.
祝华 《基层医学论坛》2016,(11):1589-1590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32例(35眼)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眼压下降明显(P<0.05)。眼底、视野无进行性损害。结论针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宋宇 《中国伤残医学》2014,(13):104-104
目的:探讨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进行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21只眼)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数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随访3~6个月,裸眼视力≥0.3者15只眼,0.02~0.3者6只眼。术后眼压平均15.2±4.3mmHg,与术前平均眼压31.5±7.2mmHg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主要为角膜水肿,有不同程度的虹膜炎性反应,局部予散瞳及激素治疗后恢复良好。结论: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行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关大权 《海南医学》2011,22(6):91-92
目的探讨在持续高眼压下行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患者30例(32眼),患者入院后应用药物给予降低眼压治疗7 d左右,但眼压仍在35~65 mmHg(1 mmHg=0.133 kPa)之间。患者术前30 min给予20%甘露醇250 ml进行快速滴注;给予镇静剂;所有患者均行球周麻醉,行小梁切除术。结果 30眼术后24 h内前房形成,其余2例为浅前房,给予休息同时加压包扎5 d后前房形成。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0个月,眼压在21mmHg以下的29眼,眼压高于21 mmHg的患者给予抗青光眼药物滴眼控制。术后1个月视力:手动3眼,指数6眼,0.02~0.1 6眼,0.1~0.2 14眼,0.2以上3眼。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可以在持续眼高压状态下行小梁切除术,能够避免患者视功能进一步受损,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6.
628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小梁病理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闭角型青光眼和小梁形态学改变,探讨周边虹膜和小梁粘连程度与小梁、Schlemm管病变的关系。方法:对628例(746眼)闭角型青光眼手术切除的小梁标本用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火棉胶包理,苏木素-伊红染色,光镜下观察。结果:所有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和小梁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纤维化,小梁网及内皮细胞中有程度不等的色素9沉积呐皮细胞数减少或消失,Schlimm管压缩或闭塞。虹膜萎缩、变性,周边部与  相似文献   

17.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青光眼的护理原则及技术。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青光眼共70例(80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患者的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经验与效果评价。结果本组70例患者全部康复出院。结论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给予相关教育指导,能稳定患者的情绪,缓解患者的疼痛,有效的减少术后的并发症,从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黄继化 《吉林医学》2014,(15):46-3243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0例(68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22例(38眼)行小梁切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对照组18例(30眼)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房角分离术+人工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比较疗效。结果:两组术后视力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眼压为(14.76±2.78)mm Hg(1 mm Hg=0.1333 kPa),前房深度为(3.07±0.35)mm,对照组眼压为(21.51±3.69)mm Hg,前房深度为(2.34±0.2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我科于1999年11月~2003年11月收治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中,有20例在急性期高眼压状态下施行小梁切除术,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和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中远期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按照奇偶数字法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与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2组治疗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视敏度缺损(16.17±5.08)db、缺损值(15.78±4.89)db、IOP(23.18±5.27)mmH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功能性滤过泡为76.67%(23/30),显著小于观察组93.33%(2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00%,观察组为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小梁切除术相比,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