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前路颈髓核摘除并植骨手术后护理体会朱艳霞赵晶(附属第一医院骨外科)颈椎病是颈椎的退行性改变,主要是颈椎间盘变性、突出、椎间隙变窄和椎体边缘骨质增生,挤压颈髓及神经根或血管而出现的临床症状。需手术者大部分是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方法有颈前路途径和后路途径。...  相似文献   

2.
陈刚  马勇  王彪  杭晨 《医学研究杂志》2006,35(12):101-103
目的 探讨颈椎间盘突出症后路髓核摘除术的适应证、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全组手术共8例,行后入路后外侧颈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神经根减压术。随访平均3.2年,评价疼痛和客观神经症状改善两项指标。结果 5例疼痛完全消失,3例明显改善。肌力及腱反射6例明显改善,2例改善。7例恢复原工作,1例改行轻工作。无1例发生并发症。结论 后外侧颈椎间盘突出症行后入路髓核摘除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唐玉萍 《右江医学》2008,36(3):360-361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指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或外伤引起纤维环破裂,髓核从破裂处突出或脱出,压迫脊髓或颈神经根而出现临床症状和体征的脊柱疾病,该病症在骨科临床中并不少见。近年来,笔者采用推拿结合牵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46例,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王罡  刘挺  杨春冒  薛梅 《中外医疗》2008,27(26):46-46
探讨项后路开窗减压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对侧方型颈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行后路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结果 11例病人7例完全缓解疼痛,麻木,4例疼痛明显改善,仅轻度麻木,颈椎活动范围无降低,无明显颈椎不稳.结论选择合适病例后路开窗减压髓核摘除也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良好方式.  相似文献   

5.
腰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坏,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马尾神经根所引起的临床症状。临床上传统方法用后路椎板减压、髓核摘除的手术方法解除神经根和脊髓的压迫症状。随着椎间盘镜手术系统的引进,微创手术的进展,临床上广泛采用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的方法来治疗腰间盘突出症。  相似文献   

6.
韩兴凤  李美杏 《微创医学》2012,7(3):325-326
颈椎病是颈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引发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对于诊断明确、症状和体征典型的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急诊行微创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同时行减压及颈椎椎体间融合器融合术,而不是先行保守治疗,才能及时解除颈髓受压,最大限度地恢复脊髓功能[1]。颈椎后路内窥镜辅助下侧方椎间盘切除和神经根管减压术是在术中将内窥镜代替显微镜,行颈椎后路侧方椎间盘切除和神经根管  相似文献   

7.
腰椎间盘脱出症是人类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为椎板切除加髓核摘除,但此法并发症多,临床疗效远非理想。笔者自1996年5月~1997年12月,在CT引导下,利用电动旋切式切割器,对38例病人42个椎间盘进行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以下简称PLD手术)均获成功,现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患者共38例,男29例,女9例,年龄29~55岁。全部病例的临床症状、体征均与CT改变相吻合,其椎间盘脱出部位和程度见表1。表1 椎间盘脱出部位与程度L4~5L5~S1L4~5+L5~S…  相似文献   

8.
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的护理环节与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组综合征,对症状重、保守治疗无效或多次反复发作者宜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方法有半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或全椎板切除、髓核掰除加椎间植骨椎弓根内固定等方法,治疗效果显著,而术后护理对巩固手术疗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将护理环节和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组综合征,对症状重、保守治疗无效或多次反复发作者宜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方法有半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或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加椎间植骨椎弓根内固定等方法,治疗效果显著,而术后护理对巩固手术疗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将护理环节和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采用颈椎间管切开减压治疗症状严重的神经根型颈椎病27例32侧。随访10个月-3.3a,按Odom标准评定疗效。结果:优15例,良9例,改进3例,优良率89%。提示:非手术疗法久治无效,后外侧型颈椎间盘脱出有明显单根神经根功能障碍者。适合于颈椎间管切开减压术;手术减压范围以切除关节突内侧5-6mm的椎板,暴露神经根长度6-7mm为宜。  相似文献   

