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苯乙烯与马来酸酐在引发剂(BPO)的作用下反应得到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再与混合高碳胺酰胺化得到目标产物。通过正交实验对产率影响的研究,获得聚合反应的较优工艺条件:n(马来酸酐)∶n(苯乙烯)=1∶1,聚合反应温度80℃,溶剂用量(质量分数)90%,引发剂用量(以原料总量计)1.0%;通过酰胺化反应中各因素对降凝效果的影响,得到制备目标产物的较优条件:SMA与混合高碳胺摩尔比为1∶2,催化剂用量为1.5%,酰胺化时间为5h。当加剂量为0.3%时,试验原油可降低7℃。  相似文献   

2.
以植物油中广泛存在的油酸为原料,引入第二单体苯乙烯,采用Schlenk装置,通过溶液聚合法合成了油酸-苯乙烯共聚物(POS),采用FTIR,1H NMR,TG表征了合成产物的结构,测定了它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多分散性指数,并评价了它的抗磨和降凝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80℃、油酸与苯乙烯质量比为3∶7、引发剂含量为0.8%(w)、反应10 h时,POS的收率为47.52%、相对分子质量为1.203×104、多分散性指数为1.63。将0.8%(w)的POS添加到润滑油馏分(350~395℃)中,可将磨斑直径降低0.334 mm,凝点降低10℃。POS可作为一种兼有抗磨和降凝双重功能的润滑油添加剂代替传统石油基润滑油添加剂。  相似文献   

3.
苯乙烯-马来酸酐-丙烯酸十二酯三元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沉淀聚合法合成了马来酸酐 苯乙烯 丙烯酸十二酯三元共聚物,讨论了各种工艺条件对聚合反应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热失重分析仪等测试手段表征共聚物的特征。采用此三元共聚物作分散剂进行反相悬浮聚合,得到了大粒径的高吸水性树脂  相似文献   

4.
以甲苯和丙酮为溶剂,苯乙烯、马来酸酐为主要原料,合成了磺化苯乙烯-马来酸酐聚合物(SSMA),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 500~4 000.室内评价结果表明,SSMA具有良好的降黏和抗温性能.SSMA加量为30 g/L时,可使4%淡水基浆的表观黏度从7.5 mPa·s降至3.0 mPa·s;SSMA加量为40 g/L时,可...  相似文献   

5.
丙烯酸烷基酯-马来酸酐-苯乙烯共聚物降凝剂的研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对丙烯酸烷基酯-马来酸酐-苯乙烯共聚物(AAMAS)的合成方法及对胜利原油降凝减粘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加入降凝剂300ppm时,原油凝固点下降15℃,表观粘度下降88%,降凝减粘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以3-巯基丙酸为链转移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1,2-二氯乙烷为溶剂,采用自由基溶液共聚法合成低分子量,无异味的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确定了聚合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以产率为指标: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4h,引发用量3.5%,链转移剂用量3.0%。产率达到96%以上,特性粘数为0 .078;以特性粘数为指标;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5h,引发剂用量5.0%,链转移剂用量4.0%,产率达到95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苯乙烯-马来酸酐-十八胺三元共聚物。研究表明,该共聚物对某些含蜡原油有很好的降凝作用,是一种新型的原油降凝剂。  相似文献   

8.
胶乳法马来酸酐-苯乙烯双单体接枝天然橡胶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在非隔氧条件下,研究了马来酸酐(MAH)和苯乙烯(St)两种单体在胶乳体系中对天然橡胶(NR)的接枝改性。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接枝产物进行定性表征;采用化学滴定法测定MAH的接枝率和接枝效率。实验结果表明,当天然胶乳(总固含量为60%)用量为50 g、BPO用量为0.5 g、MAH和St两种单体用量均为1.0 g、反应温度80℃下反应4 h时,可制备MAH接枝率为1.78%的马来酸酐-苯乙烯双单体接枝天然橡胶(NR-g-(MAH-St)),MAH的接枝效率为57.85%;St单体的引入可以提高MAH单体在NR大分子链上的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示差扫描量热分析结果表明,接枝后的NR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变化不大,但结晶度较接枝改性前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用作降凝剂的苯乙烯-马来酸酐-丙烯酸十八烷基酯三元共聚物。研究表明,当苯乙烯、马来酸酐、丙烯酸十八烷基酯三种单体摩尔比为1∶3∶3,原油预热温度为60℃,三元共聚物在江汉原油中加量为300mg/L时,此三元共聚物可使江汉原油的凝固点为28℃降到13℃。它是一种新型的原油降凝剂。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聚羧酸型超塑化剂苯乙烯 马来酸酐交替共聚物磺酸盐单羧酸盐的合成条件,测定了产物的表面 张力、钙垢分散力及水泥分散力。结果表明,其表面张力随溶液pH升高而降低并且出现最低点;对碳酸钙垢 和水泥的分散力随浓度增加而增强,且优于萘磺酸盐的分散力。  相似文献   

