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25-羟维生素D3 [25-(OH)D3]、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与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MMP)患儿免疫功能和预后不良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6例重症MMP患儿作为重症组,同期收治的101例轻症MMP患儿(轻症组)作为对照。检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血清25-(OH)D3、IL-6、PCT水平,计算NLR。分析NLR、25-(OH)D3、IL-6、PCT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重症MMP患儿治疗后随访半年,根据重症MMP患儿的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75例)和预后不良组(31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重症MMP患儿预后的因素。结果:重症组NLR、IL-6、PCT水平,CD8+高于轻症组(P<0.05),25-(OH)D3水平、CD3+、CD4+、CD4+/CD8+低于轻症组(P<0.05)。NLR、IL-6、PCT水平与CD3+、CD4+、CD4+/CD8+呈负相关(P<0.05),与CD8+呈正相关(P<0.05);25-(OH)D3与CD3+、CD4+、CD4+/CD8+呈正相关(P<0.05),与CD8+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肺大片实变影、NLR(较高)、IL-6(较高)、PCT(较高)是重症MPP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25-(OH)D3(较高)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重症MMP患儿NLR、IL-6、PCT水平升高,25-(OH)D3水平降低,且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以及预后不良有关,检测NLR、IL-6、PCT、25-(OH)D3有助于评估重症MMP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乳酸脱氢酶(LDH)、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与危险度分层和预后不良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8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ALL患儿60例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到我院健康查体的同龄健康儿童6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25-OH-D3和IL-6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LDH水平,对比病例组与对照组血清25-OH-D3、LDH、IL-6水平,对比不同危险度分层ALL患儿血清25-OH-D3、LDH、IL-6水平,分析其与危险度分层的相关性。ALL患儿进行规范化治疗,根据治疗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对比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临床特征及血清25-OH-D3、LDH、IL-6水平,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病例组患儿血清25-OH-D3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LDH、IL-6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低危型、中危型ALL患儿血清25-OH-D3水平高于高危型,且低危型高于中危型(P<0.05);低危型、中危型ALL患儿血清LDH、IL-6水平低于高危型,且低危型低于中危型(P<0.05)。预后不良组高危型患儿及白细胞计数>100×109/L的患儿所占比例、血清LDH及IL-6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血清25-OH-D3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血清25-OH-D3水平与ALL患儿危险度分层呈负相关(P<0.05),血清LDH、IL-6水平与ALL患儿危险度分层呈正相关(P<0.05)。危险度分层及血清25-OH-D3、LDH、IL-6是ALL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ALL患儿血清25-OH-D3、LDH、IL-6水平异常改变,与危险度分层相关,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无创机械通气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13、IL-17、IL-37的变化并探讨其与患者预后不良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102例接受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AECOPD患者(AECOPD组),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亚组41例和预后良好亚组61例,另选取6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SCOPD)患者作为SCOPD组和57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13、IL-17、IL-37水平。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ECOPD无创机械通气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IL-13、IL-17、IL-37水平对AECOPD无创机械通气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对照组、SCOPD组、AECOPD组血清IL-13、IL-17、IL-37水平依次升高(P<0.05)。预后不良亚组血清IL-13、IL-17、IL-37水平高于预后良好亚组(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预后不良亚组年龄大于预后良好亚组,心功能不全比例和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C反应蛋白高于预后良好亚组(P<0.05),而两组性别、体质指数、AECOPD病程、吸烟、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EV1%增加为AECOPD无创机械通气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保护因素,年龄增加、CAT评分增加和IL-13、IL-17、IL-37升高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IL-13、IL-17、IL-37水平联合预测AECOPD无创机械通气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大于IL-13、IL-17、IL-37水平单独预测。