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影响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鲁亚莉  赵巍 《现代康复》2001,5(6):48-48,51
目的:探讨相关因素对突发性耳聋的治疗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综合疗法即药物加高压氧治疗,结果:不同的病其治疗效果不同(P<0.01),听力损失的程度与治疗效果呈正相关(P<0.05),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类型其治疗效果,听力曲线为低频聋较全聋和高频聋的治疗效果有差异(P<0.05),伴随有眩症状者较无眩晕症状疗效无差异(P>0.05),疗程与疗效不成正比,延长疗程并不能提高疗效,结论: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效果以早期治疗和综合治疗最好。  相似文献   

2.
贾晓玲 《中国康复》2013,28(2):136-137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突聋患者86例随机分为高压氧组和对照组各43例,均采用常规血管扩张剂、激素、神经营养药物治疗,高压氧组同时加用高压氧治疗。结果:治疗20d后,2组临床疗效比较,高压氧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高压氧组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配合药物治疗对突发性耳聋疗效肯定,能有效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早期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将122例(131耳)突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药物组和高压氧加药物综合治疗组(HBO组),进行疗效比较和分析。结果:HBO组总有效率86.12%.单纯药物组62.7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病程越短,应用高压氧治疗越早,疗效越好。结论:早期即应用高压氧加药物综合治疗是治疗突发性耳聋的较好手段。  相似文献   

4.
王雪晴  白雪玲  李萍  钟明 《全科护理》2014,(26):2426-242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预后的影响。[方法]将80例突发性耳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药物及高压氧治疗,观察组在药物及高压氧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和72.5%,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突发性耳聋病人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可提高临床疗效,有利于病人听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王洁 《当代护士》2014,(10):95-9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临床常规治疗和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辅以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心理干预、饮食指导、健康教育、出院指导。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汗密尔顿抑郁表(HAMD)和焦虑量表(MAMH)评分,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出院满意度。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HAMD)和(MAMH)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4%和82%,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突聋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辅助舒血宁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突发性耳聋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高压氧治疗加舒血宁扩血管治疗,并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治疗;对照组采用相同治疗方案但无系统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63.3%,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实行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引导其规范治疗与康复行为,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高压氧联合电针综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价值。方法126例(141耳)患者随机分为单纯高压氧治疗组(对照组)和高压氧联合电针综合治疗组(电针组),以观察高压氧联合电针综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价值。结果高压氧联合电针综合治疗组治愈率与总有效率分别为17.5%和95.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7%和79.4%(P〈0.05)。结论在突发性耳聋的治疗中,高压氧联合电针综合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突发性耳聋5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玲芳 《临床医学》2006,26(11):44-45
目的 探讨影响突发性耳聋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53例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并对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作一初步探讨。结果 A(克栓酶组)、B(基础用药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突聋的听力恢复与治疗时间早晚有关,发病在两周以内与两周以上比较,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年龄、耳聋程度,是否伴有眩晕无相关性(P〉0.05)。结论 早期、综合治疗及能量合剂的提前应用,在神经的再生和功能的恢复上起到了促进作用。应进一步开展前瞻性研究,以便能更客观、准确地分析影响突聋治疗及预后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9.
巴曲抗栓酶治疗突发性耳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巴曲抗栓酶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54例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组28例应用巴曲抗栓酶治疗,对照组26例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加复方丹参,两组均行高压氧治疗。结果:巴曲抗栓酶治疗一个疗程后,听力明显提高,其有效率为82.1%,比对照组的疗效高(76.9%),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巴曲抗栓酶对突发性耳聋的听力恢复,耳鸣,眩晕等症状均有较好的效果,无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突发性耳聋(suddendeafness,SD)的疗效。方法2008年2月-2010年7月,对174例SD患者采用高压氧(治疗压力0.2MPa)及配合扩血管、营养神经等药物进行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结果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SD总有效率为85.7%,SD的发病就诊时间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发病就诊时间≤7d时,治疗有效率可达95.6%;≥15d时,疗效明显降低。结论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SD疗效确切,且高压氧治疗越早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利多卡因星状神经节阻滞(SGB)辅助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0例突发性耳聋病人分为2组。对照组42例采用加压氧和扩血管药、糖皮质激素常规治疗;治疗组4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患侧加用SGB治疗,两组治疗均14d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81.20%,对照组为61.9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18,P〈0.05)。结论 利多卡因SGB是目前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有效辅助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高压氧+药物联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及适用范围。方法:通过对PubMed(1995年—2012年)、知网(1995年—2012年)、万方(1995年—2012年)和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1995年—2012年)进行计算机检索以及手工检索,对所纳入的所有应用高压氧+药物联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RCTs)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7篇文献,共985例患者(1373耳)符合纳入标准。经Meta分析,高压氧+药物联合治疗突发性耳聋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虽然高压氧+药物联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有效率有高于其他药物治疗方法的趋势,但由于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质量不高,因此,该疗法的疗效及适用范围还需更多高质量的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应用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最优方案与预后。方法 57例(70耳)突发性耳聋患者均进行高压氧治疗,根据患者病时的不同情况(年龄、患病天数,就诊时听力损失,高压氧治疗疗程)等进行分组分析。结果由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可知,治疗效果随患者年龄增大而明显降低,其中以9~19岁患者就诊时总体治疗效果最佳;此外,就诊时间及就诊时听力损失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后期治疗效果,且由Spearman相关系数显示,两者均与治疗效果呈负相关;随着高压氧治疗时间增加,患者治疗有效率也明显增加,但超过24个疗程时,其有效率迅速降低;同时,若合并有眩晕症状患者其治疗效果明显低于无次症状患者(P0.01)。而经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可知,如年龄、就诊时间、就诊时听力损伤程度、高压氧疗程及是否伴有眩晕均可影响患者预后情况。结论突发性耳聋患者采取早诊断、早治疗及合理使用高压氧的疗法及次数可有效提高患者预后治疗效果,但在治疗过程中,仍需考虑患者治疗前的听力损失程度及是否伴有眩晕等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溃疡应用湿性愈合护理加高压氧治疗的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07年3月至2011年12月在解放军海军总医院门诊伤口护理中心换药的下肢静脉溃疡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湿性愈合敷料护理下肢静脉溃疡,观察组患者采用湿性愈合护理加高压氧治疗下肢静脉溃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护理后总疗效、显效及治愈时间和所需医疗费用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55,P〈0.05)。观察组患者显效和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所需医疗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性愈合敷料换药加高压氧治疗是一种良好的治疗下肢静脉溃疡的方法,其疗效优于单纯湿性愈合敷料换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高压氧配合常规药物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提高突发性耳聋疗效的方法。方法:将2005年2~9月确诊为突发性耳聋的37例患者作为治疗组,将2005年2~9月确诊为突发性耳聋的3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高压氧配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只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9.19%和66.67%,两组差异显著(P<0.05),无1例并发症发生。结论:高压氧配合常规药物治疗突发性耳聋可明显提高疗效,治疗中加强护理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刘娉琼  肖平田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1):2086-2089
[目的]研究不同治疗频率及时机的高压氧治疗对颅脑外伤(TBI)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TBI患者276例,随机分为每日2次高压氧治疗组(A组)132例和每日1次高压氧治疗组(B组)144例,两组均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接受高压氧治疗.观察不同治疗频率和治疗时机(〈7 d、7~30 d和〉30 d)对患者疗效的影响.[结果]A、B组GCS评分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A组显著高于B组( P 〈0.05),两组治疗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 P 〈0.05).伤后3个月GOS分级比较,A组显著优于B组( P 〈0.05).按不同伤情、治疗时机对患者进行综合比较:轻度脑外伤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中、重度脑外伤患者治愈率A组均显著高于B组( P 〈0.01).治疗时间越早治愈率越高( P 〈0.01).[结论]脑外伤患者的早期高压氧治疗以每日2次的疗效优于每日1次,脑外伤后早期治疗效果优于延期治疗.  相似文献   

