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晶原 《新建筑》1998,(1):45-46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早熟现象及其对策李晶原城市犹如一个有机的生命体,有其发生、发展和衰落的生长过程。自工业革命以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经济的空前繁荣,大大刺激了城市化的速度及规模。人们变得越来越急功近利,...  相似文献   

2.
城市土地扩张快于人口增长导致城市低密度增长,但其宏观变化趋势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关系仍不明确,从宏观时空尺度揭示城市人口密度变化规律,对可持续城市发展决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工业革命以来典型发达国家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发展为研究对象,结合经济发展、产业发展、城镇化水平和交通变革等因素,研究发现:(1)工业化以来,典型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密度多先上升后下降,拐点在城镇化率50%~70%、工业化完成后、汽车产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出现;(2)改革开放后,中国城市人口密度总体上先上升后下降,工业化前期时城市人口密度下降现象已经出现;(3)当前全球城市人口密度下降具有趋势性,但中国城市人口密度下降幅度较大、速度较快,城市人口密度拐点出现相对较早。我国当前阶段城市用地需求多元增长、城市交通汽车化发展等是城市土地扩张的重要驱动力,管控城市扩张速度、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转型具有紧迫性。  相似文献   

3.
由于纳米科技涵盖领域相当广泛,其影响范围远远超过半导体信息产业,使得目前世界各国竞相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进行研究开发,甚至被誉为人类文明在历经了第1次工业革命——机械的发明、第2次工业革命——电子的发明与第3次工业革命——信息产业的出现之后,又一次重要的工业革命——即第4次工业革命。  相似文献   

4.
朱锫  王辉 《世界建筑》2004,(12):76-79
信息时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常常地影响了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城市。如果说工业革命使现代主义建筑孕育而生,那么信息时代又付给建筑带来怎样的变革呢?本文借助了“数字北京”一个奥运中标项目的设计过程,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思考和解答。  相似文献   

5.
“社区”是工业革命以后,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集中而出现的一种社会意识[1]。19世纪中后期,在像伦敦、巴黎、纽约、芝加哥等大都市中,来自不同地域、文化背景的人口集聚,在高密度的城市中形成了很多规模很小的邻里。当时大多数早期城市社会学家,都认为这  相似文献   

6.
一城市线性空间促进社会发展城市开放空间根据形态不同分为点状空间、线性空间和面状空间,一个良好的城市线性空间是优化城市环境和提升城市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之一。工业革命之后,西方城市人口和规模不断扩大,城镇飞速发展,城市景观受到重视,促使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得以深入发展。而在城市中存在着大量铁路、河流、高架路以及街道等城市线性空间,它们串联城市公共空间,渗透至城市的各个角落。  相似文献   

7.
“现代城市管理”诸理论 生态城市管理理论 城市生态思想在城市形成之初就已有所体现。工业革命开启了城市化进程,同时也伴生了一系列城市环境问题,从而刺激了城市生态思想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陈曦  汪军 《规划师》2012,28(Z1):65-70
在英国,由于地方经济的好坏会影响到国家的繁荣与否,中央政府必须通过考虑自身的合法性来保持对整个国家的控制,工业革命之后,英国政府开始重视城市问题。回顾战后英国的城市政策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其各个时期的政策都具有独特性,均代表了当时英国政府所面对的城市问题。在此基础上,我国的城市规划工作应实现城市规划向公共政策的转型,保证城市规划政策的持续性,注重城市规划政策投入的有效性,以保证我国城市政策的实时性。  相似文献   

9.
梁正 《规划师》2004,20(3):92-9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发展,一方面,城市设计被归为建筑学或城市规划并成为其子系统;另一方面,要求城市设计成为独立学科的呼声也日渐高涨。但我认为城市设计所显示的是建筑学和城市规划的“二相性”特征。城市设计“二相性”的历史渊源在古代,城市结构内容比较单纯,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密不可分。至18世纪,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还没有为城市大发展创造好必要的和充分的条件,在这种局限性面前,城市设计师便致力于城市设计的某一细小部分,成了建筑设计师。工业革命使人类开始步入机械文明时代,之后城墙失去了原有的军事防御作用,新型交通工具、…  相似文献   