结论:AECOPD无创机械通气患者血清IL-13、IL-17、IL-37水平升高与预后不良密切相关,血清IL-13、IL-17、IL-37可作为AECOPD无创机械通气患者预后评估的潜在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清表面活性蛋白D(SP-D)、半乳糖凝集素-3(Gal-3)、C-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5(CCL5)水平与炎症因子和预后不良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165例MPP患儿为MPP组,另选取54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SP-D、Gal-3、CCL5、白细胞介素-6(IL-6)、IL-8水平,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Pearson/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MPP患儿血清SP-D、Gal-3、CCL5水平与IL-6、IL-8、TNF-α水平的相关性。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PP患儿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采用接受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P-D、Gal-3、CCL5水平对MPP患儿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PP组患儿的血清SP-D、Gal-3、CCL5以及IL-6、IL-8、TNF-α水平升高(P<0.05)。MPP患儿的血清SP-D、Gal-3、CCL5水平与IL-6、IL-8、TNF-α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血清SP-D、Gal-3、CCL5、IL-6、TNF-α水平较高、病变类型为大片状阴影、热程较长是MPP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SP-D、Gal-3、CCL5三项联合预测MPP患儿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26,明显大于三项指标单独预测的0.842、0.794、0.771。结论:MPP患儿血清SP-D、Gal-3、CCL5水平升高,与炎症因子和预后不良密切相关,可作为MPP患儿预后不良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分析血清载脂蛋白C1(APOC1)、乳酸脱氢酶(LDH)及炎性感染指标在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肺通气功能、预后效果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自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接诊的130例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在我院体检且结果正常的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入选者血清APOC1、LDH及炎性感染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水平、肺通气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流速(PEF)];观察组患儿均严格按照《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2019年版)》接受治疗,通过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血清APOC1、LDH及炎性感染指标对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预后不良的预测效能。结果:观察组血清APOC1、LDH、CRP、IL-6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观察组患儿中,重症组血清APOC1、LDH、CRP、IL-6表达水平均高于轻症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APOC1、LDH、CRP、IL-6表达水平均与FVC、FEV1、PEF呈负相关(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APOC1、LDH、CRP、IL-6均是其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经ROC曲线分析,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APOC1、LDH、CRP联合IL-6预测其预后不良的AUC为0.930。结论:血清APOC1、LDH及炎性感染指标在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与其肺通气功能密切相关,其中APOC1、LDH、CRP联合IL-6预测预后不良的效能较好,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UA)、白细胞介素-6(IL-6)、磷酸化Tau181(P-tau181)与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21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黄浦分院收治的98例AD患者(AD组)和71例门诊体检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检测血清UA、IL-6、P-tau181水平,使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患者认知功能,Barthel指数(BI)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所有患者出院后随访1年,统计随访期间不良预后发生情况。Pearson相关性分析UA、IL-6、P-tau181与MMSE、MoCA、BI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D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AD组血清UA水平和MMSE、MoCA评分、BI低于对照组(P<0.05),IL-6、P-tau18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AD患者血清UA水平与MMSE、MoCA评分、BI呈正相关(P<0.05),IL-6、P-tau181水平与MMSE、MoCA评分、BI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长期卧床、AD痴呆阶段、高水平IL-6、高水平P-tau181是AD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高水平UA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AD患者血清UA水平降低,IL-6、P-tau181水平升高,且与认知功能障碍、日常生活能力降低以及预后不良有关,检测血清UA、IL-6、P-tau181可辅助评估AD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研究肺部超声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临床诊断及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效果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于2018年6月~2020年3月期间诊治的80例NRDS患儿纳入研究,记作NRDS组。