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文婷  汪定  王平 《软件学报》2019,30(8):2375-2391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一经提出,迅速得到学术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在国防军事、环境监测、智能家居、健康护理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身份认证是保障无线传感器网络实时访问的关键安全技术.基于增强的攻击者模型,提出一种被长期忽略的内部攻击威胁,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环境下的两个代表性认证协议进行了安全性分析.指出Mir等人的协议无法抵抗内部攻击和智能卡丢失攻击,且未实现前向安全性;指出Fang等人的协议同样无法实现所声称的前向安全性特性,且对内部攻击和智能卡丢失攻击是脆弱的.针对协议具体失误之处,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总结了7类应对内部攻击的解决方案.指出了现有方法的不足,提出了合理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随着无线传感器网络软硬件技术的发展,内部攻击逐渐成为无线传感器网络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之一。综述了内部攻击检测技术的研究,根据攻击检测的对象将检测方法分为攻击行为检测、攻击节点检则和复件攻击检测,并指出了检测悖论、数目占优和中心模式等作为这些检测方法的安全假设制约了方法的性能。同时,概述了现有的关于移动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攻击检测方法以及移动节点的加入给无线传感器网络解决内部攻击问题带来的变化,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移动节点给内部攻击检测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指出了相关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认证协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现有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认证协议进行比较和分析,总结了各协议的优点及存在问题,根据目前对传感器节点软硬件性能研究的进展,探讨了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认证协议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随着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发展,外部用户可以直接访问传感器内部节点获取信息,因此如何认证外部用户的身份,只允许授权用户获取节点数据,保证传输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已成为当前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基于用户口令和智能卡提出一个无线传感器网络用户认证与密钥协商协议,协议中采用哈希和异或运算实现主体的身份认证和密钥协商功能.为了分析协议的安全性,本文扩展了串空间理论,构造了分析无线传感器网络认证与密钥协商协议的形式化方法,证明了协议的安全性.最后,文中分析了协议的执行效率,并与同类协议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对He等人提出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用户认证协议(Ad-Hoc Sensor Wireless Networks, 2010, No.4)进行研究,指出该协议无法实现用户匿名性,不能抵抗用户仿冒攻击和网关节点旁路攻击,并利用高效的对称密码算法和单向hash函数对其进行改进。理论分析结果证明,改进协议可以实现用户匿名性、不可追踪性及实体认证,抵抗离线字典攻击、用户仿冒攻击和网关节点旁路攻击,与同类协议相比,计算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6.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间认证及密钥协商协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性使它面临着比传统无线网络更大的安全挑战,其安全解决方案必须兼顾安全性和系统性能等因素。节点间认证及密钥协商是构建安全网络最基本的协议,是密钥管理协议和安全路由协议等的实现基础。很明显,包括传统Adhoc在内的各种无线网络领域中的安全认证及密钥协商机制都无法适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为此,在充分考虑无线网络攻击方法和无线传感器网络自身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基于ID的公钥密码技术,提出了椭圆曲线双线性对上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安全认证及密钥协商协议。分析发现,该协议不仅满足安全性要求,同时,能够适合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殊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7.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wireless sensor network)用户认证技术是传感器网络验证用户的合法性以避免网络数据信息泄露的有效手段之一,同时,用户也需验证传感器网络的合法性,避免获得错误或虚假数据信息。由于WSN节点能量、通信和计算能力等资源受限,且通常部署在敌对或无人值守的区域,因此传统用户认证协议并不完全适用于WSN。从WSN认证协议的安全攻击入手,给出其安全需求及理论基础,归纳总结了设计流程,针对其安全性分析,描述了安全攻击模型,并综述了形式化分析验证工具AVISPA体系结构和HLPSL语言构成。评述了当前的各种WSN用户认证协议,建议了未来研究方向,这些研究工作将有助于WSN用户认证协议的设计、分析与优化。  相似文献   

