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玉米杂交种赤单661选育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杂交种赤单661是赤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自选系M12为母本,以外引系旱21为父本杂交育成.1998~2003年完成全部中试程序,在赤峰种植生育日数124d,属中晚熟品种,适应在内蒙古及周边3000~3300℃积温区域内种植.该杂交种具有产量水平高,抗病、抗倒伏能力强,适应性广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国鉴高粱品种赤杂24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杂24号是内蒙古赤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2002年以自育不育系0253A为母本.以自育恢复系0282为父本杂交组配而成的高粱杂交种。2008年12月通过了全国高粱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该杂交种生育期114d,适宜在≥10℃积温为2700~2900℃区域及种植敖杂1号高粱的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3.
国鉴优质酿造高粱新品种赤杂24号的选育及其杂交种繁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赤杂24号是内蒙古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2002年以自育不育系0253A为母本,以自育恢复系0282为父本杂交组配而成的高粱杂交种。2008年通过了全国高粱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该杂交种生育期114d,产量超对照8.7%,适宜在≥10℃积温为2700~2900℃区域及种植敖杂1号高粱的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4.
丹玉40号(丹3040)是丹东农业科学院以自选系丹SE30为母本,自选系丹SE79-1为父本组配成的玉米杂交种。该品种属晚熟杂交种,需≥10℃有效积温,积温2 381.4℃左右。1993~2000年在各级各类试验中表现高产、稳产、抗病、抗倒、适应性强。一般比各地主栽品种增产8%以上。适宜在吉林南部、辽宁大部及华北春玉米区种植。种植密度以45 000株/hm~2为宜,比空和清种均可。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玉米杂交种种质基础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984年~1993年陕西省种植面积在0.67万hm~2以上的玉米杂交种种质基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玉米杂交种的生产已基本达到单交种化;生产上使用的杂交种比较集中,省外系和国外系组成的杂交种面积较大;玉米杂交种亲本系利用更趋集中,种质基础狭窄;玉米自交系主要采用以窄基为主的选育方式;种质杂交模式主要是美国的瑞德黄马牙、兰卡斯特分别和中国的唐山四平头、旅大红骨的杂交形式。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玉米辐射诱变育成杂交种的系谱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山东省辐射诱变育成的鲁原单号玉米杂交种,其亲本主要是来源于原武02、原齐系和华风系。以原武02及原齐系为亲本,育成的杂交种都具有早熟或中早熟特性。这些品种在黄淮海夏玉米区种植推广,获得极显著的增产效益。  相似文献   

7.
玉米杂交种衡单456系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以H146为母本、H145为父本杂交组配而成,表现高产、早熟、多抗和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天津市夏播玉米区种植.种植密度6万~6.75万株/hm2.  相似文献   

8.
龙单35是以中齿型改良系H163为母本,以中齿型自育自交系龙系2为父本杂交育成.该杂交种高,稳产,一般生产水平产量在8 500~11 000 kg/hm2;抗病抗逆性强,生态适应性好,活秆成熟.适宜于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种植.  相似文献   

9.
油葵杂交种GK9702选育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油葵杂交种GK9702是甘肃省农科院经作所以雄性不育系9718A为母本、恢复系9706R为父本组配选育而成。该杂交种矮秆、抗旱、耐瘠薄,在1998~1999年的甘肃省多点联合试验中,平均产量3334.km/hm^2,比对照品种G101增产8.5%,含油率为48%~51%,适宜在河西地区、沿黄灌区、陇东地区及陇南川坝河谷灌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普通荞麦自交不亲和两系互交制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自交不亲和性制种,实现普通荞麦杂种优势利用;创新杂交制种生产技术,提高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将育成的近交系亲本矮B系与矮C系等量、混合种植,借助虫媒、风媒授粉,进行杂交制种.成熟后混合收获、脱粒,用机械将矮BF1(正交F1代)与矮CF1(反交F1代)分开,分别用于生产.制种田没有固定的父本,所收获种子95%是杂交种.正交F1代超亲优势为26.1%,反交F1代超亲优势为30.2%,平均优势为38.4%;试验表明,另一组合矮A系与恢3系所配杂交种比对照增产25.64%~44.87%,被审定为‘榆荞4号’品种.制种田省去了父本和按行比种植的工序,不仅提高了制种产量,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制种效果好,在荞麦杂种优势利用上,是一种新的杂交种生产技术,可用于大规模生产杂交种.  相似文献   