另取同期8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新生儿进行系统的肺部超声检查并评分,并比较NRDS组和对照组检查结果。将NRDS患儿根据胎龄的不同分成<30周亚组以及≥30周亚组,比较两组肺部超声检查结果。此外,将所有NRDS患儿按照是否接受PS治疗分成治疗组与非治疗组,比较两组肺部超声评分。结果:NRDS组肺实变、胸膜线异常、支气管充气征、融合B线、肺泡间质综合征、胸腔积液人数占比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胎龄<30周亚组肺泡间质综合征人数占比低于胎龄≥30周亚组患儿,而胸腔积液人数占比高于胎龄≥30周亚组患儿(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12 h、24 h时的肺部超声评分分别为(15.23±3.15)分、(11.37±2.01)分,均低于非治疗组的(19.45±3.28)分、(16.48±2.83)分(均P<0.05)。结论:肺部超声作为无创且实时监测手段,诊断NRDS的临床价值较高,且肺部超声评分可作为有效评估NRDS患儿接受PS治疗效果的指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鼻窦CT评分诊断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的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1年12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91例CRSwNP患者纳入观察组,87例鼻中隔偏曲患者纳入对照组,根据《中国慢性鼻窦炎诊断与治疗指南(2018)》将CRSwNP患者分为轻度组(29例)、中度组(40例)和重度组(22例)。所有受试者均检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以及血清IL-6水平,计算外周血NLR,行鼻窦CT检查,根据CT检测结果,采用Lund-Mackay CT评分标准对受试者进行鼻窦CT评分。对比各组外周血NLR、血清IL-6水平及鼻窦CT评分差异,分析CRSwNP 患者外周血NLR、血清IL-6与鼻窦CT评分的相关性以及外周血NLR、血清IL-6、鼻窦CT评分诊断CRSwNP的价值。结果:观察组外周血NLR、血清IL-6水平及鼻窦CT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外周血NLR、血清IL-6水平及鼻窦CT评分均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P<0.05),且中度组高于轻度组(P<0.05)。CRSwNP患者外周血NLR、血清IL-6水平与鼻窦CT评分均呈正相关(r=0.502、0.539,P<0.05)。外周血NLR、血清IL-6及鼻窦CT评分诊断CRSwNP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83、0.659、0.697,联合三项指标诊断CRSwNP的AUC为0.882,高于各指标单独诊断。结论:外周血NLR、血清IL-6水平及鼻窦CT评分上升可反映CRSwNP患者病情加重,外周血NLR、血清IL-6水平与鼻窦CT评分呈正相关,外周血NLR、血清IL-6及鼻窦CT评分联合诊断CRSwNP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究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蛋白(NGAL)、血糖不稳定指数(GLI)、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98例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随访3个月,根据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67例与预后不良组31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及血清NGAL、GLI、NLR水平,分析NGAL、GLI、NLR与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急性缺血性卒中相关性肺炎评分(AIS-AP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WBC)计数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NGAL、GLI、NLR单独预测及联合预测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住院时间、空腹血糖、CPIS评分、AIS-APS评分、NIHSS评分、TNF-α、hs-CRP、WBC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NGAL、GLI、NLR、中性粒细胞计数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淋巴细胞计数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NGAL、GLI、NLR与CPIS评分、AIS-APS评分、NIHSS评分、TNF-α、hs-CRP、WBC均呈正相关(P<0.05)。高NGAL、GLI、NLR、CPIS评分、NIHSS评分、TNF-α为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NGAL、GLI、NLR联合预测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AUC为0.864,其价值显著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P<0.05)。结论:血清NGAL、GLI、NLR在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预后不良患者中升高较为显著,三者联合对于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预后不良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术前修正衰弱指数(mFI)联合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CA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预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谵妄发生风险的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52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根据术后谵妄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谵妄组(63例)和无谵妄组(289例)。术前采用mFI评估衰弱状态,检测C反应蛋白、白蛋白、中性粒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计算CAR和NLR。分析影响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以及mFI、CAR和NLR预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价值。结果:谵妄组mFI、CAR、NLR大于无谵妄组(P<0.05)。年龄、饮酒史、脑血管病史、精神病史、术后转重症监护病房(ICU)比例高于无谵妄组(P<0.05)。年龄、mFI、CAR、NLR升高是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P<0.05)。