8.
无线传感器网络克隆攻击检测协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提高在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威胁方面的克隆攻击技术的检测效率,延长网络的生存时间,提出一种克隆攻击检测技术,即N—CAD协议。引入一类新的检测节点,该类节点和普通传感器节点并行操作。模拟仿真结果显示,该类节点提高检测效率,使网络能量均匀消耗,延长网络的生存周期。与现有的克隆攻击检测协议相比,N—CAD协议具有较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9.
随着无线传感器网络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各个领域,网络安全显得更加突出;为了让具有合法身份的用户加入到网络中,获取相应的服务,同时有效阻止非法用户获取网络信息,确保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外部安全,则要求网络必须采用用户认证机制,确定用户身份的合法性;文章探讨了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与挑战,着重研究了当前主要的用户认证方案并分析其主要特点,最后指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无线传感网中Sybil攻击的检测与防范,提出了一种多节点协作的基于接收信号强度(RSS)的检测机制CRSD。它的基本思想是Sybil节点所创建的不同身份,其网络位置是相同且无法改变的。CRSD通过多节点协作确定不同身份的网络位置,将出现位置相同的多个身份归为Sybil攻击。仿真实验表明无防范时Sybil攻击显著降低了系统吞吐量,而CRSD能检测出Sybil节点从而有效地保护了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11.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能量资源有限,用数据汇聚来最小化传输量是减少能耗的最重要的技术之一,但数据汇聚也带来了信息泄露的风险。提出了一种名为SEDAA的安全节能的数据汇聚和认证协议。将采集的数据映射成无物理意义的模式码,根据模式码进行数据汇聚,再将被选中的采集数据以加密形式传输,保证了数据的机密性;利用会话密钥进行延迟汇聚和延迟认证,保证了传感器节点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采用!TESLA协议对基站消息进行认证;采用计数器生成会话密钥保证了数据的鲜活性。SEDAA可以抵御植入节点攻击和重放攻击,可部分解决妥协节点攻击。  相似文献   

12.
针对TESLA/μTESLA协议,提出一种基于双链结构的增强设计,使之不仅适合于窄带宽、小存储量和计算能力较弱的微型传感器,同时其可扩展能力也被实质性地增强,适于大规模传感器网络.本文详细阐述了这一增强设计,并讨论了其实现与进一步的优化.  相似文献   

13.
如何有效地降低节点的能耗,延长网络生存时间,一直是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的研究热点。基于LEACH路由算法,提出一种新的路由机制。该机制改进原来簇头选取概率随机的缺陷,引入了剩余能量和局部节点密度因素,使网络能耗更均衡。同时,在层次型路由的基础上,独立节点采用平面路由,直接和sink节点通信,混合的路由算法能更好地提高能效。最后,用MATLAB对两种算法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算法在网络生存时间和簇负载平衡上更优于LEACH算法。  相似文献   

14.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可能遭受的攻击,根据OSI参考模型,分别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攻击进行了分层研究并总结攻击模式,为确保网络正常运行和使网络性能损失最小化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  相似文献   

15.
由于无线传感器网络(WSN)节点的能量有限,因此尽量减少各节点的能量消耗,延长整个网络的生命周期,是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设计中考虑的主要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改进的SPIN路由协议,取名为SPIN-Z,与现有的SPIN协议比较,其主要特点是通过减少整个网络冗余数据的传输来减少能量消耗。在NS2环境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SPIN-Z协议比SPIN协议更加节省能量。  相似文献   

16.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中,常常利用大量传感器监视若干个离散目标。针对这类目标监视网络,本文提出了一种分布式高效节能的数据聚合协议EETO。EETO将覆盖目标相关 的节点组成一个簇,簇成员都是簇头的K跳覆盖邻居,相关数据在簇头能得到及时、完全的聚合,大大减少了数据传送量。详细的模拟实验结果表明,EETO有效地减少了能量消耗,显著增强了网络的覆盖寿命。  相似文献   

17.
针对周期性数据收集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提出一个能量收集无线传感网络路由协议EHRP,以高效的能量估计和链路评估为基础,通过基于收集能量优先的选路实现多跳报文转发,构建起能量均衡消耗的多跳传感器网络.仿真结果表明在具有能量收集能力的传感器网络中,EHRP能够充分利用节点的能量收集能力,实现网络能量均衡,延长网络的生命周期,同时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S-MAC协议改进,利用虚拟簇之间边界节点的调度信息,采用能量有效的二次监听和灵活的调度自适应两个主要方法,设计一种能量有效的移动无线传感器网络MAC协议(EM-MAC),能实现移动节点更有效的更快速的睡眠——唤醒调度自适应。仿真结果表明该协议用于移动无线传感器网络,在能耗、延迟等性能方面有较好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