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E -钙黏蛋白 (E -Cad)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和E -Cad抗体对 40例肝细胞癌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的E -Cad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 肝癌组织中E -Cad表达阳性率为 3 0 % ,癌旁组织阳性率表达为93 .3 %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E -Cad的表达与癌TNM分期密切相关 (P <0 .0 1) ,与肿瘤分级有无门静脉癌栓、有无包膜相关 (P <0 .0 5 ) ,与年龄、肿瘤大小无关 (P >0 .0 5 )。结论 E -Cad表达对评价肝细胞癌临床分期有重要意义。检测E -Cad可以判断肝细胞癌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CA50在大肠癌、癌旁黏膜和正常大肠黏膜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0例大肠癌组织、癌近旁黏膜组织、癌远旁黏膜组织及10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MMP2和CA50的表达。结果①MMP2和CA50的阳性表达强度及表达阳性率按正常大肠黏膜组织、远癌旁黏膜组织、近癌旁黏膜组织及大肠癌组织的顺序依次增高,且表达强度和阳性率在4种不同组织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大肠癌组织中MMP2表达和CA50表达有一定关系;③CA50表达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有关(P=0.02);MMP2表达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及Dukes分期有关(P=0.04,P=0.02)。结论MMP2的过度表达可促进大肠癌的恶性发展,CA50是评估大肠癌细胞恶性程度的可靠指标,MMP2和CA50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p53、c-myc、PCNA在大肠癌过度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 p5 3、c- m yc、PCNA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过度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 PCNA、c- myc、p5 3在大肠癌、癌旁组织、正常大肠黏膜及大肠腺瘤性息肉中的表达。结果 :(1 ) p5 3、 c- m yc、PCNA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正常黏膜及腺瘤性息肉 (P <0 .0 5 ) ;(2 )伴淋巴结转移大肠癌组织 p5 3、 c- m yc及 PC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6 0 %、 80 %和 80 % ,与无淋巴结转移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p5 3、 c- m yc及 PCNA蛋白在大肠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可作为预测大肠癌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检测 PCNA、c- myc及 p5 3对指导临床治疗和估计预后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抑凋亡基因bcl-2和促凋亡基因bax在大肠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31例大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及距癌组织外缘3cm内的癌旁组织和3cm以远的正常大肠组织中bcl-2和bax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大肠癌及其癌旁组织中bcl-2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4.5%和60.0%,显著高于正常组织(35.0%),P<0.05;bax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5.2%和45.0%,显著低于正常组织(60.0%),P<0.05;大肠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bcl-2和bax蛋白表达阳性率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bcl-2和bax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其病理类型和临床分期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大肠癌及其癌旁组织中有不同水平的bcl-2蛋白过度表达和bax蛋白低表达,两者通过参与调节细胞凋亡而与大肠癌的发生有关,但与大肠癌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无关。距大肠癌组织外缘3cm以内的癌旁组织应视为癌前期组织,手术时应切除。  相似文献   

5.
大肠癌组织及其癌旁粘膜PCNA和AgNORs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大肠癌组织及癌旁粘膜中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和核仁区嗜银染色 (AgNORs)计数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 )和嗜银染色技术对 48例大肠癌组织及其癌旁粘膜和 1 0例正常大肠粘膜中PCNA和AgNORs进行检测。结果 大肠癌组织中PCNA标记指数 (PCNA LI)和AgNORs计数均显著高于癌旁 3cm和 6cm粘膜及正常粘膜 (P<0 .0 1 ) ,PCNA LI在DukesC期和D期显著高于DukesA期 (P<0 .0 5)。癌旁 3cm粘膜细胞AgNORs计数显著高于癌旁 6cm粘膜 (P<0 .0 1 )及正常粘膜细胞的AgNORs计数 (P<0 .0 5)。结论 大肠癌癌旁粘膜部分细胞增殖调节失控 ,提示癌旁粘膜是一种不稳定的癌前状态 ,可能与大肠癌术后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6.
