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化学驱提高普通稠油采收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普通稠油油藏水驱采收率低,而且经济上不适合于热采的特点,介绍了国内外化学驱提高普通稠油采收率技术的一些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聚合物驱,碱驱,碱/表面活性剂驱.综述了各种方法提高普通稠油采收率的研究现状和机理研究进展,并指出了不同方法存在的问题和当前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2.
普通稠油化学驱油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普通稠油,一次采油后常采用注水开发和热采方法。据中石化2007年底统计,采用注水开发动用的普通稠油储量占稠油总储量的30.1%,但由于水油流度比高,使得普通稠油油藏水驱采收率低。当油层太薄或埋藏太深时,热量损失严重,经济上不适合采用热采方法。化学驱方法是一个重要的接替手段。因此,文中重点综述了聚合物驱、碱驱、碱/表面活性剂驱、碱/聚合物驱技术在普通稠油油藏中应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机理研究进展,指出了稠油化学驱中出现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稠油油藏聚驱后二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古城油田泌123断块稠油油藏条件,考察了SP二元复合体系的最佳配方、乳化性和热稳定性,并用最佳配方的SP二元复合体系进行了聚合物驱后复合驱替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得到的最佳SP二元复合体系(2000 mg/L ZL-I+3000 mg/L OCSB)的黏度为59.5 mPa.s、界面张力7.87×10-3 mN/m,与聚合物溶液相比,黏度上升2 mPa.s、界面张力下降3~4个数量级,毛管数大幅度提高,具备更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能力。SP二元复合体系与原油形成的乳化液黏度大于二元体系的黏度,乳化作用良好,可以进一步改善流度比。60℃下老化120天后SP二元复合体系中HPAM的水解度缓慢上升后维持在30%~40%,黏度始终保持平稳上升,变化规律与单一聚合物溶液相似;界面张力值在老化期间上升半个数量级以内,盐析程度较单一表面活性剂溶液大幅改善。岩心驱油实验表明,聚合物驱后进行二元复合驱可提高采收率10%OOIP以上,说明古城油田泌123断块稠油油藏采用二元复合驱作为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的接替技术是可行的。图4表3参5  相似文献   

4.
杜连贵  王莲琴 《油田化学》1995,12(2):150-153
为确定二连油田吉32断块的开发方式,采用该块具有代表性的油层岩芯及该块203井地面原油在单管模型中进行了不同条件下的驱油模拟比较实验,主要结果如下:(1)60℃、120℃、200℃温度下的水驱,最终采收率分别为47.07%、59.16%和69.15%;(2)200℃水蒸汽驱,最终采收率为71.63%;(3)由最终采收率和累积驱出油量与驱替化学剂量之比确定,较好的化学剂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TR941,其最经济浓度为1200ppm;(4)120℃、200℃温度下1200TR941驱的最终采收率分别为68.34%和76.41%  相似文献   

5.
6.
稠油油藏化学驱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65℃测定0.01%RS-2(一种季铵盐表面活性剂)溶液、0.05%RS-2+0.5%Na2CO3溶液、0.05%RS-2+0.5%NaOH溶液与孤岛稠油之间的界面张力,形成的乳状液稳定性、乳化液滴直径分及3个表面活性剂体系(段塞尺寸1.0PV)填砂模型驱油效率.这3个体系的油水界面张力分别为100、10-1、10-2mN/m数量级;油水体积比1:1的O/W稠油乳状液60min析水率分剐为67%、12.5%、8%;乳化液滴平均直径分别为18、15、3μm.在均质模型中,1PV0.05%RS-2+0.5%NaOH溶液的驱油效果最好,在水驱基础上(采收率25.4%)提高采收率22.3%.在非均质模型中,0.05%RS-2+0.5%Na2CO3溶液驱油效果最好,驱替压力增幅高、持续时间长,在水驱基础上(采收率16.0%)提高采收率18.0%.认为在非均质稠油油藏中乳状液稳定、粒径稍大于高渗带孔径的化学驱油体系驱油效率更高;用非均质模型优选的稠油化学驱油体系更符合油藏实际.  相似文献   

7.
Saskatchewan和Alberta有许多活动的稠油油藏 ,因为一些原因包括地层厚度小于 10m的油藏是不适宜应用热力开采的 ,如注蒸汽。采用非热力方法也能达到从这些油藏中开采石油的目的 ,其中化学驱油方法有考虑的必要性。本文论述的就是最近用化学驱油技术试验的结果。同时 ,也考虑到了这类方法的局限性、在稠油层有限的现场经验以及可能进行的改进。在化学驱油方法中碱驱和表面活性剂驱油技术更为重要 ,一方面原因是因为化学药剂便宜 ,另一方面也能从实验室和油田现场以往的实践中获得许多经验。实验室的研究讨论包括 :注表面活性剂和两次Lloydminster重油注蒸汽吞时试验。注表面活性剂的采收率可高达 33%。也讨论了提高采收率的其它方法 ,如使用两种表面活性剂的周期增产法 ,获得的采收率可高达 12 % ,虽然采收率较低 ,但在特殊情况下 ,这样的采收率能接近它的成本效益  相似文献   

