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超微结构及凋亡相关基因凋亡蛋白激活因子(Apaf)-1表达的变化.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其中模型组缺血30 min后再灌注,根据再灌注时间不同又分为2、24、72 h3个亚组.采用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透射电镜下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超微结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凋亡相关基因Apaf-1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透射电镜结果显示:假手术组海马CA1区神经元胞核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核膜清晰完整,常染色质呈细颗粒状均匀分布,胞浆内可见丰富的细胞器.模型2h组海马CA1区神经元核膜凹陷,核染色质密度增高,线粒体轻微肿胀;模型24 h组海马CA1区神经元核膜邹缩严重,核仁物质增多、偏移,线粒体结构松散、空泡状,线粒体嵴断裂,粗面内质网脱颗粒;模型72 h组海马CA1区神经元核固缩,核染色质呈团块状边集于核膜下,线粒体不同程度脱空.免疫组化和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假手术组Apaf-1蛋白仅有少量表达,模型组各时间点Apaf-1蛋白表达均增高(P<0.05).结论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可导致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凋亡,这可能与凋亡相关基因Apaf-1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后凋亡诱导因子(AIF)的表达,探讨I/R脑区AIF变化与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应用线栓法建立Wistar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再灌注模型,TTC染色观察梗死灶的形成,应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和免疫组化技术分别观察大鼠假手术组、MCAO90min再灌注0、3、6、12、24、48、72h时额顶叶皮层缺血脑区AIF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程度的变化。结果脑I/R24h,TTC染色见明显的梗死灶形成。除缺血90min凋亡细胞数量与假手术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指标与假手术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6与12h以及24与48hAIF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与48h凋亡细胞数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R可诱导AIF阳性细胞表达增加,并引起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 bcl- 2、bax和 p53m RNA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 利用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 ,原位杂交技术分别观察缺血 1 .5 h再灌注后 2 h、 6 h、 1 2 h、 1 d、 2 d、 3 d、 7d和 1 4 d不同时间点神经细胞 bcl- 2、 bax和 p53 m RNA的表达。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 2 h在缺血周围区 bcl- 2 m RNA开始表达 ,1 d达高峰 ,之后逐渐减弱 ,再灌注 1 4 d接近假手术组水平 ;bax m RNA与 p53 m RNA均于缺血再灌注 6 h出现 ,bax m RNA于 1 d达高峰 ,3 d降至假手术组水平 ,p53 m RNA于 1~ 2 d达高峰 ,7d降至假手术组水平。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后 bcl- 2、 bax和 p53m RNA的表达与缺血性损伤有一定关系 ,参与了神经细胞凋亡的调节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异丙酚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L/R)后脑组织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制备脑I/R损伤模型,将30只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异丙酚预处理组.实验完毕后,取出脑皮质提取总RNA,进行RT-PCR,测定两组Bcl-2和Bax mRNA的相对表达量;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异丙酚预处理组大鼠脑皮质Bcl-2和Bax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明显高于和低于对照组(均P<0.05).TuNEL结果 显示,异丙酚预处理组TUNEL阳性细胞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异丙酚对L/R脑皮质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p75神经营养因子受体(p75 neurotrophin receptor, p75 NTR)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通过与原肌球蛋白受体激酶(tropomyosin receptor kinase, Trk)受体相互作用或与神经营养因子结合,介导多种复杂的信号转导通路,诱导突触生长和影响细胞存亡。急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雌二醇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与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8)、手术对照组和雌二醇组。后两组又根据再灌注时间的不同各分为3、6、12、24h四个小组,每小组8只。线栓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模型。缺血2h分别再灌注3、6、12、24h后断头取脑,应用TUNEL染色及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并测定梗死灶体积、凋亡细胞数及caspase3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未发现脑梗死灶和凋亡细胞及caspase-3阳性细胞。雌二醇组较手术对照组脑梗死体积显著缩小(P〈0.05),凋亡细胞数减少(P〈0.05);caspase-3表达减弱(P〈0.05)。结论雌二醇通过下调caspase-3的表达抑制脑细胞凋亡,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Caspase-3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制备高血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及流式细胞术分别观察脑组织中TGF-β1、Caspase-3的表达及细胞凋亡。结果随再灌注时间增加,脑缺血再灌注产生的细胞凋亡也相应增加,在48h达到高峰,72h开始下降。TGF-β1与Caspase-3主要在缺血周围区表达,TGF-β1表达增高较快,在再灌注24h达高峰;Caspase-3表达增高较慢,在48h达高峰。结论细胞凋亡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损伤中呈动态过程,是神经细胞死亡的重要形式。脑缺血诱导了TGF—β1与Caspase-3的表达,TGF—β1表达高峰早于Caspase-3出现。恰当时间窗内对TGF-β1、Caspase-3的干预将是有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8.
