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小儿重肾双输尿管合并下肾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性肾积水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近10年来收治的190例重肾双输尿管畸形病例中,6例合并下肾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性肾积水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临床症状、解剖结构及处理方法等.结果 重肾双输尿管畸形患儿190例,合并下肾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性肾积水6例,占3.16%.其中男5例,女1例,年龄10 d至3岁7个月,平均13.8个月.围产期行B超检查发现肾积水4例,泌尿系感染1例,腹部包块1例.病变位于左侧3例,右侧3例;3例为重肾完全型双输尿管,3例为重肾Y型输尿管,其中1例为右重肾Y型输尿管合并下肾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及下肾输尿管膀胱连接部狭窄.3例重肾完全型双输尿管病例中,1例行上组肾及输尿管切除+下组肾离断性肾盂成形术,2例行下组肾离断性肾盂成形术;3例重肾Y型输尿管中,2例行上肾输尿管下肾盂端侧吻合+下组肾离断性肾盂成形术,1例行上组肾及输尿管切除+下组肾离断性肾盂成形术+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术后随访3~18个月,平均12个月,B超及IVP显示肾积水明显好转,无并发症.结论 重肾双输尿管合并下肾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性肾积水发病率低,易误诊.术前B超、IVP及MRU是有效的辅助检查手段.临床应根据患儿肾功能及解剖异常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2.
婴幼儿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所致肾积水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婴幼儿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UPJO)所致肾积水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10年收治的小于3岁婴幼儿UPJO所致肾积水46例51只患肾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前均行B超检查,提示UPJO诊断者共46例51只肾.46例均行静脉尿路造影(IVU),其中16例16只肾影像明确肾盂输尿管连接处迂曲狭窄;对未显影的16例和虽肾盂显影而输尿管未显影的14例再采用膀胱镜检,此30例中25例30只肾成功输尿管逆行插管造影而确诊;另5例根据IVU及B超检查疑诊而手术.所有患肾均行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Anderson-Hynes术),术后恢复好,均I期成功.术后均获得B超随访,积水消失或不同程度改善,肾盂前后径缩小,肾实质增厚;26例28只肾术后获得IVU随访,均证实肾盂输尿管吻合口通畅,且术后肾盂显影时间明显较术前提前.结论 B超、IVU及必要的膀胱镜检输尿管逆行插管造影是诊断婴幼儿肾积水的有效可靠的方法;婴幼儿肾积水宜早诊治;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仍是治疗婴幼儿患者最好的术式;除脓肾外,都应保留患肾.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婴幼儿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致双侧肾积水的手术治疗及其疗效.方法 总结分析本院2004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婴幼儿期接受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治疗的32例双侧肾积水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11例行双侧一次和1个月内分次行手术治疗的患儿术后恢复良好.21例行较重一侧肾积水手术后,对侧随访观察.经观察2例对侧肾积水无减轻,3个月后行手术治疗.19例对侧肾积水均有减轻或消失,肾实质增厚,未行手术.结论 双侧重度肾积水可一次或分次行双侧手术治疗,一侧重一侧较轻的肾积水,手术解除重侧后,对侧肾积水可减轻,一般不需要手术,但需严密观察随诊.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重度肾积水的手术治疗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重度肾积水新生儿期手术干预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新生儿期接受手术治疗的18例重度肾积水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于新生儿期行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Anderso-Hynes术),2例Ⅰ期行肾造瘘术,Ⅱ期行肾盂成形术,所有病例术中麻醉及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恢复满意.术后除1例有轻度切口疝外,无术后出血、感染、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3年(3个月~4年),患儿生长发育正常,无尿路感染症状,患肾积水明显减轻、甚至消失,肾实质厚度增加,肾脏形态接近正常.结论 新生儿期手术干预能早期解除肾内压力,不仅能尽快恢复患肾功能,而且患肾形态有望恢复正常.产前诊断重度胎儿肾积水的患儿于生后1~2周应常规行B超检查,同时结合CTU或MRU加SPECT检查以明确诊断.确诊存在器质性梗阻的新生儿,若为重度肾积水,分肾功能<35%或伴发严重泌尿系感染者,建议尽早手术干预.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是指尿液自肾盂流入输尿管近端障碍,导致集合系统扩张,进而引起肾脏形态和功能改变的一种常见泌尿系统畸形.随着产前超声检查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无症状肾积水被检出,虽然部分肾积水可自行缓解,但部分肾积水如治疗不及时将导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儿童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处理和预防.方法 1996年1月-2010年10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行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术后发生并发症患儿共22例.男20例,女2例;年龄8 d~9岁(平均3.5岁);左侧20例,右侧2例.