联合mFI、CAR、NLR预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曲线下面积为0.835,高于单独mFI、CAR、NLR预测的0.688、0.741、0.733。结论:mFI、CAR、NLR升高是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三指标联合检测有助于评估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CP)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D-D)、N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心功能分级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5月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及呼吸与危重症科收治的170例CCP患者(CCP组),其中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49例、Ⅲ级66例、Ⅳ级55例,根据1年后存活状况分为死亡组26例和存活组144例,另选取同期54名体检健康者(对照组)。收集CCP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6、PCT、D-D、NT-proBNP水平。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CP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IL-6、PCT、D-D、NT-proBNP水平对CCP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CP组血清IL-6、PCT、D-D、NT-proBNP水平升高(P<0.05)。Ⅱ级、Ⅲ级、Ⅳ级CCP患者血清IL-6、PCT、D-D、NT-proBNP水平依次升高(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死亡组NYHA心功能分级Ⅳ级、肺动脉收缩压、Tie指数和血清IL-6、PCT、D-D、NT-proBNP水平高于存活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FEV1/用力肺活量(FVC)、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低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YHA心功能分级Ⅳ级和肺动脉收缩压、IL-6、PCT、D-D、NT-proBNP升高为CCP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FEV1占预计值%升高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IL-6、PCT、D-D、NT-proBNP水平单独与联合预测CCP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9、0.789、0.792、0.801、0.954,灵敏度分别为93.33%、66.67%、66.67%、86.67%、86.67%,特异度分别为46.67%、82.67%、85.33%、66.67%、94.67%。血清IL-6、PCT、D-D、NT-proBNP水平联合预测CCP患者预后不良的AUC大于单项预测(P<0.05)。结论:CCP患者血清IL-6、PCT、D-D、NT-proBNP水平升高可增加心功能严重程度并导致预后不良,可作为CCP患者预后不良的辅助预测指标,且四项指标联合检测具有更好的预测效能。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联合脑脊液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对重症病毒性脑炎(SVE)患儿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4例SVE患儿的临床病历资料,根据儿童格拉斯哥预后量表(CGOS)将患儿分为预后不良组(CGOS评级1~4级,n=39)和预后良好组(CGOS评级5级,n=65)。采用PCIS对患儿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儿脑脊液PCT和IL-6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VE患儿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PCIS联合脑脊液PCT及IL-6对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意识障碍、惊厥、合并脏器损伤发生率、脑脊液白细胞计数、PCT、IL-6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视频脑电图(VEEG)重度异常构成比大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PCIS评分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脏器损伤、VEEG重度异常、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较高)、PCT(较高)和IL-6水平(较高)是SVE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1.449、3.732、1.355、1.483、1.388,P<0.05),PCIS评分(较高)是SVE患儿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OR=0.769,P<0.05)。PCIS评分、脑脊液PCT和IL-6预测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69,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0.85、0.78,均高于单一指标检测。结论:PCIS、脑脊液PCT及IL-6均是SVE患儿预后的影响因素,联合检测有助于预测患儿预后不良发生风险,从而指导临床制定针对性诊疗方案以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红细胞指数(RCI)、淋巴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比值(LH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Ⅱ型呼吸衰竭的关系及对短期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139例AE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Ⅱ型呼吸衰竭分为呼吸衰竭组(n=47)和无呼吸衰竭组(n=92),随访以上患者出院90天内的预后情况,剔除失访和死亡病例,分为预后不良组(n=26)与预后良好组(n=101),计算RCI、LHR以及NLR比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ECOPD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RCI、LHR以及NLR比值在AECOPD患者短期内预后不良中的研究价值。结果:呼吸衰竭组NLR、RCI高于无呼吸衰竭组,LHR低于无呼吸衰竭组(P<0.05)。预后不良组COPD病程长于预后良好组,NLR、RCI高于预后良好组,BMI、LHR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RCI升高与LHR降低均是AECOPD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RCI、LHR与NLR预测AECOPD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0、0.681、0.770,三者联合的AUC为0.863,联合预测时的AUC最大。