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探究1-MCP结合哈茨木霉菌对樱桃番茄贮藏品质的影响,以"荣耀F1代"樱桃番茄为试材,对采后樱桃番茄的生理指标、营养指标及相关酶活性进行测定,研究四种处理(采前喷水+蒸馏水熏蒸处理,S1;采前喷3.0×106CFU/m L哈茨木霉菌+蒸馏水熏蒸,S2;采前喷水+0.5μL/L的1-MCP处理,S3; 3.0×106CFU/m L哈茨木霉菌+0.5μL/L的1-MCP处理,S4)在(11±0.5)℃下对樱桃番茄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S1)比较,3种处理均能够抑制果实的腐烂率上升,延缓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和VC含量的下降,降低果实的呼吸强度和乙烯生成速率,保持更好的SOD活性、PPO活性、POD活性和LOX活性,其中S1、S2、S3、S4的腐烂率在贮藏末期(48 d)分别为49.85%、37.89%、28.56%和19.81%。通过比较,采前喷施3.0×10~6CFU/m L哈茨木霉菌结合采后用0.5μL/L的1-MCP来处理樱桃番茄对果实的贮藏效果最好,能够明显延缓樱桃番茄的衰老进程,保持较高的贮藏品质。因此,采前喷施3.0×10~6CFU/m L哈茨木霉菌结合采后用0.5μL/L的1-MCP来处理樱桃番茄对果实的保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褪黑素处理对百香果采后贮藏期间生理特性以及品质的影响,以‘福建百香果3号’为材料,将百香果浸泡在浓度为(0、0.05、0.10、0.20 mmol/L)的褪黑素溶液中1 h后置于保鲜盒中,在常温(25±1 ℃)下进行贮藏,分析其硬度、色泽、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CK组的百香果在贮藏第12 d时超过77%的果实已经腐烂,褪黑素处理组的质量损失率在8.22%~12.81%之间,腐烂率为22.22%~38.89%,均显著低于CK组(P<0.05),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可溶性糖含量都显著高于CK组(P<0.05),保证了果实的品质;贮藏16 d时,CK组果实已经全部腐烂,0.20 mmol/L褪黑素处理的百香果硬度为9.95 kg/cm2,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处理组(P<0.05);质量损失率为15.52%,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处理组(P<0.05),其他品质指标和另两组处理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综合来看,0.05、0.10、0.20 mmol/L褪黑素处理都可以延长百香果的贮藏时间,使得其果实品质维持在较高水平,而0.20 mmol/L褪黑素处理贮藏保鲜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褪黑激素对采后青椒果实贮藏品质和能量代谢的影响,本研究以青椒为材料,研究了100、200和300μmol/L浓度褪黑素对9℃下贮藏的青椒果实品质及能量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褪黑素处理能有效地降低青椒果实腐烂率,减缓青椒果实硬度的下降,其中,200μmol/L褪黑素的处理效果最好;此外,褪黑素能推迟青椒果实辣椒碱含量、叶绿素含量的下降,维持较低的丙二醛(MDA)含量,抑制青椒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和腺嘌呤核苷酸(AXP)的降解,促进一磷酸腺苷(AMP)含量的积累,维持了较高的能荷水平。褪黑素也能维持青椒中的较高的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细胞色素C氧化酶(CCO)活性、氢离子ATP酶(H+-ATPase)酶活性和钙离子ATP酶(Ca2+-ATPase)酶活性。相关性分析表明,青椒的ATP、ADP、AXP、能荷、H+-ATPase、Ca2+-ATPase活性与腐烂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辣椒碱和叶绿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并且青椒的ATP、A...  相似文献   

4.
采用不同质量附载丁香酚的硅藻土对草莓进行保鲜处理,在4℃条件下贮藏,研究贮藏期间草莓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在4℃贮藏条件下,1 g~7 g质量的丁香酚/硅藻土均能达到保鲜效果,但其中3 g质量的丁香酚/硅藻土效果最好,能显著抑制草莓的腐烂和质量损失,降低草莓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Vc含量的下降速率,还能延缓果实表层及果肉硬度的下降,抑制抗氧化酶活性的下降以及MDA积累,使其维持较好的感官品质,且无不良气味产生;在贮藏9 d时,空白腐烂率达到50%,而经质量3 g的丁香酚/硅藻土缓释处理的草莓在贮藏15 d时,腐烂率仅42.51%,能延长5 d的贮藏期,此时草莓的失重率1.25%,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4.45%,可滴定酸和Vc含量分别为0.91%和34.56 mg/100 g,MDA含量为29.21 nmol/g,SOD和POD活性分别为334.15 U/mL和0.67 U/mg,草莓表层硬度和果肉硬度分别为69.20%和67.17 g。由此可见,硅藻土附载丁香酚缓释处理对草莓具有一定的保鲜作用,其中,3 g丁香酚/硅藻土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应用1.0%的葡萄籽提取物负压渗透处理桃果实,并置于(2.0±0.5)℃,90%~95%RH条件下贮藏。结果表明,葡萄籽提取物处理能明显降低桃果实贮藏期自然腐烂率和减轻果肉褐变,抑制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延缓桃果实硬度、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保持较高的可溶性固形物和抗坏血酸含量。  相似文献   

6.