11.
经皮颈椎间盘切除术2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25例(29个节段)颈椎病及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经皮颈椎间盘切除术(PCD)。结果:优12例,良10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96%,优良率88%。提示:PCD可作为颈椎间盘突出症和颈椎病早期治疗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型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13例重型脊髓型颈椎病采用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结果:13例病例均在术后3个月~16个月进行随访,平均11个爿,优8例,良4例,可1例,2例出现并发症如喉上神经和(或)喉返神经症状等,1例C5神经根麻痹,1例手术后4个月出现相邻节段的后突畸形、椎间盘退变突出压迫脊髓。结论: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重型脊髓型颈椎病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用于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6月~2010年9月,对18例保守治疗无效患者的22个节段进行了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男12例,女6例;年龄35~54岁,平均40±2.6岁。单节段i4例,双节段4例,术后随访12个月~18个月,平均12.4±1.6个月。结果:所有患者伤口均1期IJ盏床愈合,术中及术后没有神经和血管损伤的并发症,结合术前术后颈椎活动范围检查、神经系统症状、JOA评分及影像学检查,置换节段稳定并部分恢复了颈椎正常的活动范围,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均获得满意改善,JoA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术后随访x线检查与术前比较生理弯曲改善,后凸生理弯曲纠正,人工颈椎间盘与上下终板紧密贴合,无假体松动,无失稳及脱位。CT及MRI结果未见脊髓及神经根重新受压,邻近节段椎间盘未见明显退变,未见易位骨化发生。结论:颈椎人工椎间盘手术操作简单,减压彻底,与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术最大的不同点是患者恢复快,没有颈椎活动受限的缺陷。脊髓及神经根受压明显解除,重建了满意的椎间隙高度及生理弯曲,并且更重要的是恢复了椎间关节的活动度。由于维持了正常的生物运动力学,可避免或防止邻近节段的退变,预期具有良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用于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6月~2010年9月,对18例保守治疗无效患者的22个节段进行了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男12例,女6例;年龄35~54岁,平均40±2.6岁。单节段14例,双节段4例,术后随访12个月~18个月,平均12.4±1.6个月。结果:所有患者伤口均1期临床愈合,术中及术后没有神经和血管损伤的并发症,结合术前术后颈椎活动范围检查、神经系统症状、JOA评分及影像学检查,置换节段稳定并部分恢复了颈椎正常的活动范围,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均获得满意改善,JoA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术后随访X线检查与术前比较生理弯曲改善,后凸生理弯曲纠正,人工颈椎间盘与上下终板紧密贴合,无假体松动,无失稳及脱位。CT及MRI结果未见脊髓及神经根重新受压,邻近节段椎间盘未见明显退变,未见易位骨化发生。结论:颈椎人工椎间盘手术操作简单,减压彻底,与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术最大的不同点是患者恢复快,没有颈椎活动受限的缺陷。脊髓及神经根受压明显解除,重建了满意的椎间隙高度及生理弯曲,并且更重要的是恢复了椎间关节的活动度。由于维持了正常的生物运动力学,可避免或防止邻近节段的退变,预期具有良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颈脊髓受压型疾病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北京市延庆县医院骨科自2003年8月至2008年11月收治的30例颈脊髓受压型病人及北京积水潭医院脊柱外科2008年12月至2009年9月收治的35例颈脊髓受压型患者行不同术式的手术治疗:颈前路减压30例,颈后路减压30例,前后路一期联合手术5例。按JOA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65例患者均得到9个月至5年门诊或电话随访,均获得满意疗效。结论伴有发育性颈椎管狭窄者、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者、退变性椎管狭窄者,选择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1~2个椎间盘突出者选择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或行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较大脊髓前后受压者,可选择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手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52例颈椎间盘突出症,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并应用锁定型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结果:46例经过2~18个月、平均8.2月的随访,所有病例植骨均达到骨性融合,融合时间12~16周,平均12.6周,融合率100%;MRI检查无脊髓变形、受压表现,脊髓功能检查,除3例不理想外。所有病例植骨疗效满意。结论:适应症选择正确,颈椎前路手术减压植骨、钢板系统操作简单,可提供有效的固定节段稳定性,利于神经功能恢复,适用于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外伤的治疗。颈椎前路手术适用于2个颈椎间盘,3个椎体。动力性和限制性颈椎前路内固定材料在临床治疗疗效上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前路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伴脊髓损伤的效果,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伴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采用Frankel功能分级(A级4例,B级17例,C级7例,D级2例,E级1例),均采用前路手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及颈椎前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术后除2例Frankel分级A级和1例Frankel分级B级患者无恢复外,其余患者恢复1~2个等级,随访6~24个月,平均14个月,无钢板松动、断裂、植骨不融合等并发症。结论应用前路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伴脊髓损伤,可使受压脊髓充分减压,脊柱恢复稳定,损伤脊髓获得较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肌电图检查在C5-6椎间盘突出症神经根压迫定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103例术前影像检查明确诊断颈椎间盘突出症(C5-6神经根型)并行手术治疗患者,根据其术前肌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分组。压迫组:术前肌电图提示C5-6神经根压迫,其中压迫组又根据术前肌电图检查定位诊断与影像诊断是否一致分为一致组和不一致组;无压迫组:术前肌电图检查阴性。结果:103例入组患者中,肌电图检查定位其神经根压迫敏感度73.9%,阳性预测值100%。肌电图检查定位突出间盘,手术探查符合率63.1%,低于影像检查100%。结论:肌电图检查在定位颈椎间盘突出节段的术中探查率低于影像检查,但在定位神经根压迫中敏感度较高,阳性预测值达100%。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颈椎间盘突出症的CT和MRI影像学特征,分析二者对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83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比较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CT和MRI特征,分析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在颈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结果83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检出中央型颈椎间盘突出51例,侧方型20例,膨出型12例;MRI对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总检出率、中央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检出率高于CT检查(P<0.05),二者对侧方型和膨出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MRI对硬膜囊受压、神经根受压受压的检出率高于CT(P<0.05),两种检查方法对脊髓变形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和MRI在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方面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与CT检查相比,MRI对中央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硬膜囊受压和神经根受压的诊断准确率更高,临床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将二者结合,以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牵引推拿为主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53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牵引推拿为主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以牵引推拿为主的方法治疗53例颈椎间盘突出症住院患。结果:治愈20例,占37.7%,好转29例,占54.8%,无效4例,占7.5%,总有效率达92.5%。结论:牵引推拿疗法对神经根受压而导致的功能受限、颈臂疼痛、手指麻木,和椎动脉受压而导致的头晕等临床表现疗效较佳,而对出现脊髓压迫症状疗效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