结论:RCI、LHR及NLR可在一定程度上评估AECOPD患者严重程度,为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在预测短期预后不良方面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危险分层急性肺栓塞(APE)患者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比值(DF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白蛋白(Alb)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APE患者154例作为APE组,根据《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分为低危组48例、中危组69例和高危组37例,另选择同期我院体检健康志愿者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DFR、NLR、Alb水平。根据不同预后将APE患者分为存活组125例,死亡组29例,比较两组DFR、NLR、Alb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DFR、NLR、Alb对APE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APE组DFR、NLR显著高于对照组,Al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危险分层增加,APE患者DFR、NLR逐渐升高,Alb水平逐渐降低,不同危险分层APE患者DFR、NLR、Alb水平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DFR、NLR显著高于存活组,Alb水平显著低于存活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DFR、NLR、Alb对APE死亡预测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其中DFR、NLR、Alb联合检测对APE死亡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最高。结论:APE患者DFR、NLR异常升高,Alb异常降低与APE危险分层增加及不良预后相关,DFR、NLR、Alb联合检测对APE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联合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人工肝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7例HBV-ACLF患者,均成功实施人工肝治疗,作为人工肝治疗组。将人工肝治疗组的患者根据入院后90 d是否生存分为生存组69例和死亡组28例。同期选取在我院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7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人工肝治疗组、对照组AFP、FT3、NLR。对比生存组和死亡组血清AFP、FT3、NLR。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预测概率值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AFP、FT3联合NLR比值对人工肝治疗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人工肝治疗组AFP、NLR高于对照组,FT3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AFP、NLR高于生存组,FT3低于生存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肝治疗HBV-ACLF患者的短期预后与感染、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总胆红素(TBIL)、肌酐(Cr)、血清钠、C反应蛋白(CRP)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DW、AFP、INR、NLR、TBIL均为人工肝治疗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而FT3则为人工肝治疗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保护因素(P<0.05)。AFP、FT3、NLR联合预测人工肝治疗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大于AFP、FT3、NLR的单独预测。结论:RDW、AFP、INR、FT3、NLR、TBIL均为人工肝治疗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且AFP、FT3、NLR联合预测此类患者短期预后转归的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研究血清中白介素-17(interleukin,IL-17)和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水平检测在支气管哮喘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陕西省中医医院和西安市第一医院的6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为观察组,其中的18例缓解期患儿为缓解期组,42例急性发作期患儿为急性发作期组,且选择在我院体检的6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比较缓解期组、急性发作期组患儿和对照组儿童的血清IL-17和Eotaxin水平;比较缓解期组、急性发作期组患儿的一秒钟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at 1st,FEV1)以及最大呼气流量(peak expiratory flow,PEF)和生活质量评分;分析缓解期组、急性发作期组患儿的血清IL-17与Eotaxin的相关性;并分析缓解期组、急性发作期组患儿的血清IL-17、Eotaxin水平与PEF、FEV1和生活质量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缓解期组、急性发作期组患儿的血清IL-17和Eotaxin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急性发作期组患儿的血清IL-17和Eotaxin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组(P<0.05);急性发作期组患儿的PEF、FEV1和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低于缓解期组(P<0.05);缓解期组、急性发作期组患儿的血清IL-17与Eotaxin之间均呈明显的正相关性(P<0.05);缓解期组患儿的血清IL-17、Eotaxin水平与PEF、FEV1和生活质量评分均呈明显的负相关性(P<0.05);急性发作期组患儿的血清IL-17、Eotaxin水平与PEF、FEV1和生活质量评分均呈明显的负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IL-17和Eotaxin在支气管哮喘患儿的发病过程中可以相互影响,共同参与患儿生理病理改变过程,血清IL-17和Eotaxin可作为评估支气管哮喘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和生活质量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