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明确引起河南省烟草根黑腐病的病原菌种类,选用具有典型根黑腐病的烟草病株及其根际土壤为试验样品,采用组织分离法和胡萝卜圆片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根据菌株形态及rDNA-ITS序列对病原菌种类进行鉴定,并采用灌根接种法测定病原菌对烟草的致病性。结果表明,用胡萝卜圆片法分离获得YYTB、LNTB、JXTB与JYTB 4株病原菌分离物,其中LNTB、JXTB菌株在PDA培养基上纯化获得JXTB'和LNTB'两株白色变异菌株。菌株YYTB、JYTB、JXTB和LNTB的形态学观察结果基本一致,菌落呈灰色至橄榄绿色,内生分生孢子梗无色至褐色,单生或簇生,内生分生孢子单孢,无色,杆状,两端钝圆,厚垣孢子黑褐色,簇生或单生。白色变异菌株JXTB'和LNTB'的形态学观察结果基本一致,菌落白色,厚垣孢子无色,分生孢子梗与内生分生孢子的形态特征及大小与YYTB、JYTB、JXTB和LNTB菌株无明显差异。6个菌株的rDNA-ITS序列与Gen Bank中登录号为AF275482、U97334[Thielaviopsis basicola(Berk.et Br.)Ferr.]的rDNA-ITS序列同源性在99%以上,且对豫烟6号烟苗均具有致病性,白色变异菌株JXTB'和LNTB'的致病性相对正常菌株YYTB、JYTB、JXTB和LNTB较弱。因此,将河南省烟草根黑腐病的病原菌鉴定为根串珠霉Thielaviopsis basicola(Berk.et Br.)Ferr.。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河南省不同烟叶产区危害烟草的镰刀菌种类,以河南省烟叶产区典型镰刀菌根腐病烟株及烟田土壤为供试样品,采用组织分离法和土壤分离法获得纯化菌株,根据菌株形态和rDNA-ITS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采用无创接种法测定病原菌对烟草的致病性。结果表明,获得的98个菌株在PDA培养基上均产生白色菌丝,大型分生孢子呈镰刀形或马特形,无色、多孢;小型分生孢子呈肾形、椭圆形或卵形,无色、多无分隔。序列比对结果显示,所分离的98株菌分属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和Fusarium nematophilum。致病性分析结果表明,尖孢镰刀菌、茄病镰刀菌、层出镰刀菌和木贼镰刀菌对烟苗具有致病性;48株致病菌中豫南烟区烟草镰刀菌根腐病致病性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层出镰刀菌和木贼镰刀菌,以尖孢镰刀菌为主;豫中为尖孢镰刀菌;豫东、豫西为茄病镰刀菌和尖孢镰刀菌。因此,尖孢镰刀菌为全省烟区重点防控对象,豫南烟区还需加强层出镰刀菌和木贼镰刀菌的防控,豫东、豫西需防范茄病镰刀菌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导致广西田林县烟草叶片斑枯的病原菌种类,采用组织分离法对典型发病叶片的病原菌进行分离,并以菌丝块接种法测定分离物的致病性。用PDA和V8培养基培养并观察其形态特征,再将其rRNA-ITS和TUB2序列联合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代表菌株可致烟草叶片发病,在PDA培养基上不能产孢,在V8培养基上培养可形成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器近球形,直径70~150μm。分生孢子为单胞,无色,呈椭圆形,平均大小7.1μm×2.7μm。代表菌株的rRNA-ITS和TUB2序列Blastn比对及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其与木瓜拟多隔孢(Stagonosporopsis caricae)的相似度分别为99.61%和100%,与S. caricae归为同一分支。结合致病性和形态特征,将广西烟草斑枯病的病原菌鉴定为S. caricae。  相似文献   

