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本文通过在桦褐孔菌液体发酵过程中加入外源诱导剂,探究其对桦褐孔菌菌丝体中三萜类化合物含量以及菌丝体醇提物抗氧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茉莉酸甲酯(MeJA)、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亚油酸、桦树皮水提物、铁离子(Fe2+)5种诱导剂均能增加菌丝体中总三萜类化合物含量和提高其醇提物抗氧化能力。其中MeJA效果最佳,在第6 d加入50 μmol/L茉莉酸甲酯可得到菌丝体的量为(10.05±0.01) g/L,菌丝体中三萜含量(107.72±1.07) mg/g,三萜总量为1082.19 mg/L,与不加入诱导剂的对照组相比三萜总量增加了119.96%。抗氧化能力试验中,MeJA诱导的桦褐孔菌醇提物总还原力1.003,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0.091、1.657、0.024 mg/mL,与对照组相比总还原能力与各自由基清除率分别提高了46.67%、53.23%、32.17%和30.30%。本研究为诱导剂在提高桦褐孔菌三萜类化合物产量上以及开发新的抗氧化剂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桦褐孔菌中总三萜类化合物(TIO)对对乙酰氨基酚(APAP)致小鼠肝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及机制,该研究将SPF级ICR雄性小鼠48只,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水飞蓟素组(50 mg/kg)、TIO低、中、高剂量组(15 mg/kg、30 mg/kg、60 mg/kg),连续给药7 d,末次给药后,除空白组小鼠外均一...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桦褐孔菌菌丝体与子实体在药用价值上是否存在差别,采用有机溶剂冷浸、超声回流法提取桦褐孔菌菌丝体及子实体的三萜化合物,通过薄层层析和红外光谱分析,确定两种来源的三萜化合物是相同或近似的同系物。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和杯碟法测定两种来源三萜化合物对癌细胞和细菌的抑制作用,菌丝体三萜化合物对人胃癌细胞株MGC-803的最高抑制率可达到38.27%。结果证实人工培养的桦褐孔菌菌丝体同样具有子实体的药用价值,为人工培养桦褐孔菌菌丝体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常晨  包怡红 《食品与机械》2017,33(1):199-202
桦褐孔菌多糖是桦褐孔菌的主要活性成分,在抗氧化、抗肿瘤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是一种潜在的保健成分。文章阐述了桦褐孔菌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生物活性以及结构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桦褐孔菌多糖进一步研究以及活性开发应用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优化超声提取桦褐孔菌中多糖的工艺.以蒸馏水为提取剂,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桦褐孔菌多糖类物质,以不同处理条件、超声功率、超声次数、超声处理时间为试验因素,以多糖的提取率为考察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超声辅助技术提取桦褐孔菌子实体中多糖类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400W,超声20次,超声10min,在此条件下,多糖得率最高,为11.62%.  相似文献   

6.
以桦褐孔菌为试材,采用乙醇热回流进行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研究了单因素(料液比、提取温度、乙醇浓度以及提取时间)对桦褐孔菌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对其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利用FRAP、DPPH·、ABTS+·三种方法测定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桦褐孔菌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率影响因素为提取温度>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料液比,最佳工艺为提取温度75℃,乙醇浓度60%,提取时间2.0 h,料液比1:25 g/mL,在此工艺下提取桦褐孔菌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为53.25 mg/mL,提取率为10.66%。桦褐孔菌黄酮类化合物浓度为200 μg/mL时,其总抗氧化能力相当于464.53 μmol/L FeSO4。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EC50为36.44 μg/mL;对ABTS+自由基清除率的EC50为299.89 μg/mL。研究表明桦褐孔菌中黄酮类化合物对DPPH·和ABTS+·的清除率接近VC,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有潜力作为天然抗氧化剂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超声波辅助提取桦褐孔菌子实体中多糖和三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优化超声辅助提取桦褐孔菌中多糖和三萜类物质的工艺。以蒸馏水和异丙醇为提取剂,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桦褐孔菌多糖和三萜类物质,以不同处理条件、超声功率、超声次数、超声处理时间为试验因素,以多糖和三萜的提取率为考察指标进行单因素实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超声辅助技术提取桦褐孔菌子实体中多糖类和三萜类物质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400 W、超声20次、超声10 min,在此条件下多糖得率最高,为11.62%,总三萜类物质得率在2%,使得多糖和三萜类物质二者共提取得率达到13.57%。  相似文献   

8.
