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蠲痹颗粒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0例寒湿痹阻型RA患者,采用区组随机化方法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蠲痹颗粒治疗(45g/d);对照组采用正清风痛宁缓释片治疗(120mg/d)。两组均治疗8周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疾病疗效与证候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中医证候积分、TJC28、SJC28、疼痛VAS评分、双手握力、晨僵时间、CRP、ESR、PGA、MDGA及DAS28、CDAI、SDAI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治疗组未出现明显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结论:蠲痹颗粒是治疗RA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蠲痹颗粒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2组均以甲氨蝶呤(10mg/周)为基础治疗,分别以蠲痹颗粒45g/天或正清风痛宁缓释片120mg/天,治疗4周。结果:2组疾病疗效总进步率分别为82.5%和67.5%(P〉0.05),治疗组在证侯疗效、关节压痛数、疼痛VAS评分及ESR、RF等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治疗组未出现明显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结论:蠲痹颗粒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益赛普联合蠲痹颗粒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不能耐受益赛普联合甲氨喋呤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找到长期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40例活动性RA患者经皮下注射益赛普25 mg,每周2次,联合口服本院院内制剂蠲痹颗粒15 g,每天3次;治疗8周.结果 按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标准,益赛普联合蠲痹颗粒治疗8周后ACR20改善率为92.31%,ACR50改善率为 46.15%,ACR70改善率为5.13%.结论益赛普联合蠲痹颗粒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和安全,且无其他副作用,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蠲痹颗粒联合甲氨蝶呤片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9例活动性风寒湿痹型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40例和对照组69例,两组均给予甲氨蝶呤片,每次10 mg口服、每周1次的基础治疗;治疗组加服蠲痹颗粒,每次15 g,冲服,每日3次;对照组加服正清风痛宁缓释片,每次60mg,每日2次;两组均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疾病疗效、证候疗效,比较治疗前后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性评分(DAS28)、临床疾病活动指数(CDAI)、简化疾病活动指数(SDAI)、关节肿胀数(SJC28)、关节压痛数(TJC28),进行患者疼痛评分、患者自身病情总体评价(PGA)、医生对患者病情的总体评价(MDGA),检测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结果治疗组疾病疗效、证候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DAS28、CDAI、SDAI、SJC28、TJC28、患者疼痛评分、PGA、MDGA、ESR、CRP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1),并且治疗组在改善DAS28、CDAI、SDAI、SJC28、TJC28、疼痛评分、PGA、MDGA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未出现明显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结论蠲痹颗粒联合甲氨蝶呤片治疗活动性RA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疾病活动度,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阮玲娟  陈春燕  莫娟芬 《新中医》2021,53(11):80-84
目的:观察基于散寒除湿法立方的穴位贴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寒湿痹阻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辅助性T细胞17 (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的影响。方法:将102例R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疾病活动度评价表(DAS28)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Th17、Treg细胞的表达比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10 (IL-10)、白细胞介素-17 (IL-17)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1%,高于对照组的76.00%(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视觉模拟评分(VAS)、红细胞沉降率(ESR)、DAS28评分、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血清IL-17含量均降低(P0.05),Treg细胞比例、IL-10含量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关节肿胀数、ESR、DAS28评分、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IL-17含量均较低(P0.05),Treg细胞比例、IL-10含量均较高(P0.05)。结论:基于散寒除湿法立方的穴位贴敷能有效改善活动期寒湿痹阻型RA患者的临床症状,纠正RA患者体内Th17/Treg细胞失衡状态。  相似文献   

6.
7.
化痰祛瘀蠲痹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化痰祛瘀蠲痹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促进西药减量及稳定病情作用,以初步探讨中药化痰祛瘀蠲痹方治疗RA疗效及的机理。方法:70例R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药化痰祛瘀蠲痹方加西药治疗组(中药治疗组)35例,西药对照组35例,其中西药对照组口服甲氨喋呤(MTX,每周1次,每次7.5mg),柳氮磺吡啶片(每天3次,每次0.5g),美洛昔康片(莫比可,每天2次,每次7.5mg)。中药治疗组在口服上述西药的同时,加用化痰祛瘀蠲痹方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变化,西药用量和治疗后3个月病情复发情况。结果:中药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在改善症状体征(关节疼痛度、肿胀度、压痛度、活动度、握力、晨僵)的积分,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中药治疗组的美洛昔康及MTX的用量(P<0.05或P<0.01)。两组在改善RF、ESR、CRP、PLT、Ig等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中药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改善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中药化痰祛瘀蠲痹方加西药治疗RA的疗效优于单独西药治疗,具有促进西药减量作用。温化蠲痹方具有抗炎等免疫调节作用,可能通过抑制RF、Ig等达到治疗RA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风湿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对称性多关节滑膜炎症,最终导致软骨及骨破坏~([1])。RA的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明确,一般认为与环境、遗传、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密切相关。RA典型特点为滑膜慢性炎症致成纤维细胞增生、血管翳形成以及免疫细胞浸润。这些事件促使了白细胞聚集、免疫细胞激活,分泌大量炎性介质,最终导致了关节及骨损害。一系列的免疫细胞参与类风湿关节炎的致病,包括CD4~+T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蠲痹颗粒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随机双盲方法。将6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采用院内蠲痹颗粒联合来氟米特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来氟米特联合甲氨喋呤治疗;2组常规应用非甾类消炎药。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66%,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院内蠲痹颗粒联合来氟米特治疗RA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毒副作用小,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0.