4.
两种病原真菌在河南危害烟草的首次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河南省嵩县烟田发现了茎黑腐病症状;茎枯病症状发现于洛宁县烟田。为明确两种病害的病原种类,试验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获得致病菌株,对所得菌株进行了形态学鉴定、DNA 序列分析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菌株Ⅰ号菌落呈放射状型,并逐渐变为花瓣型,雄器钟状或不规则,为钟器腐霉(Pythium vexans),侵染烟草引起茎黑腐病,在河南省为首次报道。菌株Ⅱ号菌落初期白色,菌落中部逐渐变为青黑色,分生孢子双胞或单胞,子囊棍棒状,子囊孢子纺锤形,双胞,隔膜处有缢缩,有性时期为菊花疫病菌(Didymella ligulicola),无性时期为菊花壳二孢(Ascochyta chrysanthemi),侵染烟草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5.
【背景和目的】烟草镰刀菌根腐病(Fusarium root rot)影响烟叶产量和品质,为明确云南省烟草镰刀菌根腐病病原种类。【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并进行单孢纯化;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rDNA-ITS与EF-1α序列鉴定病原;采用灌根接种法测定病原菌的致病性。【结果】获得的300个菌株在PDA平板上均呈絮状,菌丝白色、紫色或粉红色,大型分生孢子无色、多孢、多为镰刀形;小型分生孢子无色、多无隔,呈椭圆形或纺锤形。经序列比对将300菌株鉴定为7个种,其中227株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占比75.7%;43株为茄病镰刀菌(F. solani);16株为共享镰刀菌(F. commune);8株为木贼镰刀菌(F. equiseti);3株为层出镰刀菌(F. proliferatum);2株芬芳镰刀菌(F. redolens)和1株轮枝镰刀菌(F. verticillioides)。【结论】云南省烟草镰刀菌根腐病病原为尖孢镰刀菌、茄病镰刀菌、共享镰刀菌、木贼镰刀菌、层出镰刀菌、芬芳镰刀菌和轮枝镰刀菌,其中尖孢镰刀菌为优势菌。  相似文献   

6.
对Camembert干酪产品的专用青霉进行培养、分离与鉴定。通过对Camembert干酪上的白色青霉进行培养,观察菌落的生长状况,分离得到两株青霉,对其中一株进行分离纯化,获得纯的菌株。经形态学鉴定,菌落为毛絮状,先呈白色,后仍保留白色或变为灰绿色,背面无色;分生孢子梗粗糙,间枝和小梗的位置在同一水平面上;分生孢子链纠结;分生孢子光滑,椭圆形后变为亚球形。利用改进的SDS裂解法提取Camembert干酪青霉的基因组DNA,以rDNA保守序列引物ITS549I,TS212d,经PCR扩增出16S DNA转录间隔区目的片段(约330 bp),测序并经GenbankBlast比对,鉴定该序列与Penicillium camemberti相似性达100%。  相似文献   

7.
2020—2021年湖北烟区爆发新型烟草叶部病害,本研究对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形态观察、镜检菌丝和科赫法则验证,并提取30个菌株的DNA使用通用引物ITS1/ITS4进行rDNA-ITS序列的PCR扩增,及MEGA-X软件进行基因序列比对及系统发育树构建,同时以Rs1F2/Rs2R1为引物,进行30个菌株的rDNA-ITS基因的PCR专化性鉴定。结果表明,该病害病原菌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30个菌株序列都隶属于R. solani AG-3融合群且均具有AG-3融合群所特有的504 bp片段。因此,确定该病害为烟草靶斑病。这是首次从湖北省烟草产区分离鉴定到该病菌。  相似文献   