抑癌基因DPC4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大肠癌组织中DPC4的表达及其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分化程度等的关系。方法 大肠癌切除手术标本 48例 ,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 )检测DPC4mRNA相对表达量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Westemblot分析检测DPC4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半定量RT PCR显示癌旁正常组织中都有DPC4mRNA表达 ,部分癌组织中表达缺失 ;癌组织为 0 .15±0 .0 6,癌旁组织为 0 .5 3± 0 .15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其表达程度与肿瘤大小、细胞分化程度、淋巴结的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 ;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无关。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为 :癌旁组织大多数表达在 ~ ,癌组织大多表达成 -~ ,癌组织表达程度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DPC4蛋白表达程度与肿瘤大小、细胞分化、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Westernblot分析结果为 :48例大肠癌组织中有 10例表达呈阴性。结论 DPC4的表达与大肠癌密切相关 ,将来有可能作为大肠癌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一种具有重要价值的生物学标记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大肠癌组织中尾型同源盒转录因子 2 (CDX2 )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及分化程度等的关系。方法 大肠癌手术切除标本 45例 ,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CDX2mRNA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X2蛋白表达。结果 RT PCR显示癌旁正常组织中均有CDX2mRNA表达 ,为 0 .5 5± 0 .18,癌组织为 0 .3 1± 0 .2 0 ,部分癌组织表达缺失 ,前者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后者 (P <0 .0 0 1)。其表达程度与肿瘤大小成反比 ,与细胞分化程度呈正比 ,与大肠癌旁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 ;与患者性别、年龄及部位无关。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癌组织中CDX2蛋白表达程度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 (P <0 .0 0 1) ,CDX2蛋白表达程度与肿瘤大小、细胞分化、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结论 CDX2基因的表达异常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其有可能成为判断大肠癌恶性程度、自然病程及预后的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8.
大肠良恶性肿瘤PTEN/MMAC1/TEP1肿瘤抑制基因的蛋白表达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 PTEN/ MMAC1/ TEP1与大肠癌的发生 ,发展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 S- 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2 3例正常大肠粘膜、 2 8例大肠腺瘤和 75例大肠癌组织中 PTEN/ MMAC1/ TEP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2 3例正常大肠粘膜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阳性率为 91.3% (2 1/ 2 3) ,2 8例大肠腺瘤组织中 PTEN蛋白表达阳性率均为 89.3% (2 5 / 2 8) ,75例大肠癌组织中 PTEN蛋白表达阳性率为 6 8% (5 1/ 75 ) ,与正常大肠粘膜及大肠腺瘤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有淋巴结转移的2 8例大肠癌阳性率为 43% (12 / 2 8) ,无淋巴结转移的 47例大肠癌阳性率为 83% (39/ 47) ,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有远处器官转移的 2 3例大肠癌中阳性率为 43.5 % (10 / 2 3) ,无远处器官转移的 5 2例大肠癌阳性率为 78.8% (4 1/ 5 2 ) ,差异有显著意义 (P〈0 .0 1) ;6 0例大肠腺癌中蛋白表达阳性率为 81.2 % (4 9/ 6 0 ) ,15例粘液癌蛋白表达阳性率为 13.3% (2 / 15 ) ;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6 0例大肠腺癌中高 /中分化大肠腺癌 37例表达阳性率为 97.3% (36 / 37) ,低分化大肠腺癌 2 3例中表达阳性率为 5 6 .5 % (13/ 2 3) ,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PTEN/ MMAC1/ TEP1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有相关  相似文献   

9.
hTERT mRNA和MDR mRNA在人肝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hTRTmRNA及MDRmRNA在人肝细胞肝癌 (HCC )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检测 5 8例HCC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hTERTmRNA和MDR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 5 8例肝癌患者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 ,hTERTmRNA阳性率分别为 44 .83 % ( 2 6/5 8)和 5 .17% ( 3 /5 8)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MDRmRNA阳性率分别为 60 .3 4% ( 3 5 /5 8)和 3 2 .76% ( 19/5 8)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hTRTmRNA ,MDRmRNA在人肝癌组织中的检出率与临床分期、肝外转移、术后复发、肿瘤大小等明显相关 (均P <0 .0 5 ) ,而与肿瘤数目、血清AFP水平等无明显相关 (P >0 .0 5 )。MDRmRNA检出率与术前化疗明显相关 (P <0 .0 1) ,但与门静脉癌栓无关 (P >0 .0 5 ) ;而hTERTmRNA与术前化疗无相关 (P >0 .0 5 ) ,但与门静脉癌栓有关 (P <0 .0 5 )。结论 hTERTmRNA和MDRmRNA可能与肝细胞的恶性转化及术后复发有关 ,故可望作为预测肝癌复发、转移的参考指标和肝癌治疗的靶基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肝细胞肝癌 (HCC)Survivin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链霉抗生物素蛋白 过氧化物酶免疫组织化学 (SP)法检测 5 6例HCC中Survivin与VEGF的表达。结果 HCC中 3 4例Survivin表达阳性 ,阳性率为 60 .7%。 3 5例VEGF表达阳性 ,阳性率为 62 .5 %。HCC组织Survivin与VEGF的表达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 (P <0 .0 5 )。Survivin的表达与HCC肿瘤镜下门静脉癌栓发生密切相关 (P <0 .0 5 )。VEGF的表达与HCC肿瘤大小、肿瘤镜下门静脉癌栓发生以及肿瘤病理分期密切相关 (P <0 .0 5 )。相关性检验示Survivin与VEGF之间有相关性 (χ2 =4.491,P <0 .0 5 )。结论 HCC中Survivin、VEGF蛋白表达均上调 ,共同参与HCC发生和发展 ,VEGF与Survivin有协同表达关系。  相似文献   

11.
