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以猴头菌的菌丝提取物为原料,采用水煎醇沉,中孔纤维柱及DEAE-Sephadex A-50凝胶柱纯化的方法制备了猴头菌多糖,并命名为HEP-1。通过HEP-1对小鼠无水乙醇诱导胃溃疡模型及MC细胞模型的影响,分别测定溃疡面积、计算溃疡抑制率及MTT法测定细胞抑制率,研究该多糖的抗胃溃疡活性。结果HEP-1在水中溶解性较好,通过苯酚-硫酸测得HEP-1中性糖含量为95.2%、间羟基联苯法测得酸性糖含量为零、BCA试剂盒法测得蛋白质含量为5.5%;PMP柱前衍生化,对单糖的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该多糖由甘露糖、葡萄糖及半乳糖组成,其组成比例为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4:94:2;该多糖对小鼠无水乙醇诱导的胃溃疡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并能够抑制MC细胞的生长。说明该猴头菌多糖具有良好的抗胃溃疡活性。  相似文献   

2.
牛蒡(Arctium lappa L.)作为传统的药食同源植物,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牛蒡多糖(A.lappa L.polysaccharides,ALPs)是牛蒡中重要的活性成分之一,近年来备受关注。不同的提取和分离纯化方式会造成多糖结构上的差异,而牛蒡多糖的化学结构与多糖的生物活性紧密相关。该文总结了近年来常用的提取方式,包括热水浸提法及基于水提的新型辅助提取方法、酶解提取法、碱液提取法等,并比较了不同提取、分离纯化方式所得牛蒡多糖在分子质量、糖链结构及单糖组成方面的差异,总结了牛蒡多糖的抗炎、调节肠道菌群、降血糖、调节脂质代谢及抗氧化等多种生物活性,以期为进一步探究其生物活性机制、构效关系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裂褶菌多糖的益生潜能,该实验以辐照裂褶菌多糖(γ-irradiated Schizophyllum commune, ISPG)为原料,探究了ISPG理化性质、体外肠道消化特性及其对鼠李糖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的增殖效果。结果显示ISPG总糖含量为81.84%质量分数,分子质量为17.68 kDa,单糖组成中葡萄糖含量最高。刚果红实验结果表明ISPG具有三螺旋结构,可能属于β型葡聚糖。抗氧化活性实验表明ISPG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ISPG在人工口腔液和胃肠消化液中的水解度较低,均小于6.5%;ISPG对鼠李糖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有一定的增殖效果,但不及低聚果糖增值效果。实验结果表明ISPG可作为一种潜在的新型益生元,为裂褶菌多糖新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小麦麸皮超微粉为实验材料,分别用酸法、碱法、水提和酶法提取获得多糖,研究不同提取方法对小麦麸皮多糖得率、提取后麸皮残渣微观形态、糖醛酸含量、硫酸根含量、蛋白质含量、单糖组成及免疫调节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硫酸-间羟基苯酚法测定糖醛酸含量,BaCl2-明胶法测定硫酸根含量,气相色谱法测定单糖组分;采用MTT检测细胞毒性,Griess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NO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和环氧合酶-2(COX-2)蛋白表达。结果:碱提法获得的粗多糖得率最高,为31.73%,测定提取的粗多糖中多糖含量为57.79%;小麦麸皮多糖中糖醛酸和硫酸根的含量依次为:碱提法>酶提法>酸提法>水提法;不同提取方法的小麦麸皮多糖组分中所含单糖的种类为阿拉伯糖、木聚糖及葡萄糖;MTT法检测四种小麦麸皮多糖对细胞均无毒性,其中水提多糖能促进RAW264.7细胞分泌NO因子并能促进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和环氧合酶-2蛋白的表达。结论:四种不同提取方法所得到的小麦麸皮多糖的得率、化学组成成分及生物活性各不相同,采用传统水提法工艺提取多糖更利于维持多糖的免疫调节活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超滤法分离西洋参多糖并研究其免疫增强活性。采用不同分子截留量的超滤膜将西洋参根水提物分为100ku(AGP1)、30~100ku(AGP2)、10~30ku(AGP3)和10ku(AGP4)四个多糖组分,测定了四个多糖组分的总糖含量、单糖组成及免疫增强活性。结果表明:西洋参多糖的得率为5.17%,其中,AGP1~AGP4分别约占46.61%、3.30%、12.11%和37.98%。四个多糖组分的总糖含量范围为42.87%~56.55%。单糖组成分析表明,各组分分别由6~8种单糖组成,且均含有阿拉伯糖、鼠李糖、甘露糖、半乳糖、葡萄糖和葡萄糖醛酸。免疫增强活性研究表明,AGP1与AGP2可显著促进巨噬细胞NO、TNF-α、IL-6及IL-10的生成,具有较强的免疫增强活性。  相似文献   

6.