8.
针对渤海某稠油油田储层非均质性、储层物性和流体性质等特点,利用室内实验方法,对碱/表面活性剂二元体系中表面活性剂与原油的界面活性、碱对表面活性剂/原油间界面活性的影响、碱/表面活性剂之间的协同效应进行了实验研究,对碱/表面活性剂驱油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碱/表面活性剂二元驱油体系,具有降低界面张力,提高驱油效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驱油技术提高原油采收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碱、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都是高效的驱油剂,复配的优势在于既发挥单一驱油剂的长处,又可使其产生协同效应,获得更好的驱油效果。现场试验证明: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ASP)驱油技术能采出部分剩余油,并大幅度提高采油采收率。文章讨论ASP驱油技术的工作原理,先导试验和现场应用情况及其经济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10.
齐40块稠油油藏聚合物驱可行性室内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别用人造岩心和人造均质平面模型,在实际油层条件下研究了辽河油田齐40稠油油藏实施水驱及聚合物驱的室内驱油效率及驱替特征。在驱油实验中用核磁共振成象技术研究了稠油油藏水驱和聚合物驱的驱油机理。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稠油油藏在蒸汽吞吐后实施聚合物驱是可行的;聚合物驱主要通过扩大波及范围和增加坟差来提高驱油效率,聚合物驱后仍有大量的残余油滞留在孔隙介质中。  相似文献   

11.
一种稠油热/化学驱用表面活性剂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对一种热采用表面活性剂LC进行了性能评价,LC与孤岛三区原油动态界面张力在10^-1mN/m数量级,与NaOH复配时则可达到超低界面张力。70℃下,LC在石英砂上的静态吸附量为3.6185mg/g。LC在150℃下具有很好的耐温性能,200℃下半衰期也在15天以上。LC溶液与原油质量比3:7和2:8混合,降粘率都在85%以上。150℃下动态驱替试验表明,采收率随着加入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但是,活性剂浓度不宜太高;LC与0.5%的NaOH复配能显著提高采收率,当LC商品浓度为0.5%时,热水/碱/表面活性剂驱采收率比热水/碱驱提高10.85%,说明碱与表面活性剂具有很好的协同效应。试验表明LC可以作为稠油热采添加剂。  相似文献   

12.
唐亮 《油田化学》2014,31(1):65-68
针对胜利普通稠油油藏,研究了地层水硬度、矿化度、原油对泡沫剂DHF-1泡沫性能的影响,考察了DHF-1与驱油剂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WT的配伍性,通过驱替实验比较了不同驱替方式的驱油效果。结果表明,随地层水硬度和矿化度的增加,DHF-1的起泡体积与半衰期逐渐降低。地层水硬度为120 mg/L(CaCl2)时,DHF-1的起泡体积与半衰期分别为155 mL与65 s,泡沫体系界面开始浑浊;地层水矿化度为20 g/L时,DHF-1的起泡体积与半衰期分别为168 mL与43 s,泡沫体系有不溶物产生。随原油加量增加,DHF-1半衰期迅速降低;原油与DHF-1质量比小于0.3时,DHF-1起泡体积变化较小,之后迅速降低。WT对DHF-1的起泡性能无不利影响。随DHF-1加量增加,驱油体系油水界面张力降低,DHF-1与WT质量比为20时的界面张力为0.05013 mN/m。蒸汽-泡沫-驱油剂复合驱最终采收率为72.1%,比蒸汽驱提高14.6%,复合增效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针对NB35—2块重质原油油藏特点、开发现状及油品性质,开展了聚合物/表面活性剂(SP)二元复合驱提高驱油效率、改善水驱开发效果室内实验研究。对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与水的配伍性、与原油问的界面活性、抗盐性、长期热稳定性和驱油效果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筛选的SP二元复合驱油体系为:0.10%聚合物+0.36%表面活性剂17^#,溶液黏度19.7mPa·s,与原油间界面张力达10^-3mN/m数量级以下;注入0.3PV可提高驱油效率32.35%。  相似文献   

14.
稠油油藏表面活性剂辅助蒸汽驱适应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建芳 《油田化学》2012,29(1):60-64
针对胜利稠油油藏条件,利用室内实验和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系统研究了表面活性剂辅助蒸汽驱开发效果。考察了高温表面活性剂WT的界面张力、耐温性和降黏性。结果表明,WT溶液与原油间的动态界面张力最小值达10-2mN/m。耐温可达150℃,半衰期大于15 d。油水质量比8∶2、7∶3时的降黏率分别大于86%和95%。表面活性剂辅助蒸汽驱最终采收率为74.32%,比蒸汽驱提高12.11%,增油效果明显。在驱油实验的基础上,基于数值模拟方法对孤岛中二北Ng5典型井组表面活性剂辅助蒸汽驱注入参数进行优化。最佳注入方案为:段塞交替注入,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0.5%,注入体积0.3 PV,预测该方案提高采收率3.58%。通过动态经济评价方法,推导得到了"经济极限增油量"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表面活性剂辅助蒸汽驱经济技术界限研究方法,并确定了典型井组表面活性剂辅助蒸汽驱有效厚度、原油黏度界限。  相似文献   