肢体缺血预处理诱导大鼠缺血再灌注海马HSP70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肢体缺血预处理(limb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LIP)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海马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6只凝闭椎动脉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组和LIP+脑缺血组,后两组根据脑缺血后再灌流时间不同进一步分为1、62、4、72和120 h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海马HSP 70的变化。结果假手术组海马各区未见明显的HSP70表达。脑缺血组海马CA1区未见明显着色,但在CA3区及齿状回颗粒细胞中可见HSP70着色,以再灌注后24 h最明显。在LIP+脑缺血组,海马CA1区于再灌注1 h未见明显的HSP70表达;再灌注6 h HSP70表达明显增强,与假手术组和脑缺血6 h组比较,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P<0.01);再灌注24 h HSP70表达达高峰;再灌注72 h HSP70表达有所下降;至再灌注120 h HSP70表达明显下降。结论损伤性脑缺血前给予LIP,可明显增加CA1区HSP70的阳性表达,诱导CA1区锥体细胞耐受缺血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氯化血红素(Hemin)对全脑缺血/再灌注(I/R)海马CA1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138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只凝闭双侧椎动脉,暴露但不夹闭双侧颈总动脉;I/R组凝闭双侧椎动脉,夹闭双侧颈总动脉8 min后恢复血液再灌流;预防组在全脑缺血前按药物不同剂量、时间、途径、次数给药,手术操作同I/R组;治疗组手术操作同I/R组,按全脑缺血8 min恢复血液再灌流后按药物不同剂量、时间、途径、次数给药。采用凋亡细胞原位标记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阳性个数,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表达变化。结果 I/R组、预防组、治疗组凋亡细胞及caspase-3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预防组、治疗组凋亡细胞及caspase-3阳性细胞数明显低于I/R组,P均<0.05。结论 Hemin在脑缺血前后的有效时间内对I/R大鼠海马CA1区神经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为抑制caspase-3表达,减少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脑出血模型大鼠脑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和mRNA的分布。方法取健康成年SD大鼠39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3只)、假手术组(18只)、模型组(18只)。通过微量注射器向苍白球注入Ⅶ型胶原酶0.4 U建立脑出血模型(模型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原位杂交法分别观察脑出血后2、6 h,1、4、7及14天共6个时间点BDNF蛋白及mRNA的表达变化,以阳性细胞计数作为观察指标。以假手术组、正常对照组作对照。结果脑出血后2 h BDNF蛋白主要表达于血肿周围的小胶质细胞,6 h表达开始增高,1天达高峰,部分表达于神经元,以后逐渐降低,到第7天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14天后仍可见到少量阳性反应极弱的BDNF阳性细胞;在6 h,1、4天3个时间点上,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BDNF mRNA主要表达于神经元,1天后达高峰,7天后两者的表达水平继续下降但仍高于正常,14天后降至基础水平,在6 h,1、4天3个时间点上,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脑出血后BDNF蛋白及mRNA的表达呈时段性增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后,用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其进行治疗,监测再灌注不同时间点脑组织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研究依达拉奉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制作短暂、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为正常组及假手术组(对照组)、脑缺血再灌注对照组(缺血组)、依达拉奉治疗组(治疗组),分别于缺血1h后进行再灌注。治疗组于再灌注后30min腹腔内及皮下各注射依达拉奉1次(按依达拉奉3mg/kg),30min后重复一次。设再灌注后2h、6h、12h、24h、48h不同时间点,各时间点以0.4%戊巴比妥钠深度麻醉后快速断头法将大鼠处死,以4%多聚甲醛灌注固定后取脑,行免疫组化检测各时间点脑组织Caspase-3表达阳性细胞数。结果缺血组再灌注后2h在大脑额叶和顶叶皮质和海马即可见到Caspase-3蛋白表达的阳性细胞,12h达高峰,24h后开始下降。治疗组各时间点Caspase-3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依达拉奉可抑制Caspase-3的表达,对缺血再灌注损害的脑组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相关基因Fas、FasL表达及caspase-3活性的异同。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比较青年与老龄大鼠脑缺血3h及再灌流3、6、12、24、72h后Fas、FasL及caspase-3活性变化情况。结果 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Fas、FasL的表达早于青年大鼠,表达强度高于青年大鼠。caspase-3的激活与Fas、FasL表达的高峰期重叠或稍晚。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caspase-3的激活早于青年大鼠。结论 老年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特点为Fas、FasL的表达早,强度高,easpase-3的激活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区不同时相转录修复偶联因子 (CSB/ERCC6 )表达对神经元DNA损伤的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 5 9只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和实验组 ,实验组又分为缺血 2h再灌注 12、2 4、48、72、12 0、16 8h组 ,分别用原位杂交和原位末端标记 (TUNEL)方法检测大脑中动脉阻塞 2h再灌注不同时相点局部脑组织CSB/ERCC6mRNA表达及神经元DNA损伤的情况。结果 局部缺血区域神经元DNA损伤于再灌注 12h开始出现 ,2 4h最为严重 ,72h开始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 48h ,局部脑组织CSB/ERCC6mRNA表达开始升高 ,于再灌注 72h达到峰值 ,持续至 12 0h仍保持较高水平表达。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后表达增高的CSB/ERCC6mRNA与局部缺血区域神经元DNA损伤密切相关 ,CSB/ERCC6mRNA作为转录修复偶联因子 ,可能调节了神经元DNA损伤后的自身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14.