8.
为防控延边烟区烟草菌核病提供基础资料和理论依据,开展了病原菌鉴定及抗性种质材料筛选研究。将收集的病原菌核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分离、纯化,经致病性测定、形态学特征观察、rDNA-ITS测序比对及基于rDNA-ITS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鉴定病原菌种类;并采用离体叶片法、活体叶片法对61份种质材料进行抗性筛选。结果表明:(1)经形态学、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该病原菌为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2)两种方法筛选出31份高感材料、6份中感材料、15份抗病材料,鉴定结果一致率为85.25%,未筛选到免疫和高抗种质材料。延边烟区烟草菌核病病原菌为核盘菌,离体叶片法、活体叶片法可用于苗期烟草种质材料对菌核病抗性筛选。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引起安徽省烟草根黑腐病的病原菌种类,选择具有典型症状的烟草根黑腐病烟株,采用胡萝卜圆片法对病原菌进行了分离。同时根据病原菌的培养形态和r DNA-ITS区序列对病原菌种类进行了鉴定,采用灌根法对病原菌进行致病性测定,并对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病原菌菌株为基生根串珠霉(Thielaviopsis basicola),对烟草品种云烟87有致病力。生物学特性分析表明,病原菌生长的最适培养基为V8,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最适p H为6,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3℃。该病原菌能有效利用淀粉、麦芽糖、葡萄糖等碳源以及尿素、硝酸锌等氮源。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近年来烟草漂浮育苗过程中出现的疑似根腐病的病原,2017年5月分别从河南省宝丰、泌阳、许昌、临颍等烟区苗床共采集12个具有代表性的病害样本,进行病原菌分离、形态学鉴定、18S rDNA-ITS序列分析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从样本中分离纯化出10个真菌菌株,其18S rDNA-ITS序列与NCBI数据库中鸢尾丝囊霉(Aphanomyces iridis)序列同源性均为99%。漂浮苗及盆栽接种试验结果表明,烟苗接种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病,发病率为100%。将发病组织在PDA培养基上进行分离培养,也同样得到丝囊霉菌。本研究根据发病症状和病原菌,首次明确了鸢尾丝囊霉可引起烟草漂浮苗根腐病。   相似文献   

11.
为揭示田间感染赤星病烟草叶际细菌属水平上的多样性,提取了感病烟叶样品DNA,PCR扩增样品的16S区,采用IonS5XL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扩增片段测序,并对其细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田间感赤星病烟草叶片叶际细菌群落结构较为典型。在门水平上,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71.59%);属水平上,优势菌为泛菌属Pantoea(31.23%)、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22.44%)、甲醇杆菌属Methylobacterium(6.17%)、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6.02%)、Aureimonas(2.08%)、Falsirhodobacter(1.35%)。因此,感烟草赤星病叶片叶际优势细菌属为泛菌属和假单胞菌属。  相似文献   

12.
烟草赤星病拮抗芽胞杆菌的筛选、鉴定及促生防病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对烟草赤星病菌具有较好生防效果的芽胞杆菌,从福建、山东、云南等地烟草叶片中分离得到187株菌株,对烟草种子进行浸种处理,通过测定发芽率筛选到能够促进种子萌发的6株菌株;利用平板拮抗法、离体叶片接种法、温室生测发现FJ1、FJ1-6能促进烟草生长且对赤星病防效较好;通过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鉴定,FJ1为萎缩芽胞杆菌(Bacillus atrophaeus),FJ1-6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防病特性研究发现,两菌株含有参与脂肽类抗生素Surfactin、Fengycin和Iturin合成的基因且脂肽类粗提物对赤星病菌丝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56.9%、65.0%。综上,FJ1、FJ1-6具有优良的促生防病特性及显著的促种子萌发效应,可应用于烟草育苗及赤星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3.
赤星病烤后烟叶内生及叶际真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背景  由Alternaria alternata引起的烟草赤星病是烟叶成熟期主要真菌病害,在大田期和烘烤期均会造成严重危害,该病害的发生与叶片内生及叶际真菌群落密切相关。  方法  本文以健康与感赤星病烤后烟叶为研究对象,通过PCR技术扩增真菌18S rRNA转录间隔区的ITS1区,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赤星病烤后烟叶内生及叶际真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  结果  链格孢属Alternaria为赤星病烤后烟叶的优势菌属,相对丰度>70%;其次为红酵母属Rhodotorula,相对丰度>10%,其余真菌属相对丰度均小于1%。链格孢属和红酵母属均为健康烤后烟叶的优势真菌,但二者的相对丰度之和小于赤星病烤后烟叶;健康烤后烟叶中相对丰度>1%的菌属还包括曲霉属Aspergillus、Wallemia等。Alpha多样性结果表明,赤星病烤后烟叶真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均低于健康烤后烟叶。  结论  赤星病烤后烟叶内生及叶际真菌群落多样性低于健康烤后烟叶,其优势菌属为链格孢属和红酵母属。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四川烤烟赤星病发生规律和生物学特性并筛选高效防治药剂,连续3年在四川省泸州市、凉山州、攀枝花市、广元市、宜宾市等5个主要植烟区对烟草赤星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并在烟叶成熟期采集典型患病烟叶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通过宏观形态学、显微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其种类并测定菌落生长速率和萌发率,同时在烟田开展烟草赤星病高效防治药剂筛选。结果表明,5个烟区采集的赤星病样均属于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p.)真菌,各烟区所采集分离的赤星病菌在SDAY培养基上菌落直径、产孢量和萌发率差异均不显著。5个烟区均发生烟草赤星病,整体发病规律为:每年6月底至9月初,烟田病情指数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加,每年8月份,5个植烟区烟草赤星病病情指数显著高于7月份并趋于峰值。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和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对烟草赤星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均大于60%)。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的烤烟新品种中烟204是以综合抗性较强的抗88为母本与抗黑胫病,中抗青枯病,感赤星病、病毒病和气候斑点病的烤烟品种K326为父本,通过杂交选育而成。试验结果证明:该品种对TMV免疫,对CMV、PVY等病毒病耐性较强,抗黑胫病,气候斑点病,轻感角斑病;烤后原烟柠檬色,油分较多,叶片结构疏松;主要化学成分含量适宜,比较协调,符合工业需求;主要经济指标优于目前主栽对照品种;是一个在烟草产量、质量、经济效益、抗性等方面较能兼顾的优良烤烟杂交种。   相似文献   