11.
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法合成了α-甲基丙烯酸混合醇酯(AE)-马来酸酐(MA)-苯乙烯(St)三元共聚物(AMS)降凝剂;考察了AMS的最佳聚合条件及其对中原0#柴油和燕化0#柴油的降滤效果;用GC技术分析了中原0#柴油和燕化0#柴油中正构烷烃碳数的分布;用1HNMR技术表征了AE和AMS的结构。AMS的最佳聚合条件为:n(AE)∶n(MA)∶n(St)=3∶1∶1,时间5h,温度80℃;AMS降凝剂的适宜添加量(占柴油的质量分数)为0.08%,此时中原0#柴油和燕化0#柴油的冷滤点降幅分别为4℃和6℃。对于正构烷烃含量较低、正构烷烃碳数分布较宽且较均匀的柴油,使用AMS降凝剂时,降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低分子量SMA交替共聚物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沉淀共聚的方法,合成了低分子量的SMA交替共聚物。讨论了温度、链转移剂和引发剂浓度对共聚物特性粘数的影响。采用慢速滴加苯乙烯的方式控制反应放热,避免爆聚,同时起到控制共聚物分子量的作用,有效地避免了高温方法带来的共聚物性能不良和均相法的后处理难等缺点。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用作降凝剂的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马来酸酐共聚物,确定最佳合成条件为: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与马来酸酐的摩尔比2:1、引发剂加入量0.05%、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8h。此条件下合成的产品加入量为400mg/L时,可使江汉原油凝固点从28℃降至14℃。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十八烷基丙烯酸酯的合成方法 ,并用其与顺丁烯二酸酐、苯乙烯进行了三组分共聚。在大港油田的原油中加入此共聚物 0 .1 5 %使原油的倾点下降了 9℃。并进行了聚合条件的研究 ,当单体摩尔比为 8.5∶1∶ 1 ,在 80℃反应 6h时 ,降凝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用偏光显微镜(PLM)观察甲基丙烯酸十八酯-顺丁烯二酸酐-醋酸乙烯酯-苯乙烯(OMVS)降凝剂添加量对原油蜡晶形态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OMVS降凝剂添加量的增加,蜡晶由不规则的棒状和片状逐渐变为粒径小、分散均匀的近似球状的蜡晶;PLM表征结果显示,加入OMVS降凝剂的非洲原油和国产原油的蜡晶颗粒数均由不到100个增至大于1300个和1700个,原先占主导地位的表面积较大(非洲原油150~250μm2和国产原油100~200μm2)的蜡晶个数由超过60%降至1%以内,表面积较小(5~50μm2)的蜡晶个数由不到10%增至90%以上。通过指数回归可确定OMVS降凝剂添加量-蜡晶平均表面积-降凝幅度的内在关系,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16.
以硬脂酸二乙醇酰胺丙烯酸单酯、马来酸酐、醋酸乙烯酯为单体,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硬脂酸二乙醇酰胺丙烯酸单酯-马来酸酐-醋酸乙烯酯降凝剂,考察了单体物质的量比、引发剂用量、聚合温度对降凝效果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对共聚物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分子结构和设计目标分子结构相符.此降凝剂可使东营0#柴油的凝点降低7℃...  相似文献   

17.
《石油化工》2016,45(3):325
以棕榈油为原料通过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PME),采用GC-MS表征PME的化学组成,用α-甲基丙烯酸混合酯(AE)、马来酸酐(MA)和苯乙烯(ST)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法得到三元共聚物降凝剂AMS,对AE和AMS降凝剂进行了FTIR表征。考察了影响AMS降凝效果的主要因素。表征结果显示,PME中棕榈酸甲酯的相对含量最高(为34.75%(w)),硬脂酸甲酯的相对含量为10.78%(w),饱和脂肪酸甲酯总含量为45.53%(w)。实验结果表明,单体比n(AE)∶n(MA)∶n(ST)=3∶1∶1、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5 h、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用量为1.2%(w)、降凝剂添加量为0.10%(w)时,可将PME的凝点降低到4℃。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In the present study, some polymeric additives were prepared and used as pour point depressants and as viscosity index improvers for lube oil via copolymerization of maleic anhydride and vinyl acetate with different esters of acrylic acid. The molecular weights of the prepared copolymers were determined by GPC. The efficiency of the prepared compounds as pour point depressant and viscosity index improvers was investigat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efficiency of the prepared compounds as pour point depressant increases with decreas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prepared polymers, increasing the chain length of alkyl groups, and increases with decreasing the molecular weight. The efficiency of the prepared compounds as viscosity index improvers increases by increas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se additives and by increasing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the polymer.  相似文献   

19.
以加氢裂化尾油和加氢处理重质减压馏分油为原料,采用异构脱蜡工艺制备润滑油基础油。分析基础油的性质,并采用质谱和13C核磁共振分析异构脱蜡基础油的烃组成和烃结构,考察异构脱蜡润滑油基础油的烃组成和烃结构对其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异构脱蜡润滑油基础油,在多环环烷烃质量分数、链烷碳质量分数和平均碳数相近的条件下,黏度指数随着异构烷碳与正构烷碳质量分数之比的增大而减小,倾点随着异构烷碳与正构烷碳质量分数之比的增大而降低;在多环环烷烃质量分数、异构烷碳与正构烷碳质量分数之比相近的条件下,黏度指数和倾点随着分子的平均碳数减少而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