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李国森  龙凤强 《中外医疗》2010,29(29):82-82,84
目的评估胃癌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疗效。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5月我院822例胃癌行全胃切除的患者,术后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与肠外营养组(PN组)。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肠内、肠外营养支持1周。检测体质量、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等营养指标,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2组术后营养指标和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EN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PN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癌行全胃切除术后EEN安全有效,并有利于患者肠道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EEN)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07年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的临床资料。其中,29例给予EEN,27例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TPN。结果:EEN组术后平均住院日、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TPN组(P<0.01)。营养支持后EEN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水平与TPN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比肠外营养优越,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与全肠外营养(TPN)对胆囊癌术后患者肝肾功能影响。方法对2001年3月~2003年5月收治的22例胆囊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EEN组(9例)和TPN组(11例),均于术后48h后予营养支持,EEN液经鼻肠管注入,TPN经颈内静脉滴入。术后第5、7天监测肝肾功能,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肝功能检测,EEN组恢复较快,优于TPN组(P<0.05);肾功能检测,EEN组与TPN组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胆囊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能更早更快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4.
袁杨 《广西医学》2009,31(3):397-398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颅内肿瘤术后病人营养状况及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8例病人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EN)组30例、肠外营养(TPN)组28例。EEN组经鼻胃管持续滴注能全力;TPN组静脉输注肠外营养液。观察两组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变化及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营养状况在1、7、14d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EN组并发症明显少于TPN组(P〈0.05)。结论鼻胃管持续滴注喂养方法对颅内肿瘤术后病人有良好的耐受性,EEN支持可减少颅内肿瘤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早期给予肠内营养( EEN )支持对老年胃癌全胃切除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至2013年收治的老年胃癌行全胃切除术患者66例,其中术后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EEN)组33例,术后采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 PN 组)33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第10天血浆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RF)等营养指标改善情况,同时检测两组患者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TP、ALB、PA、TRF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术后第10天上述各项营养指标较术后第1天改善显著(P<0.05),但仍未达术前水平;EEN 组患者术后第10天血浆PA、TRF水平升高较PN组更为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0天CD^3+、CD^4+/CD^8+较术前及术后第1天显著升高( P<0.05);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CD^4+较术前显著下降( P<0.05);EEN组患者术后10d CD4+较术前及术后1天显著升高( P<0.05);EEN组术后第10天CD^4+显著高于PN组( P<0.05)。结论:老年胃癌全胃切除术后采用EEN进行营养支持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机体免疫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肠内营养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的应用效果。方法46例全胃切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23例术后行肠外营养治疗(PN组),23例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治疗(EN组)。比较术前、术后第1、5、9天总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术后第9天氮平衡,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前及术后1、5、9天CD3、CD4、CD8阳性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及CRP。结果EN组与PN组在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EN组能明显促进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提高机体免疫水平(P〈0.05)。结论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比肠外营养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早期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的疗效。方法将86例因胃癌行全胃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外营养组与肠内营养组,每组43例。观察两组患者免疫功能状况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肠内营养组TLC、TRF、CD4、CD8营养后均较肠外营养组明显升高,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两组Alb、IgG、IgM、C3营养后均较营养前有所提高,但营养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肠内营养组腹泻、腹涨、恶心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3.3%,较肠外营养组的37.2%低(P〈0.05)。肠内营养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肠外营养组(P均〈0.05)。结论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是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途径,可迅速恢复患者的免疫状态,缩短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
王凌峰  陶木生 《安徽医学》2010,31(5):473-474
目的探讨食管癌、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EN)对患者机体恢复的影响。方法将56例手术治疗的食管癌、胃癌患者随机分为EEN组和全肠外营养(TPN)组,EEN组于术中将肠内营养管置入空肠内,术后第1d予以肠内营养(EN),维持7~10d,患者能较正常地口服营养液或进食半流饮食后停止;TPN组于术后进行常规输液治疗,肠蠕动完全恢复,肛门排气后开始进食。分别于术前1d和术后7d测量患者体重,检测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记录肛门排气时间,观察术后有无吻合口漏、切口感染、腹胀、腹痛等并发症。结果肛门排气时间EEN组为(48±6)h,TPN组为(72±8)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8,P〈0.05);EEN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体质量维持等方面明显优于TPN组。结论术后EEN较TPN有利于食管癌、胃癌术后胃肠功能的尽早恢复和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回顾性分析306例食管癌及贲门癌患者切除术后早期营养支持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平均住院日早期肠内营养(EEN)组较完全肠外营养(TPN)组短(P〈0.01),平均住院费用/药物费用EEN,TPN组分别为16,883/6,081元VS21,964/9,986元,(P〈0.05)。并发症发生率EEN组少于TPN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EEN组治疗后肝功能的皿浆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都明显提高。TPN组治疗后肝功能的碱性磷酸酶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早期EEN支持可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肝功能影响极小,医疗费用显著减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效果。方法100例重症患者按给养方式分为肠外营养组40例(PN)和肠内营养组60例(EEN),入ICU48h内分别进行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EEN组分为达标组35例(A组)和未达标组25例(B组).结果治疗后EEN组和PN组血浆中TP、AIb、Hb均显著升高(P〈0.05),EEN组与PN组及A组与B组问有显著差异(P〈0.05)。PN组ALT、Cr较EEN组显著升高,EEN组CRP下降较PN组显著(P〈0.05)。A组与B组ALT、Cr、CRP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早期达标的肠内营养能显著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保护消化道黏膜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疗效及评价其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对本院普外科收治的60例胃癌手术患者治疗作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对照组(共30例)和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组(共30例)。对照组术后常规处理,EN组术后24~48h开始经空肠营养管滴注肠内营养液共7d,两组营养支持均等热量、等氮量,术后8d进行人体相关指标测量,进行支持前后自身对照及组间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的营养状态、肠功能恢复情况、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结果:EN组除1例因腹胀明显不耐受外均按计划完成治疗,治愈出院,EN组和对照组在并发症比较上差异无显著性,EN组肠功能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但两组排便功能的恢复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8d两组体重均明显减轻(P<0.01),而术前、术后白蛋白的改变无显著差异(P>0.05),EN组住院时间及营养费用少于对照组。结论: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简便、经济,优于肠外营养。与TPN支持相比,EN有利于促进患者的胃肠功能及营养状况恢复,胃癌根治术后EEN支持是安全可行的,是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方式;患者营养状态恢复快、对肝功能影响小。  相似文献   

12.