蠲痹颗粒抗炎作用及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蠲痹颗粒抗炎作用的药效学,揭示其抗炎作用的机制,阐明吴氏学派应用扶阳理论治疗痹证(风寒湿痹)临床中药优效的科学基础。方法:建立角叉菜胶致大鼠急性足跖肿胀炎症模型和棉球异物植入诱导大鼠肉芽组织增生慢性炎症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阳性药地塞米松组(2.5 mg·kg-1)、蠲痹颗粒低、中、高剂量组(5.85,11.70,23.40 g·kg-1)。药物干预后,检测蠲痹颗粒灌胃给药对急、慢性炎症反应的影响;建立牛Ⅱ型胶原诱导的DBA/1小鼠胶原关节炎(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CIA)模型,石蜡切片HE染色分析CIA小鼠关节炎病理损伤程度,采用流式微珠阵列法(Cytometric Bead Array,CBA)检测胶原诱导的脾淋巴细胞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7A(IL-17A)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组、蠲痹颗粒高剂量组对大鼠角叉菜胶所致足跖肿胀和棉球异物植入引起的大鼠慢性炎症性肉芽组织增生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同时明显改善CIA小鼠局部关节炎的症状,减轻炎症细胞浸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IA模型脾淋巴细胞IL-6,TNF-α,IL-17A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1),蠲痹颗粒药物干预后,IL-17A的产生水平显著下调(P<0.05),对炎症因子IL-6,TNF-α无明显影响。结论:蠲痹颗粒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促炎因子IL-17A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花椒水提物(ZBAE)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0只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完全弗氏佐剂(CFA),10 mg·kg-1]、甲氨蝶呤组(0.25 mg·kg-1)和ZBAE低、中、高剂量组(90、180、360 mg·kg-1)。甲氨蝶呤组腹腔注射给药2周,每周给药3次,ZBAE组连续灌胃给药14 d。给药期间,每3 d测量大鼠体质量和足跖肿胀度,同时进行关节炎评分。给药结束后,采用计算机断层(CT)扫描,苏木素-伊红(HE)染色及番红固绿染色观察ZBAE对滑膜增生及骨保护的作用。采用细胞增殖活性检测-8(CCK-8)试剂盒检测ZBAE对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根据CCK-8实验结果确定最佳给药浓度与时间,设置空白组、ZBAE低、中、高质量浓度组(0.08、0.10、0.12 g·L-1)。流式细胞仪分析花椒作用24 h后细胞的周期分布和细胞凋亡率;采用体外划痕实验检测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RA-FLSs)迁移能力;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RA-F...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川楝子醇提物抑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人急性淋巴白血病细胞T淋巴细胞(CCRF-CEM)细胞株及无特定病原体(SPF)级6周SD品种的雌性大鼠12只,以不同浓度梯度川楝子醇提物作用24 h、48 h、72 h,观察其对CCRF-CEM细胞的抑制及凋亡的影响。结果:16 mg/L、80 mg/L、400 mg/L川楝子醇提物作用ALL细胞的不同时间具有明显的抗增殖作用。相较于对照组,于同一时间点,不同质量川楝子醇提物的吸光度值明显不同,且随着质量的增加吸光度值逐渐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16 mg/L、80 mg/L、400 mg/L川楝子醇提物作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同一时间段的给药吸光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不同质量浓度对外周血淋巴细胞无明显的不良反应。于同一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不同质量浓度川楝子提取物的B细胞淋巴瘤-2(Bcl-2)基因、Bcl-2相关X蛋白(Bax)基因、P53基因表达明显不同(P<0.05);Bax基因随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Bcl-2基因表达随质量浓度的增加而降低,2...  相似文献   

13.