10.
18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引发了城市形态的重大变革.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的规模迅速膨胀,打破了传统城市以家庭经济为中心的城市格局。城市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片工业区、商贸区、工人住宅区以及仓储区等职能区划,城市结构和规模都发生了急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1.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当前最紧迫的任务莫过于发展,而这些国家的资源紧缺,发展机制也不健全完善。为了有效地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它们不能盲目模仿西方工业革命的发展模式,也不能照搬西方城市规划和发展的方法经验,而是要创造出新的、适合自己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山水,与其说是一种传统的文化,不如说是一种情感。东方人对于世界的理解,对于自我的认知,都建立在这种人与自然特殊的情感之上。工业革命至今的历史,是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历史,扶摇直上的钢筋混凝土大厦成了赞美权利、资本,蔑视人性的纪念碑。未来五十年,当城市化告一段落,我们现在的建筑实践、城市实践,能给未来的城市文明留下更多的钢筋混凝土壳子,而不是像北京四合院那样的鸟语花香的院落。未来的社会发展将从对物质文明的追求转向对自然文明的追求,这是人类在经历了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的工业城市文明之后的回归,自然和人将建立在平等和谐关系基础之上。未来应该是将城市的密度与功能和山水意境结合起来,建造具有人文价值观的城市,或者称其为“山水城市”。  相似文献   

13.
论城市的现代化与国际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卫 《城市规划》1994,(3):18-21
现代城市化运动,起源于大工业革命,并伴随工业化进程的发展而不断扩散与普及。当前,我国的大多数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仍处于发展中的初级阶段,但在部分发达地区则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有力推动下,已把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瞄向了国际,不少城市提出到本世纪末或下世纪初,实现城市的现代化与国际化,并由此引发了一场广泛而热烈的讨论。本文试就这个问题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单皓 《建筑师》2004,(5):11-19
以工业革命后到二次大战之前的美国城市为主要对象,思考美国城市形式的特点,分析经济、政治、技术、文化及人的生活价值观对城市发展的作用,以及当时形成的传统对美国以后城市化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佟亚男 《中华民居》2013,(8):114-115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业已降临"的声浪中,我们发现,物联网来了,云计算来了,维基、社交网络、FabLab、LivingLab……统统都来了;数字城市、感知城市、无线城市、智能城市、生态城市、低碳城市……接二连三地出现了。而后,集成上述城市特征的新生代城市概念——智慧城市落地了。经过切磋争论、比长量短,智慧城市的面目从模糊直至清晰,已经从纸面凸出来,从概念中走出来,落实为具体的标准和试点。2013年之后,城市之间的对话,或许会有这样的流行语:“老弟,你智慧了吗?”中国的智慧城市究竞是什么样的?发展到了何种地步?千里之外关掉家里的电视算不算智慧?天上掉馅饼还是不是笑话?我们且阅读关于智能社区和智慧城市建设的案例。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7,(8)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现代造船业出现并不断发展,造船工业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工业生产能力。通过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世界造船工业的发展及其特点、世界造船工业的区位转移轨迹、当前造船工业的分布特点以及不同船型的分布现状,并结合世界经济的回暖以及船运市场的变化,对船舶的地理分布和主要船型走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7.
从“功能型”规划到“文化型”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功能型”规划到“文化型”规划谢颖目前,我国城市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与大更新阶段。在种种利益的驱动下,城市功能急剧膨胀,规划忙于在变化的功能中寻求其承载空间的相互平衡,但结果往往是文化力量难敌需求强势,许多旧城区正重蹈工业革命后期一些西方城市的覆...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3,(16)
"无线城市"建设已被誉为继水、电、气、路之后的第五大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有效方式。目前石家庄在"无线城市"建设上与其他省会城市的差距还比较大,产业链和运营模式还不够成熟,能免费无线上网的公共场所还不多。建议政府要加强对"无线城市"建设的统筹规划、政策引导和保障支持,采取加快三网融合建设速度,实施配套设施资源共享、统一公共场所WLAN公共服务的标识和名称等措施,加快"无线城市"建设的速度,使人们尽早享受到无限数字的品质生活。  相似文献   

19.
李建 《中州建设》2006,(6):50-50
人类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之后的这几百年。人类创造了极其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而面对自然界,人类也显示出越来越强的驾驭自然界的能力.然而同时也造就了另一个方面,人类与自然界的矛盾也日益激化和突出。  相似文献   

20.
愈合与发展 新时期柏林城市建筑形态扫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统一之后,柏林作为国家新的首都开始了自身新的发展历程,继之而来的是大规模的改建与新建活动,为使新建区域能够融入现有的城市环境,柏林在延续并保留城市脉络与肌理的同时,建筑活动也正逐步形成自己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