对患儿进行随访,并结合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例中吻合口狭窄10例,其中8例行再次肾盂输尿管成形术,2例行吻合口瘢痕松解、瘢痕狭窄切除再吻合;吻合口水肿伴泌尿系感染6例,3例行肾造瘘,3例延期拔除原肾造瘘管;单纯泌尿系感染2例,行抗感染治疗;输尿管中段狭窄1例,行输尿管中段狭窄切除再吻合;输尿管末段狭窄1例,行输尿管膀胱再吻合术;吻合口血肿伴泌尿系感染1例,行血肿穿刺引流、肾穿刺造瘘;巨大肾积水并无功能肾1例,行肾切除.10例吻合口狭窄切除标本病理:输尿管慢性炎症,肌层增厚;2例输尿管中、末段狭窄切除标本病理:输尿管慢性炎症,管壁变薄;1例肾切除标本病理:肾实质不同程度萎缩,间质慢性炎症并不同程度纤维化.随访6~36个月,临床症状均已消失,复查尿常规均无异常.超声检查21例患侧肾积水均减轻、肾皮质均有不同程度增厚;另1例患肾切除术后超声检查示对侧肾脏代偿性增大.结论 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术后需要密切随访,及时发现和治疗并发症.术前正确诊断,术中细致操作,术后精心护理及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均是预防并发症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13例小儿先天性肾盂——输尿管梗阻所致的巨大肾积水,详细描述了其临床资料,讨论了其病因、诊断和巨大肾积水合并先天性单侧肾不发育时处理的原则,诊断中强调了延迟性低张力液波传导感的特殊意义,治疗上提出对巨大积水肾的取舍应持保守态度,只要梗阻解除,充分引流,肾盂、肾皮质功能可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不同程度肾积水下肾盂收缩频率的变化情况。方法收集2015年10月至2016年6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经B超确诊为单侧肾积水的患儿24例,年龄7个月至13岁2个月,中位年龄4岁。术前所有患儿行积水侧输尿管导管逆行置入,21例同时行对侧输尿管导管逆行置入。通过Laborie尿动力检测仪连接输尿管导管进行上尿路动力学检测,记录肾盂2 min收缩频率和肾盂收缩时肾盂内压力变化情况,在后续进行腹腔镜下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时记录术中积水侧肾盂2 min收缩频率。完成尿动力检测后所有患儿进行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对比尿动力仪和术中记录的肾盂收缩频率,同时对不同积水程度下积水侧与健侧肾盂收缩频率进行比较。结果共12例UPJO患儿通过上尿路动力学检测同时记录到双侧肾盂收缩频率。术中记录的肾盂2 min收缩频率的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分别为7. 5(IQR:4. 5~10. 5)次,与尿动力仪记录的肾盂2 min收缩频率的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分别为7. 0(IQR:3. 8~8. 5)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 38,P=0. 167)。对于轻中度肾积水,通过尿动力仪记录到的积水侧肾盂2 min收缩频率的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分别为8. 5(IQR:7. 0~11. 5)次,而健侧肾盂2 min收缩频率的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分别为6. 0 (IQR:5. 0~7. 5)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 23,P=0. 026)。对于重度积水,积水侧的肾盂2 min收缩频率的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分别为6. 0(IQR:4. 0~6. 5)次,而健侧肾盂2 min收缩频率的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分别为10. 5(IQR:8. 5~11. 2)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 21,P=0. 027)。结论通过输尿管导管进行上尿路动力学检测可成功记录到肾盂的收缩情况。对于UPJO导致的单侧肾积水,在轻中度积水时,积水侧的肾盂收缩频率明显高于健侧。而对于重度肾积水,积水侧肾盂的收缩频率较对侧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腹腔入路腹腔镜肾盂成形术治疗儿童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初步经验。方法本组9例患儿,共10侧手术,为2011年6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1岁5个月至14岁以内肾积水儿童。年龄1岁5个月至14岁,平均年龄8岁。男性8例,女性1例。左侧7例,右侧3例。有腰痛症状8例,无症状2例(胎儿期 B 超检查发现肾积水)。其中肾重度积水5例,中度积水4例,轻度积水1例。先后行双侧肾盂成形术1例。输尿管狭窄扩张及置内支架管失败2例。所有患儿经 IVU 或 CTU 或 MRU 检查,确诊为 UPJO。均采用经腹腔入路腹腔镜离断式肾盂成形术。结果9例10侧患儿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或另外增加鞘管,无术中并发症。手术时间150~522 min,平均344.2 min。出血量10~100 mL,平均45 mL。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1~3 d,平均2.1 d。术后住院7~10 d,平均8.5 d。术后采用超声,MRU 或 CT 三维重建、ECT 随访6~36个月,均显示肾实质有不同程度增厚,肾积水均明显减轻或消失,吻合口处较宽敞,术后无吻合口狭窄、尿漏及腹内脏器损伤等并发症。肾功能明显改善,患儿自觉症状消失。结论经腹腔入路腹腔镜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治疗儿童 UPJO 肾积水安全可行,效果良好,并发症少,对肠道干扰不大,美容效果良好,值得推广。选择手术病例应遵循由易到难过渡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幼小婴儿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治疗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32例幼小婴儿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2例平均年龄51.5d的幼小婴儿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诊断和治疗。结果32例患儿术后恢复良好,但其中出现尿外渗2例;吻合口狭窄1例,因周围粘连和瘢痕压迫吻合口而被迫重新二次手术。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分别行B超检查,均未再出现肾盂增大,未出现肾盂肾盏分离加大趋势,证实吻合口通畅。结论产前和产后的B超检查是比较可靠的辅助手段,对产前肾积水胎儿,建议产后7~10d首次常规B超检查,并于生后6周继续复查;如果B超观察肾盂未再继续扩张,可继续观察;反之,则应积极手术治疗,以防止影响肾功能;小儿肾积水一般均应考虑保留肾脏,肾皮质在2mm以上,肾脏无明显发育异常,应争取保存患肾;离断性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效果最好;同时应该积极进行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