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针灸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RA)形态学病变、血液流变学和微循环,调整机体免疫功能、对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的影响、对氧自由基酶类等的调节及对细胞因子的调节等方面综述针灸治疗RA机理,提出今后的研究应该结合现代分子生物学的成果,从细胞水平和基因水平,加大针灸对RA患者在形态学方面的影响和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的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甲氨喋呤(MTX)联合蠲痹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K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RA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纽30例采用蠲痹胶囊治疗,综合组30例采用蠲痹胶囊联合MTX治疗,疗程均为6月。观察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及晨僵时间,并检查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水平、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随时观察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2组治疗后晨僵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ESR、CRP、RF等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总有效率综合组为90%,对照组为6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药物不良反应10例,综合组1例。主要表现为消化道症状、疲劳、乏力、嗜睡、下肢轻度浮肿、转氨酶升高,未发现末梢神经病变和深静脉血栓形成,所有患者能耐受,经观察和对症处理后均能完成治疗。结论:蠲痹胶囊联合西药MTX治疗RA疗效、安全性较好,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木瓜醇提取物(CFE)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大鼠模型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CFE低、中、高剂量组及雷公藤多苷片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分别从每只大鼠右后足跖皮内注入完全弗氏佐剂0.1 mL,复制RA模型。灌胃给药,CFE低、中、高剂量组剂量分别为0.15,0.30,0.60 g·kg~(-1)·d~(-1),雷公藤多苷片组的剂量为0.009 g·kg~(-1)·d~(-1),正常组及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的蒸馏水,每天1次,连续30 d。观察大鼠足肿胀度、炎症指数、脏器指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滑膜组织病理变化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关节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及死亡因子(Fas)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足肿胀度、炎症指数显著升高(P0.01);血清中的促炎因子IL-1β,IL-6,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1),抗炎因子IL-10显著降低(P0.01),滑膜组织中Bcl-2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CFE中、高剂量组足趾肿胀程度及炎症指数显著降低(P0.01),CFE各剂量组滑膜组织增生及炎症细胞浸润等病理变化减轻,血清中的促炎因子IL-1β,IL-6,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抗炎因子IL-10明显升高(P0.05),Bax,Fas的表达量升高,Bcl-2的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CFE能够降低RA关节炎症程度,具有较好的抗RA功效,这可能与CFE诱导的关节滑膜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系统药理学探讨乌头生物碱中化学成分对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TCMSP数据库结合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类药性(DL)≥0.18搜集草乌化学成分,通过Pubchem数据库以及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各化学成分的潜在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管通方醇提物对食管癌EC9706细胞增殖、细胞周期的影响,揭示该方抑制食管癌EC9706生长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食管癌EC9706细胞,用管通方醇提物处理细胞,MTT法检测管通方醇提物对食管癌EC9706细胞增殖影响的量效关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食管癌EC9706细胞形态学变化;PI单染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醇提物对食管癌EC9706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管通方醇提物均可不同程度地抑制食管癌EC9706细胞的增殖,其抑制率呈剂量依赖关系;管通方醇提物影响了细胞形态结构。管通方醇提物对EC9706细胞周期各时相均有影响。与对照组比较,管通方组G0/G1期细胞比率升高(P0.05)。结论:管通方醇提物将食管癌EC9706细胞阻滞于G0/G1,阻滞细胞周期的进程,该方对食管癌EC9706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益肾蠲痹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使用弗氏完全佐剂制作大鼠关节炎模型,评价益’肾蠲痹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效。方法:使用弗氏完全佐剂造模后,测量益肾蠲痹丸对对侧足爪肿胀和脏器指数的影响:ELISA法检测其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Ⅱ(TNF-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的影响;分光光度法测量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并用Westernblot法检测益肾蠲痹丸对凋亡蛋白Bcl-2表达的影响。结果:益肾蠲痹丸可有效抑制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所引起的足跖肿胀,且对胸腺脾脏指数无明显影响。益肾蠲痹丸可有效抑制血清中TNF-Ⅱ,IL-1β,IL-6含量:抑制血清中iNOS活性;下调Bcl-2在滑膜组织中的表达。结论:益肾蠲痹丸的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与其调节主要炎症因子,下调炎症部位Bcl-2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风湿宁胶囊(FSN)对类风湿关节炎(风寒湿痹型)新西兰大白兔血清和关节滑液中白细胞介素IL-6、IL-17、IL-4、IL-10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可能机制。方法雄性新西兰大白兔12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组、风湿宁胶囊低剂量组、风湿宁胶囊中剂量组、风湿宁胶囊高剂量组,每组20只。除正常组外,其他组均制备RA风寒湿痹动物模型。治疗组分别给予风湿宁胶囊溶液、甲氨蝶呤悬浮液,正常对照组灌生理盐水。用药7天后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各组血清及关节滑液中IL-6、IL-17、IL-4、IL-10的水平。结果FSN中、高剂量组和MTX治疗组血清及关节滑液的IL-6、IL-17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而FSN低剂量组IL-6、IL-17水平的下降不明显(P0.05)。FSN各剂量组和MTX组中IL-4、IL-10水平较模型组均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湿宁胶囊不仅能下调新西兰RA大白兔血清及关节滑液中过高的IL-6、IL-17水平,而且能上调血清及关节滑液中IL-4、IL-10的水平,提示风湿宁胶囊治疗RA的机制可能是通过平衡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的效应进而散寒通络,降低关节滑膜炎症,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大叶秦艽醇提取物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的防治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SPF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白芍组及秦艽组,每组2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用胶原乳液多点皮内注射建立关节炎模型;秦艽组以秦艽乙醇提物1.8 m L(kg/d)灌胃;白芍组以白芍总苷胶囊内容物混悬液2 m L(kg/d)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予等量蒸馏水灌胃。实验第24天、31天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及关节X线片变化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踝关节及足趾关节明显肿胀、变形,秦艽组及白芍组与模型组比较关节肿胀程度明显减轻,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秦艽提取物能在早期改善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的一般情况,减轻关节肿胀程度,改善滑膜炎症状,保护关节,体现治疗早期RA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