《食品与发酵工业》2020,(1):262-268
为探究莼菜多糖组成及其抗氧化活性,以4大产区商品莼菜嫩叶为实验材料,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莼菜总糖含量,结果显示雷波莼菜的总糖含量最高,为(15.470±0.348)mg/g;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检测莼菜多糖组成及含量,鉴定出10种单糖成分,主要为半乳糖(36.05%~40.33%)、岩藻糖(14.32%~16.68%)和甘露糖(11.60%~16.35%)。采用DPPH、FRAP、ABTS三种体外抗氧化检测方法测定莼菜多糖的抗氧化活性,发现莼菜水溶性多糖抗氧化能力强于碱溶性多糖,综合抗氧化能力强弱顺序为:利川莼菜>石柱莼菜>雷波莼菜>西湖莼菜。相关性分析表明,多糖浓度与抗氧化活性密切相关,甘露糖等多种单糖具有抗氧化活性。这为我国莼菜研究和资源开发提供更多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7.
对水提醇沉法获得的牛蒡粗多糖进行分离纯化并对中性多糖组分进行结构表征和抗炎活性评价。通过DEAE-52纤维素柱制备牛蒡中性多糖,通过单糖组成、分子量、紫外、红外、XRD、粒径和核磁等方法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利用硫酸铜诱导的斑马鱼急性炎症模型,评价不同剂量牛蒡粗多糖和牛蒡中性多糖对斑马鱼巨噬细胞移动的影响。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测定核转录因子激活蛋白-1(AP-1)、环氧化酶-2(COX-2)、IKB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2(IL-12)和髓样分化因子(MyD88)等不同炎性因子mRNA的表达量。结果表明,牛蒡中性多糖重均分子量为2682 Da,数均分子量为2079 Da,主要由果糖和葡萄糖组成,摩尔比为11.32:1,粒径主要分布在80~110 nm。牛蒡中性多糖主要由β构型的呋喃糖组成,有明显的尖而窄的晶体衍射峰,结晶度较高,核磁结果显示其结构为α-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呋喃果糖基-(1→2)]10-β-D-呋喃果糖基。牛蒡中性多糖可以显著(P<0.05)减少斑马鱼巨噬细胞的迁移数目,且当浓度为100 μg/mL时,巨噬细胞数量较模型组下降了41.11%,抗炎效果最佳;牛蒡中性多糖可能通过沉默炎性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的过度激活,从而抑制炎症反应。本研究可为牛蒡中性多糖的抗炎活性和开发功能性食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黄瓜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测定黄瓜中总糖含量,分离制备黄瓜多糖并测定其糖醛酸含量、单糖组成以及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黄瓜提取物中的总糖含量;用硫酸-咔唑法测定黄瓜多糖中的糖醛酸含量;采用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单糖组成;并在体外抗氧化评价体系研究黄瓜多糖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 ·)和羟自由基( ·OH)的清除活性以及总还原力(TRP)。结果表明:黄瓜多糖的总糖含量为63.5%,糖醛酸含量为10.6%。HPLC分析表明:黄瓜多糖由D-甘露糖、L-鼠李糖、D-葡萄糖醛酸、D-半乳糖醛酸、D-葡萄糖、D-木糖、D-半乳糖、L-阿拉伯糖等8种单糖组成,物质的量比为4.08:2.78:1.00:5.82:6.07:2.78:8.48:6.58。黄瓜多糖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在质量浓度为20mg/mL时,对DPPH自由基、O2- ·、 ·OH的清除率分别为92.31%、83.57% 和77.59%,并发现其有明显的还原能力。结论:黄瓜多糖是一种典型的杂多糖,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石斛中多糖含量较高,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石斛多糖的结构以及活性的研究逐渐深入,本综述对石斛多糖的单糖组成、糖苷键、乙酰基与分支度等结构进行了整理,对石斛多糖在抗氧化、免疫调节、抗糖尿病等活性方面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总结。本文计算了具有抗氧化活性的石斛多糖清除DDPH自由基的EC_(50)值,从具有抗氧化活性的石斛多糖单糖组成与相对丰度的角度出发,建立了随机森林模型。该模型预测了石斛多糖抗氧化活性的高低,模型预测准确度为70.00%。研究表明,对石斛多糖有无抗氧化活性影响最大的单糖为葡萄糖,石斛多糖抗氧化活性的高低与甘露糖和半乳糖的线性关系以及甘露糖与阿拉伯糖的线性关系具有相关性。本文对探究不同结构石斛多糖活性的定性与定量关系提供一定了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糖枣多糖的单糖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糖枣多糖的单糖组成。以3 a生糖枣为试材,采用糖腈乙酸酯衍生化法,利用气相色谱仪对5个枣多糖组分进行单糖成分测定。结果表明,在糖枣多糖的单糖组成中,以木糖醇、葡萄糖、半乳糖所含比例较高,分别占单糖总含量的19.4%、18.5%、24.2%(组分DTC中葡萄糖比例高达36.4%);鼠李糖、核糖、阿拉伯糖和甘露糖,所占含量次之,分别为7.1%、6.5%、8.1%、7.9%;岩藻糖、木糖含量较低,分别只占总单糖质量的5.0%、3.4%(组分DTB1中岩藻糖只占0.80%,组分DTB2中木糖只占0.70%)。由此可知,糖枣多糖中单糖组成的差异性大。  相似文献   

11.