hTERT和C-myc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端粒酶逆转录酶 (hTERT)在结直肠癌的表达及其与癌基因C myc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PowerVisionTM二步法检测 2 0例正常人结直肠粘膜 ,4 2例结直肠腺瘤和 5 8例结直肠癌组织中hTERT和C myc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正常结直肠粘膜、结直肠腺瘤和结直肠癌组织中 ,hTERT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0 0 %、2 6 2 %和 82 8% ,C myc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0 0 %、33 3%和 70 7%。二者在结直肠腺瘤组和结直肠癌组中的表达与正常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P均 <0 0 1) ,且结直肠腺瘤组与结直肠癌组比较也分别具有显著性 (P均 <0 0 1)。结直肠癌中hTERT和C myc表达呈明显正相关 (r =0 31,P <0 0 5 )。结论 结直肠癌中hTERT和原癌基因C myc表达均增强且呈显著正相关 ,C myc对hTERT基因调控可能是诱发结直肠癌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 , FAK)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9)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了67例结直肠癌和癌旁组织以及51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FAK和MMP-9的表达,并比较了不同临床病理参数下FAK和MMP-9的表达情况.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FAK阳性表达(77.6%,52/67)高于癌旁组织(50.8%,34/67)和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37.3%,19/51),结直肠癌组织中MMP-9染色阳性率(73.1%,49/67)高于癌旁组织(49.3%,33/67)和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31.4%,16/51),不同肿瘤分化、局部分期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者FAK和MMP-9表达水平存在差异(P<0. 05).结论 FAK和MMP-9在结直肠癌组织高表达,且FAK和MMP-9表达呈正相关,可能成为判断结直肠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转录因子激活蛋白(AP)-4在正常直肠、腺瘤和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临床病理、转移相关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的表达、细胞凋亡间的关系.方法 利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正常直肠、腺瘤组织标本各16例及结直肠癌80例中AP-4蛋白的表达,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各组VEGF、MMP-9 mRNA的转录水平,以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结直肠癌细胞的凋亡指数.结果 (1)正常直肠组织、直肠良性腺瘤、结直肠癌组织AP-4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2.50%(2/16),25.00%(4/16),56.25%(45/80),其中良性直肠组织18.75%(6/32),良性直肠组织AP-4的阳性表达率与结直肠癌组织比较,两者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x2=12.96,P<0.01);结直肠癌患者不同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大小、血清CEA水平、组织学类型的AP-4表达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化程度、病理分期、淋巴转移、5年生存率的AP-4表达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结直肠癌组织VEGF和MMP-9转录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直肠组织和腺瘤(P<0.05),结直肠癌组织AP-4结合活性增强与VEGF和MMP-9高表达显著相关(P<0.01);(3)结直肠癌AP-4基因表达程度不同的结直肠癌细胞凋亡指数(AI)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8.76,P<0.01).结论 AP-4基因表达升高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AP-4可能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不同部位、分期的结直肠癌及正常黏膜组织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16型E7的表达状况。方法 应用PCR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2例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新鲜标本及距肿瘤近端10 cm以远的正常黏膜组织中HPV16 E7 D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HPV16 E7 DNA表达阳性率为51.22%(42/82),明显高于正常黏膜组织的4.88%(4/82),P<0.01; 直肠癌组织中HPV16 E7 DNA表达阳性率为64.10%(25/39),明显高于升结肠癌的18. 18%(2/11), P<0. 05; HPV16 E7 DNA表达阳性率与Dukes分期有关(P<0.01),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无关。免疫组化染色显示,HPV16 E7蛋白主要为细胞核表达,胞浆也可见少量表达,进一步确认了HPV16的感染,且HPV16 E7蛋白与HPV16 E7 基因的表达具有相关性,免疫组化敏感性较PCR方法为低。结论 结直肠癌组织HPV16 E7 DNA及蛋白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黏膜组织,提示部分结直肠癌存在HPV16感染。癌灶部位距肛门越近,感染率越高; Dukes分期越晚感染率越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大肠癌组织胃泌素和胃泌素mRNA的表达水平,探讨胃泌素在大肠癌生长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40例大肠癌组织和相应的癌旁正常粘膜组织胃泌素,同时应用半定量RT-PCR方法对胃泌素mRNA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大肠癌组织胃泌素、胃泌素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同时发现胃泌素、胃泌素mRNA表达水平和大肠癌的Dukes分期及转移成显著正相关。结论证实胃泌素具有自分泌促肿瘤生长作用,且胃泌素表达的增加很可能发生在肿瘤中晚期,可作为大肠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大肠癌组织中PTEN、p27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及三者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铡匕学方法检测58例大肠癌组织、58例癌旁组织和14例正常大肠黏膜中PTEN、p27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大肠癌组织中PTEN和p2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52%(38/58)和53.45%(31/58),较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明显刚氏(P〈0.05);cyclinD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60.34%(35/58),较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显著升高(P〈0.05)。