实验性脑出血大鼠脑内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动态观察实验性脑出血大鼠脑内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 9)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作用。方法  4 5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脑出血模型组和假手术组 ,采用胶原酶复制大鼠脑出血模型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动态测定不同时间点鼠脑内血肿周围脑组织中MMP 9的表达变化 ;同时另选 4 5只大鼠随机分组同上 ,进行脑含水量的测定 ,以观察MMP 9的表达变化与脑水肿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大鼠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均无MMP 9的蛋白和mRNA表达 ,脑出血模型组在 2 4~ 4 8hMMP 9的蛋白和mRNA表达达高峰 ,以后逐渐下降 ,6~ 96h手术侧其蛋白和mRNA表达量与脑含水量呈正相关。结论 实验性大鼠脑出血早期能诱导血肿周围MMP 9的蛋白和mRNA表达增强 ,可能参与了其脑水肿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对Annexin A1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电针组、假手术组,每组8只。检测Annexin A1在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AnnexinA1转位结果。结果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60 min再灌注24h后,可出现明显的神经缺损性行为,在脑缺血前后以电针治疗可明显改善大脑损伤性行为异常。在海马CA1、CA2、CA3、齿状回、皮质区,缺血再灌注组大鼠Annex-in A1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电针组大鼠Annexin A1的表达较缺血再灌注组明显下降(P<0.05)。在海马CA1、CA3、皮质区,缺血再灌注组大鼠Annexin A1核转位和膜转位较对照组明显上升;在海马CA1、CA3区,电针组大鼠Annexin A1核转位和膜转位较缺血再灌注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Annexin A1表达上调,Annexin A1出现核转位和膜转位现象,电针可以逆转Annexin A1表达和转位。电针有可能通过调节Annexin A1的核转位和膜转位来改变神经元的凋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 (MCAO R)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 β1)表达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GF β1在缺血再灌注脑组织损伤中的变化情况。 结果 再灌注后 6h ,缺血再灌注组脑组织TGF β1阳性细胞数较相应的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P<0 .0 1) ;正常组、假手术组仅在少数血管中有微弱的TGF β1阳性表达 ,而缺血再灌注组脑梗死区神经元、胶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中TGF β1均有显著增强的阳性表达 ,另外 ,在软脑膜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中也可见TGF β1阳性细胞表达。 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诱导TGF β1表达持续增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 (MCAO/R)后 ,DNA修复酶非嘌呤非嘧啶核酸内切酶 /氧化还原因子 1(APE/Ref 1)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PE/Ref 1在缺血再灌注早期损伤脑组织中的变化。结果 自再灌注 2h起 ,损伤侧APE/Ref 1表达阳性细胞数较相应的假手术对照组和正常组显著下降(P <0 .0 1) ,至 48h各手术组间APE/Ref 1表达并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72h时损伤区域APE/Ref 1表达较其他手术组减少 (P<0 .0 1) ;2~ 48h ,损伤侧及损伤对侧相应区域部分APE/Ref 1的表达出现于胞质 ,72h时损伤对侧恢复为胞核表达 ,且无细胞减少。结论 局灶性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早期 ,DNA修复酶APE/Ref 1在损伤区域的表达水平降低 ,并出现该蛋白的胞质滞留现象 ,说明再灌注早期DNA修复功能下降可能促进缺血再灌注区域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成年大鼠持续性局灶脑缺血后Fas基因表达以及与缺血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用右侧近端大脑中动脉电凝术,建立大鼠持续性局灶脑缺血模型。分别在电凝术后3、6、12、24、48、72和120h取材,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检测细胞凋亡,用原位RT-PCR法检测Fas mRNA表达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梗死灶周边区细胞从12h开始表达Fas mRNA,24h达到高峰,48和、72h逐渐下降,120h已经检测不到。缺血后3、6、12、24和48h未见凋亡细胞,72h在梗死灶周边区域出现散在的凋亡细胞,120h仍然有凋亡细胞,分布范围与数量与72h相似。Fas mRNA原位杂交信号阳性细胞的出现明显早于凋亡细胞,数量明显多于后,而细胞形态和分布区域相似。结论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可诱导梗死灶周边区域Fas mRNA的表达,Fas基因可能介导了脑缺血后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