为了优化牛蒡茶加工工艺,提升牛蒡茶的品质,并研究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微波真空干燥制备牛蒡茶,根据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确定了预热温度、真空度、干燥温度、切片厚度等工艺条件;利用水提醇沉法提取牛蒡茶中的多糖,并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其多糖含量;多糖经脱蛋白、透析和脱色后,经红外光谱分析多糖特征,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其单糖组成;体外试验检测多糖对DPPH·、ABTS+·和·OH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在预热温度75℃,真空度0.07 MPa,干燥温度66℃,切片厚度3 mm条件下,获得的牛蒡茶多糖含量最高,为51.08 mg/g,含水率为7.85%,复水比5.46 g/g;电镜显示牛蒡茶结构紧致匀整,感官品质好;红外光谱分析牛蒡茶多糖具有典型多糖类物质的特征吸收峰;牛蒡茶总多糖含量较原料牛蒡根提高了1.6倍;单糖组分中,葡萄糖含量提高了135倍,甘露糖提高了7倍;牛蒡茶多糖清除DPPH·、ABTS+·及·OH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115、1.556和1.047 mg/mL,清除率都能达到65%以上,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2.
董玉玮  周洁  苗敬芝  李文  胡传银 《食品科学》2019,40(10):149-156
为提升牛蒡废弃物的利用价值,以低品质牛蒡作为营养基质,精选优良灵芝菌种作为发酵菌株,研究牛蒡固体发酵灵芝产多糖工艺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优化法确定了装瓶量、粉碎程度、液固比等工艺条件;利用水提醇沉法提取牛蒡固体发酵灵芝菌丝中多糖,并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其总多糖含量;多糖经脱蛋白、透析和脱色后,经红外光谱分析多糖特征,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其单糖组成;体外实验检测多糖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trinitrophenylhydrazine,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液固比0.4 mL/g 、装瓶量0.2 g/mL、粉碎程度过6 目筛,在此条件下实际获得的多糖含量为24.85 mg/g;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所获得的菌丝多糖具有糖类物质的特征吸收峰;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其单糖组成为甘露糖、核糖、鼠李糖、葡萄糖、半乳糖等,其中甘露糖含量最高,是葡萄糖的7.6 倍;抗氧化性检测表明随着牛蒡固体发酵灵芝菌丝多糖质量浓度的增加,其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逐渐增强,且清除率均大于70%,说明多糖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3.