三者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存在相关性,且均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有关(P〈0.05)。结论:PTEN、p27和cyclinD1基因的异常改变参与大,且三者之间存在相关性。联合检测三者表达水平可作为评价大肠癌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和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大肠癌发生、发展及预后中的意义。 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eclin-1和SIRT-1在58例大肠癌、30例大肠腺瘤及30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Beclin-1及SIRT-1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率(79.3%,75.9%)显著高于大肠腺瘤(53.3%,50.0%)及正常大肠黏膜组织(20.0%,2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Beclin-1的表达与大肠癌的临床病理因素均无相关性(P>0.05)。SIRT-1的表达与大肠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呈正相关(P<0.05)。Beclin-1与SIRT-1的表达成正相关(P<0.05) 。Beclin-1和SIRT-1表达阳性的大肠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表达阴性者(P<0.05) 。 结论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和SIRT-1的异常表达在大肠癌的发生中起协同作用,可能作为大肠癌发生、发展、预后的重要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18.
唾液酸化Lewis X 在大肠癌中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中唾液酸化LewisX(sialyl-LewisX)的表达状况和分布特点,以及与肿瘤发生发展、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微波-LSAB法,对90例大肠癌及30例正常粘膜组织进行Sialyl-LewisX检测,并进一步用胶体金免疫电镜技术对阳性物质的分布特征进行观察.结果大肠癌组织中83例呈Sialyl-LewisX阳性表达,阳性率为92.2%;正常大肠粘膜中5例呈弱阳性表达,阳性率仅为16.7%.Sialyl-LewisX表达阳性率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中为100%,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82.1%)(P<0.01).免疫电镜显示,在阳性癌细胞中Sialyl-LewisX主要分布于细胞浆的界膜、内质网、高尔基体及近细胞核膜处,而在正常粘膜则主要分布于细胞浆的界膜处.结论Sialyl-LewisX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及其生物学行为有关,它可能是通过改变糖链的糖基及其构型而参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p27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水平及其表达,并结合其临床病理参数进行分析,探讨其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分析技术检测106例结直肠癌组织及其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22例结肠腺瘤组织中p27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其蛋白表达.结果 本组结直肠癌组织中p27甲基化阳性率为59.4%(63/106),结肠腺瘤组织中为18.2%(4/22),而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为3.8%(4/106),前组与后两组之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组结直肠癌组织中p27甲基化阳性率明显高于高中分化组(48.0%比24.7%,P<0.05);Dukes-A+B期组与C+D期组之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0%比41.2%,P<0.05);有无淋巴结转移两组之间的阳性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1.5%比23.1%,P<0.05);浸润深达浆膜层的结直肠癌组织中的甲基化阳性率与未达浆膜层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5%比24.1%,P>0.05).结论 结直肠癌组织中存在p27基因启动子甲基化.p27基因的高甲基化与结直肠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Dukes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27 gene methylation and pathology of colorectal carcinoma. Methods p27 gene methylation promotor region and p27 protein expression were detected respectively by methylation specificit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SP in 106 cases of colorectal carcinoma and each adjacent normal mucous membrane tissue and 22 cases of colorectal adenoma tissue. Results The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 of p27 gene methylation was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in colorectal carcinoma tissue compared with normal mucous membrane and colorectal adenoma tissue (P<0.05). Their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 were 59.4% (63/106), 18.2% (4/22) and 3.8%(4/106) respectively in colorectal carcinoma tissue,colorectal adenoma and normal mucous membrane tissue (P < 0. 05). p27 gene methylation in poorly differentiated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welldifferentiated group (48.0% vs. 24. 7%, P <0. 05), in Dukes-A + B stag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Dukes C + D stage group(20. 0% vs. 41.2%, P < 0. 05 ), and it was higher in lymph nodes metastases group than that in lymph nodes negative group(41.5% vs. 23. 1%, P <0. 05), that in positive serosa infiltr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negative serosa infiltration group(32. 5% vs. 24. 1%, P > 0. 05 ).Conclusions Methylated p27 gene protein expression in colorectal carcinoma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normal mucous membrane and colorectal adenoma tissue. The methylation rate of p27 gene in colorectal carcinoma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tumor differentiation, invasive depth, Dukes stage, lymph node metasta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