桦褐孔菌子实体与菌丝体营养成分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液体培养的菌丝体与野生子实体烘干磨粉处理,对其营养成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菌丝体粗多糖含量(7.43 g/100 g)显著高于子实体粗多糖含量(2.31 g/100 g),二者均由果糖、木糖、鼠李糖、阿拉伯糖、葡萄糖、甘露糖和半乳糖7 种组成;凯氏定氮法测得子实体粗蛋白含量为6.69 g/100 g,菌丝体粗蛋白含量为21.08 g/100 g;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得子实体含14 种氨基酸,菌丝体含16 种氨基酸;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得桦褐孔菌中含有大量K、Fe、Ca、Zn、Mg元素,少量Na、Mn、Se。研究结果表明桦褐孔菌的菌丝体营养成分比较丰富,可以代替子实体应用于食品及药品行业中,缓解子实体这种珍稀野生资源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对桦褐孔菌抗氧化活性物质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并对最佳工艺下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60%乙醇、80℃、料液比1:20、提取3 h;提取液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相当于100 μg/mLVc清除率的50%;FRAP法(铁离子还原,抗氧化力测定法)抗氧化活性与100μg/mLVc的活性相当.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测定桦褐孔菌发酵菌丝体中的白桦脂醇、麦角甾醇、羊毛甾醇、胆甾醇、豆甾醇和谷甾醇的质量分数的方法。色谱条件以shim-packXR-ODSⅢ柱(150mm×2mm,2.2μm)进行分离,流动相为乙腈100%,流速为0.8mL/min,检测波长为202nm,柱温为30℃。结果表明,UPLC法具有很好的重复性和回收率。甾类化合物分析的日内和日间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10%~0.33%(n=5)和0.07%~1.66%(n=5)。获得了在0.3~1.6μg范围内很好的线性范围。白桦脂醇、麦角甾醇、羊毛甾醇、胆甾醇、豆甾醇和谷甾醇的回收率分为97.05%,98.74%,95.65%,101.45%,96.62%和96.14%。UPLC法适合用来快速、准确定量测定桦褐孔菌发酵菌丝体中6种甾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
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法,对俄罗斯桦褐孔菌原料及其制品中的铅、镉、汞、砷4种重金属元素和铝、硼、钡、钙、锡、钴、铜、铁、钾、镁、锰、钠、镍、磷、锶、钛、钒、锌18种微量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其差异性。结果表明:桦褐孔菌原料中22种无机元素含量较桦褐孔菌制品要高;深色桦褐孔菌原料中铝、钡、锡、铁、镁、钛、钒7种微量元素含量更高一些;桦褐孔菌原料内部铝、钙、铜、铁、钠、磷6种元素的含量比外皮更高。俄罗斯桦褐孔菌原料及其制品中的重金属含量符合中国的国家标准,不同原料其特征微量元素含量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2.
以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筛选桦褐孔菌抗乳腺癌活性部位,并对其活性部位的成分进行初步分析。采用MTT法检测发酵液不同萃取部位抗乳腺癌活性;通过细胞形态观察进一步了解药物对细胞的影响;划痕试验检测桦褐孔菌活性部位对细胞迁移的影响;采用LC-MS/MS对活性部位的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桦褐孔菌石油醚萃取部位对MDA-MB-23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最强,且呈量效和时效关系,作用24 h的IC50值为76.17μg/mL;细胞形态观察显示石油醚萃取部位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凋亡作用随着药物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加强;划痕实验显示,药物对细胞迁移有较强的抑制作用;LC-MS/MS数据初步表征了其中的14个化学成分,初步鉴定了其中的10种成分,这10种成分首次从桦褐孔菌中得到鉴定,虽然其他4个物质未能鉴定,但亦对其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式进行了初步表征。证实了石油醚部位是桦褐孔菌抗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主要活性部位,能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桦褐孔菌食药用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研究桦褐孔菌提取物(Inonotus obliquus extracts,IOE)对食用油脂(猪油和大豆油)氧化的抑制作用;此外,还将IOE与人工合成抗氧化剂对食用油脂的抗氧化能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IOE能够抑制食用油脂氧化,延长诱导期,增强抗氧化能力,并与其添加量成正比。IOE与人工合成抗氧化剂的抗氧化能力强弱顺序为0.04%IOE0.02%TBHQ0.02%IOE0.02%PG0.02%PA。因此,IOE可作为一种理想的天然抗氧化剂应用到食用油脂中。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60 Co-γ射线辐照对桦褐孔菌多糖降血糖作用的影响,分别提取5,10,20,30kGy辐照剂量下的多糖测定含量。按分组剂量对由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1型糖尿病小鼠模型进行灌胃试验,期间每天测定小鼠体重、摄食量及饮水量,每7d检测血糖,30d后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取血解剖测定糖化血红蛋白(GHb)、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及脏器系数。结果表明:当辐照剂量为20kGy时,多糖含量最高;相同给药剂量下经辐照后的桦褐孔菌多糖较未辐照的多糖缓解糖尿病小鼠肝肾肿大症状的效果更佳(P<0.05),且不会对小鼠的心脾功能造成负担;同时在降血糖方面起效更快(P<0.05)。  相似文献   

15.
