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播电视信息》2007,(8):96-97
近来.符合国标DTMB的康特地面数字电视设备不但在四川省网、四川德阳及太原网络连续中标并获得成功应用外.还在多家地面数字电视运营商的试用中获得好评.康特成为目前有线电视业内为数不多的能提供符合国标的地面数字电视发射机,地面数字电视调制器和地面数字电视机顶盒的厂家。  相似文献   

2.
《中国有线电视》2007,(14):1427-1428
近来,符合国标DTMB的康特地面数字电视设备不但在四川省网、四川德阳及太原网络连续中标并获得成功应用外,还在多家地面数字电视运营商的试用中获得好评,康特成为目前有线电视业内为数不多的能提供符合国标的地面数字电视发射机、地面数字电视调制器和地面数字电视机顶盒的厂家。  相似文献   

3.
欧洲(主要是西欧)的地面数字电视(DTT)是全球领先的英国、瑞典和西班牙是世界上最早开播地面数字电视的国家。迄今,英国、瑞典、西班牙、芬兰、德国、荷兰、意大利和法国等8国已先后正式开播地面数字电视,还有一些国家也即将开播。欧洲的地面数字电视已经取得明显成就.并成为欧洲向数字化过渡的重要推动力。不过,欧洲地面数字电视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在探索中不断向前推进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数码》2009,(8):147-147
地面数字电视信号在08年奥运期间试推广以后,如今已经显得曲高和寡,去年曾有多家电视厂商相继推出了多模一体电视,而今年则是少之又少。在地面数字信号推广的大城市中,节目源又成为地面数字电视的软肋,为此,国内的数字电视信号发展较为缓慢。  相似文献   

5.
仲栋 《电视工程》2005,(4):12-14
本文系统介绍了数字电视地面广播的标准、系统.播出试验和设备以及我国在数字电视地面广播领域所做出的成绩,对数字电视地面广播做了较详细的描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政策     
《数字通信》2011,(4):6-7
我国地面数字电视接收终端国家标准颁布 6月29日消息,工信部负责制定的《地面数字电视接收机通用规范》和《地面数字电视接收器通用规范》等6项地面数字电视接收终端国家标准已经发布,并将于2011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地面数字电视接收终端标准在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整个产业的技术现状和提升潜力,能更好地规范国内地面数字电视相关产品,也为进一步促进地面数字电视产品的质量提高提供了标准依据。该标准的正式发布标志着我国地面数字电视产业将进入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7.
地面数字电视产业成熟,进入发展高峰期 一是伴随地面数字电视国标的建立和推广,我国地面数字电视相关产业逐步完善.为地而数字电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几年DTMB标准的国内配套标准体系不断完善,数字电视产业发展壮大,已经形成了涵盖核心芯片、发射机以及多种形态终端的完善数字电视产业链。  相似文献   

8.
按信号传输方式分类.数字电视可以分为地面无线传输(地面数字电视)。卫星传输(卫星数字电视)、有线传输(有线数字电视)三类。与有线和卫星传输方式相比,在信道状况和应用需求等方面.地面传输方式更为复杂。在地面数字电视传输系统方案的选择上争议最大。然而.数字电视地面广播的推广和产业化将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其标准的制定及相关的知识产权问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地面数字电视的普及和推广.以及国家对地面数字电视投入不断加大,各地地面数字电视工程逐渐启动。在地面数字电视推广和发展过程中,覆盖成为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如何有效解决覆盖问题,成为用户和产业界共同探索和研究的课题.大功率覆盖网、小功率覆盖网、宽带发射覆盖网等方式以及在这些组网方式中涉及的网络化产品和高效节能产品,在各地都有所探索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1前言 最近.随着地面数字广播的深入开展,有关地面数字电视的进展情况比较理想并且报道比较多。可是,作为数字广播的另一重要领域的地面数字无线电(Radio)广播或者也称作地面数字声音(Audio)广播的情况究竟进展如何?近来不仅报道较少.而且系统的技术介绍也不多见.  相似文献   

11.
数字     
100个城市 在CCBN2009期间.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司司长王效杰透露.广电总局对地面数字电视的发展计划是准备覆盖100个城市。其中的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及直辖市将开通高清、标清两个数字电视频道.标清主要播中央和地方现有的节目.用于模拟和数字的同播;其余地级城市只开通一个标清数字电视频道。  相似文献   

