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儿科重症监护室(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是继成人ICU之后建立的儿科领域内的新分科,它的出现使儿科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和护理有了划时代的变化,使儿科危重症患者能够得到连续不断、系统全面的监护治疗[1]。我院PICU成立6年,固定床位12张,负责全广西危重症患儿的急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科危重症专科护士的培训模式、培训过程的质量控制及培训效果。方法 2010年10月至2013年12月共举办4期儿科危重症专科护士培训班,培训过程中不断优化课程设置,持续进行质量改进,分析并总结四期学员的培训效果。结果共培训护士63名,护士的儿科危重症专科护理核心能力在培训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科学严谨的课程设置、持续质量改进可确保儿科危重症专科护士的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儿科护士的-临床培训,培养合格的儿科护士,提高儿科护理队伍整体素质,保证护理质量及护理安全。方法根据儿科临床护理服务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制定培训对策,主要从职业道德与人文素质教育、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操作技能、急救技能与应变能力、护理文件书写、沟通与人际交往能力、安全和法律意识等方面对儿科护士进行培训并严格考核,确保培训质量。结果通过培训,提高了儿科护士的专科护理技能及素质,使她们顺利完成了专科护士角色的转换。结论开展儿科临床护理培训是从事儿科护理的特殊需要,对保持儿科护理队伍整体素质和保证护理质量及安全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专科护理领域从业护士的专科化培训是我国护理事业专科化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危重症专科护士是指在危重症领域具有熟练的护理知识和技术,完成危重症专科护士所需要的教育课程,并最终考试合格者[1 ].《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各地应加强危重症专科护士的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危重症专科护理素质和服务能力[2...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福建省儿科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培训现状,提出针对性的干预策略。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福建省儿科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培训现状调查问卷”对全省134家医院3379名儿科护士进行横断面问卷调查。结果 全省2470名(73.10%)儿科护士接受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相关培训,近5年平均培训次数为3.62次;培训内容主要聚焦儿童危重症护理(59.39%)及基础生命支持部分(66.48%);接受系统、完整儿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培训的只有218名,占比8.83%。结论 福建省儿科护士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培训比例相对较高,但培训内容参差不齐,以急危重症护理及基础生命支持培训为主,接受系统、完整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培训的比例较低,迫切需要建立科学化、标准化、多元化的应急培训体系并在全省推广培训,从而提升全省儿科护理队伍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目标教学对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新护士培训的效果。[方法]对50名新入PICU的护士(工作年限少于3年)进行为期3个月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结果]经过3个月培训,50名新护士理论与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均显著提高。[结论]目标教学有利于新护士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PICU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急救知识与技能,急救应变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目标教学对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新护士培训的效果。[方法]对50名新入PICU的护士(工作年限少于3年)进行为期3个月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结果]经过3个月培训,50名新护士理论与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均显著提高。[结论]目标教学有利于新护士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PICU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急救知识与技能,急救应变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科新护士实施母亲角色体验式培训的效果.[方法]2010年分配至儿科的25名新护士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培训方法.2011年分配至儿科的45名新护士为观察组,采用母亲角色体验式培训,即在常规培训基础上增加母亲角色体验内容,包括编写体验案例、情景模拟、举办座谈会、与母亲进行情感交流等.统计两组新护士培训后的理论及操作成绩、患儿家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新护士理论与操作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患儿家长满意度得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儿科新护士培训中实施母亲角色体验可提升新护士综合护理能力,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儿科新护士护理实践能力培训大纲的内容与实施效果的观察.方法 制定"儿科新护士护理实践能力的培训大纲"68项,对9名新护士采用一对一责任制的临床带教方式,带教老师按培训大纲的内容逐个项目循序渐进地讲授、示范、模拟操作、临床带教相结合地进行培训.结果 1年完全掌握的项目有57项,部分掌握11项,没有掌握的项目为零.患者对新护士的服务态度,理论水平、技术水平、责任心的满意度较培训前均有显著提高(P<0.05),医生、护士对新护士工作的综合评价也有明显改善.结论 儿科新护士的护理实践能力培训大纲内容切合实际,项目具体,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有计划的系统培训,使儿科新护士的服务理念、业务技能在短时间内能迅速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科新护士实施母亲角色体验式培训的效果。[方法]2010年分配至儿科的25名新护士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培训方法。2011年分配至儿科的45名新护士为观察组,采用母亲角色体验式培训,即在常规培训基础上增加母亲角色体验内容,包括编写体验案例、情景模拟、举办座谈会、与母亲进行情感交流等。统计两组新护士培训后的理论及操作成绩、患儿家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新护士理论与操作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患儿家长满意度得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儿科新护士培训中实施母亲角色体验可提升新护士综合护理能力,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刘玲  沈军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20):2369-2372