探究桦褐孔菌乙酸乙酯萃取物对朊病毒复制的影响及潜在作用机制。采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方法对桦褐孔菌二氯甲烷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和正丁醇萃取物进行细胞毒性评价,得到最大作用浓度;应用三种萃取物的安全浓度(0.1×2?14~0.1×2?8 mg/mL)处理SMB-S15细胞,通过PrP特异性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试验检测不同萃取物对朊病毒复制的影响;对乙酸乙酯萃取物处理细胞后的活性氧、过氧化氢及相关抗氧化因子水平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桦褐孔菌二氯甲烷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和正丁醇萃取物的最大作用浓度为0.1×2?8 mg/mL,在该浓度下处理细胞3 d,发现乙酸乙酯萃取物可抑制朊病毒复制(P< 0.01),而二氯甲烷萃取物及正丁醇萃取物对朊病毒复制没有影响。进一步发现,乙酸乙酯萃取物可降低活性氧和过氧化氢水平,增加HO-1、GCLC蛋白表达,升高SOD活性和总谷胱甘肽水平,以上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表明桦褐孔菌乙酸乙酯萃取物具有抑制朊病毒复制作用,且此抑制作用可能与激活Nrf2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大孔树脂吸附桦褐孔菌多糖色素动力学与热力学特征及最佳工艺条件,本实验通过水提醇沉、Sevag法除蛋白、透析制备桦褐孔菌多糖,采用静态吸附实验筛选色素吸附率及多糖保留率评分最高的大孔树脂,研究其吸附动力学与热力学特性,并优化该大孔树脂在动态吸附桦褐孔菌多糖色素中的径高比、吸附时间、上样量以及洗脱流速,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实验筛选的17个不同型号大孔树脂中,大孔树脂HPD-500最为适宜,其吸附色素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反应过程中受颗粒内扩散与液膜扩散的影响;并且吸附过程符合热力学Freundlich模型,为多分子层吸附,其中吸附焓变>0为吸热反应,吉布斯自由能<0为自发反应,吸附熵变>0为熵增反应。HPD-500吸附色素的最佳条件为径高比1:10,吸附时间1 h,上样量10 mg,洗脱流速1.5 mL/min。在此条件下,桦褐孔菌的色素吸附率为83.15%,多糖保留率为78.89%,多糖纯度由20.40%提升至56.52%。HPD-500大孔树脂具有吸附桦褐孔菌多糖中色素、提高多糖纯度的能力,本文为桦褐孔菌资源高效利用提供了理论及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了能高效快速的分离纯化桦褐孔菌子实体多糖,使用DEAE-52纤维素静态法,分别研究了静态吸附过程中多糖的样品浓度、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和吸附振荡转速等因素对多糖吸附量的影响及解吸过程中洗脱时间和洗脱液量对多糖解吸量的影响,确定了多糖分离纯化优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多糖浓度为40 mg/mL时,在30 ℃,120 r/min转速下吸附处理90 min,此时DEAE-52纤维素对多糖吸附效果最好。而分别以12倍体积的去离子水洗脱90 min后,采用11倍体积的0.2 mol/L NaCl溶液洗脱60 min时,能达到最好的解吸效果,其中去离子水洗脱多糖浓度为0.56 mg/mL,0.2 mol/L NaCl洗脱多糖浓度为0.38 mg/mL。静态洗脱出的两种多糖组分均为分子量均一分布的多糖组分,与DEAE-52纤维素柱层析分离效果一致。因此采用DEAE-52纤维素静态法分离纯化桦褐孔菌子实体多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比较桦褐孔菌菌核、固体发酵物和二者的水提物给药对糖尿病大鼠机体炎症和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方法:本研究采用高糖高脂饮食联合STZ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监测大鼠体重、口服糖耐量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桦褐孔菌IO 3.08、6.16 g/kg剂量组、桦褐孔菌水提物WIO 0.4 g/kg剂量组、桦褐孔菌固体发酵物水提物WSFIO 0.8 g/kg剂量组均可显著提高糖尿病大鼠体重;固体发酵物SFIO 1.3、2.6 g/kg剂量组能显著地改善大鼠口服糖耐量(P<0.05,P<0.01);WIO 0.4、0.8 g/kg剂量组、WSFIO 0.4 g/kg剂量组均可显著降低血清中IL-1β的水平;IO 3.08、6.16 g/kg剂量组、WIO 0.4 g/kg剂量组、SFIO 1.3、2.6 g/kg剂量组和WSFIO 0.8 g/kg剂量组均可显著降低血清中TNF-α的水平;桦褐孔菌各给药组在不同程度上均可显著提高血清中SOD的水平(P<0.05,P<0.01或P<0.001);桦褐孔菌各给药组均可降低血清中MDA的水平(P<0.01或P<0.001)。结论:桦褐孔菌固体发酵物具有良好的抗炎及抗氧化活性。直接以菌粉、固体发酵物或二者的水提物给药对各个指标的影响不一,总体来说,固体发酵物代替野生桦褐孔菌改善2型糖尿病的炎症及氧化应激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