12.
《世界广播电视》2013,(2):79-79
据悉,AVS再有三项国标获批,并将于今年6月1日起实施。此外,广电总局今日发出《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网覆盖发展规划》,将AVS作为了信源方面的事实必选标准:六部委发出了《普及地面数字电视接收机的实施意见》,对直播卫星接收机加地面数字电视双模机顶盒.也要求支持AVS标准。  相似文献   

13.
焦健 《现代电视技术》2005,(9):108-110,114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数字电视也相应地得到了快速地发展。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接着在分析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以欧洲数字电视地面广播(DVB-T)为基础的COFDM传输方案原理,分析了该方宁所具有的特点。OFDM/COFDM已经在数字音频广播中实现,并准备应用于地面数字电视和HDTV广播中。最后还对我国数字地面电视的发展做了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14.
春节即将临近.来自数字电视的好消息也接踵而至。先是我国首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清数字电视地面传输产业化芯片——“中视一号”宣布诞生.并且已经向上海宏力半导体和中芯国际下了两万片订单紧接着,清华大学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研发中心主任、国家标准制定小组核心成员之一的杨知行透露.倍受业内关注的中国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标准可能于春节前后出台。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20世纪中国电视传媒的高速发展,进入21世纪的中国电视传媒依托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已经向数字化、产业化方向迈进。在新一轮发展浪潮中,有线数字电视、地面数字电视、卫星数字电视以其不同的传播方式和产业特性成为发展热点。继上海、长沙、北京等地在全国率先发展地面数字电视后,江西也于2005年2月1日在南昌市顺利开通了地面数字电视。地面数字电视由于率先在公交车上得到发展,故在国内被通俗地称为移动电视。移动电视作为新生事物,对以家庭受众为主要注意力资源的中国电视业来说无疑是一个亮点,而从产业发展方向上来说,也无疑是独辟…  相似文献   

16.
我国地面数字电视标准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广播影视进入了一个全面数字化的新阶段。尽管我国大部分城市家庭电视的收看方式已经主要是有线电视,但我国的有线电视用户只有1.26亿户,而我国家庭总数却有3.6亿,仍然有2亿多家庭在用有线以外的方式收看电视,其中大部分是地面电视。因此地面电视仍然是广大人民群众收看电视的重要手段.是我国解决电视公共服务的主要手段.是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村人民群众收听权益的大事。很多人一提到地面数字电视广播就想到了地面数字电视的移动接收新业务.但从根本上说.地面数字电视标准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模拟电视将向数字全面转换。  相似文献   

17.
用“雄关漫步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句诗来形容上海高清数字科技产业有限公司在我国地面数字电视领域所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是再贴切不过了。从1999年我国第一次以数字高清晰度电视开路转播建国五十周年大庆庆典开始算起.中国的数字电视已经走过了十年的风雨历程.作为中国数字电视领域一支骨干力量,上海高清公司与其所属的上海交通大学一道全程参与了地面数字电视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工作,  相似文献   

18.
《现代电视技术》2005,(3):160-161
在全球数字化的大潮中,中国也加快了影视数字化的进程。有线电视数字化的整体转换,推广地面数字电视,卫星数字电视直播,以及各电视台的数字化、网络化、媒体资产管理都将是2006年开始的广电“十一五”计划的重要内容。2006年6月将开始卫星直播,2008年全面推广地面数字电视,2015年将全面停止模拟电视广播。面对这样的时间表,我们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无胶片的数字电影院我国已达166家,  相似文献   

19.
《电信技术》2007,(4):77-77
近日,中国数字广播和宽带传输技术以及应用专用标准产品领先开发商——凌讯科技,正式发布了完全符合中国地面数字电视标准的端到端解决方案。中国地面数字电视标准将于2007年8月1目起强制实施。目前在广州、青岛、重庆、四川、黑龙江等地,中国国标地面数字电视市场已经率先启动,这预示着2007年将是地面数字电视产业化的爆发之年。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数字电视可谓太难产了。1999年50周年大庆就试播过HDTV,可现在依旧是模拟电视在撑天下。是不是技术标准无力制订,非也。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面数字电视标准已有几套,因为标准研订得晚,不少性能还都优于先期开播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的国家的标准。有线数字电视倒是已经在很多城市开播,大中型城市上点档次的社区都有有线数字电视电缆终端接到家门口,有的城市甚至政府出面给用户赠送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但消费者对有线数字电视态度犹如温吞水,不冷不热。远没有VCD、DVD上市时的那种热情,也不象把自家的室内室外天线改用公共天线系统和有线电视系统时,那样地当然和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