目的探讨规范化培训在新进护士护理安全培训中的应用效果,为进一步改进培训模式提供依据。方法对280名新进规范化培训护士(简称规培护士)进行为期2个月的集中培训,培训结束后采用自制问卷对其进行调查,调查规培护士对护理安全培训内容必要性的评价,并比较不同个人情况护士培训的效果及对培训的满意度。结果规培护士对护理安全培训内容的需求高,对培训内容必要性的评价好;对于“护理安全培训是否降低了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几率”的效果比较,编内规培护士为89.2%,明显高于编外护士的7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80,P=0.006);编外规培护士对安全培训的满意度为86.9%,显著高于编内规培护士的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029,P=0.001);大专规培护士满意度为90.0%,明显高于本科规培护士的6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192,P=0.000)。结论对新进护士加强护理安全培训内容的多元化及培训方式的多样化是获得良好培训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培训手册进行儿科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的效果及其在促进新护士角色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便利选取50名儿科新护士分成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按照《儿科新护士培训手册》实施多导师带教、分阶段培训、多形式教学和阶段考核,对照组按传统方法培训,比较两组新护士培训前、后护理部考核成绩,培训后患者满意度、医生和护士团队满意度及新护士自我满意度。结果:护理部考核成绩、患者满意度、医生和护士团队满意度及新护士自我满意度干预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培训手册实施儿科新护士规范化培训,可以提高新护士的工作能力,促进新护士角色转变,使其快速胜任儿科临床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13.
14.
许萍  苏琳 《中国临床护理》2017,9(4):353-355
目的 探讨多专业协作的主题式培训模式在新护士培训中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7月134名新护士为对照组,选取2014年8月-2015年4月133名新护士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方法,观察组制定多专业协作的主题式培训方案对新护士实施培训。比较2组新护士的考核成绩、综合能力和对培训方案的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考核成绩和综合能力好于对照组,对培训方案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结论 采用多专业协作的主题式培训模式可有效激发护理人员的学习热情,提升其岗位胜任力。  相似文献   

15.
重症监护室实训基地培训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实训基地培训方法.方法对2批ICU实训基地培训的8名学员,为其制定2周实训安排表、脱产专职带教、反馈学习信息及考核验收,并对培训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8名ICU学员各项主要业务掌握较培训前有不同程度提高,认为培训内容实用.结论ICU护士适任培训在国内尚属新生事物,对全市各家医院ICU护理工作的开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培训的内容及方法还需要进行探讨,并提示讨论,(1)实施ICU护士适任培训的意义(2)ICU护士适任培训内容与时间(3)ICU护士适任培训工作开始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培养护士职业道德的有效方法。方法将护理系2008级学生按照授课班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实施“案例情境实践训练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师讲授法,比较2组学生的测试成绩和试验组学生对教学法的效果评价。结果试验组3个专题的测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对“案例情境实践训练教学法”教学效果评价较好。结论“案例情境实践训练教学法”能提高教学质量,是培养护士职业道德素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拓展训练应用于临床护士培训的实践与效果.2012年对106名临床护士分批进行为期2d的拓展训练,通过个人与团队多项挑战项目的训练,86.79%~98.11%的参训护士自我评价在集体参与、潜能发挥、挑战困难、人际关系建立等方面都有明显提高.认为拓展训练能有效提升临床护士的人文素养,有助于高效团队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截肢后康复训练是康复医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康复训练能帮助截肢病人重建残肢的功能,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故医护人员应积极帮助病人做好截肢后的康复训练,以使病人术后能够尽快独立生活。我科成立康复室后,制订了一套截肢病人康复训练计划表,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探讨递进式培训在ICU护士培养期中的作用.方法 将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菏泽市立医院重症医学科、急诊ICU、神经外ICU、儿童ICU工作3年内的护士进行递进式培训,并与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的培养期护士进行每个阶段对比.具体方法包括理论授课、操作示范、播放录像、临床实习、个案研究、阶梯式评价(个人自评、带教教师评价、综合评价)6个方面,对ICU培养期护士进行有计划、有目标、有重点的将危重症护理知识理论联系实践的延续性培训.结果 递进式培训后各阶段的理论与操作考试成绩、核心能力测评分值、各阶段培训前后护理工作质量评价分值均显著高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递进式培训能提高ICU培养期护士的培训效果,提高护理质量,可在ICU培训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