以玫瑰香葡萄为试材,通过对不同处理方式果实在贮藏期间品质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分析,探讨冰温贮藏(-0.5~-0.2℃)条件下,1-MCP和ClO2处理对果实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1.0μL/L1-MCP结合1.0μL/LClO2处理比1.0μL/L1-MCP、1.0μL/LClO2单独处理更能有效保持葡萄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并降低与衰老相关的生化反应,贮藏45d时1-MCP+ClO2处理的腐烂率和果梗褐变指数分别比对照低36.23%、12.50%,果实硬度仅下降了2.93kg/cm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VC含量分别高于对照0.50%、2.52mg/100g;丙二醛含量低于对照5.86μmol.g-1,POD、SOD活性较对照增强,有效延缓了葡萄在贮藏过程中的衰老进程。  相似文献   

7.
胡苗  李佳颖  饶景萍 《食品科学》2018,39(19):226-232
采后‘华优’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Huayou’)果实经0(对照)、0.05、0.10、0.20、0.50 mmol/L褪黑素分别浸泡10 min后,置于(0.0±0.5)℃、相对湿度90%~95%的低温条件下贮藏 90 d。结果表明:0.10 mmol/L褪黑素处理较其他浓度处理更明显地延缓了猕猴桃果实硬度和色泽L*值的下降,有效地降低了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速率,且在贮藏结束后保持了较低的质量损失率和腐烂率。与对照相比,0.10 mmol/L褪黑素处理降低了淀粉酶活力,延缓了淀粉质量分数的下降,维持了较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和谷胱甘肽还原酶活力,提高了过氧化氢酶活力峰值,显著提高了抗坏血酸和谷胱甘肽的含量。这表明0.10 mmol/L褪黑素处理能在低温贮藏条件下延缓猕猴桃果实的后熟衰老进程。  相似文献   

8.
1-MCP对火龙果低温贮藏期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白肉火龙果新品种晶红龙为试验材料,研究3种不同浓度的1-MCP处理对低温贮藏期火龙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MCP熏蒸处理的整体效果优于对照,在贮藏前期(0~24 d)对抑制火龙果果实呼吸作用具有一定的作用;对照在贮藏18 d后出现腐烂,1-MCP处理贮藏期可延长3 d~6 d;1-MCP处理延缓了可滴定酸和VC含量的下降,抑制还原糖含量增加,显著延缓火龙果贮藏期的品质劣变。综合来看,以0.5μL/L和1.0μL/L 1-MCP处理对维持冷藏期间果实的保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对苦瓜果实贮藏品质和采后生理的影响。苦瓜果实采后用0.5、1.0、1.5μL/L1-MCP处理12 h后,在20℃下贮藏。贮藏期间测定果实腐烂率、硬度、色差、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抗坏血酸含量、H2O2含量、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果实的过氧化氢酶及过氧化物酶活性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果实相比,1-MCP处理能有效延缓苦瓜果实硬度的下降,保持较高的抗坏血酸、可滴定酸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抑制果实中H2O2、O2-·含量的上升;且在整个贮藏期间,能够有效增加处理组果实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另外,1-MCP还可以抑制果实的腐烂,但是过高浓度反而会增加果实的腐烂。研究认为,0.5μL/L 1-MCP处理可延缓采后苦瓜果实成熟衰老和贮藏品质下降,在20℃下延长贮藏时间达4 d以上。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浓度NO熏蒸处理对冬枣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以白熟期冬枣为试验材料,分别以0,50, 100, 150和200μL/L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气体熏蒸处理2 h后,在0±1℃条件下贮藏80 d。观察贮藏期果实阶段性的外观变化,同时分析测定其腐烂指数、失重率、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呼吸强度和细胞膜渗透率的变化。结果表明:NO处理(浓度为50~200μL/L)能够不同程度地减轻白熟期冬枣果实表面出现腐烂斑点和软腐情况;降低果实的腐烂指数、失重率和细胞膜渗透率;抑制果实的呼吸强度;较好地保持果实的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在NO浓度为50~200μL/L范围内熏蒸对白熟期冬枣采后的贮藏品质有不同影响,其中以150μL/L处理2 h后在0±1℃条件下贮藏效果最好,贮藏期延长,腐烂指数降低,失重率降低,硬度保持较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持较好,能抑制冬枣采后贮藏过程中的呼吸强度、抑制细胞膜渗透率的上升。