11.
一种适合高海拔地区种植的白菜型油菜杂交种近日在陕西选育成功。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董振生主持选育的白菜型油菜三系杂交新品种“白杂1号”,近日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的审定。这是中国第一个白菜型油菜三系杂交新品种。选育杂交油菜新品种一直是国内外油菜育种领域研究的重点和方向,而利用杂种优势的途径有许多,其中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中国科学家已先后育成适合低海拔地区种植的甘蓝型和芥菜型油菜杂交种,而在选育适合高海拔地区种植的白菜型油菜杂交种育种方面一直未有突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研人员利用…  相似文献   

12.
转基因三系杂交棉邯杂98-1丰产性和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4~2005年国家区域试验结果为数据材料,对转基因三系杂交棉邯杂98-1的丰产性和稳产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邯杂98-1属于高产稳产型棉花杂交种,适宜于黄河流域棉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高粱杂交种九杂11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粱杂交种九杂11号由吉林市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外引不育系973229A为母本,自选恢复系九恢58为父本杂交组配而成。该杂交种是高淀粉、高产、酿造型高粱新品种,适合在吉林省中西部中晚熟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14.
高粱杂交种九杂12号由吉林市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外引不育系TAM428A2为母本,以自选恢复系九恢68为父本杂交组配而成。该杂交种是高产、高淀粉、酿用高粱新品种,适合在吉林省中西部中熟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15.
<正> 在示范推广杂交粳稻时,必须每年繁殖不育系和配制杂交种,为此要种好"三田",即不育系繁殖田、杂交粳稻制种田和杂交粳稻生产田."三田"种植面积的比例,通常是种植杂交粳稻100亩,需要制种田3~4亩左右,不育系繁殖田0.1亩左右.近年我省北部稻区示范试种主要的杂交  相似文献   

16.
山西谷子杂交种的高产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选育的4个谷子杂交种进行2 a的制种试验,研究父母本花期动态、父本花粉量、制种田种植方式对制种产量的影响,旨在探明影响山西谷子杂交种高产制种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父母本的开花高峰期重叠时间对不育系结实起决定性作用,母本开花高峰期较父本早1~2 d最好;种植方式要根据父本花粉量决定,一般父母本2∶4宽窄行种植时制种产量较高,父本花粉量大时可以采用父母本2∶6的种植方式。研究结果对山西谷子杂交种稳步发展以及应用于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泛玉6号是河南黄泛区农场地神种业农科所以自选系改478为母本,DS01为父本选育紧凑型高产中早熟玉米杂交种。该品种在2004~2006年各地、各级试验和示范中表现高产,稳产性好,果穗均匀,秃尖小,多抗,活秆成熟。需≥10℃积温2500℃·d,夏播生育期95天,春播生育期120天,适宜种植密度4000~4500株/667m2,适宜种植区域黄淮海夏玉米和东北春播区种植。  相似文献   

18.
油葵新品种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新葵杂5号(康地5号) 该杂交种为三系杂交种,株高1.5米左右,叶片22片~24片,茎粗2.0厘米~2.5厘米,独头,盘茎18厘米~22厘米,单盘粒重70克~80克。籽粒黑色,千粒重68克~75克,含油率50%左右,出仁率77%左右。该品种耐旱、耐盐碱、耐瘠薄,生育期短,春播生育期95天左右,夏播80天~85天,适宜麦后复播或新开荒地种植。该品种在产量比较试验和区域试  相似文献   

19.
高粱新杂交种锦杂106是锦州农业科学院以自选不育系081A为母本,恢复系580为父本组配的杂交种。该品种高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强,一般每公顷产量7 500 kg以上,适宜在辽宁、河北、山西榆次、甘肃等地种植。  相似文献   

20.
黄改系即黄早4及其改良的衍生系,具有配合力高、株型好、耐旱耐瘠、适应性广等特点。统计分析吉林省1980~2006年审(认)定的358个品种亲本种质表明,我省利用黄早4及其改良衍生系组配的杂交种90个,自选黄改系29个,其中吉单180、四单19、吉单209、通吉100、郑单958、银河101等种植面积较大,为吉林省粮食生产、畜牧业及加工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针对黄改系及其组配杂交种耐旱、质优、耐密特性,浅议在吉林省玉米育种与生产上进一步应用的发展前景。指出今后我省利用黄改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