15.
Polymer flooding for improving sweep efficiency has been studied extensively in laboratory and tested in fields for conventional oils. A novel nanofluid based on polyacrylamide clay has been developed and its properties have been experimentally tested as a suitable candidate in polymer flooding for oil field projects. This authors review the polymer flood fundamentals as they are applied to heavy oil recovery. In this study, they focus on roles of clay nanoparticles on polymer viscosity and improve recovery in heavy oil recovery. The theory is supported with coreflood and physical model results for several oils ranging in viscosity from 200 to 4200 mPa.sec. For some of these coreflood tests the nanopolymer flood was able to increase the oil recovery in comparison to a baseline polymer flood. These laboratory results will be helpful for the planning of nanoclay polymer flooding for heavy oil reservoirs. Also flooding test showed a 5% increase in oil recovery for nanoclay polymer solution in comparison with polymer solution after one pore volume fluid injection.  相似文献   

16.
利用多种化学剂评价手段筛选出性能优良的热化学剂及高温泡沫剂,并利用多功能泡沫驱油流程研究了不同温度下稠油的热水驱、化学剂及泡沫驱油性能,并对试验结果进行性能对比.结果表明,温度对稠油粘度及采收率影响至关重要,随着温度升高,原油粘度降低,采收率提高.油水界面张力低的热化学驱油体系由于降低了主流线上的残余油饱和度,强化了截...  相似文献   

17.
聚合物驱后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根据室内实验和现场试验效果分析了聚合物驱后油藏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技术潜力。室内驱油实验表明,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为17.6%~20.1%,提高采收率幅度高于单一表面活性剂驱(3%左右)和单一聚合物驱(11%~15%),高于表面活性剂驱和聚合物驱二者之和,优于同等经济条件下聚合物驱的效果。孤岛中一区Ng3~6和孤东六区聚合物注入完成后接着实施二元复合驱,综合含水进一步下降,日产油量明显增加。聚合物溶液中加入粘弹性颗粒PPG(PreformedParticleGel)后,体系从偏粘性转变为偏弹性,具有较强的剖面调整能力。2009年2月在聚合物驱转后续水驱多年的孤岛中一区Ng3单元实施聚合物+PPG驱,注入压力上升了1.4MPa,油层纵向非均质性明显改善,纵向各层吸水趋于均匀。  相似文献   

18.
针对辽河油区普通稠油锦45块于Ⅱ油层油藏条件,在室内进行了碱/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提高原油采收率实验研究。实验筛选出2种碱剂Na2CO3和NaOH,从6种表面活性剂中优选出分别适合于强碱NaOH和弱碱Na2CO3的2种表面活性剂为QYJ-7和J90;考察了碱与表面活性剂之间的最佳协同效应用量范围,碱/表面活性剂组成的最佳复合驱油体系分别为0.2%J90+1.1%Na2CO3和0.3%QYJ-7+0.5%NaOH;筛选出的复合体系使水与原油间的界面张力都达到10^-3mN/m数量级以下,室内驱油试验表明,注入段塞体积0.3PV时,驱油效率皆提高20%以上,地层温度下放置30d,体系与原油间的界面张力在10^-2-10^-3mN/m范围,变化不大,表现出较好的长期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低渗透油藏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的室内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晨  王业飞  于海洋  刘柏林  朱国华  刘华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11,40(5):486-489,498,429,430
通过对降低界面张力能力、乳化能力、改变岩石润湿性能力、吸附量以及驱油效率的评价,研究了SHSA-03-JS表面活性剂用于江苏油田沙七断块油藏表面活性剂驱的性能,并对低渗透油藏表面活性剂驱油机理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SHSA-03-JS表面活性剂溶液用于江苏油田沙七断块油藏原油时,在0.05%~0.6%浓度范围内油水界面张力均可达到10-2 mN/m的数量级,在0.1%~0.3%浓度范围内可达到10-3 mN/m的超低数量级;同时,该表面活性剂能使油湿石英片向水湿方向转变;在初始浓度0.3%时,表面活性剂在油砂的吸附量为4.78mg/g,能够满足江苏油田沙七断块表面活性剂驱的要求。室内岩心模拟驱油实验结果表明,当SHSA-03-JS表面活性剂浓度为0.3%时,表面活性剂驱可比水驱提高采收率11.47%。SHSA-03-JS表面活性剂能够满足江苏油田沙七断块进行表面活性剂驱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