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京沧1号’枣果实贮藏品质和商品性,以‘京沧1号’枣为试材,考察不同浓度水杨酸(10、30、50 mmol/L SA)结合微孔保鲜袋处理对‘京沧1号’枣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未使用微孔保鲜袋包装处理的‘京沧1号’枣在贮藏14 d后即出现明显的失水皱缩,品质劣变严重;仅使用微孔保鲜袋包装处理的‘京沧1号’枣保鲜效果不理想,微孔保鲜袋包装结合30 mmol/L SA处理效果最好,可使其贮藏期较未使用微孔保鲜袋处理组延长40 d左右。该处理能够有效延缓‘京沧1号’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等营养物质的消耗,延缓果实贮藏过程中失水皱缩和亮度、硬度的下降,维持相对较高的贮后可溶性糖、维生素C、总酚、可溶性蛋白等营养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P<0.05)。因此,微孔保鲜袋包装结合30 mmol/L SA处理是一种应用于‘京沧1号’枣的有效贮藏保鲜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1-甲基环丙稀(1-MCP)处理对花红常温贮藏品质的影响,以不同成熟度花红为材料,研究经1-MCP(1.0 μL/L)熏蒸处理后对花红在常温(20±1) ℃贮藏时品质上的影响。结果表明:同对照组(未熏蒸)相比,1-MCP处理可以有效提高两种成熟度果实色泽,减缓腐烂率和失重率的增加,维持果实硬度(5.68~9.18 kg·cm-2),降低果实呼吸强度,并推迟(10~15 d)呼吸强度峰值的出现,同时延缓可滴定酸(TA)含量、维生素C(VC)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的下降。在两种成熟度花红果实中,以低成熟度果实贮藏效果最好,具有较低的失重率与腐烂率,果实口感清脆,酸甜适度,果皮色泽红青亮丽。  相似文献   

13.
褪黑素处理对草莓品质与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通过研究不同浓度(100、300、500 μmol/L)褪黑素(melatonin,MT)对草莓采后常温贮藏过程中腐烂程度、营养品质的影响,探讨了外源MT处理对‘ 红颜’草莓贮藏期间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3 个不同浓度的MT均能抑制草莓的腐烂,延缓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的下降,并维持抗坏血酸含量,其中300 μmol/L MT处理的效果最好。此外,还发现300 μmol/L MT在低温(4 ℃)下对草莓贮藏12 d内的抗氧化能力有明显提升:减缓丙二醛和过氧化氢的积累,抑制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生成速率的上升,维持谷胱甘肽与抗坏血酸含量,维持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并提高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阳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率。因此,MT处理可成为延长草莓贮存寿命并维持其品质的有效保鲜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寻找新型、无硫的鲜食葡萄保鲜方法,以新疆木纳格葡萄为试材,研究0.5、1.0和1.5 μL/L的1-MCP熏蒸处理对其在常温(25±0.5) ℃和冷藏(0~3) ℃贮藏期间果实的主要品质、生理指标及其作用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MCP熏蒸处理能在不同程度上降低常温贮藏条件下以及冷藏条件下葡萄的脱粒率、腐烂率、果穗失重率和果梗褐变,保持葡萄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V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以及可滴定酸含量。室温贮藏结束时,1.0 μL/L浓度1-MCP处理的葡萄可溶性糖含量为10.18%,比对照组高出29.36%,可溶性固形物比对照组高出20.65%,而失重率却比对照组低34.85%。冷藏贮藏结束时,1.0 μL/L浓度1-MCP处理的葡萄腐烂率为26.13%,比对照组低30.49%,而VC含量比对照组高出34.38%。0.5 μL/L和1.5 μL/L的1-MCP处理对维持果实品质也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效果均不如1.0 μL/L处理的果实明显。综上所述,1.0 μL/L浓度的1-MCP处理的葡萄腐烂率最低,果实的外在品质和内在品质下降幅度最小,保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以吊干杏为试材,采用2.0 mmol/L的SA(Salicylic acid,SA)浸泡处理杏果10 min,以蒸馏水处理作为对照,将处理后的杏果贮藏于(4~6)℃和(?1.5~?1)℃下,研究水杨酸处理结合冰温贮藏对吊干杏采后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冷藏(4~6)℃相比,冰温(?1.5~?1)℃贮藏49 d的吊干杏腐烂率与失重率较低,营养物质含量更高,过氧化氢含量与超氧阴离子生成速率处于较低水平,体现较高的抗氧化酶活性,膜质受损程度较轻。