16.
烤烟新品种中烟100(CF965)的选育及其应用评价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中烟100(CF965)是以兼抗烟草多种主要病害的烤烟新品系9201为母本与易感赤星病、对低温短日照反应敏感的优质烤烟品种NC82为回交亲本,通过杂交重组、回交聚合,经系谱法选育而成。试验结果证明:该品种适应性强,耐肥水,易烘烤;抗黑胫病、赤星病,耐气候斑点病;烤后原烟呈浅桔黄色,油分多,色泽均匀鲜亮,主要化学成份含量适宜,比例协调,烟叶质量符合中式卷烟需要;与目前主栽对照品种比较,烟叶产量提高9.44%,均价提高9.24%,中上等烟比例增加3.3个百分点,产值提高18.36%;是一个品质、抗性、产量、适应性等综合性状较能兼顾、适宜全国主要烟区种植的优良烤烟新品种。  相似文献   

17.
陕西烟田病害种类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烟田系统调查为主要手段明确了2010-2014年陕西烟区的主要病害种类、分布及其发生程度。结果表明,危害陕西省烟田的主要病害有16种,其中烟草真菌性病害6种:烟草猝倒病、烟草赤星病、烟草根黑腐病、烟草灰霉病、烟草白粉病和烟草黑胫病;烟草细菌性病害3种:烟草青枯病、烟草野火病和烟草角斑病;病毒性病害5种:烟草黄瓜花叶病毒病(CMV)、烟草马铃薯Y病毒病(PVY)、烟草蚀纹病毒病(TEV)、烟草普通花叶病毒(TMV)、烟草脉带花叶病毒(TVBMV);线虫病害1种:烟草南方根结线虫病;烟草非侵染性病害1种:气候性斑点病。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烟草赤星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烟草赤星病病原菌的种类,对吉林省15个烟区和黑龙江省7个烟区的烟草赤星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共分离获得312株致病菌株。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共鉴定出4种链格孢属真菌,其中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230株,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78株,鸭梨链格孢(Alternaria yaliinficiens)2株,长柄链格孢(Alternaria longipes)2株。其中吉林省烟区鉴定出了链格孢、细极链格孢和鸭梨链格孢3种,黑龙江省烟区鉴定出了长柄链格孢、链格孢和细极链格孢3种。两个省区的优势种均为链格孢。此外,本试验利用5种基因序列片段(ITS、GDP、ACT、EF、RPB2)进行烟草赤星病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其中GDP基因仅能鉴定出链格孢和细极链格孢2种,RPB2基因能鉴定出4种链格孢,而ITS、EF、ACT基因序列比较保守,不适合区分这些链格孢种。本研究明确了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烟区引起烟草赤星病的病原菌种类,为下一步的定向防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