17.
梁叶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2):2648-2649
目的研究早期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于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8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病情稳定后7d内采用常规加高压氧治疗,对照组病情稳定7d后采用常规加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2.30%(36/3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26/39),两组患者均无死亡病例,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使用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良好,能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结合高压氧(HBO)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脑梗死患者按是否行早期康复治疗分为两组. 对照组50例给予药物常规治疗、HBO治疗,针灸和理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早期康复治疗.[结果]观察组显效率91.3%,对照组为62.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早期康复结合HBO治疗脑梗死可提高疗效,恢复功能.  相似文献   

19.
影响突发性聋疗效的若干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对突发性聋疗效影响的若干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142例(147耳)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伴发眩晕、病程、患者年龄、听力曲线类型、声反射与8KHz听力存在与否、高压氧开始时间等均为显著影响疗效的因素;伴发耳鸣、耳聋程度、性别等因素对疗效影响不显著。结论:对于突发性聋的治疗,念平开始疗效愈好。8KHz听力存在与否与疗效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高压氧(HBO)治疗对急性创伤性脊髓损伤(SCI)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将86例急性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早期HBO组(A组)28例、晚期HBO组(B组)32例及对照组(C组)26例。C组采取常规处理(包括脱水剂、皮质激素、神经营养药物、胃黏膜保护药物、康复训练、针灸以及对症支持治疗等),A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于SCI发生12h以内辅以HBO治疗,B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于SCI发生3d以后辅以HB0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分别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对患者进行测评。【结果】三组患者ASIA感觉、运动功能评分及MBI、FIM分值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组间治疗后ASIA感觉功能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ASIA运动功能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各组间MBI及FIM分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HBO能显著改善急性SCI患者脊髓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独立能力,且越早开始治疗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