与冷藏组相比,2 mmol/L SA处理可显著抑制冷藏和冰温贮藏期间吊干杏果实腐烂率和失重率的上升(P<0.05);显著延缓硬度、可溶性固形物、抗坏血酸和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P<0.05);显著抑制超氧阴离子生成速率、过氧化氢含量、丙二醛含量及细胞膜透性的上升(P<0.05);并显著提高贮藏后期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及过氧化物酶的活性(P<0.05)。结果表明,冰温贮藏较普通冷藏更有利于维持吊干杏较好的采后品质;2 mmol/L SA处理可有效延缓冰温和冷藏期间吊干杏品质的下降,尤其对冰温贮藏吊干杏各指标的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探究采前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结合采后1-MCP(1-methylcyclopropene)处理对李子采后保鲜效果的影响.以李子为试材,研究采前SA(1.0 mmol/L)结合采后1-MCP处理(1μL/L)对李子贮藏期间腐烂率、失重率、硬度、丙二醛、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VC含量、H2O2含量...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NO熏蒸对冷藏枸杞鲜果品质的影响,以"宁杞七号"为试材,采用0、200、300 μL/L和400 μL/L的NO气体对"宁杞七号"熏蒸处理,熏蒸时间为3 h,以探究不同浓度NO熏蒸对低温3 ℃冷藏枸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NO处理均可有效抑制枸杞品质下降的速度;300 μL/L相比200 μL/L和400 μL/L的NO处理更能有效降低枸杞鲜果的腐烂率,抑制果实呼吸强度上升及减缓果实硬度和抗坏血酸含量的下降速度;较好地维持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还原糖和可溶性糖含量,使枸杞鲜果在贮藏结束后仍然保持较好的贮藏品质。相比较而言,300 μL/L的NO熏蒸处理对冷藏枸杞鲜果贮藏品质的保持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8.
周丹丹  王卓  邢梦珂  屠康  周程雁 《食品科学》2017,38(19):212-217
为探讨植物精油对枇杷采后炭疽菌抑制的效果及其机理,分别用丁香酚、柠檬醛和香芹酚对尖孢炭疽菌进行体外处理,筛选出丁香酚为最优抑制剂并研究了其对尖孢炭疽菌外渗率、核酸泄漏及蛋白质的影响。以枇杷为供试材料,接种尖孢炭疽菌后分别用0.5、1.0、2.5、5.0μL/L的丁香酚熏蒸处理,统计病害发生率及病斑直径,并研究了丁香酚对枇杷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体外实验中,3种供试精油对尖孢炭疽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48μL/L丁香酚可以完全抑制尖孢炭疽菌的生长,且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菌内细胞内容物的渗出。在丁香酚对枇杷果实采后炭疽病抑制效果实验中发现,贮藏6 d时,1μL/L丁香酚处理组病斑直径及病害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病斑直径仅为6.41 mm,病害发生率为66.67%。丁香酚对枇杷品质影响方面,其能够显著抑制采后枇杷质量损失率的上升及VC含量下降(P0.05),但对枇杷的颜色、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及可滴定酸等品质指标影响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9.
臭氧联合植酸处理对鲜切水果甘蓝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鲜切水果甘蓝的品质、延长其货架期,本实验采用臭氧处理(30?mg/L,10?min)、植酸浸泡处理(0.5?mmol/L,15?min)、臭氧联合植酸处理(先0.5?mmol/L植酸浸泡15?min,然后30?mg/L臭氧处理10?min)对鲜切水果甘蓝进行保鲜研究,以未经任何处理的样品为对照组。将水果甘蓝切分成2?cm×5?cm的小块,分别经上述处理后装入聚乙烯保鲜袋中,置于4?℃冷库中贮藏,分别测定第0、2、4、6、8天的生理生化指标和菌落总数。结果表明:贮藏第8天时,臭氧联合植酸处理组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分别是对照组的1.21、1.28?倍;同时保持了较高的抗坏血酸、硫代葡萄糖苷和异硫氰酸盐的含量;并提高了总酚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抑制了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的活力;菌落总数相比对照组低2.10(lg(CFU/g))。综上所述,臭氧联合植酸处理能较好地保持鲜切水果甘蓝的品质,延长其货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