太子参是我国传统中药材,为明确其多糖的组成与对Raw 264.7巨噬细胞的保护作用,本研究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其主要活性成分多糖,并通过阴离子交换柱层析纯化得太子参多糖(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 polysaccharide,PHP);利用凝胶渗透色谱(GPC)法、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其分子量、单糖组成,紫外光谱扫描、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初步解析其结构特征。进一步通过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Raw 264.7)模型探究了PHP对LPS诱导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太子参粗多糖的得率为8.23%,纯度为51.47%,而经DEAE-52柱层析分离纯化后得的PHP纯度达到了80.52%;PHP的分子量在500~92×103 Da之间,单糖组成为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甘露糖及葡萄糖醛酸。细胞实验确定80~640 μg/mL为PHP的安全剂量,此浓度下可以提高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损伤下的细胞存活率,640 μg/mL的PHP剂量下存活率最大提升了7.21%,并且PHP可改善Raw 264.7巨噬细胞形态。综上,本研究提纯了太子参中多糖,对PHP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初步证实了PHP对LPS诱导损伤的Raw 264.7巨噬细胞有保护作用,这为太子参多糖的功能活性探索及构效、量效等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动态高压微射流联合水提法对牛蒡根多糖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分析其红外光谱结构和单糖组成,评价其对DPPH·、·OH和ABTS+·的清除活性。结果表明:影响牛蒡根多糖得率的因素大小依次为微射流压力>浸提温度>液固比>提取时间>处理次数。通过响应面优化试验确定牛蒡根多糖最佳提取工艺为:微射流压力148.0 MPa、液固比25:1 mL/g、处理次数2次、浸提温度63℃和提取时间1 h。在此条件下,牛蒡根多糖得率预测值达29.6%,实际得率29.7%与预测值相对误差仅0.3%。初步分析牛蒡根多糖为呋喃型多糖,且主要由果糖、葡萄糖、阿拉伯糖、半乳糖和盐酸氨基葡萄糖5种单糖组成,摩尔比为0.844:0.122:0.024:0.008:0.002。牛蒡根多糖对DPPH·、ABTS+·及·OH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清除效果,且呈现出剂量依赖性,其IC50值分别为0.30、0.36和3.93 mg/mL。该研究为牛蒡根多糖的绿色高效提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牛蒡多糖和硫酸锌为原料,通过硫酸锌法合成牛蒡多糖锌。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牛蒡多糖锌的制备工艺,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牛蒡多糖锌的最佳制备工艺为:牛蒡多糖与硫酸锌的质量比为37:1、温度50℃、时间121 min、pH8.6,此时螯合率为93.21%±0.58%。抗氧化试验表明:当浓度为1.0 mg/mL时,牛蒡多糖锌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84.59%±0.60%、67.27%±1.00%、38.88%±1.68%,自由基清除能力均优于牛蒡多糖;而牛蒡多糖锌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略低于牛蒡多糖。锌修饰牛蒡多糖可增强牛蒡多糖的抗氧化能力,为牛蒡多糖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山楂果为原料,热水浸提法提取山楂多糖,脱色和除蛋白后采用DEAE-52纤维素进行分离纯化,在此基础上对各多糖组份的单糖组成以及体外抗氧化和抗糖化活性进行了检测,并对其构效关系进行了简单分析。结果表明,分离纯化分别得到水洗中性多糖(water-washed polysaccharide,WPS)以及盐洗酸性多糖SPS-1(salt-washed polysaccharide 1,SPS-1)、SPS-2和SPS-3,其层析回收产量分别为46.33%、7.86%、37.94%和7.12%。单糖组成分析发现,WPS的主要单糖组成为半乳糖、鼠李糖、阿拉伯糖和葡萄糖,而SPS-2、SPS-1和SPS-3的单糖组成主要为半乳糖醛酸、半乳糖、鼠李糖和阿拉伯糖,其中半乳糖醛酸含量依次为25.65%、74.93%和85.77%。结合单糖组成和红外光谱结果,SPS-1、SPS-2和SPS-3可能是果胶。体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盐洗多糖的体外抗氧化和抗糖化活性明显强于水洗多糖,且盐洗多糖中SPS-3的活性最强,其次是SPS-2和SPS-1,这可能与其分子中较高的半乳糖醛酸含量和较低的分枝度有关。本研究结果在食源性天然抗氧化剂和抗糖化剂的开发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云南、丹霞、浙江三个不同种源的铁皮石斛多糖进行了同样的提取、分离、纯化,分别对其分子量、单糖组成、红外光谱进行比较,以及初步的药理活性评价,来讨论不同产地的铁皮石斛差异.采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HPGPC)对纯化的多...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辣木叶多糖的制备、单糖组成以及体外降糖活性。方法采用水提醇沉、Sevage法、大孔树脂-阴阳离子交换树脂联用技术得到较高纯度辣木叶粗多糖,再进一步通过二乙氨基乙基纤维素和葡聚糖凝胶柱层析分离得到2个主要多糖组分(MOs-2-a、MOs-2-b),并通过水解衍生化对其单糖组成进行分析。此外,采用HepG2细胞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以细胞葡萄糖消耗量为指标,考察辣木叶多糖的降糖作用。结果本文采用的制备工艺可以得到较高纯度的辣木叶粗多糖(纯度为73.10%),辣木叶多糖主要由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及半乳糖组成,其中各单糖摩尔比为0.49:3.65:0.63:1.27。与模型组相比,辣木叶多糖组分MOs-2-a、MOs-2-b均能显著增加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P0.05)。结论辣木叶多糖MOs-2-a、MOs-2-b具有良好的降糖效果,本文可以为辣木叶多糖作为功能食品发展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