刘博 《海南医学》2014,(3):338-340
目的 探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行全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所有患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术后每日行完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直到经口进食;治疗组术中留置鼻空肠营养管,术后先行静脉营养支持,第2天开始经鼻空肠营养管滴入肠内营养制剂.观察比较两组术后肠功能恢复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两组患者术后第1、7天的血清白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变化情况;平均住院时间及费用.结果 治疗组肠功能恢复首次排气、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手术后第1天血清白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与手术前比较均明显下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第7天时血清白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均升高,以治疗组更明显(P<0.05).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及费用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够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改善营养状况、降低医疗费用以及缩短住院时间,是胃癌全胃切除术后的首选营养途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术后患者营养状况和肠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机体营养状况和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胃癌根治性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早期肠内营养组30例,于术后24 h应用瑞素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共实施7 d;肠外营养组30例,术后给予全肠外营养治疗。两组病人分别于手术前1 d、术后第1、8天检测营养指标血清清蛋白(ALB)、转铁蛋白(TF)和前清蛋白(PA),并观察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血清清蛋白、转铁蛋白和前清蛋白浓度较术前有明显下降(P〈0.05或0.01),经过一段时期的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支持后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肠内营养的营养恢复作用与肠外营养相比无明显差异。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两组病人差异显著(P〈0.01)。两组病人在观察期间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改善胃癌病人的营养状况,促进肠蠕动恢复的作用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4.
刘博 《安徽医学》2014,(2):209-212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手术后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48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早期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组)与对照组(TPN组)各24例。所有患者在术后综合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每日行完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直到经口进食;治疗组留置液囊空肠营养管,术后先行静脉营养支持,第3天开始经空肠营养管滴入肠内营养制剂。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7天的血清白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变化情况;两组患者术后第7天的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变化情况;平均住院时间及日均住院费用。结果治疗组肠功能恢复首次排气、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手术后第1天血清白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与手术前比较均明显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7天时血清白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均升高,以治疗组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第7天时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均较手术前降低,以治疗组更明显(P<0.05)。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及日均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改善营养状况、有利于肝脏功能恢复、降低医疗费用以及缩短住院时间,是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手术后的首选营养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在上消化穿孔术后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72例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上消化道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术后是否采用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EEN)治疗(术后48 h内)分为观察组(EEN,n=32)及对照组(非EEN,n=40)。检测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外周血炎症介质、营养指标及肠功能障碍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12.5±3.5 vs.15.6±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888,P<0.01)。两组患者术后1周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及白介素-6(IL-6)水平均呈现降低趋势,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1周外周血血红蛋白、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均不同程度降低(P<0.05),且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治疗后1周,两组患者外周血内毒素(endotoxin,ET)及D-乳酸水平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但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ET及D-乳酸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可显著改善上消化道穿孔术后患者系统性炎症反应、营养状况及肠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N )与全肠外营养(T PN )对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围术期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重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96例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分为2组,分别用EN和 T PN进行干预。结果与T PN组比较,EN组患者营养状况有较大改善,且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胃癌患者来讲,早期进行EN支持可改善其营养状况,并增强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早期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对全胃切除术患者营养、免疫及肝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2年10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90例全胃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A组(早期肠外营养组)和B组(早期肠内营养组),每组各45例,然后将两组患者干预前与干预后3、10d的营养状态相关指标、免疫功能指标及肝功能指标进行比较。结果:B组干预后3、10d的营养状态相关指标、免疫功能指标及肝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A组,且B组上述指标干预后10d优于干预后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对全胃切除术患者的营养、免疫及肝功能状态的改善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为患者的术后康复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